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国医:脾胃调和百病消
- 路志正 路京华
- 2462字
- 2021-03-30 18:59:45
第三节 重视脾胃,脾胃不和百病生
寿者寄语
脾胃调和病不找,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重中之重,也是现代养生的必经之路。
中医文化发展到现在,名家辈出,派系林立,每一位大家、每一个派系都有其独特有效的诊病理论。中医的博大精深,穷尽我一生,也不敢妄称精通。但近百年的行医路,也让我见证了人们体质的变化,逐渐摸索并确立了适合现代人的诊病原则。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一直推崇脾胃学说。无论是治学,还是诊病,我都强调重视脾胃。在中国金元时期,中医文化鼎盛,学术争鸣,产生了许多流派,最具代表性的有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和朱震亨,被称为金元四大家。四位大家各持学说,为后世中医的发展奠定了优秀的基础。这其中,李东垣十分强调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性,开创了脾胃学说,由于脾胃五行属土,因此李东垣的脾胃学说也被称为“补土派”,其编著的《脾胃论》对之后脾胃学说的发展影响颇深。
中医讲的“脾”,乃五脏之一。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运化水谷是从饮食中吸收营养物质,将其输送于五脏六腑,滋养各器官组织。脾还会配合肺、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维持人体津液代谢的平衡,将多余的津液以汗、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脾胃论》说道:“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 “治脾胃即可以安五脏”。脾胃与其余脏腑息息相关,若脾气虚弱,则牵一发而动全身。
金元时期,逢年战乱,百姓们饥寒交迫,而脾胃又十分娇嫩,喜温燥,恶寒湿,长年的受冻挨饿,让人们的脾胃逐渐衰弱,随之而来是各种疾病的发生。反观现代人,衣食无忧,是否没有了脾胃损伤的烦恼呢?其实不然,过食肥甘厚味,营养过剩,也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导致脾胃运化无力,甚至痰湿内生,现在频发的肥胖症、痛风、高脂血症,其根源都是由于脾胃受损。
万物有根本,想要追求健康,首先要固护好根源。脾胃属土,居于中央,是生命活动、气机运转的中枢,在我们身体里起着“枢轴”的作用。人体的五脏,肝为左升,肺为右降,心为下降,肾为上升,而在这些升降机制中,脾胃起到了协调供给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个身体的轴心,通过调理脾胃来治病,也通过脾胃来进行养生。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先天之本的强弱因人而异,父母强,禀赋足,生出的孩子阳气充盛;反之,则先天之本稍弱。小孩子为纯阳之体,即便禀赋不足,先天之本的强弱也不会相差太大,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中医讲究“以后天补先天”,人一出生,全赖后天之本来养活,先天的禀赋不足,完全可以用后天优质的调理来弥补。既然先天之本不可逆转,那么后天之本能否调理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人能活多少岁,理论上是由先天决定的。而在实际的生活中,并不是这样,我们后天的生活环境与习惯会成为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有些孩子生下来就白白胖胖,本应该正常地喂食,结果在家人的宠溺下,饮食上从来不忌口,导致脾胃受损,慢慢的小脸蜡黄,甚至出现肥胖。有些孩子,尽管从小体弱,但是经过科学地喂养,加上后天的锻炼,越长越结实,成年后,依然保持良好的作息饮食习惯,即便步入老年,也是鹤发童颜。先天全赖后天养,人的一生很长,多花些心思,平日里多注意保养,管住嘴,勤锻炼,比吃什么保健品都实惠。
调理脾胃需要长期坚持。首先我们要管住嘴,切莫贪吃、乱吃。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场所,是气血生化之源。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对脾胃最直接的损伤。
《黄帝内经·素问》说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人靠五谷杂粮等食物充养自己,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是靠脾胃来完成的。古时人们多饥饱不均,现代人们多大鱼大肉,这两种饮食方式都不利于脾胃的健康。中医里有“肥甘厚味”一词,指油腻、精细的食物,现在来讲指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这类食物摄入过多,明显超出了身体活动需要的水谷能量,也加重了脾胃消化的负担,久而久之,脾胃受损,进而聚湿、生痰、化热或引起他病。临床最常见的脾胃功能失常症状有胃脘痞满、纳呆、恶心、腹泻、肥胖。所以,现在的人们提倡粗细搭配,荤素平衡,都是很有道理的。
现代人的很多生活习惯都发生了改变,并且很多不良习惯没有被重视。炎热的夏季,一杯冷饮;晨起的时候,一杯凉水。脾喜温恶寒,过于寒凉的东西只会让脾胃“瑟瑟发抖”,冻僵了的脾胃可发挥不出应有的功能。其实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一杯温开水是最好的饮品。酷热的天气,一杯温开水可以加点盐,这样能有效地补充水分和流失的汗液。晨起后,一杯温开水也能及时地唤醒脾胃。只要脾胃功能正常,其他脏腑就能得到充分的精微物质滋养灌溉。
在我接诊儿童患者的过程中,很多家人都提到过自家的孩子特别能吃,他们应该都懂些脾胃知识,总是担忧地问我这么能吃会不会影响脾胃。其实大可不必紧张。孩子处在一个生长发育阶段,身体每天消耗的精微能量大,饮食上自然会增多,但是需要控制饮食的种类,不能荤素不忌,一定要粗中有细,荤素合理搭配。不同的人体质不同,脾胃机能的强弱也会不同,消化能力也会有别。所以,进食多少,应当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互相攀比。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活动状态,人体需要水谷的量也是不同的,应当随时调整。
小孩子的饮食一定要控制好,这关系到以后的生长。成年人饮食也切莫贪多,除了工作时酒桌上避免不了的觥筹交错,其余时间尽量少沾酒。老年人吃饭要温、软、慢——细嚼慢咽,食物温软好下咽,同时不要偏食,不要过辣,饮食尽量清淡。调脾胃,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重中之重,也是现代养生的必经之路。
养生,是一门比较清苦的活,戒这戒那,但只要坚持下去,必定受益一生。另附我平日养生粥谱,望诸位学以致用。
一、健脾粥:
1.薏苡仁在准备下锅前3个小时用温水浸泡,红枣用温水泡软、去芯,粳米淘洗干净,大枣洗净。
2.山药、大枣、薏苡仁、粳米、百合、葡萄籽粉等同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旺火煮开后,文火熬煮成粥。早饭食用。
二、山药莲子粥:
1.取适量的新鲜山药(50克左右)和莲子(20~30克),碾碎或磨粉。
2.将莲子、山药和粳米同入锅内,加水适量,旺火煮开后,文火熬煮成粥。此粥要煮烂熟,可温胃健脾,最适合脾胃不和的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