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泥炭矿产评价的意义和概念

一、泥炭矿产评价的意义

泥炭矿产评价是从人类利用的角度对资源进行鉴定和分等定级的过程。通常从质和量两方面来衡量,同时考虑泥炭资源本身在时间上动态变化和对泥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以及国民经济对资源的不同需求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评价。泥炭矿产开发利用的目的不同和所处勘查阶段不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也就不同。在泥炭矿产勘查的前期,泥炭矿产评价重点考虑泥炭质量本身,同时对泥炭地面积、厚度、储量、覆盖层状况、泥炭地的交通条件以及地区泥炭矿产开发的经济技术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在泥炭矿产勘查的后期已经获得比较详尽的泥炭矿床地质、开发利用方向和投资收益资料时,就要进行泥炭矿床地质和矿床经济评价,以便对泥炭矿床工业类型、工业技术指标、合理确定开采率回收率、确定精矿品位、深入分析研究泥炭开采条件和加工利用条件提供科学依据。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科学工作者们在对我国泥炭资源调查、分类的基础上做了大量泥炭矿产评价。最早对泥炭矿产评价主要是单要素评价,基本上以泥炭本身质量评价为主,评价依据是泥炭的理化性质,评价方法为分类描述。随着泥炭应用的发展,根据泥炭用途的不同产生了面向应用的评价。我国在1982年确定了中国泥炭分类应用分类系统,对各个类别的泥炭分解度、灰分含量及纤维含量都给出了定量指标,为泥炭资源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科学工作者们对泥炭资源做了一些区域或全国性的评价。东北师大的祖文辰、杨作江对辽宁新宾的泥炭做了质量评价;中国泥炭应用分类协作组按照泥炭的分类对我国泥炭的质量和利用途径做了评价;孙世英等对江西省泥炭做了开发利用评价;陈淑云、祖文辰对我国泥炭资源分别从农业和工业两方面的利用做了较为系统的评价。孙广友等对横断山区的泥炭资源从矿体条件及泥炭质量指标角度做了详细评价。

20世纪90 年代以后,随着资源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泥炭资源评价的研究也转向于综合评价,将泥炭质量本身和泥炭矿开发条件结合起来。张树夫(1991)对江苏省泥炭资源从泥炭理化性质、泥炭开发条件、泥炭工农业利用条件做了综合评价。牟春荣(1992)论述了对泥炭地的综合评价所要进行的若干考虑。祖文辰等(1997)提出了泥炭矿等级划分的依据,并给出了泥炭矿等级划分的定量指标体系,这可能是我国第一个将泥炭矿的质与量相结合的泥炭矿分级理论。张则友(1997)探讨了中国东北泥炭矿评等分级的影响因子及其指标、指数系统。张则友还对国外泥炭开发利用方向与泥炭质量指标要求做了总结(1999)。张生等(2002)对三江平原和横断山区的泥炭资源做了综合评价。虽然以上大部分研究并没有实现泥炭资源评价的完全定量化,但为泥炭综合评价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上述评价都对全国或地区的泥炭资源进行了详细评价,明确了泥炭资源评价的内容,同时为泥炭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评价依据为泥炭的理化性质指标,物理指标依据有泥炭的颜色、结构、容重、含水量、分解度;化学性质指标有分解度、灰分含量、有机质含量、沥青含量、酸碱度、氮磷钾元素含量、发热量等。但这些评价都属于勘查前期的矿产地质评价,缺乏完成泥炭矿床勘探后对泥炭矿床工业类型、矿床工业指标、合理开采损失率和贫化率确定、合理近况品位确定、矿床开采机加工技术评价分析,不能为地质勘查设计单位进行先进的地质评价和经济评价提供依据。

二、泥炭矿产评价的概念和方法

泥炭矿产评价是泥炭矿产评价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对泥炭矿床地质条件、开发条件、交通运输、电力供应以及矿石加工利用条件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以评价矿床有无开发利用价值以及开发后将有多大经济价值。

在对泥炭矿床进行了勘探之后,可以获得大量系统可靠的地质信息和地质资料,对泥炭的质量和技术加工特性及其空间变化、矿床开采条件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因此需要对这些泥炭地质、泥炭技术、泥炭经济数据是否达到本阶段工作程度要求做出评述,在详细分析泥炭矿产资源形势、市场条件、产品方向与前景基础上,根据泥炭矿山建设项目建议书与泥炭矿山总体规划具体要求,详细分析未来拟建矿山建设与生产经营的具体条件。此外,需要根据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制定的泥炭矿产工业指标计算储量,根据泥炭产品开发试验研究结果,结合泥炭矿床具体参数,计算矿床开发利用的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这一矿床评价结果可以作为泥炭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和确定泥炭矿山设计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技术依据。泥炭矿床评价结果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泥炭矿山建设和开发经济效益好坏,错误的评价结果往往会造成已建矿山被迫停产,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泥炭矿产评价中,泥炭矿床的地质评价是核心内容。其主要通过勘探过程中获得的各种信息,经过整理、加速、分析和综合,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解释和判断,从而获得有关泥炭矿床的规模、形态、产状、泥炭质量、开采条件以及加工性能等方面的概念,并据以评定相对开发价值。与此同时,可以根据矿床地质因素以及其他与开发加工有关的综合分析,以计算出在某种具体开发加工条件下的泥炭的经济价值。

矿床评价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矿床的经济评价。泥炭矿床的经济评价任务是通过计算分析,预测出矿床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由于不同开发利用方向可能有不同开发利用效益,进行矿床经济评价能够确定泥炭矿床开发项目的取舍、排序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不同的泥炭矿床可能在泥炭类型和泥炭品位高低、采选难易、地理条件优劣等方面有明显差异,泥炭矿床经济评价可以通过级差矿利法,评估不同条件下泥炭矿产经营管理水平的超额利润,用以评价泥炭矿山经营管理水平。泥炭是一种多功能多用途矿产资源,如果能综合利用其中几个有益组分和不同品位泥炭,可能在经济上获得更大收益。矿床经济评价可以通过经济效益分析对综合利用效益得出明确结论。

泥炭矿产评价的参数和因素包括:地质因素和参数,如矿床储量、泥炭品位及其变化特征、矿体形态及浆状特征等;开采因素和参数,如顶底板岩性、泥炭的机械物理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覆盖层厚度及矿体分布;泥炭加工因素和参数,如泥炭的纤维组成、结构构造,泥炭类型,泥炭品级与分布、比例以及泥炭的干燥特征等;地理因素,如地形、气候、运输、能源供应、供水、人力等;社会价值因素,如产品价格、生产成本、投资、流动资金、利率、折现等;矿山经营参数,如矿床工业指标、生产规模、开采损失率、贫化率以及加工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