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婚姻来说,我觉得其实从进入婚姻那一刻,爱情其实就已经转变为亲情了。
激情褪去,牵着彼此的手,就像左手握右手,没有太多感觉,但也不可或缺。
世间,爱情这个事情也许会有,或者说它就会有,但并不一定每个人这一生都会遇见。而且,遇见的时机,也不一定是在正好的时机。
所以,普众认知的爱情进入到婚姻以后,就会转化为一种亲情。尤其在孩子出生以后,需要夫妻双方共同抚养孩子,以及在共同的生活中可以彼此互相关心照顾,这样的婚姻基本是程式化的。
加之,夫妻双方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家暴等,两个人都比较有上进心,再有一定经济基础,其实就算是一段比较好的婚姻了。
婚姻中的出轨,确切的说用“背叛”这个词不够恰当,我个人观点其实是因为有缺。
在婚姻关系中,其实是因为有缺,有缺就需要补,所以会有出轨。一方或者说双方都出轨。
这个说法,在我看来,婚姻中很多人都会面临这样的诱惑。只是,有的人迈出了这一步,有的人没有,说到底就是一个人的自我约束,或者是自我的一种欲望控制。
实际上,这个事情从古到今都有。
在古代,是一夫多妻制,男人大多家里除了正妻,还有不少的小妾。男人会因为拥有不只一个,而是多个女人,这样多样化的拥有,男人就一定会有爱情或者感到非常幸福吗?也未见得。
否则,古代帝王拥有天下无数各色各样优质的女人,他就该是最幸福的男人,且会得到最想要的爱情。但事实,流传下来的话是自古帝王多薄情。
现代社会的一夫一妻制,当今的男性在感情方面的幸福感不一定就会低。物以稀为贵,少了反而会珍惜。当然,我不是把女性比物,只用这句话说明一下人有物以稀为贵的心理。
其实,这就像不管你拥有一件儿衣服,还是你拥有十件儿衣服,它的最本质的功能都是一样的,就是遮体保暖而已。
或许,用衣服去比喻感情不是很恰当,但我的意思表达就是这样。
物,人,皆一样。缺吗?缺!不缺!
很多人,或者说大部分人,内心的认知里都是缺的。只不过,有的人想要拥有更多,而有的人觉得够穿就好。
事实上,这可能就像女人的衣服一样,她永远觉得柜子里缺一件自己最可心的衣服。
爱情,会有,或者可能有。但是,这个东西真的也会很伤人。就像有聚会,总会有离别一样,会觉得有伤心,爱情也是一样。
如果真的有爱情,这个事情我认为不太可能会很长久。
我一直认为,如果要真去看爱情的话。那也应该用即将走完这一生时,再去回看两个人是不是真的爱情。
在我理解,爱情不是送玫瑰花、送礼物,或者跪下去求婚,甚至是结婚仪式等等。
这些,我认为其实都是属于爱情的形式,却不是爱情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
爱情,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而精神层面这个事物本身就会有点儿虚无缥缈。
况且,精神层面的东西,既容易一直坚持,比如说人会有执念。但同时,它也很容易改变,因为人们在随着身边不同的环境变化而受影响。
其实,一个人的思想和认知,也是容易会被因受影响而改变。
所以,对于爱情来说,也许有人会期盼,但应该是在比较青春萌动的时候。后来,经历过一些事情以后,就会发现,其实爱情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个样子,甚至可能爱情就是一个在自己梦想里面的虚幻,就是自己假设出来一个比较虚幻的感情,一种自己特别期待想要的情感。
但事实上,衣服还可以量身定制,但是人不能,每一个人都是成品。
在感情中,不可能按照任何人的意愿去量身定制爱情。
所以,爱情都是阶段性的。
就像我们会不断的长大,我们的身体会不断的变化,不断的衰老。人的体型在变,衣服不会从始至终,从开始一直从生穿到死。
这个期间,人会换很多很多的衣服,即使是量身定制终会有不合适的时候,不想换也穿不了了,更何况是一个人呢?
所以,人在爱情里,遵循本能的去求,很难做到长长久久。不合适的时候,会怎么样呢?
衣服可以随便丢弃,但是人呢?
如果没有婚姻法这种法律的条例,爱情的结果会怎样?
婚姻,既可以说是一种束缚,也可以说是一种保护。
如果没有的话,很多人想换可能就会转身离开。当然,孩子在婚姻维护中可能也是一个方面。
从社会层面上来说,婚姻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单位家庭是社会构成的基本细胞,没有稳定的家庭,社会也会动荡。
爱情,可以去追求。
但是,有的人一生不一定会遇见。遇见了,其实很多人也不是真正懂得。往往错过了,才明白曾经那是爱情。
人,一生,不管是精神层面的情感,还是物质层面的财富,也不管是人、事、物,都是在向外求。所以,一生的喜怒哀乐,各种情绪是别人在牵引。
向内求,才是自己真正的无喜无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