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康复治疗

肩关节骨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法主要有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康复辅具、药物治疗及康复护理。
一、物理治疗
(一)运动疗法
1.关节松动训练
具有缓解疼痛、改善病变关节活动范围、僵硬的作用。每天1~2次,每次1小时左右,每周5天,10天一个疗程,根据病情治疗二至四个疗程。根据患者关节活动受限情况和疼痛程度选择治疗手法和平面。Ⅰ、Ⅱ级手法主要用于由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的患者,Ⅲ级手法主要用于关节僵硬的患者,而Ⅳ级手法主要用于关节明显挛缩、粘连的患者。盂肱关节包括分离牵引,长轴牵引,向头侧滑动,前屈向足侧滑动,外展向足侧滑动,前后向滑动,后前向转动,侧方滑动,外展摆动,水平内收摆动,内旋摆动,外旋摆动;胸锁关节包括前后向滑动,上下滑动,肩锁关节后向前滑动;肩胛胸壁关节松动肩胛骨。
2.关节活动训练
具有维持与改善病变关节活动范围,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慢性炎症消散的作用。每天1~2次,每周5天,10天一个疗程,根据病情治疗二至四个疗程。骨关节炎患者疼痛急性加重时,可采取被动关节活动,以避免活动加重症状,同时又保证了关节活动度,为后期功能锻炼提供了基础,例如采用持续被动训练器(CPM)。大部分肩骨关节炎患者可采用不负重的主动运动过渡到负重的主动运动模式,例如双足前后分开,面墙而立,抬起患肢,该手掌面贴于墙上,保持手的位置不变,躯体前屈,以此完成肩关节前屈的闭链运动;双足左右分开,侧向墙面而立,抬起患肢,该手掌面贴于墙上,保持手的位置不变,躯体向对侧旋转,以此完成肩关节内外旋的运动。闭链运动能促进肩关节稳定性并刺激关节的本体感觉。
3.有氧运动训练
具有维持与改善病变关节活动范围、改善局部与全身血液循环及软骨代谢的作用。上肢骨关节OA患者可在病变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内做免荷主动等张运动,每天1~2次,每次3~5组,每组3~5个,每个3~5秒,每周3~5次。
4.关节神经肌肉协调性训练
为了达到患者恢复正常的神经肌肉功能并满足正常功能的需要,可使用等速肌力测试仪测量患者肌力的客观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中立位内外旋等张训练(无痛下进行),开始上肢功能器具(体操棒、滑轮、波巴氏球)训练,以恢复耐力。如果内外旋肌力达到5级,开始本体感觉神经肌肉强化模式,注意整个上肢的柔韧性训练。
(二)电疗法
1.经皮神经电刺激
通过皮肤电极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传入人体内,选择性激发传入感觉粗纤维神经,兴奋脊髓胶质细胞而阻断疼痛冲动传入,从而实现内源性镇痛效应。主要起到镇痛、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最常用的治疗频率为70~110Hz,脉冲宽度0.04~0.3ms,20分钟/次;频率选择多依患者感受缓解症状程度为准,电流强度以引起明显的震颤感而不致痛为宜,具体依患者耐受情况而定。每天1~2次,每周5天,10天一个疗程,根据病情治疗二至四个疗程。
2.神经肌肉电刺激
促进血液循环、炎症吸收、缓解疼痛;刺激肌肉收缩,引起关节活动,牵拉关节周围软组织,从而维持或增加关节活动度。频率为20Hz,波宽0.3ms,通断比1∶3,20分钟/次。每天1~2次,每周5天,10天一个疗程,根据病情治疗二至四个疗程。本病伴有肩关节脱位时,可采用功能性电刺激代替支具、吊带治疗肩关节脱位,同时不影响上肢运动。
3.短波透热疗法
短波透热疗法由于传导电流、欧姆损耗与位移电流、介质损耗的机制,可引起明显的温热效应及非热效应(高频电磁振荡效应),从而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镇痛、控制炎症、加速组织修复的作用。短波治疗机输出短波电流有两种,一种波长22.12m、频率13.56MHz,另一种波长11.06m、频率27.12MHz。物理治疗所用短波治疗机多为波长11.06m。急性期患者采用无热量治疗,15分钟/次,每天1次,根据疾病进展情况进入慢性治疗。慢性期患者采用微热量治疗,每天1次,12~15分钟/次。每周5天,10天一个疗程,根据病情治疗二至四个疗程。
(三)声疗法
1.治疗性超声波疗法
超声波被普遍认为可以减少水肿、减轻疼痛、增加活动度,加速组织愈合,减少炎症反应。部分研究表明低强度的超声波对损伤软骨具有修复作用。使用1MHz,连续超声波声强1~1.5W/cm 2或脉冲超声波声强1.5~2.5W/cm 2,采用声头移动法,每天1次,5~10分钟/次,3~5天/周,视患者情况,2~8周不等。
2.冲击波疗法
冲击波通过物理学介质传导机械性脉冲震波,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急剧变化的压力,主要起到止痛、促进血管扩张、刺激血液循环和促使新的骨组织形成的作用。另外,体外冲击波还能促进机体释放自由基,加强机体内部细胞防护机制。频率为60次/分钟,强度为0.18~0.25mJ/mm 2,每次治疗时共冲击1000次,每5天治疗1次,共3次。
(四)光疗法
1.低能量激光疗法
利用光的生物化学反应,具有消炎、镇痛、促进组织修复和生物合成的作用。输出波长为600~1000nm,输出功率为5~500mW,照射时间为15~20分钟/次,1~2次/天,5~10次为一个疗程,根据病情治疗二至四个疗程。
2.红外线疗法
用于慢性损伤,慢性无菌性炎症,具有缓解肌肉痉挛、镇痛、消炎、消肿、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局部照射,20分钟/次,1~2次/天,10天一个疗程,根据病情治疗二至四个疗程。
(五)磁疗法
脉冲电磁场疗法磁疗对代谢、内分泌系统有整体的影响,具有促进血液循环,促进骨、软骨代谢,消炎、镇痛的作用。有研究采用频率50Hz,强度20mT,30分钟/天,1次/天,3次/周,共3周改善肩关节疼痛和功能。
(六)水疗法
已有研究表明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水中运动,能改善关节疼痛及僵硬程度。利用水的浮力作用将运动关节支托起来,避免辅具的长期固定作用导致的关节活动度下降。减轻关节负重的情况下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同时热刺激具有抑制疼痛,改善循环的作用,冷刺激能提高肌肉应激能力,减少疲劳。每周治疗5天,2次/天,每次以患者能够忍受、手指泡红为度。10天一个疗程,根据病情治疗二至四个疗程。
二、作业治疗
临床康复中的作业治疗常常需要与物理治疗紧密配合共同进行。肩骨关节炎的作业治疗包括:
1.进行康复宣教
康复宣教应在康复治疗开始之前进行,与家属和患者沟通肩关节炎病情及进展情况,拟采取的治疗方式,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及训练内容,预期达到的基本目标及预后情况等,让患者充分认识自身状况和做好手术或是康复训练的心理准备。以期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
2.配合物理治疗的运动训练
更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作业治疗师将会帮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任务,指导患者怎样维持适合的体位,从而在疼痛范围内更好的完成诸如自我修饰,穿衣,洗澡,进食等的动作。另外,应当教会患者使用正确的活动形式和运动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关节疼痛,例如让患者尽量穿拉链式的外套,避免穿套头式的需要过度前屈上举肩关节的衣服。作业治疗经常结合道具进行训练,“方向转盘”,即患者可握盘上的手柄进行转动,训练屈、伸、展、收的环转运动;“彩虹桥”是用于肩关节活动度训练的常用器具,患者可独立或在治疗师的辅助下将套于圆弧杆上的圆环进行快速或缓慢划圈移动,以此改善肩关节多方位大范围的活动度。
肩关节抬举器,可训练患者肩部的前屈或上举活动度,运动时治疗师必须在患者身旁进行指导和跟进,一方面可以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动作和姿势,保证正确的训练方式和内容,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运动反应及反馈,随时解决患者训练过程中的疑难。不管是功能性活动训练还是日常生活动作的实地模拟训练,进行ADL训练时,应注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疾病的不同阶段、动作损害情况以及动作进展情况,选择适宜的训练方式并配合各种辅助器具和矫形器的使用,使患者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达到生活自理或减少依赖。治疗师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订作业治疗计划,而患者需要反复的训练和体验。作业治疗还可从社区改造或是患者家庭改造着手,通过改变或是增减设施仪器,从而较好的与患者的自身状况相适应,例如将较高的橱柜相应设计为降低式,减少或是避免肩骨关节炎患者的肩关节过度前屈上举;将较难推动的门窗改造为滑动型,减轻关节应力等。
3.职业康复
肩关节炎的职业康复要求采取各种适当手段,综合利用器具等帮助患者恢复工作能力,包括职业选择教育,职业指导和职业岗前培训等。考虑到患者的身体能力和潜在素质,要求在康复评估的基础上制订合理可行的职业能力康复计划,作业治疗师应结合患者自身状况和需求,与患者达成相同的职业康复目标,指导患者进行有目的性的康复训练,使患者的职业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最终帮助患者定位职业方向或是助其重返岗位。
三、康复工程技术
在肩骨关节退行性变的治疗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利用一些康复辅具或是矫形器,对肩骨关节进行良好的保护和支持。护肩型辅具能对肩关节周围组织提供支持、稳定、保温和缓解疼痛的作用,通常用于护肩的材质主要有棉、毛、皮、混纺材料。
1.肩关节护具的选择
棉:透气性、吸湿性强,但水洗和穿着后易起皱变形,缩水率较大,约为4%~10%。保温性一般,不耐霉菌。毛:常见的护肩毛型织物原料为羊毛、兔毛、骆驼毛等,保暖性好,但透气性偏差,发汗后不宜散发,防虫蛀性差,且使用一段时间后给人以陈旧干枯之感。皮革:动物皮革较透气,保暖性更好,但防水性能较差;尽管人造革表面不会出现受潮现象,但保暖、透气性差。混纺:随着混纺纤维的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材质的一些缺点,但其吸湿、透气、保暖性能却不尽如人意。如棉和涤纶的混纺织物称为棉的确良,具有坚牢、挺括、快干、免烫的优点,但吸湿、透气等服用性能不及纯棉织物。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程,根据棉、毛、皮、混纺材料的不同材料属性,选择合适的护肩材料。
2.肩外展矫形器
又称作肩外展支架、肩外展飞机架。适用于肩关节手术后固定、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三角肌麻痹、棘上肌腱断裂、肩关节部位骨折、脱位整复后、臂丛神经麻痹或拉伤,也用于急性肩周炎、肩关节炎、肩关节结核等。在肩关节成形术后,需要支架矫形器进行肩部的保护和制动,以利于更好的临床康复。其中肩外展矫形器是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肩部矫形器,它能使肩部固定在不同的外展、前屈及内外旋位,肘部屈曲,腕关节功能位,抬高上肢,达到充分支持和保护关节,达到肩部制动和减轻关节应力的目的。医师可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建议使用通用或是选择定制的外展矫形器。
另外,常见的还有肩胛骨保持矫形器、臂吊等,临床上常常针对术后不同的康复阶段选择不同的矫形器。
四、药物治疗
目前,对于肩骨关节炎的药物治疗指南暂无统一标准,建议参考本书第一章第三节。
五、康复护理
本病的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全肩关节置换术或半肩置换术及关节镜治疗。手术完成关节清理、关节囊松解,软骨成形,微骨折,游离体摘除,生物植入移植,肩峰下减压,锁骨远端切除,肩锁关节切除,肱二头肌腱切断或固定以及上唇修复等手术操作。
(一)术前护理
患者因患有肩骨关节炎而导致关节长期疼痛、僵硬、功能受限等问题,容易造成心理情绪上的障碍。采取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风险,患者会紧张、焦虑,担心手术是否成功和未来的功能康复预期。护士应主动热情的做好宣教,解答疑问,给予安静舒适的环境,同时介绍手术的目的、安全性、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消除患者顾虑,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积极正确的功能训练。同时,家属应协助护士监督患者训练,以自我护理为主,辅助护理为辅,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从而主动配合完成康复治疗。
(二)术后护理
在临床护理中,患者肢体摆放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正确的体位可有效保护肩关节的功能。患者仰卧或半卧位时,需将患侧肩关节下面垫枕与患者头部枕头成直角放置,不重叠,枕边缘正好平躯干边缘,患者感觉更舒适,有助于减轻疼痛;侧卧位时,保持患侧肩与躯干平行;教予患者正确的坐起方法,避免患侧上肢用力不当。
术后需密切观察术区敷料渗血,局部皮肤颜色、温度情况,如有局部皮肤发绀、肿胀、出血、渗液等情况,应及早发现并加以处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处理患者体位不当引起的疼痛,并及时纠正处理。根据患者病情发展,合理膳食,加强营养,及早介入康复治疗,以达到肩关节术后良好的预后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六、外科治疗
对于经非手术治疗无明显疗效,病变严重及关节功能明显障碍的患者,在综合考虑患者的健康状况、活动能力后,可考虑外科治疗。肩骨关节炎手术方法包括肩关节关节镜下盥洗及清理术、肩关节置换术、肩关节成形术、肩关节融合术。
(一)关节镜下盥洗及清理术
早期肩骨关节炎患者无需进行肩关节置换术,可在关节镜下进行关节清理、关节囊松解、软骨成形、微骨折、游离体摘除、肩峰下减压等,以求恢复关节正常生物力学特性,延迟进行关节置换术的时间。对于肩关节关节镜下盥洗及清理术,各研究之间报道的疗效具有差异性。AAOS肩骨关节炎治疗指南既不推荐也不反对对肩骨关节炎患者实施关节镜下手术。
(二)肩关节置换术
肩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肩骨关节炎并无禁忌证的标准外科治疗方法,包括半肩关节置换术(仅置换肱骨头)和全肩关节置换术两种。关节活动性的感染及肩袖和三角肌功能完全丧失为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对于术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关节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关节盂的骨量及肩袖功能的完整性综合判断。AAOS指南及前期研究指出,全肩关节置换术较半肩关节置换术对于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功能恢复更具优势。
(三)肩关节成形术
肩关节成形术主要包括有肱骨头切除术和自体腓骨移植成形术。手术前提是肩袖及肩胛带其他肌肉功能正常。近年来,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成功开展,肩关节成形术手术指征减少,主要用于肱骨头顽固性感染或置换术后失败且大量骨缺损无法进行二次翻修手术的患者,但成形术后肩关节稳定性及活动性恢复较差。关节成形术现已不用于原发性肩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
(四)肩关节融合术
与肩关节成形术类似,近年来肩关节融合术使用率也明显减少,且不用于治疗原发性肩骨关节炎。肩袖肌三角肌损伤、活动性感染、重建术后失败或肩胛带大量骨缺损的患者是该手术的适应证。
目前,肩骨关节炎的外科治疗中,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较其他方法好,但治疗时仍需根据患者的病情、活动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及患者期望进行综合化、个体化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