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病原生物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病原体对于机体的损害是通过使机体感染而引起,能引起感染的能力称为致病性(pathogenicity)或病原性。寄生物,即病原生物进入宿主以后,可以对人体造成多种损害。归纳起来,这些损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夺取营养

既然所有的病原生物都是寄生物,其全部的营养均掠自于宿主,其中以大型寄生物蠕虫造成的宿主营养损失最为明显,如蛔虫、钩虫所致的营养不良、贫血等。对于病毒、细菌等小型寄生物则显得较为次要。

2.物理损伤

病原生物进入人体后,分别侵入组织、器官、细胞寄生和发育过程中而致的机械性损伤。如寄生于细胞的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原虫造成所寄生细胞的破裂;蛔虫、钩虫幼虫在体内移行时造成肺部等组织的损伤等。

3.化学损伤

病原生物分泌的酶及其他化学物质对宿主造成的损伤。如主要由革兰氏阳性菌分泌的外毒素、由革兰氏阴性菌裂解释放的内毒素、钩虫幼虫分泌的透明质酸酶等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4.免疫损伤

当病原生物进入人体后,除了能引起宿主正常、有益的免疫反应以外,还常常表现为有害的超敏反应,即病原生物分泌代谢产物中的抗原成分对宿主造成的免疫病理损伤。根据超敏反应发生的机理和表现,分为以下4型:

速发型(Ⅰ型):

是由IgE介导的超敏反应,引起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等。如包虫破裂囊液进入体内引起的全身性过敏性休克、吸入真菌的孢子引发的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细胞毒型(Ⅱ型):

是由IgG、IgM介导的超敏反应,造成组织细胞损伤。如链球菌某些型别感染人体后,由于共同抗原的存在,造成肾小球基底膜、心脏瓣膜等的损伤;疟原虫抗原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导致的细胞溶解等。

免疫复合物型(Ⅲ型):

是由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组织造成损伤。如疟原虫、链球菌等感染引起的肾小球肾炎。

迟发型(Ⅳ型):

是由T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常见于胞内寄生的病原体,如多数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等,某些真菌、蠕虫也能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如日本血吸虫虫卵引起的肉芽肿等。

病原生物对宿主的损伤往往是综合性、多因素的,但不同的病原生物造成的主要损伤则依病原体而不同,有些主要以毒素损伤为主,有些则以免疫损伤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