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医大师邓铁涛学术经验传薪集(第一卷)
- 古展群 冼绍祥
- 10029字
- 2020-08-28 08:44:09
一、邓铁涛养生思想和方法
“养生”之说,渊源深远,先秦各家,特别是道家多有论述。马王堆汉墓中就出土了先秦医家的《养生方》。而《黄帝内经》更是养生理论体系的重要构成内容。《黄帝内经》中除了《素问·上古天真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等专门讨论养生的章节外,《素问·灵兰秘典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灵枢·本神》等不少内容也直接或间接论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邓铁涛教授多年来熟读各家经典,临床经验丰富,结合自身养生保健的体会,在养生方面有自己的领悟。邓铁涛教授今年百岁高龄,仍然耳聪目明,思维清晰,语言流利,步履安稳,就是他养生思想的最好体现。
邓老平日的生活作息非常规律,很少打乱,大致如下:早晨起床。床上静坐,呼吸吐纳。自我保健按摩(从头开始,渐及全身)。饮茶。打八段锦。早餐。早餐后练气功。读书、看报、写文章等。中午绕楼散步10圈。午餐。午餐后看会儿报纸。午睡(13:00—14:30)。读书、看报、写文章等。打太极拳。晚餐。晚餐后看会儿电视。21:00洗澡(冷热水交替)。练30分钟气功,然后看书读报。23:00之前准时就寝。
邓老的长寿与其规律的作息和“仁德”之心分不开。而这些又与其有深厚的中医根底,并将养生理论转化为实践,并持之以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邓老的日常作息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了邓老的一些养生思想,稍总结如下:
(一)养生的总体指导思想——养生重于防病
邓老认为,新的医学应该是“上工治未病”,以养生保健为中心,避免或减少疾病对人体的伤害,保障生命健康。“治未病”作为中医对付疾病的最高境界和最佳方法,体现了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医学理念。而“养生重于治病”正是邓老一直倡导的健康理念。《千金要方》云:“是以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这种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医学理念,无疑是科学和先进的。邓老现在提倡实施“百岁工程”,就是希望能以“上工治未病”的思想来帮助指导世人养生防病。中医讲“上工治未病”,包括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邓老认为这主要是通过对人体综合、全面的调理,来提高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西方医学也很重视疾病的预防,但他们讲究求的是绝对无菌、消毒、彻底清除有害物质等,这些是有科学依据的,但是中医更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精神调养对于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重要性。因为人若想健康长寿,除了要有健康的体魄外,还要有一个好的精神,我国古代有“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论点。实践证明,这是很有道理的,好的精神状态对于养生保健至关重要。另外养生还需要运动、饮食、起居、药食等方面的整体配合。这些方面对养生保健、防病治病而言都是必不可缺少的。
(二)邓老养生四要
养德、养心、养脾胃、养肾,注重“和”字。
1.养德
谈到中医养生,邓老引用了几句中医经典:“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道出了邓老养生修性的秘诀:“养生先要养心,养心先要养德”。
历代养生典籍大多强调养德可以长寿,“养生”必先养德这一观点。如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养生论》中指出,“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不悉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生之大经也。”“古养性者不但饵药食霞,其在于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于遐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长寿”。孙思邈活到147岁,他就非常强调养德的重要性。明代养生家吕坤在《呻吟语》中则说:“今之养生者,饵药服气,避险辞难,慎时寡欲,诚要法也。嵇康养生而其死也,欲在所虑之外。乃知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邓老特别赞同“仁者寿”、“大德者方得其寿”的观点。中国养生之道,贵在静中寓动,善养生者,必重调神,而神之修养,德字为先。唯有勤修德行,才能心平气和,气血通畅。邓老的长寿健康就与他不断修养德行而逐步达到心胸豁达,乐观开朗有很大的关系。
恬淡虚无,虚心宁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云:“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养德与养生二者之间之所以关系密切,就在于通过对自身道德性情的修养,可以帮助我们净化心灵,使思想纯正健康,情绪恬淡愉悦心神安宁,从而使机体气机调和、气血畅达,而有利于身心的和谐与健康。品德高尚的人,便容易达到《黄帝内经》所言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境界。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人体中精神-神经-内分泌系统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个人如果常怀仁爱之心,胸怀坦荡,乐于助人,恬淡虚无,就可以排除外物对心神干扰,避免精神受情志过激所伤害,就容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可以兴奋和提高组织器官的功能协调到最佳的平衡状态,从而有利于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小欲伤身,大欲养生。老子曾说过:“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也就是说,最大的罪过在于欲望膨胀,最大的祸害在于不知道满足,而最大的凶险则是欲望得以放纵。此外,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里面也写道:“夫常人不得无欲,又复不得无事,但当和心少念,静身损虑,先去乱神犯性之事,此则啬神之一术也。”人是血肉有情之物,要完全摆脱欲望不可能也没必要,邓老认为,对于欲望区别开来,舍小欲、私欲而怀苍生之念,掌握好“求”与“放”的平衡,正是养心正德之所在。中医认为,道德高尚,光明磊落,豁达大度,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精神饱满,形态健壮。而自私、嫉妒、贪婪、阴险、忧郁等私欲需要节制摒弃。对于为人类事业发展而生的“大欲”则是一股浩然正气,对养生具有莫大的好处,值得倡导。
“学我者必须超过我”,这朴素的一句话,是邓老授业的座右铭,体现了他老人家作为长者的大气,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代名医对中医界后辈的殷切期望,这是邓老的“大欲”——期望中医能人才辈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邓老不仅在专业上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学术和经验传授给学生,更常常教导学生“立志先立德”。邓老一直将“养德”作为人生、事业、养生的重中之重。
“我的成就中有一半是病人给的”。邓老总是如此虚心、关爱每一位病人,他把病人作为自己的老师,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邓老曾多次免费治疗重症患者,不知疲倦的回复每一封病人求诊的来信。医者父母心,在邓老身上能时刻体现。这种救济天下的决心也是邓老的“大欲”。
怡情养性。七情过激容易导致人体气血混乱,损伤心神。因此,我们需要调节心理,舒缓精神压力,调节七情,怡情养性,它的方法很多,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陶冶性情,可以有助于塑造良好性格和高尚情操,养生延寿。邓老酷爱读书和书法。他经常涉猎多种书籍并付诸实践。他除了看中医药学著作外,还很喜欢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道德经》《庄子》,还喜欢诵读诗词歌赋,如邓老在90岁大寿时还即兴高歌《在太行山上》。品读这些书籍,常令人心境获得平和。
2.养心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这里强调的是养心的重要性。“养生必先养心”,养心是保持脏腑功能健康运行的基础,如果心不处于正常状态,血脉闭塞不通,便会影响各个脏腑的功能,且损伤形体达不到养生长寿之目的。“心主神明”,心是一身之主,故调神即养心。
神以静为养。中医养神强调的是“静养”,即“神以静为养”,避免外物所扰,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安宁。而要做到“静养”,方式多种多样,邓老就大概从以下方面静养身心。
第一,保持心境平和,重视七情的调节。所谓“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太过则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要进行七情调节,先从“养德”开始,需要不断修炼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做到心胸豁达,开朗乐观。邓老德行高尚,性格乐观,爱开玩笑也很少动怒,所谓“笑一笑,百年少”,而“发怒是对自己的惩罚”。而调节七情,可以通过七情相克的道理,寻找情绪发泄的渠道。邓老若遇到不快之事,就会通过书法来缓解心情,让自己慢慢平静下来。保持乐观,恬淡虚无,懂得移情易性,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则能避免情志过激对身心健康的危害。
第二,以动促静,修习静心功。邓老每天在起床后都在床上静坐,呼吸吐纳,通过静坐、入定、冥想等方法使自己获得内心的平静。其实这些方法都很简单易行,如打坐,其要点是:双腿交叉盘坐,稳坐于板床上。静坐时上身自然放松,头位正直,自然闭目,含胸拔背两手置于腹前相互轻握,也可双手自然垂放于两腿上,以人体感觉舒适为度,上半身稍向前倾舌尖轻抵上腭,自然闭口。坐正后,全身放松不加意念,听任平素的呼吸习惯,约50次呼吸即可。此法不但晨起和入睡前可以帮助静心,还能在旅途奔波中帮助安定心神。
静坐是一门祛病保健、调养身心的修养方法,也是改变气质、培育品德的重要功夫。静坐可以理清思虑,使心情慢慢平静,全身血液循环通畅,机体的各功能协调运行,同时,静坐能让精神集中专注,从而达到身心的健康。但是静坐时也要注意,静坐时间久后,气血容易短暂的凝滞,需要通过按摩手法疏通手脚的气血。
强筋炼骨,调理脏腑——邓氏八段锦。邓老认为柔性的运动对于老年人、体弱者及儿童妇女更为适合,所以他主张通过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调理脏腑、强筋炼骨,又能使心情平和。邓老对于八段锦极为推崇,他曾在一书中写道:“一讲到柔性的运动,人们自然会想到太极拳。但我除了太极拳之外,更喜欢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起源于北宋,相传,当年达摩禅师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创立了包含十八个动作的健身操,称为“达摩十八式”,其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后人将其逐渐简化,成为八套动作,就是后来的八段锦。八段锦的“八”字,不光单指段、节和八个动作,另寓意更是表示其功法有多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循环运转,如八卦一般。正如明朝高濂《遵生八笺》中所说:“于后午前做,造化和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锦”字,是由“金”、“帛”组成,绝美华贵,以表示这套方法编排精致,体现其动作完美,祛病健身的良好效果。在不断的练习体会中,邓老重新对八段锦进行了归纳整理,使其更简单易学,又有保健功效,我们称之为“邓氏八段锦”。
八段锦的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第三式“调理脾胃单举手”、第五式“五劳七伤往后瞧”和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等四式,是通过调节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等经络,改善胃肠消化器官的血液循环,提高消化功能。另外,“五劳七伤往后瞧”,可调畅气机、行气活血,疏肝解郁。“摇头摆尾去心火”,对于失眠、多梦、健忘等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双手攀足固肾腰”有补肾固精,调理脏腑的作用。“攒拳怒目增气力”该式动作可刺激手足三阴三阳经脉和督脉,长期锻炼可使全身肌肉结实有力,平衡阴阳、疏通经络,强筋壮骨、增强体质。八段锦每一式动作都能对某一个部位起到一定的效果,通过局部调节整体。邓老指出,八段锦在练习过程中,要巧搭鹊桥、叩、漱、吞、咽,目的就是为了产生唾液,保津益气。
第三,寄寓书法,以练字养心神。邓老自幼喜欢练习书法。多年的书法练习,使他越发喜欢,平素一遇到强烈的情绪波动时,他便习惯持毛笔写字而令自己安静下来,从而保持头脑轻灵,减少不良情绪的干扰。久而久之,书法练习成为邓老每日生活静养的习惯。
书法不单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养生的方法。书法可以调节情绪,陶冶情操,又能达到“形神共养”的效果。形体的养护在于动,动以养形。执笔时,指实、掌虚、腕平的姿势;书写中悬腕、悬肘,不断前落后顾、左撇右捺、上折下弯的运动,是舒缓的、适度的调节了全身肌肉。书法体现的这种适度运动,贯穿了“摇筋骨、动肢节”的导引内涵。习书法时全神贯注,人的思想宁静、少欲,不被外界事物所扰动,体内环境保持稳定。书法能养神,养神能练意,使一切杂念全抛之九霄云外,这种全身心的投入,有益于健康长寿。
第四,充足睡眠,调神养心。睡眠与心神的调养相辅相成。要有好的睡眠,首先要调整心神。神静则寐,神动则寤;心安志舒则易寐,情志过极则难寐。而调养心神,又必须注重睡眠质量。充足的睡眠,能让心神得以沉静调养。那么要如何有好的睡眠呢?要想睡眠质量高,必须坚持早睡早起,作息规律,同时睡眠要顺应四时变化,如“夏季夜卧早起”。顺应日昼更替、阴阳消长。太阳升起,人体阳气开始升发,阴气就应潜伏体内,人体觉醒;夜深时,阴气逐渐升起,阳气入内,人体进入睡眠。同时在睡前,注意使自己的情绪平静,不妄思,心无杂念,就能安然入睡。现代的人工作压力大,夜生活丰富,破坏了人体睡眠的阴阳规律,故损伤身体而不知。
邓老深深理解这个道理,为保证高质量睡眠,他睡前往往安静读报、沉思,在子时前,阴气逐渐最盛时,准时入睡;再太阳升起,阳气生发时起床,固护了心神,达到阴阳平衡。为了使得睡眠质量更好,邓老还喜欢用温热水浴足,浴足过程中同时用双手按摩、揉搓脚背及脚心,最好以劳宫穴摩擦涌泉穴,以加速脚部的血液循环,以产生温热感为度,每次10~30分钟,自觉确能帮助入睡。有时,还可以配合用一些药材煮水泡脚,如:怀牛膝30g、川芎30g、天麻15g、钩藤30g、夏枯草10g、吴茱萸10g、肉桂10g煮水泡等。充足的睡眠,心神得以调养,不能不说,这对他的长寿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五,食疗药治,养心妙法。根据脏腑五行理论,心属火,对应夏季。因此在夏季尤须注意“心”的调养。夏季气候炎热,人的心情容易烦躁,此时需要注意清“火”。邓老平素喜欢吃橙子与榴莲,夏天则会适当吃些苦瓜。这些果蔬对养心都有很好的帮助。榴莲具有温养心肾的作用,若吃后有上火感觉,可进食适量山竹以解其温热;夏天适当吃苦瓜则可以清心火。但是,这些食物也需要注意不能服之太过。
3.养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邓老强调,要想长寿,必须注意养脾胃;欲想脾胃健旺,关键在于重视饮食习惯与适量运动。
服食药物以养生,古代道家称之为“服饵”。《神农本草经》所载的上品药物如人参、茯苓、天冬、石斛、黄芪、苁蓉、黄精等,有补益精气,轻身不老、延年益寿的功效。平日结合自身体质,适当用药膳调理,有健身保健的作用。例如,平时邓老就用猪横脷(猪胰腺)煲山药,既可以健脾益精,又可以预防糖尿病。但是,“药有三分毒”,补药用之失当,也能危害健康。因此,邓老不推荐滥补,强调饮食有节、谨和五味、注意因人制宜和四时宜忌。
饮食有节。俗话说“暴饮暴食易生病,定时定量得安宁”。《黄帝内经》“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这说明饮食要有节度,过分的肥甘厚味,或过饥过饱,食无定时,都易伤脾胃,而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一伤,则诸病丛生。邓老日常饮食安排合理,以清淡为佳、种类多样、三餐定时、食不过饱等,以注意呵护脾胃。同时,邓老还会根据四时养生,在夏秋季,天气较炎热或干燥时,邓老会不时服用清粥,既可以清理肠道,又能健运脾气,保护脾胃功能。
杂食不偏。邓老在饮食上一贯主张进食宜杂不宜偏,五谷杂粮,酒、肉、果蔬都可以进食,关键在于不可过量。每种食物都有寒热温凉之偏性,更有酸苦甘辛咸之殊味,缺之则易令人体气血阴阳失衡,正气不足而易患内伤或遭受外邪,疴疾易起。邓老有个习惯,就是每次出差时,必品尝当地的土特产,一方面可以大饱口福,另一方面则对纠正身体之偏胜有一定帮助。有些人总认为自己脾胃虚弱,这个不能吃,那个不敢碰,结果反而导致营养不良,脾胃虚衰,实不可取。除此以外,邓老还注意配合一些可健脾益胃的饮食。例如,邓老每周有两餐食粥,粥类易于消化吸收,是养胃佳品。
宜温不凉。现在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人非常多,邓老认为这部分原因在于现代人长期进食寒凉食物,日久耗损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结果变生诸疾。广东地处岭南,常年气候炎热,许多人为了降温解暑,喜欢大量进食冰冻的食物,故而胃痛、腹痛、腹泻、腹胀的人非常多见,小儿与老人更为严重。年轻时气血旺盛,尚不觉有何不妥,等到中老年时,气血渐弱,肠胃病证丛生,悔之不及。故而,饮食宜温不宜贪寒凉,方可养好脾胃。
动以养脾。脾主四肢,脾气虚弱则四肢疲软乏力,精神倦怠不适,饮食不振;适当锻炼则精神爽朗,精力充沛,四肢有力,进食亦觉甘美。华佗在论五禽戏时曾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其中“不当使极”是一句关键性的话,就是说运动不能过量,失度过量,则容易劳损伤身,遵循“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的原则,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并注意运动安全,就能起到行气健脾,强身健体的效果。
4.养肾
肾为先天之本,历代养生家都将“养肾”作为养生的关键。而邓老认为,养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珍惜精气,节戒色欲。《孟子·告子》:“食、色,性也。”性生活是人类的生理本能,适度的性生活有调节身心健康的作用。但色欲过度,则伤精损害健康。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曾指出“醉以入房”的弊端。历代医学家又反复强调保养肾精的重要性,如元代名医朱丹溪的《格致余论》,就专门为此撰写了《色欲箴》。精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高级精微物质,精充则体健寿长,精耗则体衰而不能尽其天年。但是节欲不等于禁欲。《千金要方·养性》指出:“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强抑郁闭之,难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损一而当百也。”故“任其自然而无所勉强”是保精之佳法。
午间散步,采阳助肾。《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邓老非常重视人体阳气的作用,而中医认为,正午时分是一天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人体自身的阳气也达到了一天中相对旺盛的状态,此时在阳光下散步,易激发人体的阳气。另外,散步时背部朝阳,则人体一身之阳气随之旺盛。邓老平时就喜欢午间散步,在天气晴朗阳光灿烂的日子,每天中午时分他都会围绕楼下空地悠闲散步数十个圈,尤其在阳光充沛的夏日,运动程度以感觉温暖舒适、微微出汗为度,邓老称此法为“午间散步采阳养生法”。
邓老认为这个方法比较适合于中老年人以及阳虚体质的人群。人到老年,真元渐耗,身体阳气渐趋不足,容易出现一派阳气虚弱之相,如怕冷、气短乏力、疲劳、腰膝酸软冷痛、小便频多清长、夜尿多等表现。在正午温暖的阳光下散步行走,可促进人体的气血运行,加快新陈代谢,振奋人体阳气,起到补肾养阳的功效。此外,这项练习还适合于一些经常无精打采、爱打瞌睡,总感到精力不济的年轻人。
药取平和,常服养肾。历代养生书籍中,记载了丰富的药物养生的资料,其中大部分药物与养肾相关。邓老认为较好的养肾药物必须选择那些药性平和的,最好是食疗为善。邓老平时较喜用的是枸杞、何首乌、杜仲、肉苁蓉、灵芝、桑椹子、蜂王浆、女贞子、山萸肉等。这些药物长期适量服用有一定养精保肾效果。但是,邓老也提醒,无论是食物还是药物,都不可以过量。
嗜欲耗精,龟欲固肾。过度的欲望,容易导致肾精的耗散。现在不少年轻人,为了某种欲望,如名利,拼命奋斗,废寝忘食,结果在不知不觉中使自己白发丛生,腰酸腿软,牙齿退化,耳鸣眼花;而有一些中老年人,退休之后,总觉得心有不甘,终日患得患失,于是,失眠、心悸、胸闷等症状随即而生,身心也更快衰老。邓老在总结他的养生经验时,便说“龟欲”二字可以令人长寿。原因是乌龟欲望很少,却活得很久。而清代的尤乘在《寿世青编》中则强调说“养生之要,首先寡欲”。如个人名利得失,邓老很少放在心上;而在吃穿住行方面,要求也都比较低。他说,唯有在不断修养中克制欲望,才能使肾精充沛,达到寿而康的目的。
5.注重“和”字
邓老非常强调“和”字,他常说,人只要“和”了,就能健康和长寿。这个“和”字,包括了精与神要和,身与灵要和,人与天要和。邓老将这个“和”字分成了几个层面:
天人合一。自然界一年四季轮回,一天中白天黑夜交替,人必须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掌握自然规律,从而适应自然的变化而养生保健。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按照四时阴阳消长、寒暑更替,调适饮食起居,利用四时气候环境选择相应的锻炼方式或精神调摄方式,并根据不同时令进行药、食调补,顺时调摄,则身康寿绵。
其次,养生还需要遵循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的规律和自身“生长壮老已”的周期。衰老死亡不可抗拒,但通过正确的养生方法可以延缓衰老,保护生命以尽天年,提高老年期的生活质量。由于先天禀赋厚薄不同,每个人的天命已有定数不可强求;但是后天养生宜忌,则可以由人力控制。《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则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段话就是对后世的一个警醒。
人与社会要“和谐”。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不要什么事都看不惯。总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行,这样的人很难找到快乐,更谈不上知足与快乐。邓老说,现代人的精神压力大,工作压力大,精神、身体都会产生很多问题,许多科学家英年早逝,尤其是在现在的互联网行业,更是多发年轻人猝死的现象,这是因为人与社会“不和谐”。我们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通过大家努力建设幸福和谐社会的同时,也要接受当今社会存在的不足,坚信它会越来越好,使自身更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家和万事兴”。这个“家”字,既是“小家”,也是“大家”。我们每一天都要与很多人一起工作、生活,每个人的性格、个性、爱好都是不同的。我们每天也会遇到很多不同的事,可能会有一些不顺心的事,而心情烦躁。这时如果我们能心平气和,如果能为他人多想一下,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我们就心境平和了下来。我们应该记住“人生不如意常有八九,如意者仅有一二”。我们不要以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也不要总以自我为中心。多一分体谅,多一分和谐,这样久而久之,我们就能做到人与人“和”。
形神合一。这是指外在的形态和内在精神表现一致的情况。形,就是形体、肉体,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神,就是精神,既是生命活力的体现,也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形持神以立,神须形以存”。邓老认为,只有形神合一才是完美的健康。只有形体健康与精神健康的结合才是标准的身心健康。形健神旺,神康形安。这符合了现代医学模式下所提出的健康的新定义——不仅躯体没有疾病,还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然而,养神讲求清静,恬淡;养形讲求健运活动,因此,养生又当动静结合,中和有度,其中有个“和”字。
阴阳和。《素问·生气通天论》曰:“生之本,本于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所以养生必须尽量做到“阴阳平和”。阴阳平和之人是有活力、心情愉快平静、生命力强、适应力强的人。要做到阴阳平衡,需要注意饮食的阴阳组合,人适应气候、环境的阴阳变化,作息的规律适应阴阳消长等等。具体是要做到“中和有节”。
6.身体不仅要养,有病还需治
邓老的养生观不仅针对普通无病人群或亚健康人群,还有针对不同病人的养生观。邓老在不同的疾病调护上都有自己的养生方法。
邓老高血压沐足方,平肝降压。邓老巧用清热息风、平肝潜阳、活血行气通脉、补益肝肾等功效的中药,通过沐足的方法,从整体上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疏通经络,使高血压患者重新恢复阴平阳秘、气血调和的生理状态。足部分布着全身器官的反射区,是经气产生的根本。用中药浴足易于激发经气,调整脏腑功能,是一种疗效佳且安全的方法。邓老的高血压沐足方被临床和日常保健上反复应用,疗效是肯定的。
冷热水洗澡法。邓老有一个个人养生的小秘诀:冷热水洗澡法——根据具体的天气和气候,夏天的时候,先冷水后热水,冬天的时候,先热水后冷水,不过冷水不是绝对的冷,热水不是绝对的热,要在身体承受的范围之内,每天坚持,对微循环系统有很大的益处。现年百岁的邓老身上一个老年斑都没有,皮肤雪白光滑,只是一点点老年人的皱纹而已。邓老说,曾经去过澳洲,当地的一个妇女来看病,皮肤粗糙皲裂,百治不好,邓老将这个洗澡的方法告诉她,没开一点药,后来那个患者打电话说她的皮肤病真的治好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邓老三步按摩法治落枕。落枕很常见,它的发生常由于睡姿不当、外感风寒等,使得颈部肌肉过伸或过屈,肌筋强硬不和,气血运行不畅,气血凝滞,筋络痹阻。邓老对于落枕独创了三步按摩手法,简单易行。第一步,用拇指指腹或大小鱼际在患侧肩颈部做上下反复较大面积的推按摩擦,动作柔和,使皮肤潮红有热感。第二步,在患处寻找痛点,用手指对痛点下的筋结进行提拉弹拨,点揉推按,交替进行,由轻渐重,再由重转轻。第三步,用掌背抽拍患侧收功。这套方法一定要在落枕后立即施法,若拖延时机,效果会减弱。邓老的三步按摩法能通过手法活络经脉气血,散结柔筋,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