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诊患者健康教育手册
- 杨丽华 宋南 修红
- 4063字
- 2020-08-28 08:48:44
第二章 神经内科疾病
第一节 脑血管病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一)疾病概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颅内动脉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分钟,多在1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影像学(CT、MRI)检查无明显病灶。
【病因】
TIA的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病、血液成分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种病因及多种途径有关。
【临床表现】
1.一般特点
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等。
2.颈内动脉系统TIA
病侧单眼一过性黑蒙、失明和(或)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
3.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最常见的表现是眩晕、平衡障碍、眼球运动异常和复视。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2.预防性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聚集药:
可减少微栓子发生,减少TIA复发。常用药物:①阿司匹林75~ 150mg/d,餐后服用,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②氯吡格雷75mg/d,不良反应比阿司匹林明显减少。
(2)抗凝血药:
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华法林。
(3)其他:
对于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TIA患者,可选用降纤酶治疗。
3.外科治疗
可酌情选择血管介入治疗、动脉内膜切除术或动脉旁路移植术。
(二)健康教育
1.休息与活动指导
急性期卧床休息,患者枕头不宜太高,以免影响头部的血液供应;仰头或头部转动时应缓慢、动作轻柔,转动幅度不要太大,防止因颈部活动过度或过急导致发作而跌伤。避免重体力劳动,如厕、沐浴以及外出活动时应有家人陪伴。恢复期可适当活动,如慢跑、散步等,合理休息和娱乐,天气变化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2.饮食指导
给予低盐(<6g/d)、低脂饮食,每天脂肪量限于40g以下;禁用油炸物、肥肉、猪油及含脂肪多的点心。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戒烟、限酒。
3.用药指导
积极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按医嘱定时服药。抗凝治疗时,应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或皮下出血点,皮肤易出现皮下瘀青、黑便等情况,应及时停药。
4.心理指导
避免情绪激动,保持正常乐观心态。
5.康复指导
坚持适度锻炼,避免过于劳累。
6.复诊指导
按时服用药物,如再次发生一过性黑蒙、眩晕等不适及时就医。
二、脑血栓形成
(一)疾病概述
脑血栓形成(CT)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颅内外供应脑组织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改变,血管腔狭窄或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常出现偏瘫、失语。
【病因】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它多与主动脉弓、冠状动脉、肾动脉及其他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发生。另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可加速脑动脉的硬化;其次,脑动脉炎、结缔组织病、肿瘤、红细胞增多症、血液高凝状态等为少见病因。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动脉硬化者,男性稍多于女性。通常患者可有某些未引起注意的前驱症状,如头晕、头痛等。多数在安静时发病。一般无意识障碍,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或其他脑局灶症状。
【治疗原则】
急性期尽早进行溶栓、调整血压、防治脑水肿、抗凝扩张脑血管,改善微循环和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恢复期主要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介入康复治疗。
(二)健康教育
1.休息与活动指导
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适当活动,如慢跑、散步等。合理休息,天气变化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2.饮食指导
给予低盐<6g/d,低脂每天脂肪量限于40g以下,禁用油炸物、肥肉、猪油及含脂肪多的点心。不要有过多的动物性食品和烟熏油炸食品。进食软质易消化、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如蕨菜、菜花、菠菜、南瓜、白菜、油菜等。有糖尿病者,给予糖尿病饮食。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3.用药指导
(1)使用溶栓药物时,应观察意识和血压变化及有无出血情况发生。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头痛、急性血压增高、恶心或呕吐,应考虑是否并发颅内出血,立即停用溶栓药物,及时就诊。
(2)抗凝治疗期间,应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点、皮肤易出现皮下瘀青、黑便等情况,如果有上述情况,及时就诊。
(3)使用抗高血压药,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依那普利,不良反应以干咳最为常见。
4.心理指导
对患者焦虑、恐惧、悲观、失望及易激惹的情绪采取行为治疗的鼓励技巧,增强战胜疾病信心。
5.家庭指导
(1)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以室温在18~22℃,湿度50%~70%为宜。
(2)行动不便、儿童及老年患者等应专人看护,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发生。
(3)至少每2小时翻身一次,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避免拖、拉、推,加强营养,增加皮肤的抵抗力。骨隆突部位可给予软棉垫或减压贴保护,避免压疮的发生。
(4)对长期卧床和昏迷患者,应给予舒适体位,经常翻身、叩背,防止误吸,预防肺部感染。对留置尿管患者,每天给予会阴清洗,鼓励患者多饮水,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5)每天按摩肢体,鼓励患者主动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6.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
正确应用抗高血压药,避免血压过高或过低,用药过程中要定时测量血压。控制血糖和血脂,按时服药。避免患者过度劳累和失眠,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阿普唑仑等安眠药。
7.康复指导
失语患者应及早进行语言训练,先从日常生活用语、短语,甚至从单音、字、词开始,再逐渐增加内容。肢体障碍患者坚持适度锻炼,康复训练时要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8.复诊指导
如果出现头痛、呕吐、肢体麻木无力、进食困难、饮水呛咳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三、脑 出 血
(一)疾病概述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也称自发性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
【病因】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存在,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其他还有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血液病、抗凝或溶栓治疗等。
【临床表现】
起病突然,多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有头痛、头晕、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等。大约10%的脑出血病例有抽搐发作。
【治疗原则】
①保持安静,防止继续出血;②积极抗脑水肿,减低颅内压;③调整血压,改善循环;④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
(二)健康教育
1.休息与活动指导
急性期卧床休息2~4周,抬高床头15°~30°,以减轻脑水肿;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各种刺激。保持瘫痪肢体的功能位,防止足下垂。被动运动关节和按摩患肢。
2.饮食指导
给予低盐(<6g/d)、低脂(每天脂肪摄入量限于40g以下)、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及纤维素的饮食,如韭菜、豆芽、粗粮。有糖尿病者,给予糖尿病饮食。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3.用药指导
(1)应用抗高血压药时,要由护士定时测量血压,血压不宜降得过低,以防脑供血不足。
(2)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服用胃黏膜保护药(如奥美拉唑和止血药云南白药等),注意观察胃内容物或呕吐物性状有无改善,是否有新鲜出血。
4.心理指导
脑出血患者常留有后遗症,易产生烦躁、抑郁情绪,亲属应鼓励其增强生活勇气与信心。
5.家庭护理指导
(1)居室每天2次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行动不便、儿童及老年人应有专人看护,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发生。
(3)至少每2小时翻身一次,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正确使用便盆,避免拖、拉、推,加强营养,增加皮肤的抵抗力。骨隆突部位可给予软枕垫起,避免压疮的发生。
(4)长期卧床和意识不清患者应采用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预防肺部感染。留置尿管患者每天2次给予会阴清洗,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泌尿系感染。
(5)高热患者,首选物理降温,可在额头、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
(6)每天按摩肢体,清醒患者鼓励患者主动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必要时应用开塞露等缓泻剂;按医嘱服用抗高血压药,定时测量血压,根据医嘱调节剂量,不得漏服或自行加量;控制血糖和血脂,按时服药。
6.复诊指导
根据医嘱定期门诊复诊,如有血压控制不理想、头痛、头晕、肢体活动障碍加重,应及时就医。
四、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疾病概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又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占所有脑卒中的5%~ 10%。
【病因】
本病的病因以先天性颅内动脉瘤最为常见,脑血管畸形及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次之,其他还有烟雾病、各种感染引起的动脉炎、肿瘤破坏血管、血液病、结缔组织病等。情绪激动、排便或突然用力常为本病的诱因。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出血病变的部位、大小等有关。常有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短暂意识不清甚至昏迷。少数患者可有精神症状。体征方面最主要的是明显的脑膜刺激征,脑神经偶可受累。少数患者有轻瘫或感觉障碍。腰穿脑脊液呈均匀血性,压力增高。
【治疗原则】
①止血、脱水降颅内压;②防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③去除出血的原因和防止复发。
(二)健康教育
1.休息与活动指导
再出血多见于发病后2~3周。一般需要卧床4~6周,包括床上进食、洗漱、更衣、大小便等。出院后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足够而良好的睡眠,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跑步、行走等,但应避免疲劳及突然用力的动作。
2.饮食指导
给予富含维生素、纤维素、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香蕉、芹菜,菠菜、韭菜、蜂蜜等。
3.用药指导
(1)使用尼莫地平等缓解脑血管痉挛的药物时,可能出现皮肤发红、出汗、心动过缓或过速、胃肠不适等反应。
(2)避免使用呼吸抑制药,如吗啡、哌替啶等。
(3)有高血压者按时服用降血压药;便秘时给予腹部顺时针环行按摩,必要时给缓泻剂,如酚酞片口服、番泻叶代茶饮等。
4.心理指导
保持平和心态和稳定情绪,避免情绪波动,以免引起再出血。
5.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一切引起血压及颅内压增高的诱因,如用力排便、咳嗽、喷嚏、情绪激动、疼痛及恐惧等,出现上述情况可针对性应用通便、镇咳、镇静、止痛药等,以免诱发再出血。
6.康复指导
适当活动如慢走,日常生活尽量自理,促进身体功能恢复,但应避免过度体力劳动。
7.复诊指导
根据医嘱定期门诊复诊,若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抽搐发作、昏迷等,应及时就近就诊。
(那娜 曲红梅 夏瑞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