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评弗朗西斯·威廉姆斯的《革命战争》[399]
- 奥威尔书评全集(全集)
- 乔治·奥威尔
- 1453字
- 2020-01-16 16:39:15
威廉姆斯先生是逐渐涌现的军人的声音中的一个,他们意识到在旧的口号“国王与祖国”的引导下,这场战争是打不下去的,因为我们的获胜机会在于我们认识到它的本质是什么:一场内战。时间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一切取决于我们能否在为时已晚之前将这个理念传播给足够多的人,而威廉姆斯先生的书应该朝这个方向做出了有益的工作。
在开篇里他详细地讲述了民主与独裁体制或任何形式的暴政的对抗是比较新颖的信条。这个观点很有价值,因为苏德条约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德国新的宣传方针混淆了在西班牙内战时原本很清晰的事情:法西斯主义的本质是反动而落后的这一事实。在本质上,它是过去对未来的反扑。但这个事实可以在很长的时间里不被发觉,因为纳粹分子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心理学发现——他们已经将它付诸实践——那就是,只要你告诉人们他们想要听到的事情,进行自相矛盾的政策宣传是不会有问题的。在讲述法国沦陷的那一章里,威廉姆斯先生详细地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补充说明。纳粹分子在法国进行了最大规模的宣传工作。他们赢得了工业巨头、持保守思想的军官阶层、农民和一部分城镇工人的支持,对他们许以完全自相矛盾的承诺,但这些承诺满足了各个阶层的愿望。但是,第三共和国的覆灭最终澄清了真相,并掀开了希特勒的宣传的伪装。那些真的想要投降并从中捞点好处的人不是希特勒信誓旦旦要与之为友的工人,而是银行家、老糊涂的将军和卑鄙无耻的右翼政客。正如威廉姆斯先生所指出的,和法国一样,英国也存在着同样的矛盾,虽然英国的团结更加真实,但如果在漫长的战争中社会不公一直持续下去的话,我们的作战能力将会以同样的方式遭到削弱。
结论就是,我们只能通过实现真正的民主来保证自身的安全,并从现在开始就尽最大的努力放弃帝国主义剥削。在第四章里,威廉姆斯先生阐述了德国人的“理由”,并列举了希特勒统一欧洲的计划——这个计划意味着建立种姓社会,以日耳曼人为统治阶级,被征服的欧洲各国沦为奴隶。他说得很对,我们不能以为欧洲人民会自发反抗这个计划。它至少为他们提供了低水平但安稳的生活,而且希特勒在德国的成功本身就表明许多人渴望安全甚于渴望自由。他们愿不愿意像接受本国的统治者那样接受外国的统治者,甘心自己沦落到半奴隶的地位则尚未可知——威廉姆斯先生没有谈到这个问题。更迫切的问题是希特勒在美洲的宣传。由于英国的封锁,南美的食物生产商失去了市场,与此同时,被征服的欧洲人口陷入了饥荒。显然,德国的宣传将把罪责推到英国身上,而同样明显的是,现在掌权的那些人将无法作出有效的回应。就欧洲人口而言,我们别无选择,只要希特勒仍然掌控着那些领土,我们就只能继续实施封锁,但我们必须为美洲找到新的市场去满足他们,而新的市场或许就是印度和非洲。这意味着重新分配贸易,在当前的私有资本主义体制下,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无论你朝哪个方向张望,无论是最广泛的世界战略问题还是最细微的本土防御问题,你都能看出除非打破当前的统治阶级的支配,否则真正的战争努力根本无从谈起。
如果说威廉姆斯先生的书有缺陷的话,那就是它过分地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进行分析,而军事角度的分析稍显不足。确实,除非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民主体制,否则我们无法争取到欧洲人民,但同样可以肯定的是,只有政治改革也无法为我们赢得盟友。我们必须比希特勒更强大,在道德上占领更高的制高点。但是,我们必须进行一场精神革命,认识到社会主义的需要,而革命的基础已经存在了。近二十年来,英国的人们第一次准备好了革命的变革。但他们需要被推动,像威廉姆斯先生的这本书这样的作品越多,他们就会更快地作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