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有关征服癌症的一些认识问题

一、是全身性疾病还是局部肿块

西医的传统观念认为:癌症的治疗,要依靠放疗、化疗或手术“三大法宝”来消灭癌细胞,消除癌肿。我到农村巡回医疗时,深切感到西医这套办法实难适应农村的需要,而用针灸、中草药却能取得一定疗效。这就激励我拿起一根针、一把草这样简单的武器向晚期癌症进军。

12年前,我曾收治了一位晚期腹腔间皮瘤患者贺某,女,安徽某厂工人。以前经剖腹探查,确定为癌细胞满腹转移,无法手术切除,采用放疗、化疗一个时期,结果癌肿非但不见缩小,白细胞计数却降到20×109/L以下。后来经我和其他医生一起用针灸配合中草药治疗,日趋好转。2年后再次剖腹,癌肿已经消失。

为什么小小银针能够在攻克癌症中发挥这样大的作用?为什么有的癌症患者,手术切除了癌肿,却治不好癌症?有些人搞了扩大再扩大的所谓超根治术,为什么仍然复发致死呢?为什么癌肿大小往往与病情轻重不成正比?有些人负块也能参加工作,有些人块大如篮球,却饮食尚可,仍能坚持门诊随访,精力尚旺;有些人块大不过乒乓球,却已病重难起,濒于死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癌肿大小决不是决定病情轻重的根本关键。

二、不但要掌握全局,还要弄清具体细节

针灸治癌的实践,能否从中医理论中得到说明呢?中医学历来把人体内脏和体表各部组织和器官之间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强调人体内部的协调、完整性,也重视人体和外界环境的统一性。在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坚持贯彻整体和局部对立统一的观点。关于癌症,在我国古代医书上没有专论而散见于对各种疾病的论述中。如皮肤癌属阴疮、疽类,食管癌属噎膈痰饮,肺癌属肺痿,等等。比起西医肿瘤学来,它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正因为这样,这对不少癌症,尤其是内脏癌症缺乏统一明确的认识,只能从总体联系中去考察。它描述了癌症的一幅总画面,却未能说明构成这幅总画面的各个细节。而我们要是不清楚这些细节,就看不清总画面,只能是模糊和朦胧的,无法精确掌握的。这就说明中医的阴阳、虚实、表里、寒热等笼统的整体观念,也是无法认清癌症的。如果把西医对癌肿、癌细胞的了解和中医对于癌症的整体认识结合起来,真正融会贯通了,那就可以深入认识癌症,产生质的飞跃。

针灸治癌首先要着眼于整个机体,改变身体的条件,动员体内一切与癌细胞斗争的力量,不使癌细胞得到适合它生长发展的内环境。以食管癌为例,食管是消化道的一部分,消化道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系统,食管与胃肠道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临床上食管癌患者常常伴有腹泻、便秘、腹胀等症状,这是食管癌肿影响整个胃肠道的结果。但胃肠道的异常与食管癌肿相比,是比较容易恢复的。因而施行针灸时首先从恢复胃与肠道的蠕动来缓解症状,并反过来影响食管癌肿;再结合中医认为胸腹部肿瘤与经络中的任脉有关的理论,下一步施针时重用任脉及任脉相互影响的经络穴位,同时配用调整机体及作用到癌肿的穴位和药物,就能使绝大多数的患者在短期内明显好转。

三、良性与恶性的相互转化

1965年,我在青浦县遇到一位72岁的老妈妈,她背部生了个直径约30cm的良性脂肪瘤,弯着背,走不动路。我根据中医“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的观点,在它的瘤体周围进行针刺治疗。治疗一个半月后,瘤体变松变软,缩小到20cm,老妈妈能直立行走了。以后我又用针灸治疗了神经纤维瘤、子宫肌瘤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针灸可治良性肿瘤,能不能治恶性肿瘤呢?当然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是有差异的:前者生长速度缓慢,与正常细胞较难区别;而且基本上固定在原位,只影响人身体的局部。后者生长速度极快,与正常细胞显著不同;还会向旁处及远处转移,影响人的整体,以至危害人的生命。但这些差异是不是绝对不变的呢?无论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都是体内的赘生物,这就体现了他们的同一性。临床上我们又发现既似癌又不似癌的细胞存在,实质上它是良性肿瘤向恶性肿瘤过渡的中间形态。这种似癌非癌细胞的存在,恰恰说明了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后者可由前者演变而来,也可以逆转为前者而去。两者既有矛盾也有同一性。因此,针灸既能治疗良性肿瘤,也一定能治疗恶性肿瘤。

四、根本的治疗要以调动内因为主

科学实验证明,癌症患者的免疫反应较正常人差,参与体内各种生化反应的酶系统功能状态也与正常人不同,体内白细胞大多数有形态异常。临床上许多癌症患者的死亡,并不是癌肿直接导致的,而是死于其他主要脏器的衰竭。这些事实证明了癌症患者机体内的总体变化,证明了癌症不光是癌肿、癌细胞这些孤立“小岛”所构成,而是通过人的整体,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癌症肿块只不过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癌症不等于癌肿,更不等于癌细胞。癌症患者从患病第一天开始,体内就存在着癌症疾病与抗癌能力这一对矛盾,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它贯穿了疾病的始终,决定了疾病的好转或恶化。但每个人体内抗癌能力是不同的,在同样条件下,患同一种癌症的患者,其病程长短和预后情况是不同的。世界上有极个别患癌而不治自愈的例子,还有个别患者带癌长期生存。实验证明,癌症患者血清中有抗癌的因子,只不过这种抗体一般情况下还不能发挥消除癌细胞的有效作用。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针灸这一外因,促使体内抗癌能力占矛盾的主导地位,然后促使癌症向病愈方向转化。

五、抓住主要矛盾

食管癌患者有胸痛、进食困难、大便不正常、食管黏液增多等多种症状,其中进食困难是主要症状,也就是它的主要矛盾。由于进食困难,严重影响了机体正常新陈代谢,使机体抗癌能力降低,全身情况恶化。引起进食困难的原因,除了食管癌肿的机械阻塞外,食管蠕动功能的明显减退或消失也是主要原因。治疗时,必须先改善消化系统功能来影响食管,如采用上腹部的巨阙、上脘、中脘等穴位;同时注意提高机体的抗癌能力,促进食管蠕动功能的恢复,如采用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和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穴位,如大椎、身柱、风门、肺俞、曲池、血海等,治疗后短期内大部分患者全身情况明显好转,进食困难缓解。

六、从量变到质变

在针灸治癌过程中,如何正确分析患者“主诉症状”与“病理变化”的关系,是指导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有的食管癌患者经过针灸治疗后,进食明显好转,体重增加,全身情况好转;但通过摄片检查,癌肿却未见好转,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们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主诉症状”与癌症肿块相比,“癌症肿块”是相对“固定”的,而“主诉症状”是容易“变化”的,我们应该重视这种“变化”。于是加紧继续治疗后,再摄片检查,结果食管光滑,食管涂片示癌细胞由阳性转为阴性。这些事实又说明了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正常细胞可向癌细胞转化,癌细胞也可向正常细胞转化,两者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

七、从诊断到治疗始终贯彻中西医结合的方针

正确认识癌症给征服癌症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可是,要具体地认识某一癌症,还要靠正确的诊断。诊断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不能正确地诊断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治疗。

要论诊断,西医运用同位素扫描、X线透视和摄片、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MRI)、病理切片、化验等就可以明确断定是什么癌症及其严重程度。为什么在针灸治癌中还要强调中西医结合诊断呢?这是因为西医只是主要诊断了癌症的局部情况,而癌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癌肿又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人体得癌就会引起全身的明显变化,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往往不少部位伴有不同程度的病变,这些病变与癌肿的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果只知癌症不知其他症状和人体“五脏六腑”的病变,自然很难全面掌握癌症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这就要同时运用中医诊断,与西医诊断相互补充,如有位患者腹壁有大小7个肿块,经西医诊断确定为腹壁广泛转移性癌,但没有查清有哪些内脏受影响。我就用中医的切脉等诊断方法发现患者在“关”“尺”部也有病变。结合患者的体征进行分析,查清患者中焦、下焦阻塞,同时在“关”上还发现脾阳不足,“尺”上发现肾也受影响,这就使我们比较清楚地诊断出:与这位患者腹腔癌肿相联系地存在着三焦、脾、肾的病变,为针灸治癌施术指明了具体方向。还有些症状,患者讲得出,而西医查不出,但借助于中医的辨证,却可得到明确的诊断。如有些肺癌患者,浑身感觉有游走性疼痛,靠西医的仪器就无从下手了,中医则可断定属“风”,肝风或属痹证所致,往往照此治疗就能立即收效。

在诊断中运用中医的切脉,结合望诊、闻诊、问诊,可以连续洞察患者癌症的变化。西医的拍片、化验等检查总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而癌症患者,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的病情却瞬息万变,需要及时了解,抓紧治疗,否则可能发生不良结果。运用切脉等法便可随时掌握患者的病变情况,弥补西医在这方面的不足。有些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后,再拍片检查,从片上看不出癌症有多大变化;但从它们的脉象中却可了解到癌症的变化,这就为准确及时地择定治疗提供了依据。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连续察知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能了解到患者体内某些由西医难以诊断出的功能性病变。但是中医诊断不可能代替拍片、切片、化验等西医诊断。尤其在检查疗效中,中医诊断带有主观性,往往偏重于患者主诉症状的改变、减轻或消失,这种缺乏科学手段证实的主观性的好转或痊愈,并不等于事实。症状好转,继而恶化;症状消失,继而复发,是常见的情况。这说明症状仅是疾病的一种外部或感觉的表现形式,它虽然反映了人体全局的一个方面,但还只是某些反映人体全局的现象发生的量变。因此在诊断中,既要首先重视患者主诉症状的变化,牢牢掌握住变化的动向,以便随时洞察病情,了解全局,了解全局量变;也要注意到病理变化的情况,掌握病情的质变。顺便也应指出,目前的切脉诊断还有很大的主观性,初学者掌握它也较困难,今后如果能用仪器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的切脉来测定经络脉息的客观变化,就可使切脉诊断提高到新的水平,也更便于普及推广了。

针灸治癌在治疗中也必须重视对西医知识的运用。根据笔者体会,治疗癌症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中医理论,古老的针灸疗法重“证”而忽视“块”;也不能按西医的理论和疗法重“块”而忽视“证”,把“块”与“证”割裂开来。要辩证地处理“块”与“证”,“块”与“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相互对立,也会互相转化。譬如,疼痛确是癌症患者的常见现象,是癌症之证。若疼痛继续发展,位置相对稳定,则疼痛部位很可能就出现转移灶;反之,疼痛减轻、消失,并保持一个相当时期,“块”就可能缩小以至消失。“块”也往往同样影响到“证”。“块”与“证”的这种相互转化决定了针灸治疗要立足于整体,正确处理好“块”与“证”的关系。

12年前,笔者碰到一位被某大医院判定“最多能活1周”的晚期食管癌患者。患者气急明显,进食极其困难,每天一二两流质也难下咽。为了抢救他的生命,我分析了病情,认为进食困难是当时矛盾的主要方面,当务之急是要解决进食困难问题,否则患者就危在旦夕了。食管黏液是引起进食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使患者口张不大。要让口张大,就得从减少黏液入手。开始我想,黏液可能来自食管,如食管病变不能好转,黏液就很难解决,这样一来,又回到肿块这个难题上来了。后来,我运用中西医综合分析,发现食管黏液原来并非来自食管,而是分别来自腮、颌下、舌下3对腺体,食管里的黏液不过是“流”,3对腺体才是“源”。于是一方面取穴恢复食管的蠕动功能,缓解梗阻以疏“流”;另一方面对3对腺体分别施用针灸和中草药以堵“源”,结果食管黏液很快减少,患者口能张大了,进食增加了,整个机体条件变好了。根据地巩固了,就使癌肿孤立起来,对于孤立之敌,是采用刀切、光照、药杀的方法,还是立足于促使癌细胞的转化呢?我选择了后一种方法。参照大椎、陶道、膈俞、肩中俞、足三里等穴有激起网状内皮系统、淋巴细胞和吞食疟原虫的效用,以及针灸这些穴位所在经络(如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可消灭流感、肝炎、脊髓灰白质炎病毒的科研成果,用针灸加中草药,调动体内一切抗癌积极因素。经过6个月的治疗,患者体重增加了22kg,食管变光滑了,癌细胞也找不到了,不久重返了工作岗位。12年的追访中,健康状况一直很好。由此可见,针灸治癌离不开西医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等一系列现代科学知识,更不应退回到古代针灸学的老概念上去。同时,还必须对穴位的作用和原理进行深入探讨,才能克服中医中存在的某些盲目性,才能更好地提高疗效和发现新穴位。

对于中西医结合的意义,其理解应该是广阔的,不能认为只是疗法上的并用。在实践中探索中西医理论上的结合、贯通,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当然在临床实践中,疗法上结合不可忽视,但这种结合不是简单的机械加法,更不是搞中医西医化,用西医解释或硬套中医,而是有机的结合。1974年,笔者遇到一个左侧肺癌患者,放疗数月后,左侧肿块消失,却转移到了右侧。经X线检查,右下肺出现了10余个黄豆般转移灶,这说明西医的放疗对癌细胞具有强大杀伤力,这是目前针灸无法比拟的,但放疗没有从整体上解决问题。我根据切脉诊断,患者整体阴虚,肺经、大肠经、肾经都虚,就取穴内关、筑宾等以调整其阴虚,并取穴中府、太渊、曲池、太溪等为主进行总体调整,半年后,右下肺小结节影完全消失;X线检查未见明显的转移灶,现已恢复工作。

又如,有些癌症放疗效果较好,但放疗初期往往伤气、伤阴,出现气滞、气郁,这时用针灸和中草药补气、理气、养阴,就能减轻副作用,提高疗效。放疗中、后期采用针灸活血化瘀、养阴,也可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有些化疗药物毒性较大,对于大部分晚期癌症患者不能取得满意疗效,如改为小剂量中医的穴位注射却可收到好的效果。可见坚持中西医结合就能弥补中、西医各自的局限性,体现出扬长避短的原则。

图1-6 1969年4月X线片

[例3]朱某,男,41岁。颈段食管癌。1969年4月因进食后胸骨后疼痛,进半流质困难,来我院门诊检查。X线片:食管颈段有4cm长缺损(图1-6);食管涂片:癌细胞阳性(图1-7)。

图1-7 治疗前食管细胞涂片

经过2个月放疗,在放射前和放射期间都采用针灸治疗,后因发热不退,咽喉部梗阻感加重,进流质也困难,二次送急诊。急诊医生认为无特殊处理。因患者明显消瘦,体重减轻,于1969年6月来针灸门诊治疗。

治疗到1969年7月,患者能进干饭,这时食管X线片示食管肿瘤已不明显(图1-8),食管涂片示癌细胞阴性。再继续治疗6个月,食管X线片已完全正常,多次复查正常(图1-9)。

患者已完全恢复工作,能挑100kg担子,能参加打球等活动,随访已11年余,多次摄片复查,食管无病变发现(图1-10)。

图1-8 1969年9月X线片,颈段食管已完全正常

图1-9 治愈后已恢复工作,1980年在公园锻炼

图1-10 1972年2月X线片,颈段食管完全正常

八、免疫学理论与针灸治癌

1.免疫诊断方法的应用

我们在针灸治癌中已采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大单核细胞吞噬试验、免疫球蛋白测定等免疫诊断手段,在患者针灸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反复测定,进行对比,以判断针灸疗效。

2.免疫疗法在治癌中的探索

 如美国科学家把化学菌剂BCG(即卡介苗)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的肿瘤中,结果百分之百地收到减少肿瘤或根除瘤细胞或抑制转移的疗效。其机制是BCG刺激了白细胞,使之以较通常更为集中的力量抨击肿瘤,就像凸透镜对阳光的聚集作用那样,把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集中起来,加强了他们的抗癌力量。

3.加强或抑制宿主免疫能力与肿瘤发生发展的试验

 南斯拉夫科学家发现,由病毒诱发的肿瘤在免疫能力被抑制的情况下,癌瘤的发生率升高;而化学致癌物质诱发的癌瘤则无此现象。又有科学家研究发现,正常人的周围血液循环中,34%的淋巴细胞为B细胞,细胞表面有致密的免疫球蛋白;66%的淋巴细胞为T细胞,细胞表面仅有少量的免疫球蛋白。研究又证明,缺乏细胞免疫力的人患恶性肿瘤的机会更多。

又据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肿瘤研究所报道:①某些肿瘤病毒(白血病病毒)在其诱发肿瘤的过程中,首先侵犯淋巴母细胞,使其失去向免疫活性细胞分化的能力;②大多数的化学致癌剂,皆有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③长期给予淋巴细胞血清,可以升高实验动物自发或诱发肿瘤的发病率。

4.利用病毒治疗恶性肿瘤的探索

国外报道过下列一些试验:

(1)如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过程中感染麻疹病毒对肿瘤有疗效。

(2)恶性黑色素瘤:狂犬病疫苗、牛痘疫苗有疗效。

(3)宫颈癌:腺病毒、新城鸡瘟病毒有疗效。

(4)淋巴瘤:自然感染水痘及麻疹,不会影响病程。

(5)胃癌已转移、转移性前列腺癌、膀胱转移癌、转移性乳癌各1例,经新城鸡瘟病毒治疗后肿瘤消退。

虽然有许多科学家探索过这条免疫治癌的途径,但总的疗效还不满意,原因是体内抗癌力量是很大的,但他们只发挥了体内极少的一部分。我们搞针灸治癌,就是要用针灸配用中草药这一方法,不断调整机体病理状态使之达到正常状态,这样就能较大限度地发挥机体内免疫力量来制服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