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第一章 消防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燃烧生成气体一般指(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A.氧气

B.一氧化碳

C.氮气

D.氨气

【答案】B

【解析】大部分可燃物属于有机化合物,它们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磷等元素组成,燃烧生成的气体一般有一氧化碳、氰化氢、二氧化碳、丙烯醛、氯化氢、二氧化硫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对于t2火灾的类型,国际标准《火灾安全工程第4部分:设定火灾场景和设定火灾的选择》(ISO/TS 16733),根据火灾增长系数α的值,定义了4种标准t2火灾:慢速火、中速火、快速火和超快速火,它们分别在一定时间内可达到1MW的火灾规模,其中中速火达到1MW的火灾规模所需时间为(  )。

A.600s

B.300s

C.150s

D.75s

【答案】B

【解析】t2模型描述火灾过程中火源热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当不考虑火灾的初期点燃过程时,可用公式表示,其中为火源热释放速率,kW;α为火灾发展系数,,kW/s2t为火灾的发展时间,s;t0为火源热释放速率MW时所需要的时间,s。

根据火灾发展系数α,火灾发展阶段可分为极快、快速、中速和慢速四种类型,表1-1给出了火灾发展系数α与美国消防协会标准中示例材料的对应关系。

表1-1 火焰水平蔓延速度参数值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3.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引起物质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  )。

A.沸点

B.闪点

C.燃点

D.自然点

【答案】C

【解析】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4.下列属于引火源的是(  )。

A.电火花

B.纸

C.空气

D.煤炭

【答案】A

【解析】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电弧、电火花是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信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5.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气体,其爆炸下限为(  )。

A.<10%

B.>10%

C.≤10%

D.≥10%

【答案】A

【解析】实际应用中,通常将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为乙类火险物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6.可燃液体表面的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气体,遇到引火源时,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称为(  )。

A.自燃

B.闪燃

C.爆炸

D.蒸发

【答案】B

【解析】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包括可熔化的少量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挥发出来的蒸气分子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引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7.下列属于B类火灾的是(  )。

A.天然气火灾

B.木材火灾

C.汽油火灾

D.变压器火灾

【答案】C

【解析】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例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8.阴燃是(  )燃烧的一种燃烧形式。

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气体、液体、固体

【答案】C

【解析】可燃固体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分较少或逸散较快、含水分较多等条件下,往往发生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燃烧现象,这就是熏烟燃烧,又称阴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9.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是(  )。

A.较大压力持续时间较短

B.连续性爆炸

C.爆炸所需点火能量小

D.爆炸压力上升较快

【答案】B

【解析】连续性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因初始爆炸将沉积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中形成更多的爆炸性混合物而再次爆炸。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0.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为(  )。

A. <28℃

B. ≤28℃

C. >28℃

D. ≥28℃

【答案】A

【解析】实际应用中,通常将闪点<28℃的液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将闪点≥28℃且<60℃的液体归为乙类火险物质,将闪点≥60℃的液体归为丙类火险物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1.若采用冷却灭火,对于汽油燃烧,将其冷却到(  )之下时,燃烧就可能会中止。

A.燃点

B.自燃点

C. 0℃

D.闪点

【答案】D

【解析】对于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在燃点以下;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在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可能会中止。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2.木材燃烧属于(  )。

A.蒸发燃烧

B.表面燃烧

C.分解燃烧

D.熏烟燃烧

【答案】C

【解析】可燃固体,如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等,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发生热分解,随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分与氧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分解燃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3.窒息灭火的灭火机理是(  )。

A.降低温度

B.降低燃点

C.减少可燃物

D.降低氧浓度

【答案】D

【解析】可燃物的燃烧是氧化作用,需要在最低氧浓度以上才能进行,低于最低氧浓度,燃烧不能进行,火灾即被扑灭。一般氧浓度低于15%时,就不能维持燃烧。在着火场所内,可以通过灌注不燃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蒸汽等,来降低空间的氧浓度,从而达到窒息灭火。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4.下列属于不完全燃烧产物的是(  )。

A. CO

B. CO2

C. H2O

D. SO2

【答案】A

【解析】完全燃烧产物是指可燃物中的C被氧化生成的CO2(气)、H被氧化生成的H2O(液)、S被氧化生成的SO2(气)等。而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是不完全燃烧产物。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5.某建筑发生火灾,造成15人死亡,60人重伤,直接财产损失达8000万元,该火灾属于(  )。

A.特别重大火灾

B.重大火灾

C.较大火灾

D.一般火灾

【答案】B

【解析】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6.统计资料表明,火灾中死亡的人大约75%属于(  )。

A.直接烧死

B.烟气窒息致死

C.跳楼或惊吓致死

D.吸入毒性气体致死

【答案】D

【解析】统计资料表明,火灾中死亡人员中的大约75%是由于吸入毒性气体而致死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7.(  )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A.自燃点

B.燃点

C.闪点

D.氧指数

【答案】C

【解析】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8.没有熄灭的烟头温度可达(  ),它超过了棉、麻、毛织物、纸张等可燃物的燃点,若乱扔烟头接触到这些可燃物,容易引起燃烧,甚至酿成火灾。

A. 700℃

B. 300℃

C. 200℃

D. 800℃

【答案】D

【解析】烟蒂和点燃烟后未熄灭的火柴梗温度可达到800℃,能引起许多可燃物质燃烧,在起火原因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9.下列属于蒸发燃烧的是(  )。

A.焦炭的燃烧

B.沥青的燃烧

C.煤的燃烧

D.铁的燃烧

【答案】B

【解析】硫、磷、钾、钠、蜡烛、松香、沥青等可燃固体,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熔融蒸发,随后蒸气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蒸发燃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0.影响初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热交换

【答案】B

【解析】热对流又称对流,是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引起热量传递的方式。所以热对流中热量的传递与流体流动有密切的关系。当然,由于流体中存在温度差,所以也必然存在导热现象,但导热在整个传热中处于次要地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1.纸张火灾属于(  )。

A. A类火灾

B. B类火灾

C. C类火灾

D. D类火灾

【答案】A

【解析】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例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2.易于自燃的下列物质中属于发火物质的是(  )。

A.油纸

B.潮湿的棉花

C.白磷

D.赛璐珞碎屑

【答案】C

【解析】发火物质是指即使只有少量物品与空气接触,在不到5min内便燃烧的物质,包括混合物和溶液(液体和固体),如白磷、三氯化钛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3.液化气钢瓶受热爆炸属于(  )。

A.化学爆炸

B.气体爆炸

C.物理爆炸

D.蒸气爆炸

【答案】C

【解析】物质因状态变化导致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称为物理爆炸。物理爆炸的特点是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4.引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火源能量越大,爆炸极限(  )。

A.上下限之间范围越小

B.上下限之间范围越大

C.上限越高

D.下限越低

【答案】B

【解析】引燃可燃混气的火源能量越大,可燃混气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5.下列可能发生轰燃的是(  )。

A.橡胶

B.蜡烛

C.聚氨酯

D.塑料

【答案】C

【解析】轰燃是指可燃固体由于受热分解或不完全燃烧析出可燃气体,当其以适当比例与空气混合后再遇火源时,发生的爆炸式预混燃烧。例如,能析出一氧化碳的赛璐珞、能析出氰化氢的聚氨酯等,在大量堆积燃烧时,常会产生轰燃现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6.(  )主要是靠冷却作用灭火。

A.干粉灭火剂

B.砂土

C.卤代烷灭火剂

D.水

【答案】D

【解析】用水扑灭一般固体物质引起的火灾,主要是通过冷却作用来实现的,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和很高的汽化热,冷却性能很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27.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发生的(  )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然燃烧起来的现象称为自燃。

A.物理、化学

B.物理、生物

C.化学、生物

D.生物、物理、化学

【答案】D

【解析】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引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称为自燃。即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发生的生物、物理或化学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然燃烧起来的现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28.高聚物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  )等有害气体,威胁火场人员的生命安全。

A.碳、氢、硫的氧化物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蒸气、甲酸及某些可燃气体

D.氯化氢、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答案】D

【解析】高聚物在燃烧(或分解)过程中,会产生CO、NOx(氮氧化物)、HCl、HF、SO2及COCl2(光气)等有害气体,对火场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29.热辐射是以(  )形式传递热量的。

A.光波

B.电磁波

C.介质流动

D.物体接触

【答案】B

【解析】辐射是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热辐射是因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的现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30.燃烧通常伴有(  )现象。

A.火焰、发光

B.发光、发烟

C.火焰、发烟

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

【答案】D

【解析】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31.烟气在建筑物内沿垂直方向流动时,流速通常为(  )。

A. 0.3m/s

B. 0.5~0.8m/s

C. 1~5m/s

D. 6m/s

【答案】C

【解析】烟气在垂直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大,通常为1~5m/s。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32.爆炸性混合物在不同浓度时发生爆炸所产生的压力和放出的热量不同,当(  )时,爆炸放出的热量最多,产生的压力最大。

A.处于爆炸浓度上限

B.处于爆炸浓度下限

C.可燃物质的浓度增加到稍高于化学计量浓度

D.可燃物质的浓度远远超过化学计量浓度

【答案】C

【解析】当混合物中可燃物质的浓度增加到稍高于化学计量浓度时,可燃物质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充分反应,所以爆炸放出的热量最多,产生的压力最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33.液体在燃烧过程中,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先蒸发为蒸气,蒸气受热后再发生(  ),温度达到燃点再燃烧。

A.裂变

B.分解、氧化

C.链引发

D.链传递

【答案】B

【解析】易燃、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即蒸发燃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34.可燃物质燃烧中,燃烧速率最快的是(  )。

A.气体

B.液体

C.胶体

D.固体

【答案】A

【解析】可燃气体的燃烧不需像固体、液体那样经熔化、蒸发过程,其所需热量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或将气体加热到燃点,因此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35.下列属于机械火源的是(  )。

A.撞击、摩擦

B.电火花

C.日光照射

D.明火

【答案】A

【解析】撞击、摩擦产生火花,如机器上转动部分的摩擦,铁器的互相撞击或铁制工具打击混凝土地面,带压管道或铁制容器的开裂等,都可能产生高温或火花,成为爆炸的起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36.以下不属于二级氧化性物质的是(  )。

A.亚硝酸钠

B.氧化银

C.重铬酸钠

D.过氧化钠

【答案】D

【解析】一级主要是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过氧化物和盐类,如过氧化钠、高氯酸钠、硝酸钾、高锰酸钾等。除一级外的所有无机氧化剂均为二级氧化性物质,如亚硝酸钠、亚氯酸钠、连二硫酸钠、重铬酸钠、氧化银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37.建筑火灾中热传播的途径不包括(  )。

A.热感应

B.热传导

C.热对流

D.热辐射

【答案】A

【解析】热量传递有3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建筑火灾中,燃烧物质所放出的热能,通常是以上述3种方式来传播,并影响火势蔓延扩大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38.气体的扩散燃烧速度由(  )决定。

A.压力

B.物理混合速度

C.火焰传播速度

D.温度

【答案】B

【解析】扩散燃烧即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在扩散燃烧中,化学反应速度要比气体混合扩散速度快得多。整个燃烧速度的快慢由物理混合速度决定。气体(蒸气)扩散多少,就燃烧掉多少。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39.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到引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是指(  )。

A.预混燃烧

B.气体燃烧

C.闪燃

D.蒸发燃烧

【答案】A

【解析】预混燃烧又称爆炸式燃烧。它是指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引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预混燃烧一般发生在封闭体系中或在混合气体向周围扩散的速度远小于燃烧速度的敞开体系中。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40.发生闪燃的原因不包括(  )。

A.易燃或可燃液体在闪燃温度下蒸发的速度慢

B.液体黏度比较大

C.蒸发出来的蒸气只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

D.新的蒸气来不及补充维持燃烧

【答案】B

【解析】发生闪燃的原因是易燃或可燃液体在闪燃温度下蒸发的速度比较慢,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来不及补充新的蒸气维持稳定的燃烧,因而一闪就灭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41.原油燃烧过程中,会出现像“跑锅”一样的现象称为(  )。

A.闪燃

B.喷溅

C.沸腾

D.沸溢

【答案】D

【解析】原油燃烧过程中,这些沸程较宽的重质油品产生热波,在热波向液体深层运动时,由于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因而热波会使油品中的乳化水汽化,大量的蒸汽就要穿过油层向液面上浮,在向上移动过程中形成油包气的气泡,即油的一部分形成了含有大量蒸汽气泡的泡沫。这样,必然使液体体积膨胀,向外溢出,同时部分未形成泡沫的油品也被下面的蒸汽膨胀力抛出,使液面猛烈沸腾起来,就像“跑锅”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沸溢。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42.重质油品燃烧过程中,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的现象称为(  )。

A.沸溢

B.蒸发

C.喷溅

D.爆炸

【答案】C

【解析】原油黏度比较大,并且都含有一定的水分,以乳化水和水垫两种形式存在。乳化水是原油在开采运输过程中,原油中的水由于强力搅拌成细小的水珠悬浮于油中而成的。放置久后,油水分离,水因密度大而沉降在底部形成水垫。在重质油品燃烧进行过程中,随着热波温度的逐渐升高,热波向下传播的距离也加大,当热波达到水垫时,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汽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向外喷射,这种现象称为喷溅。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43.一般情况下,发生沸溢的时间要比发生喷溅的时间(  )。

A.早

B.晚

C.同时

D.不确定

【答案】A

【解析】一般情况下,发生沸溢要比发生喷溅的时间早得多。发生沸溢的时间与原油的种类、水分含量有关。根据试验,含有1%水分的石油,经45~60min燃烧就会发生沸溢。喷溅发生的时间与油层厚度、热波移动速度及油的线燃烧速度有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44.连续介质就地传递热量而又没有各部分之间相对的宏观位移的传热方式是指(  )。

A.热对流

B.热感应

C.热传导

D.热交换

【答案】C

【解析】热传导又称导热,属于接触传热,是连续介质就地传递热量而又没有各部分之间相对的宏观位移的一种传热方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45.烟气流动的驱动力不包括(  )。

A.烟囱效应

B.高温

C.火风压

D.外界风

【答案】B

【解析】在竖井中,由于浮力作用产生的气体运动十分显著,通常称这种现象为烟囱效应。在火灾过程中,烟囱效应是造成烟气向上蔓延的主要因素。火风压是指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在起火房间内,由于温度上升,气体迅速膨胀,对楼板和四壁形成的压力。火风压的影响主要在起火房间,如果火风压大于进风口的压力,则大量的烟火将通过外墙窗口,由室外向上蔓延;若火风压等于或小于进风口的压力,则烟火便全部从内部蔓延,当它进入楼梯间、电梯井等竖向孔道以后,会大大加强烟囱效应。风的存在可在建筑物的周围产生压力分布,而这种压力分布能够影响建筑内的烟气流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46.建筑火灾的发展阶段不包括(  )。

A.初期增长阶段

B.蔓延阶段

C.充分发展阶段

D.衰减阶段

【答案】B

【解析】对于建筑火灾而言,最初发生在室内的某个房间或某个部位,然后由此蔓延到相邻的房间或区域,以及整个楼层,最后蔓延到整个建筑物。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和衰减阶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47.(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气体爆炸混合物的起爆最小点火能量。

A.引火源

B.电火花

C.最小点火能量

D.明火

【答案】C

【解析】所谓最小点火能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气体爆炸混合物的起爆最小点火能量,采用毫焦(mJ)最为单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