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不为清单

集中精力做最高效能的事情,把其他无关的杂事尽量规律化,让它不会影响到我们的主要目标。

1.提升自我认知,哪有没有时间这回事

落笔之前,我要告诉诸位读者——“时间”是不能被管理的。

肯定有人要问,这本书的标题不就是“时间管理”吗?既然时间无法被管理,那还有什么好写的呢?

其实,之所以说时间不能被管理,是因为对个人而言,时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它的流逝和前行,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将时间握在手中,让它为我们驻足停留,也无法把它的脚步调快,让某些不喜欢的场景快速掠过。

因此,真正的时间管理,并不是针对时间本身的管理,而是针对我们自己在单位时间内能达成的效率进行管理。

曾有英语学霸分享自己的经历:她学习英语是基于强烈的兴趣,这种不带功利心的喜欢为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上大学时,每看到一个知识点,她都会花时间钻研、联想。虽然同样和同学们坐在教室学习,但几年下来,她已经把别人甩开一大截。

她说,当你在单位时间内比别人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时,你对时间的利用率就比别人高。

这个更多、更快、更好,是通过你前期的自我管理和学习积累得来的。你掌握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并在大脑之中构建出了一个复杂的记忆网络,这时,你把知识点安放进去,学习起来就会比别人迅速得多。

由此及彼,其他科目她也能触类旁通并很快掌握了它们的学习方法。但是,她还是选择将英语学到极致,因为仅凭这一门专业,她就获得了比别人更大的竞争力。

其实,这就是时间管理的真谛。当我们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东西更多时,我们就完成了头脑之中的自我进化。而且,随着我们的知识积累得越多,这种自我进化也会越快。只要方法得当,假以时日,我们便可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李开复曾在创意工厂介绍培养孩子的方法,有观众向李开复抱怨说,虽然他的理念和方法都很好,但是如果真的要执行,要花很多时间。

但李开复告诉他:“生产力和兴趣直接相关,面对我不感兴趣的事情,我可能会花掉40%的时间,产生20%的效果;但遇到我感兴趣的事情,我可能会花100%的时间,得到200%的效果。”

由此可见,真正的时间管理,其实是自我认知的管理。关键是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或者对自己当下真正重要的有益的事情。

那么,怎样才能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呢?我们先看个人发展学会职业精英研修班一位叫小阳的学员的一段经历:

小阳工作快3年了,在朋友圈里看到前同事去丽江住了一个月民宿,拍的风景图片非常的美,于是觉得人生应该像前同事那样才好。从此她暗下决心按时下班,享受生活,并开始学习做饭和插画。

过了一段时间,小阳得知大学同学创业成功,年薪都上百万元了。她又觉得自己应该趁年轻努力挣钱,于是开始拼命工作,报班听课,努力上进起来。

没过多久,母亲节到了,小阳想起母亲身子骨越来越差,因此觉得人生不能只有工作,陪伴家人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她又带着父母去旅行,陪男朋友去爬山。

小阳这么一通折腾,大半年的时间被浪费了。正好此时公司业务调整,部门被解散,小阳却因为这段时间工作表现不佳,居然被辞退了。

被辞退的小阳痛苦不堪,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其实小阳的问题就在于,对自己的职业现状缺乏基本的认知,不知道当下对自己最有益的事情是什么,不懂得选择,做了太多无效的事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一点: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每个人的时间也都不够用。那些从容淡定的人,是因为他们在管理时间时,拥有一套内化的筛选重点的方法。

他们不一定会说出方法,但是在行动中,他们已经自然而然地执行了。

首先,筛选出自己真正感兴趣,或者对自己当下真正重要的事物,再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加强管理。这样,你才能成为时间的主人,才能在单位时间内做得比别人更好更出色。

当我们能从一堆杂乱无章的事情中厘清重点时,我们就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事情上,也不会因为没有完成度而感到焦虑。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很多事情想做却觉得没有时间。其实是对当下真正重要的事情认知不足,如果你认为一件事值得你去做,哪里会没有时间呢。

这一点,在我两个朋友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第一个朋友是银行的客户经理,年岁渐长,日益发福,这令她十分担心。另一位集团的销售经理朋友却每天都坚持锻炼,将身材保持得非常完美。

为了变漂亮,客户经理朋友立志每天跑步,发誓要瘦成一道闪电。但没坚持多久,她就开始为自己找借口:今天我一整天都要工作,太忙了,完全提不起劲跑步;明天早上要开会,下午要见客户,也不想跑了。就这样,她的跑步计划开始无限期延后,最后顺理成章地“流产”。

她意志力不强吗?并非如此。评选公司业务能力前三名的客户经理,每次都有她。她能在工作上花这么多心力,为什么就不能约束自己去锻炼呢?

难道一个人身上的意志力,对她的行为不应该有同样的统摄作用吗?

后来我想到,客户经理朋友之所以不能像销售经理朋友那样坚持锻炼、保持身材,归根到底是因为她们对减肥的重视程度不同,对时间和意志力的分配,当然也会有所区别。

她们的时间管理重点,是有区分的。

譬如,客户经理朋友当下的人生重点就是通过提升业务知识,获得职场上的晋升,赚取更多财富。

销售经理朋友,则更想要保持良好的身材——她认为好身材也能帮助她获得更多订单,所以更愿意在身材上下工夫。

目标不同,时间分配就不同,得到的结果自然也不同。

2.所谓时间管理,就是选择性放弃

我的一个下属佳佳,每天有效的工作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上午到达公司,正要回复邮件,忽然看到同事穿了一件新衣服进入办公室,她便飞奔过去看,随后,两人竟自然地讨论起最近新同事从日本带回来的护肤品质量。

正讨论着,客户给佳佳发来信息,让她看看需要的产品是否已经准备好。佳佳打电话过去,对方未接,她也没有继续跟进。这时发现页面上弹出了一个购物窗口,她又开始往购物车里添加自己购物清单中的物品。

刷着刷着网页,一上午就这样过去了。与工作相关的内容,她一项也没有完成。

确实,有了根据用户喜好个性化推荐的机制后,大数据入侵生活简直避无可避,各种博眼球的新闻、猎奇的视频,让人“根本停不下来”。

很多App甚至主动推出在线时长显示、防沉迷等功能,就是为了提醒用户控制自己在应用上投入的时间。

人们以前在大街上看热闹,现在在网络上“吃瓜”。谁结婚了,谁跳楼了,谁发财了,谁跑路了等,八卦新闻不断。

但这些八卦内容,本质上和自我提升并没有太大关系。

当我把这个观察结果告诉佳佳时,她说:“我每天工作都很累,时常有焦虑感,刷刷抖音、看看段子,就当是休息吧。”

她的想法很有代表性:很多时候,大家并不是“不想做”,而是在不知不觉间时间就流逝了。想做的事情没有做,到了下班的时候内心感觉无比焦虑。

其实,身在职场的人大多都曾遇到这样的问题:

每天睁开眼,你面对的都是一堆琐事,每件事看起来都必须要做,但是一天下来,往往每件事都做得虎头蛇尾。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时间也没有少用,但是最终的成效却不大。

每次听见这样的抱怨,我都会提醒他们,遇到这样的问题,完全是因为没有做好时间管理。如果给你每天的工作做一个清单,把清单上的工作事项分为今天必须完成的和今天不必完成的,然后按照这个清单执行一天的工作,试试看会有什么效果。

工作中必须完成的和不必完成的就是我们时间管理上常说的必为清单和不为清单。这两个清单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效率,合理分配时间,很好地完成工作。

实际上我们一天的工作,就是在精力最好的时候先把重要的事情做完,而一些琐事或者机械重复的事情可以放在后面做。有选择地放弃一些暂时不太重要的事情,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过,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间,而不得要领的瞎忙,却等于乱放空炮。所谓时间管理,就是选择性放弃。选择性放弃,才会在纷乱的工作中掌握主动权。

利物浦主帅克洛普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漫长的英超联赛能够取得冠军才是英超主帅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一个赛季长达38轮的比赛中,还要夹杂着本土的足协杯和联赛杯两项赛事。以利物浦的板凳深度来说,要想取得所有赛事的冠军简直是不可能的。

因此赛季初,克洛普在打足协杯和联赛杯赛事的时候,尽量让主力队员休息,尽遣二线队伍上去比赛。一是为了锻炼年轻球员,二是为了保存主力球员的体能。当然,利物浦在这两项赛事中都相继败北。随着联赛赛事的深入,利物浦逐渐在联赛中掌握了主动权,始终紧紧地咬住联赛第一曼城队,克洛普可谓功不可没。

克洛普在自己的工作中,有选择的放弃,让他的球队在联赛争夺冠军中始终保持竞争力。这是他在一个漫长的赛季对自己时间管理的精准体现。

很多时候,工作没完没了,是因为你不懂得什么叫选择性放弃。如果你任由自己的时间花费在无谓的事情上,那么自然没有时间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马云曾说过,透过时间管理能看出,一个人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生活,什么才是生活、学习的重点,就不能合理分配时间,也很难实现你想要的效率。

3.我们分配时间的方式,决定着实现目标的路径

在谈时间管理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更宏大的问题。

我们试着扪心自问: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对应着我们想要抵达的目标。

然后,我们接着问自己:确立了这个目标之后,我们将会用怎样的方法去实现?

我们分配时间的方式,决定着实现目标的路径。

我发现,很多职场新人觉得时间局促时,常常可归为以下三种情况:

现象一:

子墨是一个典型只做事不思考的职场人。对于接手的日常工作,不太爱动脑思考,也不太愿意学习新知识。因此,他的工作总是差强人意,常常为了处理突发情况,耗费更多的时间去做补救工作。

与子墨一样,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从来没有统筹规划的思维。他们对时间没有什么深入的概念,只是事到临头的应付差事,事后往往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弥补所造成的错误或不足。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简单打个生活中的比喻,譬如,如果我们对日常饮食不加控制管理,随意对待,很可能会导致肠胃疾病,当我们的身体不堪负荷时,就不得不花更多时间在治疗上。

对于职场人子墨来说,因为他对工作从来没有进行过统筹,所以他每次都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做补救。这导致他的全盘计划总是“梗阻”,问题越积越多,使他在工作中不堪重负,精神上也显得疲惫焦虑。

现象二:

青阳是一个不愿意花费心思提升自我的人,他认为机会大于实力。只要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看到甲工作赚钱,他就赶紧打听自己有没有进入甲公司的机会,看到乙公司起来了,他对乙公司又有些心动。

他懒于思考到底什么适合自己,不愿意在提升自我的技能上花时间,而愿意满世界去找门路。

在甲乙公司都拒绝他之后,他感到很伤心,认为“这个世界都被有钱有资源的人把控着”,自己根本就没有机会。

其实,他并不是不努力,只是他的努力没有用到该用的地方。

现象三:

伊菲是个令老板放心的职场“老实人”。她不研究职场潜规则和门道,也不太爱表现自己,永远兢兢业业地工作。

遗憾的是,她看上去永远处在忙碌的工作状态,却没有取得多少具体的成果。

不知为什么,她明明在工作中消耗了大量的时间,效率却永远上不来,工作的推进十分缓慢。

她所在的公司,反而是“懒人”们比她发展得更快,他们为了少干事,会把时间花费在研究更高效的方法上,“勤快人”却吃亏了,因为他们总是把时间用在不加思考地做事上。

其实,以上的三种现象,都揭示了同样的问题。他们三个人都不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他们未能将时间分配在工作中的必为事情上:

子墨没有在工作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会统筹规划工作。当碰到一项紧急困难的工作时,他没有能力又好又快地解决问题,只能耗费大量时间手忙脚乱地应付。

青阳则无法厘清自己现阶段的位置,找不到自己当下的重点。在他不具备职场竞争的实力时,盲目制订了高目标。

伊菲在工作中蹉跎和消耗的时间,远远大于她高效利用的时间。她不知道工作中哪部分是重点,哪部分是可以发挥资源优势,利用平台资源去完成的。

要想真正成为时间的主人,我们应该学会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看你为这个目标花费了多少时间。因为我们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恰恰决定了我们实现目标的最佳路径。

按照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会把事情分为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四类。

有人对解决问题的情况做过一个排序:我们应该先做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接着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再次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最后是既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事情。

这个排序大部分人都能理解,也能复述。但在真正的行动中,我们常常优先做的是“紧急的事情”,不管它重不重要。

一个项目很可能在我们拿到它的时候并不紧急,但在我们蹉跎时光的时候,它的紧急度会随之增加。这是造成我们焦虑和混乱的重要原因。

比如,你知道“花时间学习”这件事情很重要,可是它并不紧急。

于是,你从来没有固定时间去学习,直到有一天因为不学习吃了大亏,你才会意识到学习的紧急性。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断用明确的意识和行动,强化“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再比如,在我们拿到项目的第一时间,提前花时间思考对比问题的几项解决方案,就能提高后续的工作效率,但是我们宁可在后面的时间里反复蹉跎时光,也不愿意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思考和分析。

如果你还是常把“没时间”挂嘴边,那么请你好好思考一下,你的时间到底是怎么安排的?你的工作到底有没有重点?其实找到工作的重点并没有那么难,我认为二八法则就能够很好地体现。80%的工作成绩是20%的关键任务带来的,优秀的职场人就是要找到这20%的关键任务。这些关键任务究竟该怎么找?如果自己不知道,可以向优秀的老同事或者领导请教:如果我每天的工作只能做5件事,你觉得最重要的5件事是什么?

这个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深化。我们可以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你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希望过怎样的生活?我人生最想要实现的5件事是什么?对于这个目标,你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有什么样的路径去达成?

我想,对每个人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不同的。

当我们有能力分清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时,我们的时间自然就会花在我们认为重要的事情上。而你也会为了这个目标去找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4.在最有价值的时间做最有价值的事

我在招聘时,经常问很多面试者在特定的场景中一些关于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有意思的是很多人给的答案令人摸不着头脑。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其中一个场景:

明天要开销售会,你作为主讲人需要准备资料,而且需要对这些材料熟悉吃透。恰巧在今天老板想要一份你上个月的销售报告,准备第二天在出差路上看。而同事临时有事请假,请你代劳帮忙接待一下他的客户。老婆有事,下午四点半以后,要你去学校接孩子放学。

请问如果你是这个销售员,你怎么安排这一天的时间?

面试者中,回答先准备老板要的资料的占多数,他们一般的逻辑认为老板安排的事比较重要。

对其他几项的排序则各有侧重。

虽然他们给出的理由看似成立,但是身为一个职场“老鸟”,我认为他们还是没有抓住事情的本质。

正确的时间安排应该是,上班后先花10分钟跟同事交代,让他的客户下午三点半到公司,用半个小时接待客户。然后集中上午的时间,准备第二天会议的资料,在下午两点半前完成资料的准备和熟悉。接下来花半小时调取上个月的销售报告,打印装订,送到老板办公室。然后接待同事客户,最后去学校接孩子放学。

其实作为一个销售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准备第二天的会议演讲资料。这个资料不单单只是准备出来,还需要对资料有深度的梳理和理解。

上述例子,并不是一个时间分配的范例,而只是为了说明时间管理的一个理念:

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里完成最重要的事情才会是职场人士对时间最好的管理。

针对上述的场景,面试者的答案各不相同,也就是每一个人的时间分配各不相同,他们如何分配时间,取决于他们对时间管理的认知。

要想获得最大的成就,一定要在最有价值的时间做最有价值的事。

一个人的时间用在哪里,是能看见的。

一天中精力最旺盛、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要分配给最需要专心的工作,比如那些需要逻辑思考的事情。而其他的机械运动,不需要大脑高度配合的工作,就可以放在精力不太充沛、注意力不是太集中的时候进行。

就像是在此前的场景中提到的调取和打印销售报告,这些工作都属于机械运动,不需要大脑的高度配合。而需要逻辑思考,深入理解的工作,比如场景中提到的整理和吃透演讲材料,这些需要大脑深度思考的工作,则要在一天中精力最好的时候去做。

说到这里,很多人肯定又会迷茫,我只是一个职场菜鸟,我怎么知道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呢?更重要的是,我并不知道哪些是对我有用,应该优先分配时间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因为想做却做不好而痛苦,而是因为找不到处理问题的捷径而痛苦。

当我们为自己必须要完成的事情排序时,你会发现,即使这些事情都很重要,但是也有轻重缓急。

如果你对如何分配时间感到一筹莫展时,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首先,要学会列出自己的时间清单。这个时间清单并不需要规定自己在什么时间点一定要做完什么,严格卡着时间表进行;而是说,我们需要把我们在某个时间段内必须做完的事情列出来,排列出主次,同时观察自己完成这些事情的效率。

如果一件事做起来很简单,随手就能完成,我们也可以先把它做完,让自己从完成度中获得信心。

如果一件事情做起来很难,但是我们还能攻克,先做起来总比等待要好。

如果一件事情我们确实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可以先筹备,待时机成熟再解决。

在处理这些事情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慢慢总结哪些部分是需要学习补充的。然后,带着目标去学习实践,就会事半功倍。

其次,利用碎片时间来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等车、排队时,我们可以集中回复邮件,回复客户的微信,构思会议发言内容,等等。

再次,每天早上上班或者预备进入学习状态时,不妨花一点时间,把一天该做的事情排好优先次序,并要求自己把当天最重要的三件事做完。

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也常常需要紧急处理一些琐事。但要记住,这些琐事不能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流,我们需要厘清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应该将它推进到哪种程度。

最后,运用二八原则,分清自己的高效时间和低效时间,然后分配自己要做的事。利用最高效的时间,20%的时间投入就能产生80%的回报;而低效的时间,80%的时间投入只能带来20%的回报。

除此之外,我再提供一个方法,就是提升我们的“时间颗粒度”。什么是时间的颗粒度?时间颗粒度,就是一个人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

2016年,网络上疯传了一张王健林的日程表,上面有这么一栏:12:45-13:00海南领导会见。王健林的时间颗粒度是按照分钟来计算的,和海南省领导会见很重要,因此他给这次会见留15分钟。

我们都知道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是世界级的大忙人。他管理好几家公司,不但造汽车,还要发射火箭。他最关键的时间技巧就在于:他把一天的时间分成一系列的5分钟来使用。譬如他经常在开会中吃午饭,一般吃午饭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或者5分钟以内。一般人不怎么关注短短的5分钟时间,过去就过去了;而埃隆·马斯克以5分钟为单位的工作法则让他基本不浪费任何时间。

如果你想提升你的时间颗粒度,我建议以半小时为一个颗粒,半小时后就适当切换任务。

以上时间分配的方法能够使我们可以找出自己的高效时间和低效时间,在最高效的时间里完成回报率最高的事情。在相对低效的时间里完成不太重要的事情。相信你肯定能够掌握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

5.人一生的结果,本质上是一次次取舍的结果

“我每天一睁眼就有很多事情要做。”

“为什么杂事这么多?我感觉自己每天都疲于奔命,四处救火,在处理各种各样的琐事。”

职业精英研修班的学员晓雪向她的职业辅导师倾诉自己的烦恼。

那年,她从公司辞职时,原本认为自己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后,每天都会有完整的可支配时间,但当她真的辞了职,却发现自己每天的时间被各种各样的杂事占满,自己写作的时间不增反减。

从前在职场,她每天除了工作之外,还能抽空学琴、做菜、写作。现在辞职做了家庭主妇,却整日觉得疲惫不堪,节奏似乎比以前上班的时候更快。

“你每天都在做什么?”职业辅导师问她。

晓雪烦不胜烦地一一细数,“接送孩子啊!六点钟起床做饭,路上花费一小时,每天要往返两趟。还要买菜,做家务,辅导写作业,根本没有闲下来的时候。我特别羡慕那些生活单一,没有杂事,可以一心一意搞创作的人。”

辅导师说:“其实,每个人一天有效时间的总和是一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也不会太大。你觉得自己每天的时间都被琐事所消耗,是因为你不会拒绝琐事。”

晓雪回想了一下,发现自己确实如此。日常生活中,朋友常常会被各种各样的琐事缠身,她无法放下琐事,所以也很难集中精力去做自己的主业。

比如她正做家务时,突然收了一个快递,她确认快递收货时,会被手机上的某个消息吸引。等她刷完了手机再抬头时,发现一个下午已经过去了。

大部分人都是如此,他们理解的时间不够用,是发现自己每天看似忙碌,但所有事情还在原地踏步,没有完成度。

其实,我们和那些厉害的人的一天别无二致,同样是24小时,但他们却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消耗在琐事上的时间,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自己真正想干的事情上。

成功的人,就是选择做好一件事,做精做专。正是他们放弃了很多,才会取得那么高的成就。人生的结果,实际上是一次次取舍的结果。

譬如,当他们在规划一天的工作时,会预先规划自己一天当中最应该做的事情,再找到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保证了这两点后,剩下的事情其实可做可不做。

比如家务、辅导作业、买菜,其实这些事,安排得当并不是必须每天都去做。

如果所有事都想做,没有“不为”清单,即使我们是超人,也难把事情都做好。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许多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自律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我认为他们所说的自律,并非一个人24小时都高度集中精力去学习、工作。而是我们应该学会拒绝,拒绝被那些琐事所干扰,将主要精力都用在必须要做的事情上。

我曾经观察过我的一位前领导,她是一个真正自律的人。她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呢?

首先,她会事先找出一天中哪些是必须完成的事项,规定好时间节点。中午她会休息一小会儿,以便下午能集中精力去投入工作。因为她的安排张弛有度,所以既没有临时抱佛脚的无措,也没有手忙脚乱的虎头蛇尾,反而让人看到她的有条不紊,生活很有节奏感的样子。

其实,时间的管理在于你一天真正投入心力做了多少事情。

曾经有人说过,治疗丢三落四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大脑之中厘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然后把所有的东西放在固定的地方,当他们井然有序时,你就不会在小事上浪费时间。

可见,在同样的时间里,一个心智程度更高、更愿意自我管理的人,比一个心智能力低下,注意力容易被外物打断的人,效率要高很多。

时间管理的意义就在于此。时间对所有人而言都是一样的,区别的只是人的心智。试想一下,当我们在外力的约束下工作时,只要我们愿意投入心力,一年下来,会发现收获颇多。

不管我们在工作以外干什么,在工作时间内,因为我们是受雇于公司,所以必须完成分内的工作。在这样的内力和外力驱动和约束下,我们工作的8小时就会很高效。经年累月,这一个又一个的8小时就会产生预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你有没有发现,当一件事的截止期限来临时,你比以前的效率要高得多?因为这个时候,你的注意力也要集中得多。

真正的时间管理,就是集中精力做最高效能的事情,把其他无关的杂事尽量规律化,让它不会影响到我们的主要目标。

天天喊着时间不够用,却不愿意改变自我的人,是无法管理好时间的。

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完全在于你作出了什么样的选择。很多时候,并不是你不愿意好好经营自己,而是你无法舍弃那些阻碍你变美或者变好的坏习惯。

不要认为把七色光混在一起,就可以得到五彩斑斓的颜色,其实七种颜色混在一起是无色透明的。生活也是如此,你想要的越多,欲望越大,距离你想要的生活可能偏偏越远。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周168小时,不多不少。你未来是什么样子,就在于你人生中的一次次取舍。有的人用来刷剧,那么他得到了感官的快乐;有的人无所事事,那么他会感到无尽的虚空;而有的人却用来做有意义的事,那么她将会不断提升,在未来的某一时候绽放出绚丽多姿的色彩,为自己的人生披上七彩霞衣。

你不能增减时间的长短,只能在有效的时间里,更多地选择有意义的事,提高自己的效率,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打造你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