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反射的检查法、性质与反射弧的部位

现在按由上向下的检查顺序将临床上常检查的反射名称、反射的性质、反射弧的主要部位、部位和引出方法叙述如下:

1.眉弓反射

用叩诊锤叩击眉弓的内缘引出。它是深反射。反应是眼睑闭合(眼轮匝肌)。反射弧为三叉神经第一支,三叉神经感觉核,脑桥中的面神经核,面神经。

2.角膜反射

令病人侧视,睁大眼睛,用棉花或软纸片乘其不注意小心地轻触角膜而引出,应注意不触其睫毛。为浅反射。其运动反应也是眼睑闭合,反射弧与 眉弓反射相同。

3.下颏反射

口稍张,用叩诊锤叩击下颏而引出,属深反射,反应是咀嚼肌(咬肌)收缩,使下颏上举。反射弧为三叉神经下颌支的感觉纤维,三叉神经感觉核,脑桥的三叉神经运动核,三叉神经第三支运动纤维。此反射在正常人并不常存在或微弱,在病理情况下(例如在假性延髓麻痹)则显著增强(图3-2)。

图3-2  下颏反射引出法
4.咽反射

用压舌板触咽后壁引出,出现咽下运动,有时出现咳嗽或呕吐动作。反射弧为舌咽和迷走神经的感觉纤维及核,舌咽和迷走神经运动核和运动纤维。

5.腭(软腭)反射

触软腭而出现。反应是软腭悬雍垂上举。反射弧与咽反射相同。

咽反射和软腭反射很不恒定,健康人亦可不出现。然而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则有诊断价值,所以应分别试验两侧的咽反射和软腭反射。这两个反射都是浅反射。

6.肱二头肌反射(屈肘反射)

用叩诊锤叩击肘弯的二头肌肌腱引出。反应为二头肌收缩,肘关节屈曲。反射弧为肌皮神经,脊髓第五和第六颈节。属深反射。

为了引出屈肘反射,坐位时检查者用左手执被检查者一手,平卧时令病人将两手置于胸前,并屈曲其肘关节。上肢肌肉应尽量松弛。然后用叩诊锤准确、敏捷而不连贯地叩击二头肌腱(可事前用手指摸到此腱)。当然,检查左右上肢时叩击的力量应当相同,以便双侧对比。有时检查者可用左侧前臂托着被检者的前臂,左手拇指摸得肌腱,用拇指的指肚紧压肌腱,再用叩诊锤叩击自己的拇指甲,则更易引出(图3-3)。

7.肱三头肌反射(伸肘反射)

用叩诊锤叩击三头肌肌腱,引起该肌收缩和肘关节伸展。叩击的位置在鹰嘴上方1.5~2cm处。检查的位置与肱二头肌反射相同:检查者以左手握住被检者一手,被检者上肢放松,肘关节屈成直角(有时略呈钝角更佳)。此反射亦可以用另一方法检查:在肘部稍上方处持住被检者的上臂,使其肌肉完全放松,前臂及手自然地下垂,弯曲肘关节呈直角或略呈钝角,然后用叩诊锤在鹰嘴上方叩击。反射弧为桡神经,脊髓第七和第八颈节段。属深反射(图3-4、图3-5)。

图3-3 肱二头肌反射引出法
图3-4  肱三头肌反射引出法1
8.腕桡反射

以叩诊锤叩击桡骨茎突而引出,其反应为肘关节弯屈、旋前和手指弯屈。上述各反应并不是经常都能出现,表现得最明显的往往是旋前。在检查时,被检者的肘关节应屈曲呈直角或略呈钝角,手的位置应介于旋前及旋后之间。被检者的手或由检查者用左手托住,或令被检者坐下,两手按上述位置对称而自然地放在大腿上。反射弧为旋前肌,指屈肌,肱桡肌和二头肌,正中神经,桡神经和肌皮神经,脊髓第五、六、七和第八颈节。属深反射(图3-6)。

图3-5 肱三头肌反射引出法2
9.肩臂反射

用叩诊锤叩击肩胛骨的内缘时出现,反应为上臂的内收和外旋。检查时上臂应自然下垂。本反射系深反射。反射弧为大圆肌,肩胛下肌,肩胛下神经,第五、六颈节。

10.腹壁反射(图 3-7)
(1)上腹壁反射:

划肋弓以下的腹壁皮肤引出。

(2)中腹壁反射:

划脐水平两侧的皮肤。

(3)下腹壁反射:

划腹股沟韧带上方的腹壁皮肤。

划时应迅速,用稍尖之物。划的方向和部位如图3-7所示。

反射弧:上腹壁反射为脊髓第七和第八胸节;中腹壁反射为第九和第十胸节;下腹壁反射为第十一和第十二胸节。反应是腹壁肌肉收缩。此反射属浅反射。

用叩诊锤叩击腹直肌左右各距中线1~1.5cm处,可以引出腹壁深反射,结果为相应侧腹壁收缩。此为腹肌腱的深反射(第六至十二胸节),正常人腹壁深反射很弱或引不出,在胸6~12脊髓节段病变时消失,在胸6脊髓平面以上的锥体束病变时腹壁深反射亢进(腹壁浅反射消失)。

图3-6  桡反射引出法
图3-7 检查腹壁和提睾反射时轻划之方向

叩击第九肋尖端肋弓缘而引起腹肌收缩,也是腹壁深反射,称胸肋缘反射(胸5)。

11.提睾反射

轻划大腿内侧皮肤而引出。表现为该侧提睾肌收缩,睾丸上举。此反射在正常人可有轻度的不对称(可能是由于睾丸在阴囊中之位置不同所致)。反射弧为生殖股神经,第一和第二腰节。属浅反射。

12.膝反射

以叩诊锤叩击膝盖骨下方的膝腱而得,结果是股四头肌收缩,小腿伸展。膝反射的检查最好在病人卧位时进行。检查者站在被检者的右侧较为方便,左手托在被检者的膝关节下,被检者的腿弯曲成钝角,两足支在诊察台上,下肢肌肉应完全放松,以右手持叩诊锤叩击两侧膝腱。患者仰卧时,尚可分别检查两侧的膝反射:请患者一腿搁在另一腿上,医生将左手置于其大腿上以判定股四头肌收缩之程度。此外,尚可在被检者坐位时检查膝反射,被检者的小腿应靠着诊察台或床的边缘,自然地下垂,与大腿呈直角,两足不应着地。有时因患者下肢肌肉不会完全放松,因而使膝反射难以引出。这时可请被检者举起双上肢以转移注意力;或请被检查者双手扣握,检查者喊“1、2、3”时,患者用力牵拉,在其牵拉时叩击膝腱,此谓加强法。膝反射的反射弧为股神经,第二、第三和第四腰节。属深反射(图 3-8、图 3-9)。

图3-8 坐位膝反射引出法
图3-9 卧位膝反射引出法
13.跟腱反射

以叩诊锤叩击跟腱而引出,出现小腿三头肌的收缩和足的跖屈。最方便的检查方法是请被检者仰卧,膝外展,足跟向内,检查者左手持足掌,右手叩跟腱。必要时请其跪在诊察台上或椅子上,两足靠边自然而松弛地垂下,双手扶着墙壁或椅背。亦可请被检者俯卧,双膝呈90°屈曲,检查者用左手握其两足趾,再使踝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用叩诊锤依次叩击左右两跟腱。反射弧为胫神经(坐骨神经的分支),腰5和第一、第二骶节。属深反射(图3-10)。

图3-10 跟腱反射引出法
14.跖反射

用叩诊锤柄或尖物划足内缘或外缘时出现。划的方向可由下向上,亦可由上向下;有时在划时稍加压力。反应是足趾的跖曲,当反射增高或刺激很强时,亦有足的背屈,并伴有膝和踝关节的屈曲(缩腿),形成防御反射。在检查时患者仰卧,下肢平放在诊察台上,或是检查者用左手执住下肢,并使其稍屈曲。反射弧为坐骨神经,第五腰节和第一骶节。属浅反射。

15.肛门反射

以针刺肛门附近皮肤而引出,表现为肛门括约肌收缩。反射弧为肛尾神经,第四和第五骶节。属浅反射(表3-1、表 3-2)。

表3-1  深反射名称、神经支配及节段
表3-2  浅反射名称、神经支配及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