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时间,不妨看看艺术家Emily Garfield的作品。她用水彩画创作精美且错综复杂的地图——每一幅画的都是一个不存在的地方,每一幅都令人惊叹。她从不描绘城市真实的景观,而是创造一个复杂的模式——打结的道路、曲折的河流,抑或紧凑的城市街区——并重复它。她不停地重复这种模式,每次只稍微改变一点,向外盘旋直到作品完成为止。因此,她的艺术作品具有生成性,如同分形一个几何形状,可以分成数个部分,且每个部分都是整体缩小后的形状,即为分形。——译者注一般:由重复的图案构成,但感觉又像是一个凝聚在一起的整体。

实际上,Garfield曾经说过:“我的创作过程,可以称为不断生长的绘画。”当阅读手里这本很棒的书的时候,我经常想起这句话。说不定你也会这样。

近年来,Web设计师开始拥抱更加模块化、模式驱动的设计实践。这样做是有充分理由的:我们需要为更多的屏幕类型、更多的设备类型、更多的场景和更多的用户创造非凡的体验。为此,我们开始将界面拆解为微小的、可复用的模块,并借助这些模式,以比过去快得多的速度构建产品、功能和界面。

不过,仅有设计模式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将它们纳入一个更大的体系之中,从而让这些小的界面模块显得统一、连贯、相互关联。它们是整体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设计体系。这便是本书产生的原因。

在这本书中,作者阿拉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构建设计体系以支撑数字产品的设计。通过清晰的阐述、案例研究和详尽的例子,阿拉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团队里建立一套通用、共享的语言,从而让团队成员得以有效地开展合作。她会讲述不同的组织如何构建设计体系并将其付诸实践的故事,还会讨论随着时间的推移改进这些设计体系的各种方法模型。

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还是一幅地图,清晰地勾勒出了更加可持续的数字产品设计模型。如果我们顺着阿拉描绘的路径前行,就能学会如何构建出更好的设计体系,当然,也就能学会如何运用这套体系做出更好的设计。

Ethan Marcot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