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投机者的告白·实战版
- 安纳金
- 912字
- 2020-06-24 23:34:02
投资者:金融市场中的长跑者
科斯托拉尼对于“投资者”所下的定义是:“买股票,然后留个几十年,当成养老金,或当成留给子女或孙子的财产。他从不看指数,对指数不感兴趣,即使股价崩盘,也任由它去。他将资金长期投资于股票,一直投资下去。即使萧条时期,也不减少股票的投资比率。”这与“存股”的概念雷同,只不过,在中国与韩国股市中,比起短线进出较为频繁的交易者来说,这一类的投资者比重较少。
在2017年拙作《高手的养成:股市新手必须知道的3个秘密》中,我把长线投资者隐喻为森林中的大象,包括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彼得·林奇(Peter Lynch),以及许多知名基金经理人。他们选股的目标着重于长期成长潜力,有些则是重视公司的价值,基本上不轻易出手,一旦出手就会分批买进好几次,并持有一年至数年,当公司成长减缓,或股价已趋高估,或景气即将反转向下,这时才会大量卖出。倘若公司运营发展相当好,他们甚至可能买进之后就一直持有,从不卖出。比如巴菲特所投资的可口可乐、吉列,都从数十年前买进至今仍持续持有。
近年来,机构法人扮演了市场上多半的投资者角色,包括政府退休基金、主权基金、保险公司、校务基金、永续的基金会等,基于财务上的特性与需求,他们并不需要在股市中短线进出赚取价差,而是以资产配置、长期投资的方式在不同资产类别中获取合理的长期报酬。相对于亚洲新兴国家,美、欧、日等成熟国家或地区的中长线投资者比重较高,主因在于退休金制度的成熟,使人们普遍在工作期间提拨了较多的所得在退休金账户中,通过那些具有税赋优惠的退休金账户来进行投资,这些账户中可选择的投资目标又以共同基金或ETF为主,非个别公司的股票,也因此使中长线投资成为常态。
1999年,在《一个投机者的告白》中科斯托拉尼指出指数基金将愈来愈受到欢迎,因为投资者往往将资金配置在绩优股上,他们依据本国或其他国家的指数成分股来选择目标,或者干脆直接买进指数型基金,而不是重仓在某些特殊的未来行业上。他认为:“投资者,不管他何时进入证券市场,从长期来看,都属于赢家,至少过去一直如此,因为从股票总体情况来看,崩盘之后,总会不断达到新高纪录。” 这些观点,在经过20年之后,ETF及指数化投资工具大行其道的今天,怎不令人赞叹其为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