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睡眠研究会继续教育培训教程:睡眠医学新进展
- 张斌
- 1442字
- 2020-08-29 07:10:34
二、标准多导睡眠监测概念和应用
标准多导睡眠监测指整夜在睡眠实验室同步连续采集、记录和分析睡眠期间脑电图、眼动电图、肌电图、心电图、口鼻气流、呼吸努力、氧饱和度、体位等多项生理参数和病理事件,是进行睡眠医学研究和睡眠疾病诊断的技术。
通过多导睡眠监测可以进行睡眠分期,判读呼吸事件(阻塞型呼吸暂停、混合型呼吸暂停、中枢型呼吸暂停、低通气和呼吸努力相关觉醒等)、心脏事件(心率、心律、心律失常、心脏停搏等)、觉醒事件和运动事件。
配合同步视音频,可见、可闻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磨牙、REM睡眠行为异常、节律性运动、睡眠呻吟、喉鸣、癫痫等疾病在多导睡眠监测的表现。
建议参照最新版《美国睡眠医学会睡眠及其相关事件判读手册》进行规范多导睡眠监测以及分析睡眠分期、判读相关事件和解释报告结果。
多导睡眠监测在临床中主要用于睡眠疾病的常规诊断及人工压力滴定。
通过脑电图、眼动电图、下颌肌电图导联来判断睡眠分期;通过心电导联观察心率和心律失常;通过胫骨前肌导联和视频来判定运动事件、异态睡眠和异常行为;通过鼾声、口鼻温度传感器、鼻压力传感器、胸腹带、脉搏氧饱和度通道共同判断呼吸事件;通过体位传感器判断体位,体位与事件密切相关。
由5次间隔2小时的小睡时机组成,主要目的是测定入睡倾向和出现睡眠起始REM期的可能性,是临床和科研中客观评价嗜睡程度最常用的方法。
由4次间隔2小时的40分钟小试验组成,主要目的是测定维持清醒的能力,是客观评价特定时间内维持清醒能力的试验。
指通过逐渐调整压力,寻找并确定维持上气道开放所需最低有效治疗压力即最适压力的过程。
指在睡眠实验室应用多导睡眠监测同时连接CPAP或BiPAP或多模式压力滴定设备,根据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呼吸事件逐步调整压力,以确定维持上气道开放所需的最低有效治疗压力的过程。
根据多导睡眠监测前半夜进行诊断,后半夜调整压力。
睡眠相关呼吸疾病的诊断和压力滴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鼾症术前评估;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分段诊断滴定;气道正压治疗后(体重增减10%或症状复发)的随访。
可疑发作性睡病需进行多次睡眠潜伏时间试验;症状不典型、致伤和常规治疗无效的可疑异态睡眠或行为异常(RBD、觉醒障碍、梦魇、梦呓、磨牙等),应扩展双侧脑电图、相关肌电图,需同步视音频和技术员观察记录;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除左右胫骨前肌外,增加上肢肌电导联,必要时进行多夜多导睡眠监测;可疑睡眠相关癫痫,需扩展双侧脑电图,增加指伸肌肌电图,应同步视音频和技术员观察记录;严重失眠;存在睡眠相关症状而临床不能确诊的神经肌肉疾病,需要记录相关肌电图、同步视音频和技术员观察记录;勃起功能障碍可以进行睡眠相关勃起功能检查,鉴别功能与器质性病变;特殊人群或药物试验中评价维持清醒能力采用清醒维持试验。
评价未怀疑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哮喘及慢性肺疾病;低氧为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且无睡眠呼吸暂停;失眠常规评价,除非怀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或周期性肢体运动导致的失眠;诊断下肢不宁综合征,除非怀疑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症状典型、诊断明确且无并发症的异态睡眠;评价昼夜节律睡眠障碍;与睡眠无关的癫痫;CPAP治疗后症状控制良好患者的常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