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健康信念模型与患者管理

现阶段有一种普遍的错误观点,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即使有病没有症状也是比较健康。只有在患病甚至是患重病、即将失去健康时才认识到健康是第一位的,这时患者本人、家属才会关注和重视健康。
一、健康信念模型与就医行为
患者的行为包括患病行为和就医遵医行为,它们通常与患者的健康信念关系密切。何谓健康信念呢?健康信念是指人们对自己健康的价值观念,反映了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心程度,主要涉及就医行为的价值和可能性。目前已经证明,健康信念在人们是否会采取措施预防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由于社会角色、文化水平、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和所受到家庭、社会的影响不同而对健康的看法不同。
健康信念模型(health belief model)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起初用来解释人们为什么不愿接受政府提出的结核病筛查计划,现在则经常被用来规划健康促进计划、解释人们能否养成新的健康习惯的原因(图2-2)。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如果某一疾病对健康的威胁很大,而采取就医行为产生的效益很高,那么个人就医、以此获取适当的预防保健和治疗措施的可能性就大;反之,则就医的可能性就小。影响患者采取相应预防保健措施的因素主要有四个:①对该疾病严重程度的认识:认识到的某一特定疾病的严重性关系到一个人是否采取预防保健措施。如果不采取健康保健行动可能出现严重后果时,人们更可能会选择采取相应的行动。②采取预防措施的利弊和存在的障碍:指一旦采取健康保健行为,能获得什么益处。人们在做针对健康问题的抉择时,常常会权衡利弊。人们只有在认为所采取的行动能够保护他们的健康、使他们免受健康问题的困扰时,才会采取行动。人们认识到一个正面的益处的存在,对于想要接受一项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同样,认识到采取某种行动的阻碍对于人们是否会采取某项行为也有巨大的作用。③患者采取行动的可能性:指患者认为自己采取某项预防保健行动的能力,或认为自己采取该行动的可能性。低估自己的行动能力或采取行动的可能性是接受并执行健康保健意见的主要障碍之一。④将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触发因素:尽管患者对某一健康问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识,但在真正付诸行动前常常有一个触发因素。例如,有一患者某一天突然来就医,希望医生为他制订锻炼计划、指导他合理饮食并戒除不良嗜好,以改变自己原来不十分合理的生活方式。原来一个他的伯伯刚刚因胃癌去世,而他爸爸又患有癌前病变。该实例就是导致这位患者要求采取预防保健措施的触发因素。媒体的宣传、亲友患病、医生的告诫、他人的建议等等,都可能成为改变行为的触发因素。这些触发因素可提高患者对自己罹患疾病易感性的认识,提高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认识,提高对采取行动获益的认识;降低所存在的不利因素和行动障碍,提高患者改变自己行为的自信心。
图2-2 健康信念模型
从患者角度更加简单地说就是:①我会得这个病吗?②这个病将会严重到何种程度?③采取预防措施是否很容易或很难?采取措施我将付出什么代价?④我的行动能否使我更健康?⑤如果行,我现在就行动起来!
所以医生应该了解患者对自身健康的关心程度,及其对有关疾病的严重性和易感性等问题的认识程度,这些都将影响患者的就医行为和疾病的预后。
二、患者管理的原则
全科医生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健康与疾病的咨询服务,负责全面维护健康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适当的健康检查,利用各种机会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负责常见健康问题的诊治和全过程的管理,并且作为社区医疗卫生团队的核心,在日常医疗保健工作中管理人、财、物,协调医护和医患关系及与社区各方面的关系,与专科形成有效的双向转诊关系,其中对患者的管理是重要环节之一,具有高度个性化,要做好此项工作又需很强的艺术性,全科医生应很好地把握管理原则。
1.协调利用各类资源提供整体服务
全科医生对患者及其家庭比较熟悉,因此对患者家庭资源的把握和利用有其独到的优势;同时也了解社区的健康资源。全科医生可根据需要调动医疗保健体系和社会力量,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精神等全方位的合理处置。
2.充分解释和适当引导
向患者详细说明病情、诊断及治疗的含义及其预后,取得患者同意;处理患者时须考虑患者的个性与健康信念,进行适当引导。
3.鼓励患者承担自己的健康责任
改善患者和家属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其承担自己的健康责任,积极进行自我保健。
4.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与行为
开展康复、营养、群体治疗活动等。
5.注重全科医疗照顾的可及性
要了解患者的医疗付费方式和经济条件,选择最有效、危害最小且较便宜的药物,减少不必要的问询和辅助检查、杜绝浪费,通过评价及时了解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和成本,并经常评价疗效以及有关的伦理学问题。
6.尽量减轻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庭的影响
比如在诊疗过程中切身地替患者考虑疾病会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哪些影响或新问题,并考虑如何预防或解决。
三、患者管理的基本技能
患者的管理内容可归纳为以下7个方面:安慰与解释(reassurance and explanation)、告诫或建议(advice)、处方(prescription)、转诊(referral)、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观察(observation)或随访(follow-up)、预防(prevention),即 RAPRIOP。
(一)安慰与解释
当患者出现健康问题时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担心,对疾病的诊治和预后会产生各种想法,全科医生此时应从医学和心理学不同角度给予患者支持,站在患者的立场,换位理解患者的心情和处境,表现出对患者的同情,通过安慰与解释消除患者的疑虑,纠正患者不利于健康的态度和信念。解释和心理支持的语言应该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谨慎而清晰。
成功的支持取决于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信任。医生与患者交流时,语言要通俗易懂,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应考虑患者不同的知识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性格特点等,采用适宜的方法。医生要努力获取患者的信任,良好的医患关系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医学照顾的满意度和遵医程度,也有利于提高支持的有效性。
(二)告诫或建议
全科医疗综合性、连续性照顾的特点使全科医生需向患者提供有关改善生活方式及合理用药等家庭管理的建议、提供经常性的咨询服务、进行必要的健康行为干预。全科医生可以就有关患者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各方面的问题,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最新的临床诊疗指南,向患者解释病情,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建议,告诉患者与其疾病有关的注意事项。
(三)处方
开药物处方是全科医生的一项基本工作。全科医生开处方时要把握社区卫生服务的特性和社区居民的需求特点,遵循国家的处方管理规定。因为任何药物都既有治疗作用同时又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所以必须遵循以下用药原则:少而精和个体化;明确用药目的,简化用药方案;如需用药,能外用不口服,能口服不注射,能注射不输液。要高度重视老年人、小儿、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的用药特点。还要注意药物治疗对疾病的进一步检查和诊断具有正面肯定和负面干扰的影响。
一旦决定开具处方,医生就有义务向患者解释:为什么开此药物;服药的重要性;如何合理服药;药物的预期作用及效果;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相应处理方法;用药时饮食如何调整;何时需要更换处方;对重要的告知内容要确认患者已经清楚并记录在案,要求患者遇到问题及时联系医生进行鉴别和处理。
(四)转诊
实行双向转诊是全科医生协调性服务的重要内容。要建立正规的转诊程序并规范管理,明确转诊指征,加强全科医生的转诊能力。转诊过程中应保持患者信息的完整记录和连续管理,对患者照顾的责任从全科转移到专科。
转诊的原因经常是:①获得专科医疗;②需要专科医生对复杂问题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得到专科医生的帮助;③进行特殊仪器的检查和治疗,如内镜检查和手术等;④出于患者或其家属的焦急情绪和压力,到相关专家那里证实全科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⑤对有不遵医的患者借专科医生的权威施加影响。
全科医生有关转诊的责任包括:①为患者选择转诊专科和专科医生;②对专科医生提供患者的详尽资料,并明确告知此次转诊的目的与要求;③保持与患者及专科医生的联系,当好患者与专科医生的协调者;④做好转回社区前的准备。
(五)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能帮助全科医生做出临床判断,全科医生需考虑:是否需要做实验室检查,做什么检查。它涉及多种因素,包括社会和心理因素、医生的习惯和态度、医患关系和管理上的因素。全科医疗主张应用适宜技术,注重体格检查,因而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比专科医疗要少得多,也简单得多。全科医师应能够判读并解释基本的检查项目,要注意任何检查项目都会有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要选用费用相对低且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的检查方法;有些检查对患者是有损伤的,要加以防范。
(六)观察 /随访
观察/随访是指由医生提出、患者认可的持续性观察,可以在诊室进行,亦可以在家中进行,先由医生与患者提前预约随访时间,随访频率依具体病情而定。如对自限性问题一般不需要十分正式的随访预约,医生通常告诫患者过一段时间后仍未完全改善,或情况有任何重大变化,就应随诊。患有急重症问题的患者往往住院治疗,出院后应进行随访,实现管理的连续性。对慢性病患者的常规指导和周期性复查是良好临床管理的基础,从早期发现问题到治疗的任何阶段,随访中需做很多事情:验证诊断的正确性,回顾治疗是否得当,检查患者的遵医行为,预见和确认可能的并发症,评价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功能状态,使之达到相对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最佳状态。
(七)预防
以预防为导向的健康照顾是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全科医生在医疗过程中开展三级预防有其独特的优势。全科医生的临床预防工作包括临床健康咨询、患者教育、免疫接种、疾病筛检、化学预防等,还要组织和管理社区居民自我保健和社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

(于凯 李双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