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让人工成本从痛点变成卖点

夏天作为公司的HRM,最近很是苦恼:员工纷纷提涨薪,而公司业绩却没有显著增长,老板希望HR通过人工成本分析,说明现状,找出原因。

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地告诉老板:从国家相关数据部门的统计分析看,涨薪是因为CPI等宏观经济因素影响,每年涨薪的幅度都跑不赢物价……即使说的是实情,但显然不是老板想要的结果。

3.2.1 当公司业绩不佳时

想起一个跟HR有关的故事:

公司业绩不好,各部门聚集起来开会。

老板问销售部,为什么业绩不好?销售老大说,因为我们销售人员积极性不高。老板继续问为什么积极性不高?销售老大说,因为提成制度不太合理。

老板问HRD,为什么不调整提成制度?HRD说,因为要保持人工成本。老板继续问为什么要保持人工成本?HRD说,因为总经办说要控制整体预算。

老板问总经办,为什么要控制整体预算?总经办说,因为今年的业绩不好。

似乎陷入了死循环。很多HR无疑正处于这种尴尬局面:业绩不佳时,无论从招聘、培训,还是薪酬绩效,各个部门总能找到与人资千丝万缕的联系。

3.3.2 老板的痛点需求

从企业经营角度分析,人力成本除了支付人工工资及社保、福利外,更需要与企业生产经营相联系。

老板除了利润,另一个关注点必然是成本。当外部成本可控性不强,收入迟迟达不到预期时,人力成本必然承载老板太多的期许。

记得在公司组织的一个薪酬讲座上,培训师大肆宣扬这样的理念:“三个人干五个人的活拿四个人的工资是人资的最高境界。”我当时很疑惑,问身边的总经理:“这还怎么做人才梯队建设?”总经理不以为然地笑笑说:“听个热闹就行。”

关于人力成本增长而业绩未增长的问题,为什么老板会找人资而不是运营或者财务?不难预料,老板的痛点在于人力成本为什么增长,而不在于收入为什么止步不前。

3.3.3 人力成本的增长因素

人力成本为什么增长?

从细节看,因为有和以下类似的销售问题的存在:没有销售策略,只凭人海战术;只负责描绘蓝图,不关注最终结果……当这种现象充斥一个企业时,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从本质看,有些企业只控制人工成本总额,而不关注用人费率;薪酬调整不是依据价值而是基于年资;绩效与收入利润的关联度不大,而只看是否完成任务……在这种无序状态下,一旦业绩不能保持高速增长,人工成本增加将成为必然。

从宏观角度分析,当人力成本涨幅大于业绩,意味着公司已经过了高速发展期,开始进入稳定期。企业在不同周期会有不同的特征,HR需要在相应的生命周期之前,提前采取规避措施,慢慢调整,让企业渡过难关,迎接新的生命周期起点。如果只是被动应付,HR如何体现价值?

3.2.4 人工成本分析的氛围和环境

对于人工成本,不同部门的侧重点有所区别。财务控制的是总额,无论如何,不能超过这个额度或比率,而人资关注的是动作,即在总额控制的前提下,更关注企业做了哪些具体事项,起到了什么作用。

如果公司有年度预算,通过对收入增长与人工成本增长的进度进行对比,很容易得出到底是收入增长缓慢还是人工成本超额的结论。

在一家没有薪酬涨幅概念的公司,要做人工成本分析,陷阱实在太多,很容易显出别人的业余和自己的无知。

我曾体验过这样的痛苦:在搭建人工成本分析模型时,突然发现在一家采取收付实现制核算的企业里,压根没有预提的习惯,想做到人工成本与收入匹配实在太难。如果人工成本与收入不匹配,得到的数据有什么参考价值?

如果没有年度预算目标,片面地对比人工成本与收入的增减,看不到收入成本进度比,其实没什么实际意义。当我们面对几个差异巨大的人工成本分析结果时,该怎么自圆其说?

在缺少氛围和环境的情况下,建议放弃复杂的人工成本分析指标,能用人均效能就别用人事费用率,否则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企业缺少标杆行业参考时,少用对比分析法,多用因素分析。我们可以将人工成本分类,如固定工资、绩效、福利、加班、夜班等类别,然后对比每个类别的增减变化。我曾通过分析发现每个月的夜班费都在增长,而实际上夜班人员是相对固定的,最后老板关注的焦点从人工成本涨幅转移到了夜班费。

当企业的薪资绩效设计并没有与收入建立必然的联系时,做人工成本分析自然又少了一个对比维度。很多业务员看绩效工资时,习惯将绩效工资与其收入对比,如果比例有明显变化时,肯定是核算出了问题。而我们的绩效还没有与收入建立类似的关联,是不是太失败?更失败的是,人工成本分析由老板提出,而非由HR发起。

人工成本分析结果只是相关数据的呈现,如何用数据表达我们的想法,引导老板真正关注整体战略,如同用汉字表达思想一样有趣。

毫无疑问,这是HR的一次机会,抓住了,人工成本分析将成为你最大的卖点,成为体现价值的利器,如果依然不能破局,HR的位置将更加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