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础

原典

造柱础之制:其方倍柱之径(谓柱径二尺,即础方四尺之类)。方一尺四寸以下者,每方一尺,厚八寸;方三尺以上者,厚减方之半;方四尺以上者,以厚三尺为率。若造覆盆(铺地莲华同),每方一尺,覆盆高一寸;每覆盆高一寸,盆唇厚一分。如仰覆莲华,其高加覆盆一倍。如素平及覆盆用减地平钑、压地隐起华、剔地起突;亦有施减地平钑及压地隐起莲华瓣上者,谓之『宝装莲华』。

译文

修造柱础的制度:柱础的方形边长为柱子直径的两倍(也就是说如果柱子的直径为二尺,那么柱础的方形边长就要修造为四尺)。方形边长在一尺四寸以下的柱础,边长一尺,那么柱础的厚度为八寸;方形边长在三尺以上的柱础,其厚度为边长长度的一半;方形边长在四尺以上的柱础,其厚度以三尺为限。如果造覆盆莲花样式(铺地莲花相同)的柱础,方形边长一尺,那么覆盆的高为一寸;覆盆高为一寸,那么盆唇的厚度则为一分。如果是仰覆莲花柱础,那么其高度就是覆盆莲花的一倍。如果不做任何雕饰处理以及在覆盆上采用减地平钑、压地隐起花、剔地起突,另外也有在莲花瓣上采用减地平钑及压地隐起手法的,这就叫作“宝装莲花”。

注释

①覆盆:古代建筑构件柱础的一种样式。因其呈盘状隆起,看上去就像倒置的盆,所以称为“覆盆”。

②减地平钑:也称为平雕或平花,是宋代一种印刻的线雕。其做法为使图案部分凹下去,而原应作为底部的部分则凸出来;且凹下去的图案部分都在一个平面上,凸出来的部分也在一个平面上。

莲花柱础

原典图说

莲花柱础

东汉时期,由于受到佛教装饰艺术的影响,莲花被广泛运用到柱础,一般都为覆盆式的铺地莲花。这种类似佛教“莲花座”的古式覆盆莲花造形,即宋代所谓的“宝装莲华”。到了唐代,其柱础仍以覆盆莲花式的为主,但莲瓣较六朝初期的略为肥短。宋朝的时候,虽然柱础的式样变化更多了,但莲花瓣覆盆式仍为主要的通行式样。清代,特别是在光绪之后,莲花瓣覆盆式柱础已成为主流,而且此时的外形可明显地区分为顶、肚、腰、脚等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