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实用中成药(第2版)
- 郇宜俊 张宝华 杜大军
- 15459字
- 2020-08-29 01:40:22
第9节 肝胆病用药
肝胆病主要指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胆系结石等。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一般都有目睛黄染,小便赤黄。
中医学将该病称之为“黄疸”。认为是由于湿阻中焦,脾胃升降功能失常,影响肝胆疏泄,以致胆液不循常道,渗入血液,溢于肌肤,而发黄疸。临床有阳黄、阴黄之分。
阳黄多因湿热蕴蒸,胆汗外溢肌肤而发黄。临床表现为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治疗以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为原则。可选用乙肝解毒胶囊、蓝根颗粒、鸡骨草胶囊等。
阴黄多因寒湿阻遏,脾阳不振,胆汁外溢所致。临床表现为黄色晦黯或如烟熏,口淡不渴;舌淡苔腻,脉濡。治疗以健脾和胃,温化寒湿为原则。可选用草仙乙肝胶囊、肝复乐片、齐墩果酸片、心肝宝胶囊、乙肝宁颗粒、复方益肝丸等。
胆囊炎是由细菌感染或化学刺激引起的胆囊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右上腹、胁肋部疼痛和压痛,恶心呕吐,发热等。属中医“胁痛”范畴。多由湿热蕴结于肝胆,肝经失和,胆不疏泄所致。治疗以清热利湿为原则,可选用鸡骨草胶囊、利胆片、胆石通胶囊、金胆片等。
若湿热煎熬,结成砂石,阻滞胆道,症见胁肋剧痛,连及肩背。宜选用利胆排石片、胆石通胶囊等。
若为胆道蛔虫,宜选用乌梅丸等。
乙肝灵丸
药物组成
大黄、白芍、茵陈、柴胡、贯众、人参、黄芪、甘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疏肝健脾。用于肝气郁滞,湿邪困脾;乙型急性、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迁延性肝炎等。具有较强的抗炎,改善肝功能,保肝利胆,降酶,澳抗转阴的作用。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浓缩丸:每袋2克(每粒重0.1克),口服,每次2克,每日3次,20~50天为一个疗程。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胁肋胀痛,食欲不振,疲倦乏力,食少腹胀等。
证属阴黄,脾虚湿阻。症见面目及肌肤发黄,黄色较淡,面色不华,睑白唇淡,心悸气短,倦怠乏力,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细弱。常规服用。
证属肝气郁结。症见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连及胸肩背,且情志不舒则痛增,胸闷,善太息,得嗳气则舒,饮食减少,脘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常规服用。
证属肝气郁滞,湿邪困脾。本品抗肝硬化,抗乙肝病毒,促进肝细胞修复,恢复、促进肝细胞再生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辅助治疗乙型肝炎。常规服用。
证属肝胆湿热。症见右胁胀满疼痛,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大便黏滞,或见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常规服用。
注意事项与禁忌
孕妇忌服。
乙肝宁颗粒典
药物组成
黄芪、茵陈、丹参、金钱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党参、白术、茯苓、牡丹皮、制何首乌、川楝子、白芍。
功能主治
补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用于慢性肝炎属脾气虚弱,血瘀阻络,湿热毒蕴证,症见胁痛、腹胀、乏力、尿黄;对急性肝炎属上述证候者亦有一定疗效。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颗粒剂:每袋17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治疗慢性肝炎3个月为一个疗程。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胁痛,腹胀,乏力,尿黄。
证属湿热蕴结。症见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引及肩背,伴有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口干口苦,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常规服用。
证属湿重于热。症见身目发黄如橘,无发热或身热不扬,右胁疼痛,脘闷腹胀,头重身困,嗜卧乏力,纳呆便溏,厌食油腻,恶心呕吐,口黏不渴,小便不利;舌苔厚腻微黄,脉濡缓或弦滑。常规服用。
症见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肝大,质地为中等硬度,有轻压痛。病情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可异常或持续异常。常规服用。
症见右胁疼痛,甚至痛引肩背,右胁部结块,身黄目黄,口干口苦,心烦易怒,食少厌油,腹胀满,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常规服用。
注意事项与禁忌
服药期间忌食油腻、辛辣食物。
乙肝解毒胶囊
药物组成
贯众、土茯苓、黄芩、黄柏、胡黄连、大黄、草河车、黑矾。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疏肝利胆。用于湿热型乙型肝炎,症见肝区疼痛,身体乏力,小便黄少;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胶囊剂:每粒0.25克,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6~10岁小儿每次2粒,6岁以下每次1粒。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肝区热痛,全身乏力,口苦咽干,头晕耳鸣或面红耳赤,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少而黄。
证属肝胆湿热内蕴。症见肝区热痛,全身乏力,口苦咽干,头晕耳鸣或面红耳赤,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少而黄;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常规服用。
证属阳黄热毒蕴积。症见高热,身目发黄并迅速加深,烦躁狂乱,两胁疼痛,腹胀满,口干口苦,口气臭秽,咽喉燥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甚则尿血,便血,或斑疹隐隐,神昏谵语或抽搐;舌红绛,苔厚黄燥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有力。常规服用。
药物新用
治疗慢性乙肝:本品有抑制病毒微生物、保肝抗炎改善肝细胞代谢,改善血液质量,促进内分泌、消化、代谢功能,增强免疫功能。常规服用。
注意事项与禁忌
本品不适用于虚寒证之乙型肝炎。
心肝宝胶囊
药物组成
人工虫草菌丝粉。
功能主治
补虚损,益精气,保肺益肾,扶正固本。用于乙型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房性、室性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顽固性失眠症及肾病综合征,癌症辅助治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胶囊剂:每粒0.25克,饭前半小时口服,每次2~4粒,治疗肝炎每次6~8粒,每日3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胁痛,腰痛,乏力,心慌,失眠等。
证属脾虚湿瘀。症见黄疸久郁,身目俱黄,黄色较淡而不鲜明,胁肋隐痛,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心悸气短,食少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濡细。常规服用。
证属脾肾阳虚。症见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撑胀不甚,朝宽暮急,面色苍黄,胸脘满闷,食少便溏,畏寒肢冷,尿少腿肿;舌淡胖边有齿痕,苔厚腻水滑,脉沉弱。常规服用。
证属肾阳衰微。症见面浮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冷痛酸重,尿量减少,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㿠白或晦黯;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常规服用。
症见小便量极少,甚至无尿,胸闷,心悸或心前区疼痛,神识昏蒙,循衣摸床,或神昏谵语,恶心呕吐,面白唇黯,四肢欠温,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脉沉缓。常规服用。
症见小便不通,或尿量极少而色清,面色苍白或晦滞,畏寒怕冷,下肢欠温,泄泻或大便稀溏,呕吐清水;舌苔白滑,脉沉细。常规服用。
症见喘逆甚剧,张口抬肩,鼻翼煽动,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喘剧欲绝,或有痰鸣,咳吐泡沫痰,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常规服用。
药物新用
本品有保护肝细胞,抑制二甲基亚硝胺慢性肝损伤炎症反应及肝星状细胞、造血干细胞(HSC)的活化增殖。促进细胞外基质蛋白的降解,降低门静脉高压,从而制止或缓解肝纤维化。每次6~8粒,每日3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抑制病毒复制,促进诱发机体产生白细胞介素Ⅱ,抗纤维化,抗疲劳,耐缺氧,镇静、镇痛,降酶保肝保肾。每次6~8粒,每日3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本品可调节免疫功能,延缓肾小球硬化,抑制间质纤维化,降低血尿素氮,肌酐,有效延缓肾衰竭进展。每次2~4粒,每日3次。
本品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激活T、B淋巴细胞,并能使T、B淋巴细胞增殖,从而减少抗生素用量,减少对人体的毒副作用。与抗生素联合,常规服用。
本品使心肌耗氧量降低,选择性增强心肌抗缺氧能力,增加心排血量和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状态,直接作用于心室肌,有钙拮抗剂作用,同时可增强细胞膜稳定性。每次4~5粒,每日3次,连服14天。
注意事项与禁忌
如联合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当飞利肝宁胶囊典
药物组成
水飞蓟、当药。
功能主治
清利湿热,益肝退黄。用于湿热郁蒸而致的黄疸,急性黄疸型肝炎,传染性肝炎,慢性肝炎而见湿热内蕴证。症见脘腹痞闷,口干口苦,右胁胀痛或不适,身重困倦,恶心,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胶囊剂:每粒0.25克,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治疗急性肝炎15~2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慢性肝炎2~3个月为一个疗程。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面目皮肤发黄,小便发黄,脘闷腹胀,头昏体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属湿热内蕴。症见目黄身黄,色泽鲜明,或见发热,口渴,心中懊恼,身倦无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厌恶油腻,恶心呕吐,小溲深黄或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常规服用。
证属湿热蕴结。症见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引及肩背,伴有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口干口苦,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常规服用。
药物新用
本品中的水飞蓟素具有清除活性氧、保肝、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保护脑缺血损伤作用。能稳定肝细胞膜,维持肝细胞完整性,使毒素无法穿透破坏肝脏,并能加速合成肝脏细胞的DNA(去氧核糖核酸),可预防肝硬化、脂肪肝、胆管炎、牛皮癣等症,同时具有抑制肝癌、前列腺癌、乳癌及子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及分化。当药苦苷具有保肝,解痉镇痛作用,可解除胃肠道及胆道平滑肌痉挛性疼痛,治疗和预防胃炎和溃疡,有一定的镇静作用,能对抗乙酰胆碱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兴奋作用。齐墩果酸具有保肝作用,可治疗病毒性肝炎。还可纠正蛋白代谢障碍。故本品能降低多种毒性物质对肝细胞的损害,保护肝细胞正常结构和功能;抑制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的形成,减轻肝细胞间质的炎性反应;降低谷丙转氨酶,促进胆汁分泌排泄。
常规服用,20天为一个疗程。
常规服用,12周为一个疗程。
常规服用。
齐墩果酸片
药物组成
齐墩果酸。
功能主治
降酶,降浊,纠正异常蛋白代谢,改善肝病的症状与体征。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迁延型与活动型肝炎。对病毒性慢性肝炎的症状、体征和肝功能等均有明显改善。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片剂:每片20毫克,口服,急性肝炎每次1~2片,每日3次,连服1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慢性肝炎每次2~4片,每日3次,连服3个月为一个疗程。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黄疸,胁痛纳呆,肝功异常,转氨酶高等。
症见初起目白睛发黄,迅速至全身发黄,色泽鲜明,右胁疼痛而拒按,壮热口渴,口干口苦,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赤黄,短少;舌红苔黄腻或黄糙,脉弦滑或滑数。常规服用。
症见身目俱黄,黄色较淡而不鲜明,胁肋隐痛,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心悸气短,食少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濡细。常规服用。
本品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肝组织的炎性反应和纤维化过程,促进肝细胞再生;可纠正蛋白代谢障碍。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药物新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注意事项与禁忌
1.少数患者有口干、腹泻、上腹部不适感,经对症处理可消失。
2.个别患者出现血小板轻度减少,停药后可恢复。
3.本品用作肝病的辅助治疗药物。
4.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
肝复乐片
药物组成
党参、黄芪、大黄、土鳖虫、鳖甲(醋制)、白术(炒)、茯苓、薏苡仁、陈皮、桃仁、苏木、郁金、柴胡、香附(制)、牡蛎、重楼、半枝莲、败酱草、茵陈、川木通、沉香。
功能主治
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用于肝瘀脾虚,上腹肿块,胁肋疼痛,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原发性肝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乙型急性和慢性肝炎、脂肪肝,以及肝硬化、肝腹水等肝病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片剂:每片0.5克,口服,每次6片,每日3次。治疗Ⅱ期原发性肝癌2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Ⅲ期原发性肝癌1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3个月为一个疗程。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上腹肿块,胁肋疼痛,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心烦易怒,口苦咽干。
证属脾虚湿滞。症见黄疸久郁,身目俱黄,黄色较淡而不鲜明,胁肋隐痛,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心悸气短,食少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濡细。常规服用。
可使肿大的肝脾缩小,改善肝功能、胆红素、总蛋白。常规服用。
本品可改善肝肾功能,利水。口服,每次8~10片,每日3次,连服3个月为一个疗程。
证属肝郁脾虚。症见右胁部胀痛,右胁下肿块,胸闷不舒,善太息,纳呆食少,时有腹泻,月经不调;舌苔薄腻,脉弦。常规服用。
药物新用
治疗乳岩:证属气血虚弱。症见乳癌晚期,破溃外翻如菜花,不断渗流血水,疼痛难忍,伴面色苍白,动则气短,身体瘦弱,饮食不思;舌淡红,脉沉细无力。常规服用。
注意事项与禁忌
服用后个别患者偶见腹泻,一般2~3天可自行缓解。
护肝丸(片、胶囊、颗粒)典
药物组成
柴胡、茵陈、板蓝根、五味子、猪胆粉、绿豆。
功能主治
疏肝理气,健脾消食。具有降低转氨酶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浓缩水丸:每袋3克(50丸),口服,每次3克,每日3次;片剂:每片0.36克,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胶囊剂:每粒0.35克,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颗粒剂:每袋2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胁痛,嗳气,食欲不振。
证属肝气郁结。症见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连及胸肩背,且情志不舒则痛增,胸闷,善太息,得嗳气则舒,饮食减少,脘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常规服用。
证属胆腑郁热。症见身目发黄鲜明,右胁剧痛且放射至肩背,壮热或寒热往来,伴有口苦咽干,恶心呕吐,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滑数。常规服用。
证属胆腑气郁,胆失通降。症见右胁胀满疼痛,痛引右肩,遇怒加重,胸闷脘胀,善太息,嗳气频作,吞酸嗳腐;舌苔白腻,脉弦大。如慢性胆囊炎、慢性胆管炎、胆石症等。常规服用。
证属气滞湿阻。症见腹部胀大,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腹胀,嗳气后稍减,尿量减少;舌白腻,脉弦细。常规服用。
药物新用
本品可减轻肝组织损伤,阻止肝脏纤维化,护肝降酶,修复肝细胞,提高免疫力。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本品降低AST和ALT,改善肝内脂质和脂蛋白合成。常规服用。
注意事项与禁忌
1.合理营养膳食,食物要新鲜,严禁饮酒。
2.注意休息,避免着凉。
3.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毒素的代谢排出。
鸡骨草肝炎颗粒
药物组成
鸡骨草、茵陈、地耳草、桃金娘根、鸭脚艾、鹰不泊。
功能主治
疏肝,清热,利湿,祛黄。用于黄疸型和无黄疸型急性传染性肝炎。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颗粒剂:每袋15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2次。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右胁痛,口苦,厌油腻食物,腹胀。
证属湿热蕴结。症见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引及肩背,伴有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口干口苦,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常规服用。
病情较轻者可见乏力、头晕、食欲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欠佳、肝稍大有轻触痛,及轻度脾大。病情重者可见明显或持续的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有肝掌、蜘蛛痣、脾大,ALT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常规服用。
证属肝胆郁热。症见身目发黄鲜明,右胁剧痛且放射至肩背,壮热或寒热往来,伴有口苦咽干,恶心呕吐,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滑数。常规服用。
证属肝胆湿热。症见胁胀满疼痛,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大便黏滞,或见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如慢性胆囊炎、慢性胆管炎等。常规服用。
药物新用
本品有护肝,利胆,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急性可见右上腹撑胀疼痛,体位改变和呼吸时疼痛加剧,右肩或后背部放射性疼痛,高热,寒颤,并可有恶心,呕吐;慢性者常出现消化不良,上腹不适或钝疼,可有恶心,腹胀及嗳气,进食油腻食物后加剧。常规服用。
食积腹胀,寒湿泄泻,症见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常规服用。
鸡骨草胶囊
药物组成
鸡骨草、茵陈、栀子、人工牛黄、猪胆汁、牛至、三七、白芍、枸杞子、大枣。
功能主治
清肝利胆,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用于急性和慢性肝炎、胆囊炎。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胶囊剂:每粒0.5克,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右胁痛,口苦,厌油腻食物,腹胀。
证属湿热蕴结。症见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引及肩背,伴有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口干口苦,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常规服用。
证属肝胆郁热。症见身目发黄鲜明,右胁剧痛且放射至肩背,壮热或寒热往来,伴有口苦咽干,恶心呕吐,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滑数。常规服用。
证属肝胆湿热。症见胁胀满疼痛,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大便黏滞,或见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如慢性胆囊炎、慢性胆管炎等。常规服用。
药物新用
本品有护肝,利胆,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复方鸡骨草胶囊OTC
药物组成
鸡骨草、茵陈、栀子、三七、人工牛黄、珍珠层粉、白芍、五味子、枸杞子。
功能主治
清利肝胆湿热。本品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胁肋不舒,脘腹胀满,疲倦乏力,口苦尿黄。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胶囊剂:每粒0.5克,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胁肋不舒,脘腹胀满,疲倦乏力,口苦尿黄等
证属湿热蕴结。症见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引及肩背,伴有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口干口苦,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常规服用。
证属肝胆郁热。症见身目发黄鲜明,右胁剧痛且放射至肩背,壮热或寒热往来,伴有口苦咽干,恶心呕吐,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滑数。常规服用。
证属肝胆湿热。症见胁胀满疼痛,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大便黏滞,或见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如慢性胆囊炎、慢性胆管炎等。常规服用。
注意事项与禁忌
1.不宜同服滋补性中药。
2.孕妇禁用。
利肝隆颗粒典(胶囊、片)
药物组成
板蓝根、茵陈、郁金、五味子、当归、黄芪、甘草、刺五加浸膏。
功能主治
疏肝解郁,清热解毒,益气养血。用于肝郁湿热,气血两虚所致的两胁胀痛和隐痛,乏力,尿黄;急、慢性肝炎见上述证候者。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颗粒剂:每袋10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胶囊剂:每粒0.3克,口服,每次2~4粒,每日3次;片剂:每片0.37克,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小儿酌减。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胁肋胀痛,或有黄疸,乏力厌食。
证属脾虚湿滞,或脾虚血亏。症见黄疸久郁,身目俱黄,黄色较淡而不鲜明,胁肋隐痛,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心悸气短,食少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濡细。常规服用。
证属阳虚郁滞。症见右胁隐隐胀痛,时作时止,脘腹胀痛,呕吐清涎,畏寒肢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弦弱无力。常规服用。
药物新用
治疗急性和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本品对血清谷丙转氨酶、麝香草酚浊度、黄疸指数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转阴有较好的效果。常规服用。
注意事项与禁忌
孕妇慎用。
板蓝根颗粒典(片、胶囊、糖浆、口服液)OTC
药物组成
板蓝根。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腮部肿胀;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颗粒剂:每袋5克、10克、3克(无糖型),开水冲服,每次1~2袋,每日3~4次;片剂:每片0.25克,口服,每次2~4片,每日3次;胶囊剂:每粒0.27克,口服,每次4粒,每日4次;糖浆剂:口服,每次15毫升,每日3次;口服液:每支10毫升,口服,每次1支,每日4次。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感冒发热,恶风头痛,咽干咽痛,局部红肿。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鼻塞咽痒或咽喉肿痛,咳嗽,咽干口苦,或发斑疹。常规服用。
热毒炽盛,发热,头痛,精神不振。常规服用。
头面红肿,咽喉不利等。常规服用。
局部红肿疼痛,或伴身热,头痛等。常规服用。
发热恶寒,或壮热汗出,头痛头昏,嗜睡,烦躁不安,口渴多饮,面红目赤。常规服用。
药物新用
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内毒素,抗炎、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常规服用,重症加倍。
颗粒剂(每袋10克),新生儿每次2克,体重4~6千克者,每次2.5克,7~10千克者每次3克,11~15千克者每次5克,15千克以上者每次10克,每日3次。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颗粒剂,开水冲服,每次2袋,儿童减半,每日2次。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重症加倍。
常规服用,重症加倍。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属温热毒邪所致者。常规服用。
颗粒剂,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饭后服。
注意事项与禁忌
1.不适用于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咳吐稀白痰。
2.不宜同服滋补性中药。
3.糖尿病患者,可服无糖型颗粒或片剂、胶囊剂。
4.本品药性苦寒,非实火热毒者忌服。
草仙乙肝胶囊
药物组成
虎杖、川楝子(炒)、猪苓、茯苓、当归(土炒)、白花蛇舌草、淫羊藿、白芍(炒)、丹参、人参、黄芪、白术(炒)、蒲公英、板蓝根、重楼、山豆根、凤尾草、山茱萸、矮地茶、鸡内金、甘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化瘀疏肝,利湿健脾。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等,对急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腹水、胆囊炎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胶囊剂:每粒0.4克,饭后口服,每次6粒,每日3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乏力,腹胀,胁痛,纳呆。
证属湿热困脾。症见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引及肩背,伴有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口干口苦,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常规服用。
证属脾虚湿郁。症见黄疸久郁,身目俱黄,黄色较淡而不鲜明,胁肋隐痛,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心悸气短,食少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濡细。常规服用。
证属湿热蕴结。症见腹大如鼓,脘腹绷急,拒按,皮色苍黄,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或有面目肌肤发黄;舌边尖红苔黄腻或灰黑而润,脉弦数。见于肝硬化、肝腹水。常规服用。
症见右上腹胀满疼痛,发热,厌食。常规服用。
茵栀黄颗粒(胶囊、软胶囊、泡腾片、口服液)典
药物组成
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症见面目悉黄,胸胁胀满,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急、慢性肝炎见上述证候者。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颗粒剂:每袋3克,开水冲服,每次2袋,每日3次;胶囊剂:每粒0.26克或0.33克,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软胶囊剂:每粒0.6克,口服,每次3粒,每日3次;泡腾片剂:每片0.6克,温开水溶化后服,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液:每支10毫升,口服,每次1支,每日3次。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面目皮肤发黄,胸胁胀满,恶心呕吐,小便黄赤。
证属湿热蕴结肝胆瘀热。症见黄疸、发热、恶心、厌油及肝区痛,退黄和降酶的效果显著。常规服用。
如乙肝,丙肝等,证属湿热毒邪内蕴。症见面色晦黯,伴胸胁胀满,厌食厌油,恶心呕吐,口干口苦;苔黄,脉弦。常规服用。
症见黄疸,谷丙转氨酶高等。常规服用。
药物新用
本品颗粒剂,每次1克,每日3次,可连服5~10天。
出现孕期皮肤瘙痒、黄疸,胆汁酸水平增高、血清胆红素≥18.6毫摩尔/升(mmol/L),B超检查排除肝胆胰疾患;肝功能检查出现血转氨酶轻、中度升高等。与熊去氧胆酸同服,常规服用。
每次1克,每日3次,与妈咪爱同服,每次1克,每日1次。
每次1克,每日3次,与妈咪爱同服,每日3次,每次0.3克,用凉开水送服。
容易发生孕期流产、胎儿畸形、死胎、黄疸以及溶血病等疾病,导致患儿智力障碍。在用25%葡萄糖液40毫升以及维生素C 500毫克,静脉注射,每天1次基础上,同时口服茵栀黄颗粒,每次6克,每天3次。
每次6克,每天3次。
注意事项与禁忌
服药期间忌酒及辛辣之品。
复方木鸡颗粒
药物组成
云芝、菟丝子、核桃楸皮、山豆根。
功能主治
抑制甲胎蛋白升高。用于肝炎、肝硬化、肝癌。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颗粒剂:每袋10克、4克(无糖型),饭后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2个月为一个疗程。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甲脂蛋白低浓度持续阳性。
证属肝阴不足。症见胁肋隐痛,绵绵不已,遇劳加重,口干咽燥,两目干涩,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数。常规服用。
症见疲倦乏力,体力减退,脸面消瘦黝黑,食纳减退,腹胀腹泻或便秘,肝区隐痛,可见蜘蛛痣、肝脏轻中度肿大。常规服用。
证属肝阴亏虚。症见胁肋疼痛,胁下结块,质硬拒按,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昏目眩,纳差食少,腹胀大,甚则呕血、便血、皮下出血;舌红少苔,脉细而数。常规服用。
复方益肝丸典
药物组成
茵陈、板蓝根、垂盆草、龙胆、蒲公英、丹参、红花、牡丹皮、柴胡、香附、青皮、枳壳、大黄、野菊花、山豆根、蝉蜕、苦杏仁、夏枯草、土茯苓、胡黄连、车前子、槟榔、鸡内金、桂枝、五味子、人工牛黄、人参、炙甘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疏肝理脾,化瘀散结。用于湿热毒蕴所致的胁肋胀痛,黄疸,口干口苦;苔黄,脉弦;急、慢性肝炎见上述证候者。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水蜜丸:饭后温开水送服,每次4克,重病患者或病程较长者每次6克,每日3次。3岁以下儿童每次1克,4~6岁每次2克,7~12岁每次3克,13岁以上可服4克,每日3次。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胁肋胀痛,口干口苦,黄疸;舌苔黄,脉弦。
证属湿热蕴结。症见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引及肩背,伴有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口干口苦,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常规服用。
证属肝胆郁热。症见右胁胀满疼痛,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大便黏滞,或见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常规服用。
药物新用
治疗乙型肝炎:本品护肝,增加免疫功能,抗疲劳,抗乙肝病毒作用。常规服用。
注意事项与禁忌
1.勿空腹服用。
2.忌食狗肉、公鸡肉及冰冻、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
3.有出血症状患者,建议停服本药,病情稳定后减量继续服用,待见效后转为正常服量。
4.孕妇忌服。
乌梅丸典
药物组成
乌梅肉、干姜、附子(制)、细辛、花椒、桂枝、人参、当归、黄连、黄柏。
功能主治
缓肝调中,清上温下。用于蛔厥,久痢,厥阴头痛,症见腹痛下痢,巅顶头痛,时发时止,躁烦呕吐,手足厥冷。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大蜜丸:每丸3克,口服,每次2丸,每日2~3次。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胃脘痛,肢体瘦弱,厥阴头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至吐蛔,手足厥冷,腹痛时作。
症见突然发作的剑突下或右胁腹部阵发性剧烈绞痛,痛引背心及右肩,痛剧时弯腰屈膝,辗转不安,呻吟不止,冷汗淋漓,恶心呕吐,或吐蛔虫。腹部切诊时,腹皮柔软,脘腹及右胁部有压痛。腹痛间歇期则如常人,安然无恙。常规服用。
症见久痢缠绵不已,痢下赤白清稀或白色黏冻,无腥臭,甚则滑脱不禁,腹部隐痛,喜暖喜按,肛门坠胀,或虚坐努责,便后更甚,食少神疲,形寒畏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常规服用。
症见头痛,头胀而眩,心烦易怒,面赤口苦,或兼耳鸣胁痛,夜眠不宁;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常规服用。
药物新用
如慢性胃炎、肠炎腹泻、肠道易激综合征、胆囊炎及胆石症等。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本品有控制肠道炎症,修复保护胃肠黏膜,调整消化道功能等作用。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本品调节血脂,改善微循环,对糖尿病造成心功能异常有治疗作用。常规服用。
如抑郁、焦虑等。常规服用。
如带下、崩漏、痛经等。常规服用。
注意事项与禁忌
肾脏病患者、孕妇、新生儿禁用。
利胆片典
药物组成
茵陈、金钱草、大黄、黄芩、柴胡、金银花、木香、知母、大青叶、白芍、芒硝。
功能主治
疏肝止痛,清热利湿。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症见胁肋及胃腹部疼痛,按之痛剧,大便不通,小便短赤,身热头痛,呕吐不食;胆道疾患见上述证候者。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片剂:每片0.23克,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胃脘、胸胁胀满疼痛,按之痛剧,纳呆呕恶,身热头疼,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证属肝胃郁热。症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喜冷恶热,得凉则舒,心烦易怒,反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少苔,脉弦数。常规服用。
证属肝胆湿热。症见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引及肩背,伴有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口干口苦,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常规服用。
药物新用
本品抗炎、利胆、止痛。常规服用。
本品刺激肝脏分泌胆汁,促进胆囊收缩,帮助胆结石排出。常规服用。
本品促进胆汁分泌,有利于胆汁的排泄,减轻胆汁的瘀积。常规服用。
注意事项与禁忌
1.本品苦寒,脾虚便溏,体弱年迈者不可过量、久服。
2.本品主要适用于泥沙样或较小的结石。
3.本品不宜与藜芦、三棱及其制剂同服。
4.孕妇慎服。
消炎利胆片典(颗粒典、胶囊)
药物组成
穿心莲、溪黄草、苦木。
功能主治
清热,祛湿,利胆。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口苦;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片剂:每片0.25克(糖衣片)或0.26克(薄膜衣片),口服,每次6片,每日3次。胶囊剂:每粒0.45克,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软胶囊剂:每粒0.5克或0.52克,口服,每次3粒,每日3次;颗粒剂:每袋2.5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右上腹持续性钝痛或不适感,恶心呕吐,嗳气反酸,腹胀和胃部灼热感,偶有黄疸,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证属肝胆湿热。症见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引及肩背,伴有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口干口苦,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常规服用。
症见上腹部或右上腹疼痛,并可放射到肩和背部,常伴有恶心,呕吐,如结石进入胆总管,还会出现黄疸、胆管炎和胰腺炎等并发症,可见低烧、寒战、大汗淋漓甚至伴有黄疸。常规服用。
症见消化功能降低,食欲下降,厌食油腻食品,并可见腹部胀气、便秘、贫血、骨骼疏松等。常规服用。
证属肝胃郁热。症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喜冷恶热,得凉则舒,心烦易怒,反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少苔,脉弦数。常规服用。
注意事项与禁忌
1.非肝胆湿热证,如脾胃虚寒证等不宜使用。
2.合并胆道梗阻时不宜使用。
3.过敏体质者慎用。
4.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如使用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5.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热、黄疸、上腹痛等症加重时应及时请外科诊治。
6.本品中苦木有小毒,不宜久服。
7.本品疗程建议不超过2周。
8.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及辛辣食物,并戒酒。
9.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头晕、头痛、乏力、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全身抽搐、失眠、心悸、呼吸困难等。
10.孕妇慎用。
利胆排石片典(颗粒典、胶囊)
药物组成
金钱草、茵陈、黄芩、木香、郁金、大黄、槟榔、麸炒枳实、姜厚朴、芒硝。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疏肝理气,利胆排石。用于胆结石、胆囊炎。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片剂:每片0.25克,口服,用于炎症每次4~6片,用于排石每次6~10片,每日2次;颗粒剂:每袋3克,开水冲服,用于炎症每次1袋,用于排石每次2袋,每日2次;胶囊剂:每粒0.35克,口服,用于炎症每次4~6粒,用于排石每次6~10粒,每日2次。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胆管结石,右胁痛,口苦,厌油腻食物,腹胀。
证属肝胆湿热。症见上腹部或右上腹疼痛,并可放射到肩和背部,常伴有恶心,呕吐,如结石进入胆总管,还会出现黄疸、胆管炎和胰腺炎等并发症,可见低烧、寒战、大汗淋漓甚至伴有黄疸。常规服用。
证属肝胆湿热。症见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引及肩背,伴有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口干口苦,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常规服用。
证属胆腑郁热。症见身目发黄鲜明,右胁剧痛且放射至肩背,壮热或寒热往来,伴有口苦咽干,恶心呕吐,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滑数。证属热重于湿。症见初起目白睛发黄,迅速至全身发黄,色泽鲜明,右胁疼痛而拒按,壮热口渴,口干口苦,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赤黄,短少;舌红苔黄腻或黄糙,脉弦滑或滑数。常规服用。
药物新用
治疗颌下腺导管涎石:本品促进涎液分泌,改变涎液理化性质,增加颌下腺导管平滑肌收缩力量,排出颌下腺导管涎石,促进腺体功能恢复。常规服用。
注意事项与禁忌
1.体弱、肝功能不良者慎用。
2.孕妇禁用。
金胆片
药物组成
龙胆草、金钱草、虎杖、猪胆膏。
功能主治
消炎利胆。用于急性和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感染,以及预防术后胆道症状的复发。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片剂:每片0.32克,口服,每次5片,每日2~3次。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右胁痛,厌油腻食物,口苦口黏。
证属肝胆湿热。症见右胁胀满疼痛,胸闷纳呆,厌食油腻,恶心呕吐,口苦心烦,腹胀尿少,大便黏滞,或见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常规服用。
证属肝胆湿热。进食过量、吃高脂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感到上腹隐痛或饱胀、嗳气、呃逆。少数病人可出现胆绞痛,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并伴恶心、呕吐。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发作。结石长期嵌顿或阻塞胆囊管可形成胆囊积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常规服用。
证属湿热黄疸。症见身目发黄如橘,无发热或身热不扬,右胁疼痛,脘闷腹胀,头重身困,嗜卧乏力,纳呆便溏,厌食油腻,恶心呕吐,口黏不渴,小便不利;舌苔厚腻微黄,脉濡缓或弦滑。常规服用。
药物新用
治疗泌尿系感染:本品有疏肝利胆,清热除湿,消炎止痛作用,常规服用。
注意事项与禁忌
过敏体质者及孕妇慎用。
复方胆通片(胶囊)
药物组成
胆通、溪黄草、茵陈、穿心莲、大黄。
功能主治
消炎利胆,解痉镇痛。用于急、慢性胆囊炎、胆管炎、胆囊胆道结石合并感染、胆囊术后综合征、胆道功能性疾患。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片剂:每片0.35克,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胶囊剂:每粒0.37克,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胁肋胀痛,发热,恶心呕吐,黄疸,嗳气吞酸,厌食油腻。
证属肝胆湿热。症见右胁胀满疼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引及肩背,伴有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口干口苦,腹胀尿少,大便黏滞,或有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常规服用。
证属肝胆湿热。症见上腹部或右上腹疼痛,并可放射到肩和背部,常伴有恶心,呕吐,如结石进入胆总管,还会出现黄疸、胆管炎和胰腺炎等并发症,可见低烧、寒战、大汗淋漓甚至伴有黄疸。常规服用。
证属湿热内蕴。症见目黄身黄,色泽鲜明,或见发热,口渴,心中懊忧,身倦无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厌恶油腻,恶心呕吐,小溲深黄或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常规服用。
症见上腹部或右季肋部疼痛不适,常为隐痛或钝痛,有压迫感,重者可因胆道感染向上扩散,出现寒战高热,黄疸。可伴有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偶有胆管痉挛而呈绞痛发作。并与进食,尤其高脂饮食有关。常规服用。
胆石通胶囊典
药物组成
广金钱草、绵茵陈、黄芩、大黄、柴胡、枳壳、水线草、蒲公英、溪黄草、鹅胆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右胁胀痛,痞满呕恶,尿黄口苦;胆石症、胆囊炎见上述证候者。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胶囊剂:每粒0.65克,口服,每次4~6粒,每日3次。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右胁痛,口苦口黏,口渴呕恶,黄疸。
证属肝胆湿热。症见上腹部或右上腹疼痛,并可放射到肩和背部,常伴有恶心,呕吐,如结石进入胆总管,还会出现黄疸、胆管炎和胰腺炎等并发症,可见低烧、寒战、大汗淋漓甚至伴有黄疸。常规服用。
证属肝胆湿热。症见右胁胀满疼痛,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大便黏滞,或见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常规服用。
证属湿热内蕴。症见目黄身黄,色泽鲜明,或见发热,口渴,心中懊忧,身倦无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厌恶油腻,恶心呕吐,小溲深黄或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常规服用。
注意事项与禁忌
1.服药后偶有上腹痛加重,可随大便次数增加而逐步缓解。
2.若服药后因导泻作用出现腰酸乏力,口干等脱水现象,可口服淡糖盐水,3~4天后患者对腹泻即可适应。
3.严重消化道溃疡,心脏病及重症肌无力者不宜服用。
4.孕妇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