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瓜类蔬菜病虫害现代防治技术大全
- 石明旺 刘彦文主编
- 1222字
- 2020-08-28 04:14:55
第一章 瓜类传染性病害
第一节 黄瓜传染性病害
一、黄瓜立枯病
(一)症状
黄瓜立枯病多在床温较高阶段、育苗的中后期发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地下根部。初期在茎部出现椭圆形暗褐色病斑,逐渐向内凹陷,边缘较明显,扩大到绕茎一周时,茎基部干缩,最后幼苗干枯死亡,但不倒伏。根部发病多在近地表根茎处,皮层变褐色和腐烂。在苗床内,开始时仅个别瓜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经数日反复后,病株萎蔫枯死(图1-1)。病部有轮纹、不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的菌丝。

图1-1 黄瓜立枯病根部症状
(二)病原特征
病菌的无性态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病菌的有性态为丝核薄膜革菌[Pellicularia filamentosa (Pat.) Rogers.],属担子菌亚门薄膜革菌属。无性态产生菌丝和菌核,有性态产生担子和担孢子。菌丝体初期无色,老熟时变成淡褐色,具隔膜,直径为8~12微米,分枝处显著缢缩。病组织表面的气生菌丝体可结成菌核。菌核近球形、无定形,直径0.1~0.5毫米,无色、浅褐至黑褐色。担孢子近圆形,大小为(6~10) 微米×(5~7)微米。菌丝生长的温度为10~38℃,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9℃,在13℃以下、35℃以上时受抑制,致死温度为52℃。
(三)病害发生规律及流行特点
病菌以菌丝体、菌核在土壤中、病残组织上越冬,腐生性较强,在土壤中可腐生存活2~3年,病菌从伤口、表皮直接侵入幼茎,引起根部发病。病菌借雨水、灌溉水传播。幼苗生长衰弱、徒长、受伤,易受病菌侵染。当床温在20~25℃时,湿度越大发病越重。温暖潮湿,播种过密,浇水过多,造成床内闷湿的环境极易发病。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育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立枯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病害发生区应因地制宜选育和栽培抗病、耐病品种,如津研7号、北京大刺、长春密刺、中农5号等。选用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田块作苗床,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这是防病的重要栽培措施。选用无病营养土,营养土在使用前最少晒两周以上,营养土中的有机肥选用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含植物病残体。营养钵一次浇透,待水充分渗下后播种,出苗后,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及光照,可结合炼苗、揭膜、通风、排湿、降温等措施进行管理。
2.药剂防治
(1)苗床灭菌 播种前,在苗床、营养钵表面撒施一层薄薄的药土,播种后用药土覆盖,营养土200份+58%甲霜灵,或64%恶霜·锰锌,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份,充分混匀。
(2)喷施用药 出苗后发病时喷施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8%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400倍液,或80%霜脲氰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7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3)药土围根 用58%甲霜灵,或64%恶霜·锰锌,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拌种灵粉剂1份+细干土50份,充分混匀,发病时撒施于根际周围表土,该病流行地区作播种时的覆盖土。
(4)喷撒粉尘剂 保护地可喷撒适量5%百菌清粉尘剂,效果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