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肺部超声的临床应用

(一)气胸评估与穿刺引导
床旁超声对气胸的诊断准确性很高,可作为快速有效评估的方法。通常胸膜滑移征消失,肺搏动消失,B线消失可高度怀疑气胸的存在。气胸时空气在胸膜腔聚集,空气完全反射超声而形成气体的伪影,所有正常起源于胸膜线的超声征象消失,因此超声检查中如果有B线、白肺或者肺实变时可排除气胸的可能。气胸的另一个特异性表现为“肺点”。肺点是诊断气胸的确认性征象,随呼吸运动,在气胸与正常肺组织交界处探查:在M型超声模式下可见,吸气时肺滑行表现以及呼气时的气胸表现(图2-15)。
图2-15 肺点
根据肺点进行轮廓描记法还可以半定量地诊断气胸的范围和程度。另外,超声扫查到肺点有利于对病人使用超声引导置管。但值得注意的是,胸膜腔内积气时,超声不能明确脏层和壁层胸膜之间的距离,因此回抽到气体后应立即停止进针,通常不超过肋骨下方0.5~1cm深。肺部超声检查对评估继发于胸腔引流后的隐匿性气胸也有重要意义。
(二)胸腔积液评估与穿刺引导
大多数液体可以无衰减地传播声波,故能够清晰地看到液体边界和内含有液体的软组织,适用于液体的鉴别和诊断。大多胸腔积液是无回声性的,胸膜线和压缩不张的肺组织清晰可见(图2-16)。超声还可用于胸腔积液的鉴别和定性。通常而言,在超声上漏出液表现为均匀的低回声(图2-17);渗出液往往呈现非均质回声,超声下可见碎片、条索甚至分隔(图2-18);血胸常常表现为均匀的细微粒状。另外超声还可以对胸腔积液定量或半定量。较为准确的计算公式为:积液容积(ml)=20×(脏层和壁层胸膜之间的距离)(mm)。然而,在大多数病人中,胸腔积液的半定量评估(少量,中等或大量),足以指导临床管理。
图2-16 胸腔积液
无回声性的液性无回声区,胸膜线和压缩不张的肺组织清晰可见
图2-17 液性无回声区为均匀的低回声,提示胸腔积液可能为漏出液
图2-18 无回声的液性无回声区内可见高回声的条索状影,提示为渗出液
(三)肺泡间质综合征
肺泡间质综合征的特征性改变有血管外肺水的增加,小叶间隔增厚及毛玻璃影。充满液体的小叶间隔和肺泡允许超声波传播形成B线,因此肺部超声常表现为B线增多,像火箭发射,即“肺火箭征”(图2-19)。肺泡间质综合征是由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Ⅱ型细胞受损,引起的肺间质和肺泡水肿、充血,使肺组织内液体量明显增加而导致的肺水肿。细菌及病毒等炎症性病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期、液体负荷过重及急性左心衰等均可表现为肺泡间质综合征。B线间距7mm时,表明是由增厚的小叶间隔导致,表征间质性肺水肿(图2-20);B线间距3mm或更小时表征肺泡性肺水肿(图2-21),符合CT检查见到的毛玻璃样变。
图2-19 “火箭征”
B线征象,肺泡间质综合征的表现
图2-20 间质性肺水肿
B线间距7mm时,表明是由增厚的小叶间隔导致
图2-21 肺泡性肺水肿
B线间距3mm或更小,表明由充血或水肿的肺泡导致
(四)肺实变
肺实变在ICU中很常见,可由肺部炎性实变、ARDS的肺泡塌陷、阻塞性肺不张和肺挫伤引起。肺泡内填有液体或细胞碎片甚至肺泡塌陷,促使声阻抗降低,有助于声波的有效传播,使得肺成像。超声下表现为不均质B线、碎片征、支气管充气征以及肺实质的肝样变。
1.肺炎引起的实变征象
肺炎导致的肺实变是肺泡或肺间质渗出,进而肺泡充气不足实变肺组织内含气体逐渐被吸收。有研究表明炎症性肺实变在不同阶段,肺超声表现不同:初期累及胸膜,表现为胸膜下肺不张,合并B线征象(图2-22),进展期可出现碎片征,支气管充气征,当气体完全被吸收后,表现为肝样变肺组织(图2-23)。
图2-22 胸膜下肺不张,合并融合B线
图2-23 “肝样变”肺组织
2.肺不张引起的实变征象
肺不张常见于肺膨胀不全或近端支气管阻塞的病人,超声下常表现为肺容量减少和“静态”支气管充气征。但是静态支气管气影征在约40%的肺炎病人中可见,因此,解读这些征象时,要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此外,胸腔积液引起的压缩性肺不张(图2-24),表现为肺体积缩小且肺叶在胸腔积液中漂动,若为单纯胸腔积液,呼吸时还可见肺尖正弦曲线运动。
图2-24 压缩性肺不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