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关于大骨节病流行病学的几个相关问题

一、病区的最小单位

大骨节病的流行特征是局限于一定地区范围内发生、具有严格地域特点的地方病,因此,大骨节病病区的最小单位是自然村(屯)。

二、常用的研究或调查对象

大骨节病的基本病变是发育中儿童的关节透明软骨的变性与坏死以及继发的骨关节炎,因此,只要是干骺骨骺闭合前未患大骨节病,干骺骨骺闭合后就不会出现指间关节增粗、短指畸形和短肢畸形,即使是由非病区迁入的,也不会出现典型病例体征。所以,在进行大骨节病病情调查、防治和病因研究中,选择的调查或研究对象均为干骺骨骺闭合前的7~12 岁儿童。

三、X线征的正常变异与特异影像

大骨节病干骺端改变——先期钙化带增宽、凹陷、硬化,干骺提前联合(融合),是大骨节病X线重要指征之一。但是,由于干骺端代谢旺盛,对外来因素敏感,所以,干骺端改变不是大骨节病特有的,非大骨节病区也有这种改变,卢明俊报告大连金县的检出率为7.35%,沈阳苏家屯为3.05%,张书盛报告北京为22.92%,王永祯报告杭州为15.93%,陕西省地病所报告西安市为7.0%,各地报告不一,而骨端病变则是大骨节病特异影像。

四、早期病例的自然治愈

我国对大骨节病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是对早期大骨节病病理变化的理解。大量数据、资料表明,在出现临床关节变形之前有X线改变。现场调查证明,在活跃重病村儿童手骨X线检查阳性率可达60%~80%,甚至90%,但是可确认的临床Ⅰ度以上病人一般不超过50%,这类病区X线检出率总是高于临床检出率,可以理解为超出部分中的绝大部分恰好是尚未见临床改变的X线水平的早期病例。此种X线水平的早期病例病变,尤其是干骺端的病变,如致病因子不再继续作用人体,即使不给任何有效治疗措施,机体本身也会将已破坏了的骨质修复到正常的骨质结构,这就是通常所称的自然治愈。干骺端改变在3~6 个月的时间内,自然治愈率低者20%, 高者可达80%。而骨骺、骨端的改变修复较慢,甚至不能修复而进展、转化为临床病例。

五、活跃病区的概念

大骨节病病区类型的划分问题,一般是根据病区中居民患病率的高低分为轻、中、重病区:

1.当地居民临床Ⅰ度及其以上患病率或7~12 岁儿童X线检出率≤10%为轻病区。

2.当地居民临床Ⅰ度及其以上患病率或7~12 岁儿童X线检出率>10%且≤20%。为中等病区。

3.当地居民临床Ⅰ度及其以上患病率或7~12 岁儿童X线检出率>20%为重病区。

此种划分方法不能反映病区病情的动态变化,对认识病区意义不大。病区中有许多现象说明病区是易变的,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自然情况下,不同病区的病情可以有着迥然不同的趋势。有的病区可以是病势逐渐平稳,儿童发病率逐年下降,病区面积逐渐缩小。有的病区却相反,病情不断加重,儿童新病人迅速增多,病区范围扩大,蔓延到附近原来的非病区,这种变化趋势单用居民患病率或儿童X线检出率高低是反映不出来的。由此而涉及的是我国防治、科研人员对病区内在本质的另一种认识,即活跃病区概念。活跃病区概念涉及3 个统计学指标:

1.X线检出率(X-ray detection rate)

它是大骨节病X线阳性人数与受检人数之比的统计学指标,反映了大骨节病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2.干骺端X线检出率(X-ray detection rate of metaphysic)

它是大骨节病干骺端X线阳性人数与受检人数之比的统计学指标,反映了大骨节病病区活跃程度。

3.骨端X线检出率(X-ray detection rate of distal end of phalanx)

它是大骨节病骨端X线阳性人数与受检人数之比的统计学指标。骨端X线检出率与干骺端X线检出率一同被用于判定大骨节病病区活跃和严重程度以及流行强度。干骺端X线检出率高而骨端X线检出率低,说明这是一个近期内发生的新病区;干骺端X线检出率与骨端X线检出率都很高,说明这是一个病情活跃而严重的病区;干骺端X线检出率低而骨端X线检出率高,说明这是一个致病因子减弱或消退的病区。

(孙殿军 刘运起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