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知人(5)

397.蒋维乔于一九〇三年,任爱国学社教席,著有《鹪居日记》,其中颇多革命资料,盖学社乃革命组织也,惜未刊行。

398.蒋维乔与高梦旦同事上海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教科书,某课文中提及“镬”之用途,蒋用“釜”字,高则坚持要用“鼎”字,认为“釜”字不通俗;蒋则认为“鼎”字古老,距离时代太远,二人哓哓不已。张菊生闻之,前往劝解,原来梦旦闽人,闽人称“镬”为“鼎”也,结果用“釜”字。

399.蒋维乔晚年耽禅悦,法名显觉。

400.叶尔恺法名观澄,蒋维乔法名显觉,皆学佛有得。

401.蒋维乔与章太炎相稔,曾记太炎琐事颇趣,谓:“太炎嗜烟卷,不绝口。一日余见其写一条,与友人汪允中云,今已不名一钱,乞借大洋两枚,以购纸烟。余曰,既借钱,何不多借几元?太炎笑曰,与彼不过两元交情,多恐不应也。”

402.蒋维乔、黄炎培,均喜出游,凡所到处,辄择名胜摄取照相。商务印书馆所出版之各地名胜图片,大都取材于此。

403.叶恭绰十八岁,撰《铁路赋》,张百熙见之,大为称赏。

404.叶恭绰居北京小麻线胡同,乃施琅故宅。

405.某岁,无锡杨味云寿,叶恭绰拟填词一阕以祝之,词未就,欲作一画以代词,画又未成,乃写一大“寿”字,又不惬意,而杨寿已过矣。

406.叶恭绰喜集藏佛教图书文物,实则彼并不信佛。

407.叶恭绰曾见明邵僧弥山水长卷,上有金圣叹题跋。

408.叶恭绰藏有朝鲜笔,笔名崩浪,不知何所取义。

409.叶恭绰自称公文第一,诗未成家。

410.沈鸿烈邀叶恭绰作青岛之游,叶应邀,在青岛盘桓一周,为写“观音瀑”三大字,泐于崂山临海崖石上,轮舶入港,远处即见。

411.叶恭绰早年预购北京西山数十亩地,作为生圹,名幻住园,后开辟市区,园夷为平地;又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旁,筑仰止亭。及叶逝世,其骨灰即埋葬亭畔。

412.叶恭绰致其内兄孙慨翁书,有云:“孙伯亮已来过,人极清逸,涉猎甚广,拟与之合辑《清词存目》。”某日,伯亮诣恭绰于懿园,适夏剑丞在座,恭绰为之介绍,剑丞莞尔曰:“君夹袋中何多少壮而有为之士耶。”

413.叶恭绰,在北京翠微山辟幻住园,为他年埋骨地,曾刚甫、罗瘿公逝,均瘗葬园中。齐白石生前,预求分幻住一角,恭绰诺之。白石死,却别卜丘垄。恭绰作古,付诸火葬,骨灰埋南京中山陵之仰止亭畔。仰止亭,恭绰生前所建也。

414.叶恭绰有欢迎胡志明诗,越南黎有正译为越南文,借以广播。

415.武进巢章甫,有《海天楼》图,倩叶恭绰亦绘一帧,叶诺之而因循未著笔。及章甫下世,乃伸缣为之,以当季子之剑。叶童年学画于陈衍庶,而陈名不彰。

416.叶恭绰藏有叶小鸾遗像,毁于战火。我亦有小鸾遗像一帧,乃陶运百手绘,未知有所根据否矣。

417.叶恭绰工书,为人书联,不肯率尔命笔,往往因未得佳联语而延搁多日者。

418.叶恭绰有《新画中九友歌》,九友为张大千、吴湖帆、汤定之、余越园、夏剑丞、溥心畬、冯超然、邓芬、齐白石。

419.叶恭绰矮小瘦弱,而书法却气雄力厚,殊不相类。

420.叶恭绰与人书,有云“僻处沪西,有同大隐”,盖指其居建国西路之懿园而言。

421.叶恭绰访古吴门,得贾秋壑“花下琴声”刻石一片,署“半闲堂”,八百年前南宋物也。

422.叶恭绰藏有易实甫手稿,曾托陆丹林转贻实甫后人易君左。

423.叶恭绰官交通总长,既卸任,犹喜人称之为叶总长。

424.叶恭绰编《全清词》,所收清人词集凡三千余种,留与陆微昭,俾继续其业。陆于一九八〇年一月三十一日,病逝杭州。

425.叶衍兰,号南雪,为叶恭绰之先人,博洽于学,又富藏书,自书篆联张壁:“尔雅虫鱼,离骚草木;钟鼎款识,书画题签。”又善吹笙度曲,有晋宋人风趣。

426.冒鹤亭、潘兰史,均师事叶恭绰之祖父叶南雪。

427.叶遐庵不仅画竹,偶亦画兰、画梅、画松,饶有逸致。

428.叶遐庵赠吴湖帆联:“绩学源三郑,奇珍集四欧。”盖湖帆为吴郑龛孙,沈郑斋外甥,潘郑盦侄婿。四欧,则所藏欧阳率更四帖也。

429.叶遐庵撰有笔记廿万言,多属于清末民国初年之政治内幕,一度拟整理付刊,奈因事未果,只发表一小部分于北京之《文史资料选辑》而已。

430.叶遐庵旅游巴黎,法友导观屠宰场,二万多头牲畜,两小时内,剥皮去骨,血流成渠。叶睹之惨然不乐,从此戒除肉食,四十余年如一日。

431.叶遐庵喜倚声,启导之者,武陵王梦湘。

432.王献之《鸭头丸帖》,曾藏长沙徐叔鸿家,徐因榜其室为“宝鸭斋”。最后由叶遐庵收购,归上海市博物馆。

433.叶遐庵谓松烟墨虽色黑,然易于污染,且不能透入纸内,真正书家,不喜用之。

434.叶遐庵斋名“宣室”,有两重意义:一取唐人诗意“宣室求贤访逐臣”,一藏明代宣德炉甚多也。

435.吴中沧浪亭东邻结草庵,有一古栝,俗称白皮松,干大数围,明代沈石田曾提及庵中有古栝十寻,数百年物,则距今殆千年矣。叶遐庵寓吴,时去观赏,有“消得僧房一亩荫,弥天髯甲自萧森”句。

436.刘开渠为叶遐庵塑像,遐庵画竹报之。

437.顾闳中之《韩熙载夜宴图》,曾留叶遐庵家经旬,图中名物服御,遐庵一一考证之。

438.若干年前,每逢上巳及重九,旅居南京之诗人,例有雅集。某次,在清凉山扫叶楼作登高会,函约叶遐庵,遐庵婉谢曰:“此会我不便参加。”盖扫叶楼有类于庞凤雏之落凤坡也。

439.叶遐庵之夫人为孙敏庄,字蕊漪,无锡人,善诗翰,能饮酒,又能操京语与粤语。遐庵与之若接若离。抗战时,回来上海,遐庵居建国西路懿园,夫人住愚园路柳林别业,遐庵每年除夕,必至柳林别业,向悬挂之祖先神像拜祭,旋即离去。夫人有事,则亲赴懿园,以粤语交谈,亦旋即离去。敏庄之胞兄慨翁,无锡名宿,有诗集行世。辛亥革命,无锡成立军政分府,慨翁任副司令,坠马伤足,故行路微蹇。未几,应遐庵之招,往北京,任其私人秘书。盖遐庵之父仲鸾与慨翁之父虎峰,为光绪十四年戊子乡榜同年,同以知府分发南昌候补,相交莫逆,遂成姻亲。当遐庵就婚无锡孙家,逗留数月,仍返江西,虎峰以秦蕙田《五礼遇考》赠之。

440.叶遐庵藏宣德炉四百件,本拟考释,编一图录,以窘于生计,藏炉悉以易米。

441.叶遐庵妻孙蕊漪,居住沪上乌鲁本齐南路,患瘫痪。孙为梁溪人,与孙靖圻为一家,无子女,与遐庵分居数十年。

442.叶遐庵侧室净持早卒,埋骨北京西山幻住园。后罗瘿公死,无葬处,遐庵让隙地以葬瘿公。

443.叶遐庵著作与刻印之书甚多,有《诗文词前后集》《自订年谱》(六十岁止)、《书画集》《清代学者像传续集》(前集为其祖父叶兰台所收集,而遐庵刊行之。遐庵所辑之续集,有像无传)、《广东省考》《清代军机处考》《广东丛书》一二集、《清词钞》《五代文》《同人词钞》《清词存目》《续篋中词》《慨翁诗录》等。

444.徐子为四十生辰,叶遐庵以郭频伽手写《楞严》及《金刚》《心经》赠之。

445.叶遐庵藏《楝亭夜话图》,曹寅故物也。纸本墨笔,夜月苍凉,庭院沉寂,屋内置烛台,作三人共话状。三人者,曹寅、张见阳、施世纶也。后归吉林省博物馆。

446.宋陈简斋,有“简斋铜”印,守湖州有年。清袁子才号简斋,得“简斋铜”印于湖州某处一井中,遂据为己用,后辗转为叶遐庵所购得。某岁,陈协之生日,叶即以是印为寿礼,陈固素喜简斋诗者。

447.叶遐庵五十岁生日,以寿金助赈。

448.叶遐庵晚年喜画竹,张大千、吴湖帆见之,常为加笔,以掩补其稚弱。

449.潘兰史受业于叶南雪,南雪为叶遐庵之父,故潘与遐庵,交谊甚厚。

450.叶南雪著《枢垣小识》,惜未成书。

451.潘兰史为粤中海山仙馆潘仕成后人,曾随何星使廷璋,渡地中海,游意大利。

452.潘兰史眷女校书洪银屏,银屏离去,兰史于香港襟海楼为之饯行。以《红豆》为题,作诗惜别,先后得五十余人之题赠,如吴趼人、邱菽园、曾鹤亭、陈蝶仙等,合为一册,名《红豆图咏》。

453.陆澹安谓为人之道,亦一艺术,其艺术千变万化,比任何尖端科学为难。

454.陆澹安不怕热,虽盛暑不流汗,不挥扇。

455.林琴南译《茶花女遗事》,语挚情深,为时所称。陆澹安却认为语多疵累,为之窜改,友以徒劳无益劝止之,乃中辍。

456.陆澹安藏王韬《蘅华馆日记》原稿本一册,自咸丰五年七月一日起,至三十日,后被毁。

457.云南白药,乃滇人曲焕章所发明。陆澹安游滇,带来沪上,沪人始知是药之功效。

458.陆澹安品评晚清四大小说家:以吴趼人为第一,李伯元次之,刘铁云又次之,曾孟朴为殿。

459.陆澹安爱书画,朋好中擅书画者颇夥,但从不向人索求。

460.陆澹安颇好客,尤欢迎稔友之来临,每来一次,彼辄记录之,因此朋好行踪,了如指掌。

461.陆澹安撰《古剧备检》,包罗万象,都二百万言;搜集资料,不仰求于人,亦不涉足图书馆,可见其收藏该类书籍之多。

462.旧时发行一种奖券,名“发财票”,每条一元,若得末尾奖,则一元还本。陆澹安却从不购买,谓“购之往往掷之虚北,不购则无异于得一末尾奖”。

463.陆澹安之弟若严,作书喜学陶浚宣,有所变化,为新魏体书之创始。

464.陆澹安长子生月日时与母同,幼子生月日时与父同。

465.陆澹安子祖康,因名其长孙为小康,小康擅刻印。次孙为大同,能书画。

466.陆澹安曾啖熊掌,谓味似洋鲍鱼;又尝驼峰,谓有特殊气味,均不可口。

467.丁叔雅常寓吴北山家。

468.丁叔雅蓄古琴,名沧海龙吟。

469.丁叔雅与妇不协,弃家出游,晚居京师,嗜青花瓷及古琴,时亦购书。

470.丁叔雅尝寄居吴北山家。

471.清末四公子之一丁叔雅,宣统己酉卒,老伶工潘月樵为料理丧事。

472.张香涛督粤,创广雅书院。书院废,改为东文传习所,复改为高等学堂,又改为第一中学校,面目全非矣。

473.张香涛官两广总督,搜罗端溪砚石,曾以石片赠其戚湖州赵氏,赵氏珍蓄之。上有天然月兔形,甚为妙肖,且凡端石之优点,无一不具,其后人作为传家之宝。

474.南京鸡鸣寺豁蒙楼匾额,出于张香涛手笔,抗战时拆去,供筑壕之用。

475.清季铸当十铜圆,乃陈衍建议,张香涛试行者。

476.张香涛慕阮文达甚,阮创学海堂,张创广雅书局。阮刻解经诸书,张刻考史诸书,不相袭而遥相师也。

477.张香涛一日与李希圣谈诗,张谓诗以咏梅及雪,最难着笔,因古人咏之者太多,义被搜尽也。李谓不准,立成梅雪各七律一首,以逞其才。诗载《雁行楼诗草》。

478.张香涛好人佞谀,易实甫以俚语为诗以调之云:“三十三天天上天,玉皇头戴平天冠,天平冠上竖旗竿,中堂更在旗竿巅。”

479.张香涛喜表,往往数表随身。

480.刘申叔、梁鼎芬、章太炎,均参张香涛幕府。

481.刘肇均有《樱宁斋诗》,惜不永年,张香涛爱而手录之,高潜乞之归,为刊印成书。

482.马相伯述上海旧事,曾见西洋第一艘轮船,乃海关验关所用,船名“孔夫子”。

483.马相伯曾参加春阳社,演话剧《黑奴吁天录》,马饰老黑奴。老黑奴之子,则许啸天所充饰。

484.潘月樵当时艺名小连生,演新剧常作激昂慷慨之说白。马相伯演说,既有表情,又有动作,因此有人谓小连生做戏似演说,马相伯演说似做戏。

485.柳亚子赠马相伯,有云“一老南天身是史”,七字允当。

486.马相伯曾云:“食以养体,学以养心,信仰以养性,明理以养神。”所谓信仰者,盖相伯天主教徒也。

487.演说大家马相伯九十寿辰,适孙菊仙供奉自京南下,应聘演剧,年亦九十,沪人传为美谈。余槐青有一诗云:“名士登台演说长,名伶演剧亦登场。年华九十同称颂,南北双星酒一觞。”

488.马相伯晚年居沪郊土山湾之孤儿院中,室在三楼,因特备小型升降机,便老人上下。

489.当“一·二八”淞沪抗日战争,吴中耆宿张仲仁义愤填膺,发起组织“老子军”以助战。拟有草案,有云:“青年有童子军,则老人应有‘老子军’。少者壮者,前程远大,来日方长,若多牺牲,未免可惜。至老者忝在父兄,理应奉率。以年齿论,如商贾早有赢利,折阅本在意中,视死如归,是其天职。故取吴中范希文小范老子之意,创为本军草案。”后虽被军事当局劝阻,未成事实,然鼓励士气,具有功绩也。时马相伯年九十八岁,亦参与其事。

490.马相伯老人一百岁祝寿,适其玄孙诞生一百日,因摄一影,称为《双百图》。

491.马相伯在重庆,复旦大学学生为祝百岁寿。林子超、吴敬恒主持其事,于右任司招待,均御蓝袍短褂。

492.汤临泽畏寒,暑天亦御袷衣。

493.汤临泽家,藏有项墨林之书桌。

494.汤临泽初至上海,作印无人顾问,黄晦闻力为揄扬,生涯乃大佳。王秋湄却鄙视临泽,谓其作印无古意,故临泽深德晦闻而殊恶秋湄。

495.汤临泽寓居沪西拉都路兴顺里,一楼一底,凡二宅,一为其起居之所,一则其伪造书画之工场也。工场设一裱画桌,雇一工友,庭除墙壁间,悬有文徵明、祝允明,甚至文天祥、史可法等条幅,一任雨淋日晒,破损不完,然后就破损处加以修补,作为前人真迹出售,人往往受欺。

496.平湖葛昌楹购得名人印甚多,如文徵明、仇十洲以及方孝孺、史可法等,后知乃汤临泽伪作,遂质入某银行,不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