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县级医院系列实用手册:外科护理手册
- 张美芬 王昆华
- 1638字
- 2020-08-28 11:11:03
第一节 水和钠代谢紊乱的护理
一、三种类型缺水
Na+是细胞外液中主要的阳离子。当机体代谢紊乱时,缺水和缺钠常同时存在,只是不同原因引起的缺水和缺钠程度不同,表现为以缺水为主或以缺钠为主,或二者成比例丢失。根据细胞外液渗透压和血清钠浓度的不同可分为等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和高渗性缺水。不同类型的水钠代谢紊乱有不同的特征和处理原则(表1-1)。
表1-1 不同类型缺水的特征和处理原则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液不足
与大量呕吐、肠瘘、持续胃肠减压、大面积烧伤、高热等各种原因导致体液和消化液急性和慢性丧失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
与低血压、意识障碍有关。
【护理措施】
1.及时补充血容量
(1)定量:
需补充生理需要量、累积损失量和继续损失量。
①生理需要量:计算公式为体重的第一个10kg×100ml/(kg·d)+体重的第2个10kg×50ml/(kg·d)+其余体重×20ml/(kg·d)。65岁以上老人或心脏疾患病人酌减,婴儿及儿童可根据需要增加。
②累积损失量:指估计已经丢失的体液量。
③继续损失量:需估计外在性失液和内在性失液量。低渗性缺水应先补足血容量再补钠,补钠公式:需补钠量(mmol/L)=[正常血钠值(mmol/L)-测得血钠值(mmol)] ×体重(kg)×0.6(女性为0.5)。此外,需补充每日氯化钠正常需要量4.5g。高渗性缺水时可根据血清钠浓度计算补液量:补液量=[测得血钠值(mmol/L)-正常血钠值(mmol/L)]×体重(kg)×4或根据临床表现估计失水量占体重的百分比,每丧失体重的1%,需补液400~500ml,同时还需补充每日生理需要量2000ml。
(2)定性:
等渗性缺水应静脉输注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效果较理想;低渗性缺水应静脉输注高渗盐水或含盐溶液;高渗性缺水应鼓励病人多饮水,停用一切含钠液体,可遵医嘱输注0.45%氯化钠溶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
(3)定时:
为避免水中毒,估计的补液量应分2日补足。低渗性缺水估计的补钠量一般于当日先补1/2量,余下的1/2量第2日补给。
(4)定效:
护士在补液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精神状态有无改善,缺水征象有无恢复,生命体征是否平稳,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否稳定,血生化指标和尿液检查结果是否好转等。
2.减少受伤的危险
评估病人有无跌倒、坠床的风险,并落实防护措施。保持走道通畅,光线适宜,对血压偏低者应告知其缓慢改变体位,以免因眩晕或体位性体血压而跌倒;对意识模糊的病人应加强巡视、合理使用床栏、适当运用约束等,以免发生意外。
关键点
1.定量、定性、定时实施液体疗法是恢复体液平衡的关键。
2.在静脉补液的过程中严密监测心脏功能,警惕心衰的发生。
3.补钠和降钠的速度均不宜过快,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钠浓度,避免治疗性低钠血症或高钠血症的发生。
二、水中毒
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钠血症,是机体摄入水量超过了排出水量,导致水潴留,引起循环血量增多和血浆渗透压下降。常见病因为:机体摄入水过多,肾功能不全,各种原因引起的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等。水中毒按起病的急、缓分为两类:急性水中毒,因脑细胞水肿可致颅内压增高,出现头痛、嗜睡、谵妄、昏迷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脑疝;慢性水中毒,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被原发病症状掩盖,可出现嗜睡、乏力、恶心、呕吐等,体重增加明显。处理原则:去除病因,立即停止水分摄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液过多
与水分摄入过多、排出不足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有关。
3.潜在并发症:
脑水肿、肺水肿、脑疝等。
【护理措施】
1.停止水分摄入
诊断明确后,立即严格控制水分的摄入量和速度,停止可能继续增加体液量的治疗,如使用大量低渗溶液或清水洗胃、灌肠等。
2.排出多余水分
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如20%甘露醇或呋塞米促进水分的排出。需行血液净化治疗的病人应遵循血液净化护理常规,准确记录尿量或超滤液量。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头痛、嗜睡、谵妄、昏迷、呼吸困难等表现,评估有无脑水肿、肺水肿的征象。
4.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评估病人有无压疮、跌倒、坠床等的风险,并落实防护措施。
关键点
水中毒的预防更重要。对各类病人输液治疗避免过量;对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人,更应严格限制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