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华

胡建华(1924—2005),字丕龄,号良本,自称六乐老人。浙江省鄞县人。1941年考入私立上海中医学院学医,由于其聪明强记,笃志勤奋,多次考试名列榜首,遂于194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胡建华先后师承享有盛誉的丁济万、程门雪、黄文东诸先生。胡教授博采众长,择善而用,从事医疗实践半个多世纪,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辨证规律与处方用药特色,擅长医治脾胃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及内科杂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诊疗特点,学术思想日臻完善,确立了在中医界的学术地位。胡建华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及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名中医。1996年被聘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

胡建华受父亲孔孟仁爱之道的影响,认为医道乃济世利人之术,积德之行为,故于1941年考入由孟河名医丁甘仁先生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保存传统医学而创办的旧上海中医学院学习中医。当时丁济万先生任院长,校址移社在爱文义路 (今北京西路)成都路一个小弄堂里,条件异常困难,设备异常简陋,当时丁济万、程门雪、黄文东、秦伯未、章次公诸先辈名家授课教诲,并跟随他们临证。4年在读期间,刻苦读书,打下较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

青年时的胡建华,常以先哲的名言警句以自勉。颜真卿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就是胡建华多年的座右铭。当时正值国难深重,在艰苦的环境中,这些格言,更加激励胡建华一定要学好中医。那时胡建华总是在黎明前就起来,边做家务,烧好早饭,边在灯下早读。早餐后,步行到学校 (家住老西门方斜路,离校较远,步行约1小时),把经典著作的重点条文和歌诀,做成小卡片,边步行,边低声背诵。学生时代,记忆力强,这样刻苦学习的方法,持之以恒,对胡建华打下扎实的中医理论根底,大有裨益。

1956年上海中医学院宣告成立。翌年春,胡建华应召参加这所新建的中医高等学府工作,担任了程门雪院长业务秘书,并参加黄文东主任领导的中医内科教研室工作,从而再次获得了两位老师的训导教诲,直到程黄二师相继于1972年及1981年仙逝。对于这段经历,胡建华感慨万分。胡建华常言道:我是既当学生,又当先生,先后做了41年学生。在此期间,胡建华得到了先辈的谆谆教导和亲切的指点。通过随师临证、整理医案医话、学术交流和教学活动等等,学习先辈宝贵的学术思想、丰富的临床经验、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崇高的医德医风。

胡建华说,他在治疗神经精神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方面,所以能取得较好疗效,确实得益于程师宝贵经验的延伸。胡建华学习黄文东的经验,逐步总结出一套健脾益气,注意灵动,滋养胃阴,切忌滋腻;调理脾胃,把握升降等等行之有效的指导思想,应用于治疗溃疡病、胃炎、结肠炎以及心血管病、肾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等,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继承先师所主张的人以胃气为本,时时要保护脾胃的运化功能,切忌妄用滋腻,处方以轻清灵活为主,切忌恣用重浊,用药以价廉效高为要,切忌滥用贵重滋补这一套学术思想,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医疗作风,指引着胡建华在医学生涯中有所长进。

从事临床实践,深入学习理论,勤读古今名著,总结经验,提高理论水平,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有特色的临床专长,胡建华根据《金匮要略》有关“脏躁”“百合病”诸篇以及《证治准绳》《医学心悟》《医林改错》等有关癫、狂、神志诸篇的论述和方药,加以化裁,先后创制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定痫镇痛合剂”“镇惊定志合剂”“抗惊定风珠”“星蜈胶囊”等9种中成药,以及加味甘麦大枣汤、加味四虫汤等多种有效处方,广泛运用在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患者,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胡建华在临床治疗疾病过程中,善于运用虫类药和“毒药”生南星在上海中医界是有名的。胡建华根据叶氏“初病在经,久病入络,在经主气,在络主血,则可知其治血之当然也,辛香理气,辛柔和血”之理论,喜用并善用虫类药物治疗头痛、癫痫、帕金森病以及那些久病、疑难之症,而且胡建华又根据虫类药物不同的药理性能,分别选择入汤剂还是入丸剂,并且做到既有效又不致久服后出现中毒等副作用。另外,胡建华基于长期的观察以及对药理特性的了解,在临床治疗时,运用生南星一药,而且剂量常常15~30g不等。为何胡建华敢对被历来药书、方书认为有毒的药物有如此把握,这就基于胡建华结合了现代的药理、毒理。胡建华曾经将高于人类日常生南星用量的30倍的剂量灌服小白鼠,进行急毒、慢毒试验,发现水煎生南星服用后不会对动物产生毒性作用,由此为临床广泛大胆使用生南星提供了实验依据,同时也提高了临床疗效。

胡建华认为医、教、研三者之中,应该紧密结合起来,不是相互对立,而应相互推动,共同提高。必须紧紧以临床为主导,即使工作再忙,也决不脱离临床。基于此,胡建华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观察临床,及时总结,并用科学论证,因此在癫痫、血管性头痛、震颤性麻痹等方面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得了相应的科研成果。如“熄风豁痰法治疗癫痫”获得了1987年度上海卫生局中西医结合科技成果三等奖;“活血平肝祛痰法治疗血管性头痛研究”获得1993—1994年度上海卫生局科技成果三等奖;“育阴定风珠治疗震颤麻痹”获1995年度上海市卫生局重大临床医疗成果三等奖。这也是与胡建华长期从事临床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然后立题深入研究分不开的。

胡建华常告诫学生们,对于中医临证时应谨记:①辨证论治是中医一大特色,亦为中医优势之所在。对病人的主观感受,实际是疾病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论治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加以重视。应该通过四诊手段,仔细地观察分析,切不可草率从事。②在临床上要根据中医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切不可唯病是从,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误入中药西用,甚至废医存药的歧途。③在以辨证论治为主的基础上,也应重视和参考客观指标,使辨证与辨病适当地结合起来,以达到中西医优势互补,提高疗效。

胡建华善治神经系统病变。临证时多从“肝”论治。滋补肝肾、平肝息风是胡建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治则。“风为百病之长”,四时皆可致病,风性轻扬,善行而数变,风之为病,具有动摇不定之象,而临床所见神经系统疾病每每有眩晕、疼痛、肢麻、肉、震颤、抽搐、强直、僻、不遂、语謇、流涎,甚至猝然昏仆、两目上视、角弓反张等候,恰与风性相符,其中又多与筋脉关联,病变在肝,即所谓肝风内动。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肝风内生,责之肝肾阴亏。肝为厥阴风木之脏,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体柔而性刚,主升主动,且为少阳相火寄居之地,肝脏之所以能宁谧不妄,肝气条达,肝血充盈,淫气于筋,淫精于目,筋荣目明,肢体如常,全赖肾水以涵养,精血以濡润。若肝肾阴亏,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肝阳偏亢,必致虚风潜起。故胡建华认为神经系统疾病虽多有肝风标象,其本乃阴亏,就临床所见,有先天不足如婴儿痉挛症、或后天失养如痉挛性斜颈,也有年老肾衰如震颤麻痹,或肝郁伤阴如三叉神经痛等,均为阴虚风动之证。临床辨证既要顾及标本虚实,平肝不忘柔肝,祛风兼以敛阴,同时又不必太拘泥,神经病变中有以肝风标实为主要矛盾者,亦有以肝肾亏虚为突出表现者。故治疗或首重祛风,或要在滋补肝肾。

胡建华根据中医理论,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了“精神系统疾病应从心论治”的观点。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心主神明,神明何谓也?神志、意识、精神状态、感知、思维等。心主血脉,心藏神,脉舍神,心血为神明的物质基础。所以诊疗当养心血、益心气,从而才能安心神、定心志。胡建华以《金匮》名方甘麦大枣汤为基础方,临证组成了加味甘麦大枣汤治疗精神类疾病,临床疗效堪佳。

胡建华历来主张“学习应勤,术业当精,涉猎须博”,强调做学问要正确处理勤、精、博的关系,重视“博而不精则杂,精而不博则陋”的观点。提出要在博览群书之后,应该归纳出其中的要素与规律,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有所发现,否则就是死读书。无论读任何一本经典著作,每次都应带着问题读,就一定会做到多多益善、开卷有益。读书的另一方面是须勤写,一边阅读、一边写笔记,是帮助领会和记忆文献内容的一种读书方法,也是积累资料的重要途径。边读边写,也就是做到了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可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最能体现胡建华这一读书习惯的就是胡建华在35岁时用蝇头小楷抄录的《未刻本叶天士医案》,它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而胡建华在勉励我们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方式时,常常通过言传身教以及通过题字、赠书等方式表达,如他常常告诫学生们做学问既要“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却也要“欲高先低,欲远先近”。

另外,胡建华认为教学相长也是提高医学理论和实践的方式和途径。胡建华自1959年起在黄文东前辈的领导下,担任中医内科教研室工作,先后做了44年的学生和老师。期间编写教材,备课讲课,临床带教,出题批卷以及授徒,指导研究生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胡建华更进一步深入钻研古今文献资料,联系临床实践,并将先师 (程、黄、丁等)的论述和经验,结合自己的体会,融入教案、讲课、带教中去,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得到了本科、西学中等学员好评。所以胡建华常常教导我们年轻一辈,作为一个青年教师 (医生),要一点一滴地虚心向老一辈专家学习,老老实实地当好学生,同时,热情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教学相长,认认真真地当好先生。这样不仅能够很好地完成肩负承上启下的重任,同时,也能为自己不断地成长进步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胡建华认为,读书,除了勤读外,还要善于思考、勇于实践;而他也就是这样做的。胡建华常说他在刚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时,起初用牡蛎、珍珠母、石决明、龙骨、磁石、紫石英等重镇定惊,无效;后改用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等养血活血,亦未能奏功。于是他一方面通过不断实践,另一方面精研古典,始悟此病由于肝风扰动,痰阻窍络,心神不宁所致,逐步形成养心安神、平肝息风、化痰定志的治则,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

胡建华是一位谦谦君子,他对身边的每位都是笑容满面,彬彬有礼,而对于先辈更是顶礼膜拜。胡建华在我们龙华医院时,就他的学术地位而言,当时无人能出其右,但是,每当谈及他的医术以及学术经验时,他总是谦和地说:“是我们的程门雪院长告诉我的,是我的老师黄文东先生教导我的。”如此的尊师重教,着实让那些骄傲自大的后辈汗颜。

胡建华自幼家境贫寒,未能像其他人一样能正规地上学,所以就特别珍惜学习的机会。早年,胡建华参加了上海商务印书馆函授学校学习国文,补习文化课,所以对祖国传统文学特别感兴趣,后来又报考了上海中医学院。毕业后,又跟随程黄两位先师,程黄两位既是中医大家,又都是国学大师。程门雪先师于书画诗词、金石篆刻造诣颇深。黄老临学碑帖、翰墨浓郁,功底深厚。胡建华跟随两位大师,既学习中医,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胡建华对书法尤感兴趣,闲暇之余,泼墨挥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