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前言

飞机租赁的专业性很强,若一家租赁公司既有飞机租赁,又有船舶和其他租赁,则是不利于进行业务专业化发展和界定清晰的投资结构的。混杂的投资方向,同样不利于未来投资人,尤其是专业投资人对公司价值的估算,它会使很多投资人望而却步。不同的租赁公司,对不同类型的租赁产业进行分类投资和管理,有利于公司业务的清晰化发展。

在航空产业链中,飞机租赁产业兼具带动经济发展、增强创税能力、提升产业结构、拉动关联产业等优势,是沟通产业链上下游、连接实体经济与金融资本的平台,是航空经济生态系统的枢纽。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民航业获得快速发展。中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在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中的排列位次由1978年的第37位,上升至目前的第2位,已经跻身于世界民航大国行列。中国民航业的高速发展,造就了飞机和飞机发动机等设备租赁的广阔市场需求空间。从1980年首次采用外国投资减税杠杆,以租赁的方式引进两架波音747SP飞机至今,我国已积累了30余年的飞机租赁融资经验。近年来,航油价格上涨、航空业竞争加剧使得航空公司积极致力于节约成本、改善资产负债结构、锁定所有权风险,这一系列举措进一步促进了飞机租赁业务的发展,我国民族租赁业则快速复苏,国内飞机制造商、跨国银行和内资银行纷纷抓住发展机遇,并购、独资或合资了多家专业或涉及航空租赁的大中型租赁公司,民族航空租赁产业群的雏形已基本形成。截至2011年8月,在民航局登记在册的民用客机数量为1257架,其中721架是通过租赁而来的,占我国民用客机总量的57%。目前,中国已成为公认的世界上最具有潜力的飞机租赁市场。

面对中国巨大的飞机租赁市场,我们有必要将租赁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投资手段,从支持产业发展的高度理解租赁业。同时,中国的民族飞机租赁业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也要增强中国租赁公司的自身实力,包括资金、人才、知识和经验等方面,以增强与外资公司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自身的快速发展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作为一名多年来在航空公司从事与航空器引进工作相关的工作者,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国飞机租赁业务的发展不仅需要相关人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更需要他们具备有关飞机租赁业务的系统化的知识。正是基于这一想法,我在2008年着手撰写了《飞机租赁实务》一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租赁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租赁市场和国际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次贷危机带给世界的影响仍在,欧债危机又席卷全球,受到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的巨大冲击,2008年上半年以来,全球航空需求增长一度明显放缓,但从长期的发展趋势来看,考虑到居民消费升级、航空自由化的趋势并未改变,民航业快速增长的态势不会改变,飞机租赁业的发展仍属朝阳行业,前景仍然十分广阔,航空租赁业将会迎来新一轮的行业整合,将诞生一批机队规模庞大、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航空租赁公司,也必然会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租赁公司和航空公司都要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严控风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对《飞机租赁实务》进行了再版修订,更新了有关数据,补充了有关飞机租赁风险控制的内容,其目的是使书中的内容更具实效性,更符合当前租赁业发展的形势。

本书是为那些从事飞机租赁业务的实际工作者而写的,也是为那些试图更好地了解飞机租赁实务的学者而写的,本书也同样适用于那些想全面了解飞机租赁知识的人。飞机租赁业务是一项典型的集金融、贸易、技术、服务、风险控制为一体的知识和资金密集型业务,又是一个很专业的领域,不仅表现为租赁流程复杂,而且涉及金额巨大,时间很长。为了使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飞机租赁的业务知识,在借鉴国外飞机租赁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本书着重分析了现阶段在中国开展飞机租赁的难点问题,并辅以大量的案例,以便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飞机租赁业务。

由于飞机租赁业务在我国刚刚起步,与国外的发展仍存在很大差距,因此,现有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仍处于借鉴和完善阶段,许多理论和实践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总结。衷心希望本书能为不同层面的理论及实践工作者提供有益的见解。限于水平和学识,书中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谭向东

201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