第二篇 
北京、武汉、重庆三地中小学
肥胖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研究

一、前言

(一)选题依据

1.全球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严重,要求给予更多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学生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的同时,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也在攀升,其全球流行趋势已引起高度关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做客中新网《新闻大家谈》时指出:儿童肥胖问题是特别严重的民族危机。在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最高的美国,有三分之一的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者肥胖[注]

2005年,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39%,5.01%,5.07%,2.63%,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3.25%,8.72%,8.20%,4.61%。2010年,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继续增加,7~22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3%、5.64%、7.83%、3.78%,比2005年分别增加1.94、0.63、2.76、1.15个百分点;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4.81%、9.92%、10.79%、8.03%,比2005年分别增加1.56、1.20、2.59、3.42个百分点。

超重和肥胖正严重危害着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大量研究发现,曾经认为只有成人特有的慢性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脂肪肝等,已经在超重肥胖的少年儿童中出现,并且比例越来越高,慢性病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Paul的报告指出,在美国,有70%的肥胖青少年至少存在一种风险因素[注]。另外,肥胖还会给少年儿童带来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导致学习能力下降,出现自卑、抑郁、焦虑、缺乏自信等异常心理。这就制约了肥胖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使得学校的体育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肥胖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

2.端正体育学习态度是对学生肥胖进行积极干预的重要前提

造成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原因有许多,其中运动不足是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对少年儿童发育统计资料表明:少年儿童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所以,此阶段应引导肥胖学生端正体育学习态度,学习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兴趣,养成经常锻炼的好习惯。

正确的体育学习态度是对学生肥胖进行干预的关键。鲍比·迪波特在《定量学习》中说过:“在学习方面最有价值的财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体育学习态度直接决定着学生体育学习活动过程所取的结果的质量,这一论断已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接受成为大家的共识。体育学习态度调解着学生对体育学习项目内容参与和体育学习行为的选择与反应,对其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效果有着严重的影响[注]。许多学生肥胖的原因就是没有积极的体育学习态度做引导,没有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吃的多、动的少)。

3.当前我国对中小学肥胖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研究的不足与缺陷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目前我国对肥胖学生问题研究较全面的主要集中在儿童青少年肥胖与运动的实证研究、肥胖对儿童青少年健康影响的研究、肥胖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肥胖对儿童青少年智力的影响研究、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原因分析等方面而针对肥胖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只有少量研究,但是这些研究都没有针对肥胖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进行全面、具体的阐述。有一些只是简单的提到了肥胖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识以及体育学习兴趣。而肥胖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知、需求及体育学习行为等方面却很少涉及,这些都没有对肥胖学生体育学习态度进行综合性、系统性、全面性的研究。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选题的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对北京、武汉、重庆三地中小学肥胖学生体育学习态度进行研究,了解和摸清肥胖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识,体育学习兴趣、目的与情感体验,行为及表现,学习效果和体育学习压力及需求,从而对肥胖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进行分析,反射体育教学的质量。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并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为肥胖学生端正体育学习态度,养成锻炼的习惯,改善身体形态提供一些建议。为肥胖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学校体育主管部门进行宏观决策,为学校体育工作部门、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在实践中,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等思想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落实,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

2.选题的意义

目前,全世界有15.5亿超重或肥胖儿童,其中1.2亿在中国,占全球肥胖儿的8%[注]。这一严重的问题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肥胖学生本身,要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状态是不利于健康发展的。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首先要端正肥胖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积极进行体育体育锻炼,改善身体形态,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文献综述

1.相关概念的研究

(1)关于肥胖的概念研究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肥胖诊断的推荐标准,将身体指数BMI(Body Mass Index)>25kg/m2和BMI>30kg/m2分别定为超重和肥胖。身体指数MBI=体重/身高2(kg/m2),这是基于欧洲人群的标准,并不适用于亚太地区。最近,WHO对亚太地区肥胖的重新定义中提出BMI>23kg/m2为超重,BMI>25kg/m2为肥胖,其中25.0~29.9kg/m2为Ⅰ度肥胖;BMI>30kg/m2为Ⅱ度肥胖[注]

使用《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提出的全国学生营养评价参考标准(身高标准体重),即以营养良好的儿童为对象,按同等身高人群体重的第50百分位数来确定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人群的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10%)为正常范围,超过标准体重(1+10%)为超重,(1+20%)超过标准体重为肥胖。

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指数,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它是由19世纪中期的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最先提出的[注]

关于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BMI)。我国于2003年确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筛查分类标准》(表2-1)[注],是根据国际肥胖的通用审查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体重指数界限值,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由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提出的。

表2-1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筛查分类标准

(2)关于体育学习态度概念的研究

何小涛在《渝东南地区高中生体育学习态度现状研究》中指出,体育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在自身道德观念和价值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体育学习这一社会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特定评价与心理倾向,是个体对体育学习活动的体验,它所表现的是学生对体育学习这一外在实践活动的主观内在心理感受或者认知、情感和意向或者行为倾向[注]

从体育角度来讲,态度是通过身体运动经验,决定某种对象怎样感觉、思考和行为的一种倾向。学习态度是构成一个人性格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所特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注]

赵进杰、高玉敏在《大学生体育态度的现状调查与培养途径探析》中指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不能不受自己态度的影响,态度是最为常见的也是极其重要的社会心理现象。积极稳定的体育态度是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调解着人对体育项目或参与的行为选择[注]

本文所研究的体育学习态度是指肥胖学生对体育学习这一实践活动的主观内在心理感受、认知、情感、需求、兴趣和行为倾向等。研究的中小学肥胖学生体育学习态度限定的区域范围是北京、武汉、重庆三地中小学肥胖学生所呈现的体育学习态度。

2.关于青少年学生肥胖和体育学习态度相关问题的研究

(1)儿童青少年肥胖与运动的实证研究

龙璐在《长沙市中学生超重、肥胖现况调查及干预措施探索》中指出:喜欢和坚持运动为预防肥胖的保护因素。调查还发现不喜欢任何运动的学生与至少参加一项运动的学生之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可见运动对于防治中学生超重与肥胖具有非常关键的现实效应[注]

卞金陵和李燕在《肥胖儿童相关的饮食和运动问题初探》中提出:肥胖儿童在婴儿期就有少动多睡的习惯,至学龄期仍有相当一部分不爱运动,不爱上体育课,尤其对长跑等径类运动比较反感,看电视时间长,晚饭后户外活动少,饭后短时间内就寝者多[注]

甄凌在《以运动为主综合干预对超重、肥胖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中指出:运动在少年儿童的减重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对超重、肥胖少年儿童进行科学、合理的身体锻炼能达到较好的减重效果。简单易行的运动处方不但学习难度不大,而且更适于长期坚持,特别是在体育老师的监督下,运动的干预方案能较校外的任何一种方式更为有效[注]

宋刚、李年铁、扶健华在《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与防治》中指出: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的严重性已有目共睹,需要适当的措施进行预防改善。应该加强儿童青少年的体育锻炼,预防儿童青少年肥胖。体育课要有质和量的保证。在保证体育课质的基础上增加体育活动的量,使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调整学校课外活动,使大部分学生受益[注]

张龙在《少儿单纯性肥胖与运动综合干预模式研究》中,研究得出少儿单纯性肥胖的预防和干预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分析少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体育运动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少儿身心效益的影响,并提出了以体育运动为主导的综合干预模式[注]

(2)肥胖对儿童青少年健康影响的研究

甄凌在《以运动为主综合干预对超重、肥胖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中指出:少年儿童时期的肥胖,为成年时的肥胖打下了基础,为将来催患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埋下隐患。而且肥胖对少年儿童智力和心理发展也有危害,肥胖学生常因大脑供氧不足而昏昏欲睡,影响正常的思维过程和创造力的发挥,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成绩不良[注]

姚国在《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智力、行为和自我意识特点》的研究中指出:单纯性肥胖症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对儿童循环系统、呼吸系统都有损害,从而降低儿童的体质健康水平,同时它是成人期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注]

吕书红在《儿童肥胖流行趋势及干预对策探讨》中提道:大多数的研究都认为儿童期的肥胖,大大增加了成人期疾病的患病率。肥胖的儿童有一半会在成年后肥胖,他们患代谢紊乱、糖尿病、高血压病的风险将远远高于成年后肥胖的人,60%的5~10岁肥胖儿童,在他们成人后,会患上至少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血压病等[注]

李东海和喻荣彬等在《儿童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影响》研究中指出:肥胖己开始影响儿童健康及生理指标,肥胖对儿童肝脏、血糖浓度、心功能均有影响。肥胖还能导致肺功能障碍。儿童期肥胖已存在高血压病、高血脂倾向[注]

戴伏英、高翠青、邢玉梅在《超重肥胖对儿童心肺功能的影响研究》中指出:青少年是处于旺盛发育期的群体,其健康体质与未来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超重肥胖儿童肺活量功能的下降,影响肺功能发育,身体素质水平下降,因此必须加强体育锻炼,预防和控制肥胖的发生[注]

(3)肥胖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

甄凌在《以运动为主综合干预对超重、肥胖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中指出:少年儿童肥胖导致的不良后果还直接表现在智力降低、动手操作能力和运动协调性差、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心,影响儿童正常心理发育[注]

丁一宗在《中国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研究中提出,肥胖儿童在心理方面存在不少偏差。如多有自卑感,担心穿不上漂亮衣服,不愿意与人交往,与陌生人交往时胆怯,对自己身材不满意等[注]

姚国在《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智力、行为和自我意识特点》的研究中还指出:由于社会习俗和认同方面存在偏见,肥胖者往往受到歧视,因此阻碍其心理行为发育,造成难以克服的心理行为损害,使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损害,对儿童的气质培养、性格塑造等造成破坏性的负面影响[注]

余红平、付生泉在《单纯性肥胖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和行为问题研究》中研究得出: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偏倚,他们的焦虑、社交退缩、抑郁、躯体诉述等行为因子评分显著高于体重正常儿童,性格内向者亦较多。应根据他们的心身发育特点,制订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注]

万国斌在《单纯性肥胖儿童自我意识水平、社会适应能力与行为问题研究》中得出:肥胖儿童有自我意识受损,自我评价低,感到有更多的焦虑、不合群、幸福与满足感差。并且,个体愈胖幸福与满足感愈差。随着肥胖程度的加重,男性儿童内向性、抑郁性及分裂样行为问题增多,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注]

王巍在《单纯性肥胖儿童家庭行为因素和心理发育研究》中提出:单纯性肥胖儿童自我意识受损,自我评价低,不合群,幸福和满足感差;其社会适应能力较正常体重儿童有所低下、生活及社会交往能力差,过分依赖父母[注]

(4)肥胖对儿童青少年智力的影响研究

姚国在《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智力、行为和自我意识特点》的研究中通过对151例肥胖儿童及430例非肥胖儿童进行研究发现,肥胖儿童的智力同非肥胖儿童有差别,BMI(身体质量指数)越大,儿童的智力水平越低[注]

王桂香、王敏在《长春市单纯性肥胖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及智商研究》中发现肥胖对儿童礼会适应能力及智商有影响。肥胖儿童在运动、独立生活能力、经济活动能力存在一定缺陷,至于智商水平则无差异显著性[注]

郭忠琴、乔慧等在《单纯性肥胖儿童智力、个性、生理指标的调查分析》中研究发现肥胖儿童操作智商显著低于正常儿童,主要表现在视知能力、译技能力及协调性[注]

张迎修、鲁京浦等在《肥胖儿童的个性、智力及学习成绩分析》研究中以174名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同等数量的正常儿童为对照,进行智力测验。结果表明肥胖儿童智力和学习成绩明显落后,肥胖女生性格趋于内向[注]

(5)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原因分析

王巍在《单纯性肥胖儿童家庭行为因素和心理发育研究》中提出:父母对肥胖危害认识不足、不良饮食爱好、经常以零食作为奖励儿童的手段、婴儿期人工喂养、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过长及暴饮暴食等都是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注]

熊光练、田本淳等在《影响儿童肥胖的行为因素研究》中指出:影响儿童肥胖的行为因素依次是吃油炸食物的次数、吃早餐的习惯、睡觉前吃东西的习惯、吃饭的速度、睡觉时间的长短、做作业的时间、体育课外健身运动时间,且男、女存在差异[注]

宋刚、李年铁、扶健华在《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与防治》中指出:儿童青少年肥胖病的病因主要有体力活动水平下降,膳食因素中总热能摄入量应过多,遗传因素等[注]

孙红在《高校肥胖大学生身心健康与体育健康教育干预效应的研究》中指出引起单纯性肥胖的原因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缺少体育运动[注]

(6) 针对肥胖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研究

袁新芹《在体育教学中注意改善青少儿肥胖现状的几点思考》中指出针对我国青少年、儿童肥胖现象不断增多的状况,文中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作用,分析了控制、改善青少年和儿童肥胖现状的体育教学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注]

周奕君在《对儿童肥胖开展处方教学的研究》中指出,目前我国儿童的肥胖人群日益增多,已日益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文中对肥胖的成因与减肥机制进行了探讨,并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处方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未来体育教学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是如何寻求科学的、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和营养配餐是处方教学的关键[注]

喻修康在《对肥胖儿童的体育教学方法初探》中用具体的案例告诉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多做有心人,对待肥胖儿童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走进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的锻炼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促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注]

张华营在《让肥胖学生上好体育课》中指出:在学校,肥胖学生的占有比例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学生肥胖不仅给自身健康带来了危害,而且对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让肥胖学生能上好体育课,作者通过尝试改变成绩评定模式的方法,来激发肥胖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运动成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注]

唐东辉、陈花在《初中肥胖女生运动减肥实验》一文中,通过对初中肥胖女生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应用运动处方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初中肥胖女生实施游戏性、趣味性运动处方教学是切实可行的,运动是初中肥胖女生减肥的一种有效方式[注]

苏俊在《针对肥胖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探索》文中,通过对肥胖学生开展为期一年的课外体育活动计划的实施,成功地培养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了运动能力,树立了自信。凡参加过课外体育活动的肥胖学生,现在不但能够完成课堂体育教学的内容,而且还成为课余体育活动的活跃分子[注]

(7)针对肥胖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的研究

耿延敏在《山西省肥胖初中生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中指出:半数以上肥胖初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肥胖学生上体育课的第一动机是升学的需要;多数肥胖学生因怕累不愿参加体育锻炼,他们感到和老师的关系比较紧张,在体育学习中较少或没有被表扬和鼓励过;肥胖学生考试时比较紧张,体育学习压力很大[注]

黄玲英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肥胖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中写到,在体育教学中,肥胖学生由于身体肥胖,影响了运动能力,在体育课上表现为畏难退缩、失意、恐惧、信心不足等自卑情绪。而一旦产生自卑情绪就会在困难、障碍,甚至在同学面前萎靡不振,不思进取,并消极对待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注]

赵华、许世岩在《天水市中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的调查与对策研究》一文中,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天水市区部分中学的体育师资、场地器材、课改等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中学生体育学习态度不佳是近年来天水市中学生体质状况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注]

邢国福、靳伟伟在《焦作市大中专学生体育课态度的调查分析》中指出,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首位原因是怕累。学生没有明确锻炼的目的,对体育课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不能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再加上现在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的万般呵护,以及在中小学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滋长了学生怕苦怕累的思想[注]

赵进杰、高玉敏在《大学生体育态度的现状调查与培养途径探析》一文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进行了现状调查,并提出了通过体育教育这一途径,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转变消极体育态度,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的目的,为高校体育课教学及体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注]

斯勤夫在《影响师范院校女大学生体育态度的因子分析》中指出,体育教学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能力及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体育态度对高校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学生体育态度越积极,其参加体育锻炼的程度越高[注]

总之,以上针对肥胖学生的研究主要是儿童青少年肥胖与运动实证的研究,肥胖对儿童青少年健康和智力影响的研究,肥胖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原因,针对肥胖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等方面,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是并没有专门论述肥胖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的文章,因此,本研究的价值不言而喻。

文献总述评

(1)诸多学者围绕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肥胖”及“体育学习态度”的概念都有所界定。目前,尽管没有专门的关于肥胖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的文献出现,但针对肥胖学生进行的体育教学,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等研究成果可以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2)目前,对于肥胖学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青少年肥胖与运动实证的研究,肥胖对儿童青少年健康和智力影响的研究,肥胖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原因,针对肥胖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等方面,另外还有少量的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研究,它们从某一个侧面来反映关于肥胖学生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也可以作为肥胖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的一部分来参考,为本文后续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