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早上的人家不是很充裕,尤其是陶宽爹这样把自己的嘴搁在别人家里的桌子上的,匠人师傅不仅是要手艺好,而且也得守时,能尽量得早点去而不必等别人来说,说得多了,对自己的威信就是一个损害。整个陶家最不慌不忙的就是陶宽了,没有压力,纯粹的小屁孩一个,但也只是暂时的,陶宽也还未必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在等待着自己,总以为读书可能是所有的事里最轻松的一个,但不知道要想读出名堂来,可就是天下最难的事之一。且不说是朝为放牛郎,暮坐天子堂,就是能通过读书能换回一个稳定的饭碗也不是很简单的事,尤其是银井湾这样偏僻农村了。银井湾的隔壁的村庄里也曾出过高小文化程度的读书人,大概也就是民国时期吧,学校刚刚被叫做学堂的时候,家里也不算是很富裕,能考上高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是的银井湾要去县城,肯定是没有公路,银井湾去县城的公路也是后来的事,要去县城也只有靠着二条腿走,但幸好的是那时候的人体力都很强壮,走上个几天都不在话下。儿子能考上县城的高小,在附近的几个村庄都是大事,盛事。到了临去县城的时候,这才考虑到谁送学生去县城呢,请个人吧,奈何家里确实拿不出太多的钱来,无奈之下,只有孩子的父亲去,一则可以照顾好孩子,二则确实可以省钱。最关键的是家里给孩子准备了二个大木箱,用来装衣物和吃的。到了要去县城的那一天,父子俩就开始了远足的准备,父亲自然是喜在眉梢,挑着二个大木箱紧紧得跟着孩子的身后,路上吃的用的都先紧着孩子,但到了学校里,情况就不一样了,县城虽然没有现在的县城大,但在当时却是算热闹的地方,父子俩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磨破了多少嘴皮子,最终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去县城读书的人自然就有些是家里颇有些钱的人家,至少和银井湾的最有钱的人家比起来要有钱很多。同学的见面是很新鲜的,更是喜欢攀比的,孩子觉得自己有些自卑,别的同学问起挑箱子的谁,儿子倒有些脸红了,但终究还是昧着自己最难受的心情说出了:挑木箱的人是自己家里的下人。估计这话给当时的父亲是一个晴天炸雷,但没有被炸晕,这话也肯定是父亲自己回家来了对着乡村们说的,若是父亲不说,而又有谁知道百里外的县城里,孩子对父亲说的话呢,不管是怎么得对待父亲,父亲还是很高兴,毕竟还是光宗耀祖的事,以后的孩子还能考上高小,父亲还是情愿充当家里的下人陪着孩子去县城的学堂里念书。这个事在银井湾从解放前一直流传到了解放后,建国后的教育也随着整个国家的建设,而不曾停下过脚步,而使得像陶宽这样的孩子也能去村完小去读书。凡有读书人的家庭里,无不会流传着那个把自己的父亲称作是下人的故事,但那个第一个去了县城里读高小的人至于后面做了些什么,也不曾有人再去关心,村民们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不管后来能读到什么程度的书,切莫学着他,把自己的父亲称作是下人。这也许是刚从封建社会过来的缘故,父为子纲的封建思想吧,无论坐到什么位置都不得去看自己的父亲。现在轮到陶宽他们去读书了,有了读书的机会是好事,就该去珍惜,陶宽爷爷也不止一次得告诉陶磊和陶宽,别学别人,书没有读好,却先把最重要的东西给丢掉了。忙碌的早上,等太阳刚刚得照进银井湾的时候,陶宽爷爷便从地里回到家里来,陶宽爷爷今天还是一样,能早点得去生产队里挣工分是最好的,既然人家生产队长没有为难自己,自己就应该自觉点,省得生产队长不好说话。陶宽爷爷进了大门,也就看到了陶磊起来了,正准备吃粥。陶宽爷爷也知道陶宽妈很是准时,没有耽搁自己的时间,陶宽爷爷到了菜园里,也顺手得把菜给摘回来,这样,陶宽妈就省去了很多的时间,也就更好得做好自己份内的事,通过这几年的观察,陶宽爷爷觉得自己还是幸运的,娶进来的陶宽妈没有让自己失望,不但是自己家里的事做得好,而且还在银井湾有一定的名声。陶宽爷爷和陶磊坐在桌子上吃饭,并没有太多的话,只是顾着自己吃,只不过陶磊和陶宽不一样,陶磊会给陶宽爷爷去盛饭,也只有是陶宽爷爷才会得到陶磊这样的照顾,其他的人陶磊并不会太多得去照顾。爷孙俩的饭在匆忙里结束了各自的吃粥的过程,陶磊也拿着自己每天都准备好的砍柴的工具出去砍柴了,陶宽爷爷可能是年龄大了还是粥有些热,吃完了粥却有些想坐会的感觉,就在这当儿,陶宽妈从厨房里拿出了那个菜罐子,笑眯眯得对着陶宽爷爷说:爹,你看看,这菜罐子洗干净了吗?陶宽妈说着这话的时候,明显得透着自己的质朴。陶宽爷爷哪有这样细致洗洗刷刷,男人毕竟还是男人,没有了女人的细腻。眼前的菜罐子在陶宽爷爷眼里简直是换了一个,但那个熟悉的麻绳却表明着这个干净的菜罐子就是自己很珍惜的那个菜罐子,只是多年的油污盖住了美丽的兰草花纹。陶宽爷爷也知道陶宽妈在照顾着自己的感情,若是陶磊还在桌子上,陶宽爷爷的形象可能就有些受损,现在只有陶宽爷爷和陶宽妈二人,陶宽爷爷心里还是很开心的,他很愿意陶宽妈这样照顾着自己的一切,毕竟是老人了,这样的面子也只有自己的家人来保全。陶宽妈接着说:这个菜罐子有些精细,不像是普通的菜罐子,您还是收好,别让孩子给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