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矿物质
人体组织中含有自然界的各种元素,除主要构成有机物和水分的碳、氢、氧、氮外,其余的元素均称为矿物质(minerals),亦称为无机盐或灰分。基于在体内的含量,可将矿物质分为常量元素(macro element)和微量元素(microelement或trace element)两大类。常量元素在体内的含量大于体重的0.01%,包括钙、磷、硫、钾、钠、氯、镁7种元素。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含量小于体重的0.01%,其中,铁、锌、硒、铜、碘、钼、钴和铬被认为是必需微量元素;锰、硅、硼、矾、镍为可能必需微量元素;铅、氟、镉、汞、砷、铝、锡和锂为具有潜在毒性,但低剂量可能具有功能作用的微量元素。
矿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日常活动及维持体内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也是各种激素、维生素及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内许多酶系统的活化剂或辅助因子。矿物质无法通过人体自身产生和合成,必须每天从食物中摄取到一定数量才能保证身体的日常需要。
(一)钙
1.概念及生理作用
钙(calcium)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元素,约占成人体重的1.5%~2.0%,其中约99%的钙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剩余约1%的钙分布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这1%的钙统称为混溶钙池(miscible calcium pool)。
钙的生理功能包括:①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钙的磷酸盐是人体骨骼和牙齿中无机物的主要成分,骨骼中的钙与混溶钙池保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从而使骨骼不断更新,使机体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对机体起到支持和保护的作用;②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活动:钙离子具有维持神经肌肉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神经冲动的传导、心脏的搏动等。当血浆钙离子浓度明显下降时可引起手足抽搐和惊厥,而血浆钙离子浓度过高则可引起心脏和呼吸衰竭;③促进细胞信息传递:钙离子是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之一,广泛作用于多种组织及细胞间的反应;④其他:钙离子还具有促进血液凝固、调节机体酶活性、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等生理功能。
钙的缺乏会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钙严重不足可导致佝偻病,又称为软骨病,主要表现为“O”形或“X”形腿。中老年人钙缺乏的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尤其是绝经妇女因雌激素分泌减少,会导致钙丢失加快,易引起骨质疏松。此外,长期缺钙会导致牙齿变得疏松,易被口腔中的细菌腐蚀而患龋齿。
2.食物来源
钙的良好食物来源有牛奶、酸奶、豆制品、芝麻酱、蚕豆、虾皮、大豆粉、燕麦片等。不同食物中钙的含量差异较大,选择食物时要结合其钙含量和吸收率进行综合评价。如奶及奶制品中的钙不仅含量高且吸收率高;而菠菜虽然钙含量高,但吸收率低。常见食物的钙含量及钙吸收率见表2-6。
表2-6 可吸收钙的食物来源比较
(二)磷
1.概念及生理作用
成人体内含磷(phosphorus)约为600~700g。磷是细胞膜和核酸的组成成分,也是构成骨骼的必要物质。磷的生理功能包括:①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在骨的形成过程中每2g钙需要1g磷以形成无机磷酸盐,主要成分为羟磷灰石;②参与能量代谢:磷酸化合物如三磷酸腺苷(ATP)等是代谢过程中储存、转移、释放能量的物质;③其他:磷酸基团是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组成成分,同时也是体内许多辅酶的重要构成物质;组成体内磷酸盐缓冲体系,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
2.食物来源
磷常与蛋白质共存,分布在多种蛋白质食物中,当膳食中能量与蛋白质供给充足时不会引起磷的缺乏。瘦肉、蛋、奶、动物的肝、肾含磷量都很高,海带、紫菜、芝麻酱、花生、干豆类、坚果、粗粮含磷也较高。另外,膳食中钙、磷的吸收相互影响,其钙、磷比值维持在1~1.5∶1之间较好,过低会影响钙的吸收,过高会影响磷的吸收。如牛奶、酸奶及某些海产品中的钙磷比值合理,是这两种矿物质的丰富来源;而蔬菜是钙高、磷低,肉类是钙低、磷高,因此建议一起食用。
(三)镁
1.概念及生理作用
正常成人体内含镁(magnesium)约20~28g。镁主要分布在细胞内,细胞外液的镁不超过体内含量的1%。镁的生理功能有:①促进骨骼生长;②是多种酶的激活剂:参与和能量代谢有关的200多种酶的合成和激活;③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能抑制中枢神经与肌肉交接点处的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从而制止骨骼肌的兴奋和收缩,使肌肉放松,消除抽搐;④其他:镁还具有促进胃肠道功能、影响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等作用。
2.食物来源
叶绿素是镁卟啉的螯合物,所以绿叶蔬菜等富含镁。其他如坚果、肉、鱼、蛋、乳类、动物内脏中含镁也较多。除食物外,从饮水中也可获得少量的镁,硬水中含有较高的镁盐,而软水中其含量相对较低。
(四)钾
1.概念及生理作用
钾(potassium)为人体主要阳离子之一,约占人体无机盐的5%。钾主要存在于细胞内,约占体内钾总量的98%,其余存在于细胞外。钾是人体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常量元素,其生理功能包括:①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钾是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②维持细胞内外的酸碱度:钾和细胞外液中的钠合作,维持细胞与体液间水分的平衡,以及保持细胞内外适当的酸碱度;③其他:钾是细胞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代谢所必不可少的成分;钾参与营养肌肉组织,尤其是心肌,可协同钙和镁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细胞内钾的缺乏,将直接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长期缺钾则会引起细胞变性、萎缩;血液中钾含量过高时,会导致高钾血症,主要表现为四肢乏力等症状。
2.食物来源
正常成年人每日钾的需要量约为2.5g。食物中的钾含量丰富,每日合理的膳食即可供给2~4g的钾,足以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钾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中,其中蔬菜和水果是钾最好的来源。
(五)钠
1.概念及生理作用
成人体内含钠(sodium)约为6200~6900mg,钠是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构成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与维持体内水量的恒定。另外,钠还可维护血压正常,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
2.食物来源
人体内钠的主要来源是饮食中的食盐(氯化钠)。另外,酱油、味精、盐渍或腌制肉,酱咸菜等也是钠的食物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g,若长期吃盐太少,体内缺钠会出现疲倦、头晕、恶心、腹泻、抽搐等症状;吃盐太多,钠摄入过量则可引起小动脉痉挛,加速肾小动脉硬化而使血压升高。因此,应合理控制每日食盐的摄入量。
(六)铁
1.概念及生理作用
铁(iron)是人体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正常人体内含铁总量约4~5g,可分为功能性铁和贮存铁:功能性铁约占体内铁总量的70%,大部分存在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少部分存在于含铁酶类和运输铁中;贮存铁主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于肝、脾和骨髓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
铁为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A及一些呼吸酶的成分,参与体内氧与二氧化碳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铁与红细胞的形成和成熟有关,能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体内铁水平与许多杀菌的酶成分、淋巴细胞转化率、吞噬细胞功能等有关,参与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铁还可催化促进β-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嘌呤与胶原的合成、抗体的产生、脂类从血液中转运以及药物在肝脏的解毒等。
婴幼儿、怀孕和哺乳期女性、青春期和成年女性要特别注意对铁的摄取,预防体内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缺铁的常见症状有疲乏无力、心慌气短、头晕,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口唇黏膜和睑结膜苍白、肝脾轻度肿大等,儿童缺铁可伴神经功能和心理行为障碍,学习记忆能力降低。另外,体内铁的储存过多与多种疾病如心脏、肝脏疾病、糖尿病及某些肿瘤有关。
2.食物来源
膳食中铁的平均吸收率为10%~20%。含铁丰富且吸收率高的食物有动物血和肝脏;含铁较高的食物有瘦肉、红糖、蛋黄、干果等。常见食物中铁含量见表2-7。
表2-7 常见食物中铁的含量〔mg/(100g可食部)〕
(七)碘
1.概念与生理作用
健康成人体内含碘(iodine)为15~20mg,其中70%~80%存在甲状腺组织内。碘在体内主要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其生理功能主要是通过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显示出来。碘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参与能量代谢:碘能促进蛋白质、脂类与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代谢;参与能量转换、增加氧耗量、加强产热作用;参与维持与调节体温。②促进代谢和体格的生长发育:碘参与人体细胞的分化与生长;发育期儿童的身高、体重、肌肉、骨骼的增长和性发育都必须有甲状腺激素的参与。③促进神经系统发育。④垂体激素作用:碘代谢与甲状腺激素合成、释放及功能作用受垂体前叶促甲状腺激素(TSH)的调节。TSH的分泌则受血浆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反馈影响。
碘缺乏的典型症状为甲状腺肿大。孕妇严重缺碘可影响胎儿神经、肌肉的发育;婴幼儿缺碘可引起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甚至呆小症。另外,较长时间的高碘摄入也可导致高碘性甲状腺肿等高碘性危害。
2.食物来源
海产品中含碘较丰富,如海带、紫菜、鲜海鱼、淡菜、龙虾等是碘良好的食物来源。但补碘最方便、经济安全、有效的办法是食用碘盐。需要注意的是甲亢病人不宜多补碘。常见食物含碘量见表2-8。
表2-8 常见食物中碘的含量〔μg/(100g可食部)〕
(八)锌
1.概念及生理作用
成人体内含锌(zinc)约2~3g,分布于人体所有组织、器官、体液及分泌物,头发含锌量为125~250μg/g,发锌含量可反映膳食中锌的长期供给水平。锌的生理作用主要有:①金属酶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含锌酶在参与组织呼吸、能量代谢及抗氧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②促进机体免疫功能:锌可通过促进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增加T细胞的数量与活力;锌可通过控制免疫调节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等)的分泌和产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③促进生长发育:锌对胎儿生长发育、促性器官和性功能发育都有重要作用;④维持细胞膜结构:锌能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和抗氧自由基的能力,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⑤增进食欲、保护皮肤和视力。
通常边缘性锌缺乏或者轻度锌缺乏因为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被忽视。体内缺锌可导致食欲减退、异食癖、生长发育停滞等症状。儿童长期缺乏锌可导致侏儒症,成人长期缺锌可导致性功能减退、精子数减少、胎儿畸形、皮肤粗糙、免疫力降低等症状。盲目过量补锌或误食含锌高的食物可引起锌过量或锌中毒,成人摄入2g以上锌可发生锌中毒,引起急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
2.食物来源
一般来说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动物内脏类都是锌的极好来源;干果类、谷类胚芽和麦麸也富含锌。常见食物含锌量见表2-9。
表2-9 常见食物中锌的含量〔mg/(100g可食部)〕
(九)硒
1.概念及生理作用
人体含硒(selenium)总量约为14~20mg,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体内的硒一种是来自膳食中以非调节储存形式存在的硒蛋氨酸,另一种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硒蛋白中的硒半胱氨酸。硒的生理作用主要是通过硒蛋白发挥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抗氧化作用。②维持正常免疫功能。③预防与硒缺乏相关的地方病:一种是克山病,是以多发性灶状心肌坏死为主要病变的地方性心肌病;另一种是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多发性、变形性骨关节病。④抗肿瘤作用。⑤抗艾滋病作用。⑥维持正常生育功能。⑦延缓衰老作用:补硒能增强抗氧化和免疫力,从而延缓人体衰老进程。
缺硒能引起克山病和大骨节病。过量的硒也可引起中毒,其中毒症状为头发和指甲脱落,皮肤损伤及神经系统异常,肢端麻木,抽搐等,甚至死亡。
2.食物来源
海产品和动物内脏是硒的良好食物来源。常见食物含硒量见表2-10。食物中的含硒量随地域不同而异,特别是植物性食物的含硒量与地表土壤层中硒元素的水平有关。
表2-10 常见食物中硒的含量[μg/(100g可食部)]
(十)氟
1.概念与生理作用
正常人体内含氟(fluorine)总量约为2.6g,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少量分布在毛发、指甲及其他组织中。其生理作用主要有防治龋齿和骨质疏松。在高等动物及人类尚未发现有确切或特异的氟缺乏症,但氟缺乏可引起龋齿和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增加。过量氟可引起中毒,急性中毒多见于特殊职业环境,慢性中毒主要是因为高氟地区居民长期摄入含氟高的饮水。氟中毒能导致骨骼、牙齿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儿童摄入过量的氟可能会出现智力发育障碍等情况。
2.氟的食物来源
一般食物中含氟量较低,但茶叶、海鱼、海带、紫菜等少数食物含氟较高。饮水是氟的主要来源,而饮水中的含氟量取决于地理环境中氟元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