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吴茱萸投量

吴茱萸属理气止呕、温中祛痛品,因性温、大热定性不一,存在争议,“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实际为温性而非大热,不宜和附子并驾齐驱。善调吐涎、泛酸、冷邪积聚腹痛、下焦虚寒,能补养冲、任二脉,纠正月经失调、妇女不孕,缺乏回阳救脱作用。既往认为量大、久服昏目,敬而远之不敢问津,殊属片面,应主动畅想,多搞假设,看高峰,走宽路,实践论证,抓住检测标准,《伤寒论》吴茱萸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金匮要略》温经汤、附方九痛丸,可视为镜子。气味较浊,适量而止,一般6~15克,根据呕恶、疼痛、涎沫侧重点,放大尺度到30克,分三回用,不会发生异常反应。
1982年吾在山东中医学院遇一学生家长,胸中痞闷、嗜食热物、舌苔白腻、脉象弦紧、肚子隐痛、大便日行两次,医院诊为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怀疑早期恶变,屡治未愈。老朽就取吴茱萸汤与之,计党参15克、吴茱萸15克、生姜15片、大枣10枚(劈开),每日一剂。服用四天,毫无转机,乃把吴茱萸升高至30克,才渐入佳境,十五帖后方安。量的大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