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流行性乙型脑炎后遗症的辨证施治

脑炎后遗症的发生与乙型脑炎一样,同样危害着人的生命健康,所以研究乙型脑炎后遗症及其治疗方法,摸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规律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中医对脑炎后遗症是否有办法呢?通过我院(编者注:石家庄传染病医院)十年来临床资料及外地一些报道来看,可知祖国医学对乙型脑炎后遗症是有一定的疗效的。现在单将我院中西医合作治疗乙型脑炎后遗症的方法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我院中医治疗乙型脑炎后遗症概况

我院中医治疗乙型脑炎后遗症是从1954年开始的。1954年治疗31例,全部治愈,与此同时也治疗了一些脑炎后遗症,均获得很好疗效,取得与积累了一些经验。1955年又取得一些经验。由于对脑炎后遗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1956年对苏联专家的脑炎后遗症的治疗取得了成功。

几年来,我院治疗乙型脑炎的法则,在“清热、解毒、养阴”的原则下,进行辨证施治中医治疗。

二、祖国医学对脑炎后遗症的认识

(一)脑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

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期后,由于神经细胞受损,以致遗留长期的或短期的精神或神经症状的后遗症,一般认为乙型脑炎后遗症的发生率是5%~20%之间,脑炎后遗症的种类很多:

1.大脑皮质的损害可引起痴呆、智力减退、精神病、失语、失明。

2.运动神经受损可引起:

面神经麻痹、吞咽困难、强直性瘫、弛缓性瘫、四肢瘫、两上肢瘫、偏瘫、截瘫、单瘫、颈肌瘫。

3.锥体传导障碍可引起:

肢体震颤、舞蹈样运动、扭转痉挛。

4.植物神经紊乱可引起:

出汗、流涎、大小便失禁。

我院收治的217例乙脑患者中,初步统计有后遗症患者42例,后遗症发病率19.35%。计有各种后遗症18种,其中以瘫痪为最多,有30例,占后遗症患者的71.42%,其中强直性瘫痪24例,占80%,弛缓性瘫痪6例,占2%;其次,失语者共26例,占61.9%;一个患者常患数种不同的后遗症,最多者达到5种之多。

(二)它属于中医的什么病?

中医没有乙型脑炎的病名,也同样没有乙型脑炎后遗症的病名。现在全国已公认乙型脑炎属于中医学温病范畴,与暑温和瘟疫相似或相当,那么脑炎后遗症又是中医学的什么病呢?我认为乙型脑炎后遗症仍属于中医学的温病范畴,相当或近似于中医学所说的“瘥后诸症”和“温热遗症”,当然它还是包括在暑温和瘟疫之中。

(三)对中医治疗乙脑后遗症治疗法则的探讨

从文献中可以看出,中医学对脑炎后遗症的理法方药有一定认识。《疫疹一得》中有“瘥后二十症”,阐明了瘥后大便燥结、四肢浮肿、半身不遂、惊悸怔忡、失音、郑声、喜睡、多言、遗精、恐慌、昏睡、自汗盗汗、心神不安、虚烦不寐、皮肤痛痒、食少不化、瘟毒发疮、食复劳复等,二十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药。此外,在《疫症条辨》中静躁失常、骨节烦痛、腰如被杖、筋抽脉惕、昏闷无声、筋肉动、吐舌弄舌、头汗如湧、发狂、咬牙等,也都是脑炎后遗症中所常见之症。

从“瘥后二十症”中可看出,其病因多见“脾胃虚弱”“热病肠胃干燥”“血不能润,气不能运”“疫症热流下部泄于经络”“瘥后血虚肝失其养”“水亏火旺,心肾不交”“胃虚而有余热”“胃热乘心犹有余热”“其火已熄,尚有余烟”等原因。

在《疫症条辨》中所例8条,又多认为是“淫热之气,流于肾经”“毒热内扰”“毒闭气泄”“血被煎熬,筋失其养”“毒火冲突,燔炙少阳”“烈毒鼎沸于内”“肝经热极筋失其养”“阳明邪热扰乱神明”,均由毒火所引起。

从“瘥后二十症”的病因中又可看出属于余热、也就是“其火已熄,尚有余烟”范畴者有9条;属于虚者有11条,而虚者又以“水亏”“阴虚”“血虚”者为多;“气虚”“阳虚”“脾虚”较少。

看起来,有关后遗症的病因多数是由于毒热或余热和阴虚两个方面(当然气虚、脾虚也不可否认)所造成。

其治疗方法《疫症条辨》是以清瘟败毒饮为主方进行辨证施治的,“瘥后二十症”的治疗中也有用清瘟败毒饮的加减方。如:半身不遂宜小剂败毒饮加木瓜、牛膝、续断、萆薢、黄柏、知母、威灵仙;在补益方剂中多是选用了益气补阴的方剂,如参麦饮、酸枣仁汤、宁志丸、参麦黄连汤等,多用甘寒之药。

所以我认为在《疫疹一得》中记载了对温热病瘥后的理法方药,贯穿清热解毒养阴的治疗原则是比较正确的。

《重订广温热论》一书中记载了温热遗症疗法24种,他认为“温热二病,凡有遗症者,皆由余邪未尽或由失于调理,或由不知禁忌所致。”记载了瘥后发肿,皮肤甲错,发疮,发痿,发蒸,发颐,额热,妄言,语謇,惊悸,不便,喜唾,调理禁忌……等20种。看来是在《疫疹一得》“瘥后二十症”的基础上衍变而来的。

如对“瘥后发疮”一症,书中记载:“温热新瘥,发疮者最多,乃余热深入肌肉也,若照寻常疮症温托妄施,断不能救,惟多服清凉解毒兼养气血药自愈。”这较《疫症条辨》中“疫疮发论”宜清瘟败毒饮加石膏、生地、川连、蒲公英等专主清热解毒又增添一法:兼养血气。这很有临床价值,在临床中脑炎后遗症患者多是消瘦不堪,气血受损,此时发疮,说明血中毒热未清,固然清热解毒势所必然,但兼养其已虚之气血也应考虑到。

再如:“皮肤甲错”条中论:“温热愈后,身体枯瘦,皮肤甲错者,乃热伤其阴,阴液不能滋润皮肤也”,治法以其养阴为主,吴氏人参养荣汤。

清燥养荣汤:白知母、天花粉、当归身、白芍、生地、新会皮、甘草,加灯芯煎服。

叶氏加减复脉汤尤效:炙甘草、大生地、真阿胶、麦冬、吉林参、生薏仁、北沙参、燕窝、枇杷叶,用枣二枚;咯血加白及;夜热加地骨皮;便溏舌燥去生地。

又如瘥后发蒸,蒸蒸骨热如痨瘵者,乃余热留于阴分也,不可以其羸瘦而遂用虚损门治法;必察其六腑有结邪则仍以攻邪为主,次察其经络有壅瘀,仍以通瘀为主。次察其气道有痰涎,仍以祛痰涎为主。数者俱无方可清热,或无邪而阴伤,方可纯用养阴之药或分其余邪之轻重,亏损的多少而兼用养阴清热药进退加减以和之更妙。

脑炎后遗症也常有发颐之症,“瘥后发颐”条中说得很清楚:“治法以解毒清热,活血疏散为主。”又说:“此症初起宜消散,缓则成脓,不可轻补于未溃之前,补早则必成脓,尤不可纯用寒凉于将发之际,恐闭遏而毒不得发,故必兼疏散为要。”

“瘥后调理”条中说得也很恳切:“说调理当分补虚清热之项。补虚有二法:一补脾一补胃,中气虚者,以四君子汤,营气建中汤温补之,如其人阴分虚者,必有余邪未尽,舌燥口渴,二便艰涩,脉兼微数等症,宜小甘露饮,叶氏养胃汤清养之。清热也有二法,初病时为实热,宜用苦寒药清之;大病后热为虚热,宜用甘寒药清之。二者有霄壤之殊,生津液即是补虚,故以生津之药含甘寒泻热之药而治愈后的虚热,皆为合法。仲景、河间主用竹叶石膏汤、天水散以清虚热,也取其甘凉之义。”又说:“至于饮食之补,但取其气,不取其味,如五谷之气以养,以五菜之气以充之,每食之间便觉津津汗透,将身中温蓄之邪热,以渐渐运出于毛孔,何其快哉!”这与临床所见颇为一致,丝毫无夸张,在脑炎后遗症病人中,尤其是将要好转的病人,往往见到此种情况。并说,凡病新瘥,只宜先进白稀粥,次进浓者,又次进糜粥,亦须少少与之,不得早吃肉食,恐其油腻,阻滞经络,邪热不能外出,久久充养宣固,愈无出期。

在“瘥后禁忌”中言的也甚合乎情理,记载有温热大病后,正气未复,凡饮食起居俱不可不慎,如酒肴、甘脆、肥鲜、生冷等物,皆不可犯,只宜糜粥自养,少食而频,则易运化,不可过饱,凡病皆然,温热证尤甚。

通过以上所引证,余热淫于肌肉而发疮,宜多服清凉解毒,兼养气血之药。或热伤其阴,肌肤甲错,以养阴为主;或瘥后发蒸,分其余邪之轻重,亏损之多少而兼用养阴清热药;或瘥后发蒸,以清热解毒活血疏散为主;以及阴分虚者必有余邪未尽及清热宜用甘寒之药以治感后虚热之说,皆可说明凡遗症者皆有余热未尽,或失于调查,或失于禁忌而致气阴受损之规律,其治疗原则也是以清热解毒养阴来进行辨证施治的,与《疫疹一得》的认识基本一致。

《疫疹条辨》中“瘥后二十症”与《重订广温热论》中“温热遗症疗法”是叙述温热病后遗症的专篇,除此以外,其他一些温病著作中的治法和方药也很适用于脑炎后遗症的治疗。如《温病条辨·上焦篇》中说:“手太阴暑温,发汗后暑证悉减,但头微胀,目不了了,余邪不解者,清络饮主之。”清络饮方:鲜荷叶、鲜银花、西瓜翠衣、鲜扁豆花、丝瓜皮、鲜竹叶心。又如《温病条辨·中焦篇》说:“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增液汤主之”,以作增水行舟之计。元参、麦冬、细生地,此方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此方救温病体虚泻下者或病后之阴虚者皆宜。在《温病条辨·下焦篇》证有:“误用升散,脉结代,甚则脉两至者,重与复脉,虽有它证后治之,此留人治病法也。即仲景里急,急当救里之义。”热邪深入下焦均宜复脉汤:炙甘草、干地黄、生白芍、麦冬、阿胶、麻仁;并有热邪深入下焦脉沉数,舌干齿黑,手指但觉蠕动,二甲复脉汤主之,三甲复脉汤主之;也有热邪久羁,吸烁真阴,或因误表或因妄攻,神倦,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欲脱者大定风珠主之:白芍、龟板、鳖甲、牡蛎、贡胶、麦冬、麻仁、五味子、炙甘草、鸡子黄、地黄。并谓“惊厥神昏,舌短烦躁,手少阴证未罢先与牛黄紫雪辈,开窍搜邪,再与复脉汤存阴,三甲潜阳”,还说“邪气久羁,肌肤错甲,复脉汤热饮之,虚盛者加人参”。

以上诸方皆是在温病后期,尤其是在温病遗症中温邪久羁,阴液已亏情况下所需要运用的方剂。

根据以上31证和分析,我认为乙型脑炎后遗症的治疗原则应该是“清热解毒养阴”,并根据兼证不同而选用芳香开窍、潜镇息风、通经活络、护阳和阴、清热解毒、养阴清肺、益气生津、通里逐秽、开窍豁痰等法主之。基本代表方剂是人参白虎汤,以此方为基础,随其兼证而加减变化用之。

三、治疗方法

对脑炎后遗症的治疗,可分为:中药治疗、针灸治疗、西药配合治疗、饮食疗法、按摩疗法五部分。

(一)中药治疗

基础方剂是人参白虎汤,药味组成是:野台参、生石膏、天花粉、生山药。

辨证施治:

1.体温基本正常而昏迷不醒,不断抽搐,或眼球震颤,肢体羸瘦,四肢拘紧强硬难伸,是属毒热未除,内蒙心窍,淫于肝经,滞于经络所致,法当清瘟解毒,养阴活络,潜阳息风及芳香开窍法。宜以参白虎汤加减,龙齿、牡蛎、天竺黄、大生地、白芍、蜈蚣、全虫、丝瓜络、忍冬藤、嫩桑枝、龟板、鳖甲之品主之,并据其热之多少而选用局方至宝丹、安宫牛黄散、苏合香丸。

2.单纯肢体拘紧难伸或疼哭叫喊,或半身不遂,口眼㖞斜是属毒滞经络,宜以参白虎加减,银花、桑枝、忍冬藤、丝瓜络、大生地、阿胶、生蒲黄、五灵脂、秦艽、元胡索、全虫、蜈蚣等品,加用苏合香丸;肢体痿软无力,加用元肉、杭萸肉、萆薢、怀牛膝、木瓜等。

3.失语 ①瘥后声颤无力,言语微细,语不接续,或有声不能言,是气虚,元气无根,水亏不能上接于阳,阴气大虚,此时或有惊悸,或有低热,或有面赤,法当培补气阴,兼清余邪,方宜参白虎,选用元肉、萸肉、沙参、生地、阿胶、石菖蒲之类。②瘥后气因气闭,窍因气闭,而昏闷无声,或言语謇涩,法当清肺解毒,舒郁开窍,宜白虎汤,选用射干、桑白皮、石菖蒲、蝉蜕之品。③瘥后心肾虚而舌不灵动,痰阻脾络,肝风内扰而言语謇涩,法宜息虚风而清痰火,方宜参白虎加减钩藤、石菖蒲、竹沥、竺黄、瓜蒌、枳实、麦冬、牡蛎等味。

4.瘥后失明,是属肝肾衰,方用参白虎加用石决明、草决明、菟丝子、元肉、萸肉、枸杞、五味子等。

5.瘥后发狂,体温正常,但神志不清而静躁不常,较之癫狂或妄言妄见,或骂嚣不避亲疏,或弃衣而走,登高而歌,力倍常时,证属毒热,痰火余邪,内扰神明之故,法宜一清再清,一下再下,大剂白虎汤加减石菖蒲、川郁金、青礞石、生赭石清之,再以承气汤下之,或以白虎承气汤攻下之。

6.瘥后而吞咽不畅快,牙关紧闭,是属肺胃之热,熏蒸之故,阳明胃经环绕口唇,热燥津液,则脉拘急,则牙关不能开合,肺主咽喉,肺热熏蒸则吞咽不利,法宜清宣肺胃之热,方宜白虎汤加减细生地、元参、射干、桔梗、甘草、牛子、丹皮、胆草、石决明等味。

7.瘥后发黄,午后低热或夜间低热,属阴虚,胃腑无结邪,经络无阻滞,气道无痰涎而内热者,法当壮水制火,法当参白虎选加大生地、元参、麦冬、常山、大青叶、牡蛎、杭萸肉等味主之。

8.瘥后发疮,温热新瘥而发疮,或发于头面或发于四肢,是余热淫于肌肤,是为毒之聚,且勿温托妄施,宜清温解毒凉血为法,白虎汤加减,蒲公英、银花、生地榆、黄芩、生地、漏芦、丹皮等味。

9.瘥后斑疹透露,是毒热外散之象,但其发愈迟,其毒愈重斑疹遗未透尽,疫疹为火之苗,火为疹之根,如欲其苗之外透,非滋润其根,何能畅茂。法宜清温解毒,滋阴凉血,方宜清瘟败毒饮或犀角大青汤加紫草、蝉蜕、薄荷叶主之。

10.瘥后头痛不除,或头痛倾侧难举,记忆力减退,证属余热不退,毒火参于阳位,热邪耗伤心血之故,法宜清热养阴,清解上焦毒热,头痛者宜白虎汤加大青叶、夏枯头、石决明、蔓荆子、酒黄芩、薄荷叶等味,头痛甚者重用石膏,记忆力差者选用远志、萸肉、麦冬、枣仁等补心之品。

11.瘥后面色苍白,脉象结代,精神疲困等气血受损之象,法宜益气养血之中兼清余邪,方宜参白虎,炙甘草汤,不用桂枝主之。

12.瘥后不思饮食,食不消化,余热未除,脾胃虚弱所致,法宜当补之以温运,六君子汤,香砂理中汤主之:党参、白术、淡干姜、炙草、广木香、砂仁。

13.瘥后不寐,面色㿠白,舌质红绛无苔,少气无力,头痛而昏闷不清,脉气虚弱,证属心肾不交,心血虚损而余火扰动之故,法宜培补气血,可选用党参、麦冬、枣仁、五味子、龙骨、牡蛎、炒栀子、茯神等味,或黄连、阿胶汤以清滋之。

14.瘥后浮肿 ①脾胃虚弱,不能消谷者,脾虚不能制水,其身重小便利者,枳实、白术、薏米仁、泽泻、车前之类主之。②毒火内扰,膀胱积热,小便黄赤或闭塞,而致水肿者,清心利小便法主之,清热剂中加白茅根、云苓、木通等味主之。③气血大亏,阴虚未复而肿者,其身轻而小便不利,复脉汤主之。以复其亏损之阴阳。

15.瘥后神志不清,抽搐不止,或夜间抽搐,肢体羸瘦,脉象细数,证属毒热内扰,气阴不足,血不荣筋,肝风内动之故。方宜参白虎加生龟板、生鳖甲、全虫、蜈蚣、贡阿胶、龙骨、牡蛎、鸡子黄、钩藤、竺黄等久服。

16.瘥后咳嗽或有顽痰不化,证属余热不尽,客于胸腑,上焦有热,法宜滋养肺胃之阴,白虎汤加浙贝母、桔梗、枇杷叶、天竺黄、石斛、云苓、杏仁、桑皮,顽痰不化再加龙骨、牡蛎。

(二)针灸治疗

脑炎后遗症在中药治疗的同时,也以针灸疗法作为辅助治疗,以通其筋脉,和其荣卫。

1.抽搐取穴人中、承浆(深刺)、印堂、百会、涌泉,热盛者十宣放血。

2.口眼㖞斜取穴地仓、颊车、合谷、太阳、承泣、睛明。

3.肢体拘紧或半身不遂取穴

上肢:肩井、肩髃、曲池、尺泽、手三里、内关、外关、合谷、后溪。

下肢:环跳、肾俞、命门、风市、伏兔、梁丘、阴陵泉、阳陵泉、委中、足三里、绝骨、三阴交、解溪、昆仑。

4.失语取穴人中、哑门(深刺八分)、风府、通里。

5.失明取穴太阳、睛明、承泣、丝竹空、攒竹、合谷。

6.头痛取穴太阳、百会、上星、风府、风池、头维、印堂、合谷、列缺、足三里。

(三)西药配合治疗

宜采取对症疗法:有并发肺炎者,使用抗生素治疗;抽搐或狂躁者使用镇静剂;肢体羸瘦者,注意输血补液,补充葡萄糖、蛋白与维生素。

西药的配合治疗,往往使病者机体情况好转,抵抗力增强,对疾病恢复起到很大作用。

(四)饮食疗法

脑炎后遗症必须强调饮食调理,前者增强提升瘥后调理,除在药物上选用清热及补虚之外,更需要强调饮食之补,所以在脑炎后遗症期中,当阴气受损,肢体羸瘦之际,不加强营养,是不会使疾病痊愈的。

脑炎后遗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虚象,但以阴虚为主。阴不足者,自然玉液枯干,肌肤甲错,其症状都是大病后或久病后所遗留下的久而不复的损症,所以我认为脑炎后遗症也是包括在中医学的四损与四不足之中的(四损者:凡大痨、大欲、大病、久病后,气血两虚,阴阳并竭,即为四损;四不足者:气、血、阴、阳不足,即为四不足)损的治疗必须注意养正。

《重订广温热论》说得很清楚:“每见温热症屡复后,兼此虚损症候者,总不可正治其邪,必以养正为要……养正以达邪祛邪以安正,互相增减。”

如何养正呢?我认为除了药物,滋补之外,就应该靠饮食来调理。

《理虚元鉴》中说得很清楚:“血症生死之辨,以大肉不消者其病轻,大肉渐消者其病重,若大肉脱尽者,万无生理,倘虚热已退,诸症已止,痰嗽皆除,而大肉未消或既消而脾胃犹强,兼食滋补,大肉渐渐长起,则犹可治。”以上虽然说的是血症,但其大肉晚尽,肌肤甲错之虚证是与脑炎后遗症的损症相符的,既是血症中出现的损症可以靠饮食滋补,何尝脑炎后遗症中出现的损症就不能用饮食来滋补呢?所以我们认为以饮食来养正达邪是相当重要的。

脑炎后遗症的饮食以什么食物为好?从医籍中看来是清淡稀粥为最好。章虚谷说:“余热留藏于经络血气中而未净,因食助气,则两热相合后复炽,故食肉病必复发,多食谷则邪遗留,必淹缠难愈,故当戒口清淡稀粥,渐为调养。”

有的医家认为,凡病新瘥,只宜先进白稀粥,次进浓者,又次进糜粥,亦须少,与之,不得早吃肉食,还以为酒肴、甘脆、肥鲜、生冷等物不可犯,只宜糜粥自养,少食而频,则易运化。

在临床实际中,我们是按“糜粥自养,少食而频”的方法进行饮食调养的,除此之外,少数病人还增加了炖鸡汤、肝汤的饮食,临床上未发现特殊变化。

(五)按摩疗法

主要适用于瘫痪病人的治疗,主要是按揉其四肢肿硬之筋腱,帮助患者肢体做被动运动,促其经络通畅,功能恢复。

四、病案举例

孙某某,男,7岁,1963年8月19日发病,9月3日出院,9月22日再次入院。诊断:乙型脑炎。

患儿发病后高热41℃,昏迷,抽风不止,痰涎壅盛,自鼻衄血,经服大剂清瘟败毒饮及犀角地黄汤后,于9月3日痊愈出院。但出院后2日,渐有烦躁不安,不语,再次来院治疗。

9月22日检查,患儿体温正常,神志尚清醒,不能对答,但时有哭闹,烦躁不安,夜眠很少,左上肢时不自主运动,右上肢软瘫,右下肢运动也差。舌披黄白色苔,舌尖红赤,六脉滑数。

方用:生石膏、天花粉、生山药、石菖蒲、桑白皮、忍冬藤、牡蛎粉、粉甘草、生赭石、连翘。

水煎400毫升,至5次,1小时1次。

另服苏合香丸1丸、止痉散2钱,分2次,1小时1次。

9月25日,生石膏加至9两,另加野台参、生地黄。

9月26日,服药4剂后,能叫爸爸妈妈。

9月27日,烦躁哭叫减少,夜眠安宁,睡眠增至7小时。

(郭可明 郭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