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二烯烃

4.3.1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脂肪烃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烯烃叫作二烯烃。根据两个碳-碳双键在分子中的相对位置,二烯烃可分为三类:

(1) 累积二烯烃(cumulated diene) 两个双键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二烯烃叫累积二烯烃,如丙二烯,其中间的碳原子为sp杂化,两端碳原子为sp2杂化,两个sp2杂化的平面是互相垂直的,两个π键也是互相垂直的。这类化合物稳定性较差,通常制备比较困难。

(2) 隔离二烯烃(isolated diene) 两个碳-碳双键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碳-碳单键隔开的二烯烃叫隔离二烯烃,也叫孤立二烯烃。它们的性质与一般的烯烃相似。例如:

(3) 共轭二烯烃(conjugated diene) 两个碳-碳双键被一个碳-碳单键隔开的二烯烃叫共轭二烯烃。例如:

共轭二烯烃除了具有单烯烃的性质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4.3.2 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1,3-丁二烯是最简单的共轭二烯。在1,3-丁二烯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均采取sp2杂化,它们彼此各以一个sp2杂化轨道结合形成碳-碳σ键,其余sp2杂化轨道与氢原子成键。由于sp2杂化轨道是平面分布的,所以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和氢原子就有可能都处在同一个平面上,每个碳原子上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则相互平行,如图4-4所示。这样,不仅C1与C2间以及C3与C4间的p轨道重叠而形成π键,而且C2与C3间的p轨道由于相邻又互相平行,也可以部分重叠,从而可以认为C2—C3也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也就是1,3-丁二烯中四个p电子的运动范围不再局限于C1—C2或C3—C4间,而是扩展到四个碳原子的范围,形成一个离域的大π键,也叫共轭π键。

图4-4 1,3-丁二烯的成键示意图

4.3.3 共轭体系和共轭效应

在不饱和化合物中,如果与碳-碳双键相邻的原子上有p轨道,则此p轨道可以与两个双键碳形成一个包括两个以上原子的π键,这种体系叫共轭体系。共轭体系有不同的形式,例如:

1,3-丁二烯是由两个相邻的π键形成的共轭体系,叫作π-π共轭体系;氯乙烯分子中氯原子中有p轨道,可以与碳-碳π键共轭,叫作p-π共轭体系;烯丙基自由基中也存在p-π共轭。

共轭体系在物理及化学性质上有许多特殊的表现。共轭体系中电子的离域作用使得电子可以在更大的空间运动,这样可以使体系的能量降低,使分子更稳定。共轭体系越大,能量越低,分子越稳定。另外,共轭体系中电子的离域使电子云密度发生平均化,体现在键长上也发生了平均化,共轭体系中单键与双键的键长有平均化的趋势,即单双键键长的差别缩小。

具有单、双键交替的共轭体系中,电子的运动不再局限于两个原子之间,而是发生离域,其运动范围扩大到整个共轭体系中。当共轭体系受到外界电场的影响(例如亲电试剂或亲核试剂进攻时),这种影响(电子效应)可以通过π电子的运动而沿着整个共轭体系传递。这种通过共轭体系而传递的电子效应称为共轭效应。

1,3-丁二烯分子中C2—C3单键的旋转可以产生不同的构象异构体,但其中只有两种构象中所有原子都在一个平面上,即下图所示的s-顺式和s-反式,只有在这两种构象时,1,3-丁二烯能够保持能量最低的共轭体系。这两种构象能量相差约9.63kJ/mol。这种能量的差别不大,在室温下可以互相转化。

其中,s-顺式表示两个碳-碳双键在C2—C3单键的同侧,s-反式表示两个碳碳双键在C2—C3单键的两侧,“s”表示单键(single bond),由于顺反异构原来是指双键上所连基团的相对位置,而1,3-丁二烯中是指相对于单键的,所以前面加“s”以示区别。

4.3.4 共轭二烯的特殊化学性质

(1) 亲电加成 (1,2-加成和1,4-共轭加成) 共轭二烯烃具有烯烃的一般性质,如能与氢气、卤化氢、卤素等加成,能被氧化、能起聚合反应等。除此之外,共轭二烯烃还能发生一些特殊的反应,例如1,3-丁二烯与一分子试剂起加成反应时,按照一般烯烃的情况,应该只得到1,2-加成产物,但实际上除了1,2-加成产物外,同时还有1,4-加成产物生成。并且往往1,4-加成产物是主要产物。例如与溴加成时,主要产物为C1与C4上各加一个溴,而在C2与C3之间新形成一个双键,这种加成称为1,4-加成作用,这是共轭烯烃的特殊反应性能。

反应的第一步是Br+加到C1或C4上形成碳正离子,该碳正离子是烯丙基型的碳正离子,烯丙基型的碳正离子可用两个共振式或共振杂化体表示,它是一个p-π共轭体系,稳定性很高,其正电荷分布在C2和C4上。第二步是Br-进攻C2或C4分别得到1,2-加成产物或1,4-加成产物。

1,2-加成产物和1,4-加成产物的比例,取决于反应物的结构、产物的稳定性,也取决于反应的条件。一般在较低温度下以1,2-加成产物为主,在较高温度下以1,4-加成产物为主。例如,1,3-丁二烯与HBr的加成反应:

低温下反应得到的产物以1,2-加成为主,反映出其活化能较低,主要经由A形成动力学控制(kinetic control)的产物。而在较高的温度下,形成的产物可以相互转化,形成平衡混合物。由于1,4-加成产物是二取代的烯烃,相对于单取代的1,2-加成产物更加稳定。在平衡混合物中,经由B形成的1,4-加成产物较多,称为热力学控制(thermodynamic control)或平衡控制。

思考题

4-6 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

(2) 双烯合成——狄尔斯-阿尔德反应 共轭二烯与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化合物反应可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这类反应称为狄尔斯-阿尔德反应(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又称双烯合成。例如:

Diels-Alder反应有两个反应物,共轭二烯称为双烯体(dienes),另一个含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化合物称为亲双烯体(dienophiles)。亲双烯体上连—CHO、—COOH、—CN等吸电子基团时,对反应特别有利。此类反应是一步完成的,反应时,反应物分子彼此靠近,互相作用,形成一个六元环过渡态,然后转化成产物,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是相互协调地在同一步骤中完成的,反应中没有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等活泼中间体产生。这样的反应称为协同反应(concerted reaction)。

Diels-Alder反应的协同反应机理要求双烯体必须以s-顺式构象与亲双烯体进行反应,s-反式的双烯体不能进行反应。例如下面的双烯体有s-顺式构象,可以进行Diels-Alder反应:

而以下的双烯体不可能有s-顺式构象,因此不能进行Diels-Alder反应:

许多Diels-Alder反应非常容易进行,常常将两种反应物混合在一起便立即反应。反应既不需要自由基引发剂,也不需要酸或碱的催化。而且反应常常可以定量完成。通过这类反应可以一步形成两个碳-碳键而将链状化合物转变为六元环状化合物,并且分子中还有双键,可以进一步引入其他基团,因此Diels-Alder反应在有机合成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1950年德国化学家O. Diels和K. Alder由于发现了这类反应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