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争抢

事实证明,“林芸”既不是1班的也不是2班的,而是货真价实的12班学生。

此刻,整个会议室都陷入了安静,似乎在场的所有人,都在用沉默,来消化这样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而当实验班1班的班主任顾卫东看到“林芸”这个让他在一天之内印象极深的名字,赫然在“金榜”之上后,他顿时就傻眼了,他脱口而出道:“这怎么可能?一个12班的学生,竟然考进了全校前50?”

他的话打破了会场的安静,不过却让在场的不少班主任都露出了赞同的神情,显然顾卫东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

而12班的班主任刘兰萍这个时候却站了出来,她底气十足、意气风发地回应顾卫东:“这为什么不可能?

‘林芸’这孩子自从醒悟之后,便已经下定决心好好学习,接下来她也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了她的决心。

她是我们班学习最认真的学生,在上次的班级测验中也取得了无比优异的成绩,如今在她在期中考试中大放异彩,也是她应得的。”

顾卫东心说这不是努力不努力的问题,就凭12班学生那可怜的学习天赋,努力真的有用么?当然,这话他也只敢在心里说说了,这一次他的脸,算是被“林芸”打肿了。

刘兰萍说完之后,她为了让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便请同样教了12班的语文老师王燕、数学老师宋松也站起来说一说他们眼中的“林芸”。

宋松这位数学老师本来就十分欣赏“林芸”,他便这样说道:“‘林芸’大概是我教到的在数学上最有天赋的学生了。

你们可能不知道,在不久之前,她连初中的数学都是完全荒废的,但是她却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补了回来。

这一次她也是全校唯一一位最后两道压轴大题没扣分的学生,如果不是因为她前面要补的东西太多,这一次数学她可以拿满分!

我在我们数学教学组组长于任良老师的建议下,已经决定推荐她去参加数学竞赛班。”

语文老师王燕看到顾卫东那懵逼的样子,心里还是颇为暗爽的,她作为教“林芸”语文的学生,当然也站出来为“林芸”说话:“‘林芸’的认真,其实我们教12班的所有老师都看在眼里,同时也对她的成绩有了更高的期待。

现在她能获得这样的回报,也是她应得的。

不过让我更加惊喜的是,她这一次语文,竟然考了全校第一,还写出了一篇让全体语文阅卷组都一致通过的满分作文!”

这两位老师狠狠地吹了一波“林芸”后,谁都没想到的是,“林芸”居然还有一位“自来水”,她当然就是苏茵梦了。

苏茵梦在发现“林芸”的其他成绩竟然也如此优异后,她表现得甚至比刘兰萍都要兴奋,她紧接着王燕的话说道:“‘林芸’的满分作文是我批到的,她在写作上拥有极高的天赋。

我认为她的这份天赋不该被浪费,接下来如果她由我来培养的话,一定可以在作文竞赛中拿奖!

刘老师,我觉得你应该要去做做她的思想工作,让她参加我的作文竞赛班!”

苏茵梦此言一出,她身边的宋松顿时就急了,他赶忙说道:“‘林芸’明明在数学上更有天赋,参加数学竞赛,才是她该走的道路。

作文竞赛的不确定性太大了,就算拿奖也最多只能获得自主招生的资格,但是数学竞赛,只要一路杀上去,直接保送清大、京大,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苏茵梦原本对宋松的印象挺不错,觉得这位年轻的数学老师很有才华和风度,现在她却为了“林芸”,直接翻脸了,她怒目圆睁道:“你居然要和我抢‘林芸’?我就明着告诉你吧,如果‘林芸’不走写作这条路,你们都不知道我们国家会错失怎样一位未来的文豪!”

宋松冷冷道:“我觉得比起文豪来说,科学家更能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两位老师的针锋相对,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懵了!

关键是他们的话一个比一个离谱,什么“文豪”、“科学家”都出来了,这是对“林芸”的天赋有多大的信心?

刘兰萍这时赶忙打圆场道:“不管是数学竞赛还是作文竞赛,都不用急,最终还是要看‘林芸’自己的意见,你们完全可以亲自去做她的思想工作。”

刘兰萍的话,终于让苏茵梦和宋松消停下来了,而在场的所有老师,也对这个12班的“林芸”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看来这个12班,是觉醒了一个真正的天才学生啊!文理双全啊这是!

这样一想,许多普通班的班主任,心里顿时就好受多了,只觉得自己班上的学生,考不过一个突然开窍的天才学生,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其实像“林芸”这种突然开窍、觉醒的天才学生,在他们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也不是没有见过,甚至他们还会拿这些极为罕见的例子,去给自己教的每一届学生灌一灌心灵鸡汤。

可惜鸡汤听听也就罢了,真信的话,就太天真了,但如果有学生信了之后自己也真正付出努力的话,肯定是不亏的,这也就达到老师们灌鸡汤的目的了。

不管怎么说,现在在座的班主任们,对刘兰萍的羡慕,也是肉眼可见的,谁不希望自己班上拥有这样的学生呢,这全校第50名根本就不是“林芸”的极限。

接下来大家继续看大屏幕上的排名,然后终于心中一定,因为除了“林芸”这个异军突起的天才之外,其他的排名还是比较正常的,“红榜”基本被实验班的学生和普通班的优等生包了,再也看不到刺眼的“高一(12)班”了。

其实在萧媱的影响下,顾颖这一次考试的进步也非常大,从全校六百多名,一下子进步到了三百多名,但很可惜没有上“红榜”,自然就没有引起像萧媱这样的轰动效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