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一个问题,力与命这两个词的含义究竟怎么样?提问的人自己有一个引申的解释,是否天命重于力?他这个天字的含义提高了,更近于道,他说天接近于形而上的道。力命这个力呢?看来好像没有证到形而上道的这个内涵,而偏重于时势;而且时势推广下来就是物理环境的这个力量,离天道好像又隔了一层。这是他的问题。
实际上关于天命,儒家在《中庸》中特别提出来,“天命之谓性”,这个天字呢?不是天体的天,代表了形而上道这个天。《列子》里头所讲的力与命,都属于形而上道体的现象,不过他把这个现象分开为二。所谓力,是专指时势,就是说势的这个作用受外面环境的影响;所谓命属于本身的定命,就是佛家讲的业力,是这个业的影响。这两种归纳起来,在佛道两家是同一个体,或者叫做道,或者叫做天。它们的差别大概在这个地方,请诸位自己再研究。
杨朱之友曰季梁。季梁得疾,七日大渐,其子环而泣之,请医。季梁谓杨朱曰:“吾子不肖如此之甚,汝奚不为我歌以晓之?”杨朱歌曰:“天其弗识,人胡能觉?匪祐自天,弗孽由人。我乎汝乎!其弗知乎!医乎巫乎!其知之乎?”其子弗晓,终谒三医。一曰矫氏,二曰俞氏,三曰卢氏,诊其所疾。矫氏谓季梁曰:“汝寒温不节,虚实失度,病由饥饱色欲,精虑烦散,非天非鬼。虽渐,可攻也。”季梁曰:“众医也,亟屏之。”俞氏曰:“汝始则胎气不足,乳湩有余。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弗可已也。”季梁曰:“良医也,且食之。”卢氏曰:“汝疾不由天,亦不由人,亦不由鬼,禀生受形,既有制之者矣,亦有知之者矣。药石其如汝何?”季梁曰:“神医也,重贶遣之!”俄而季梁之疾自瘳。
季梁这个人是杨朱的朋友。“季梁得疾,七日大渐”,季梁生病了,病情很危险,我们素来文化的习惯,人快要死亡就叫大渐。季梁的儿子就围着季梁哭,主张找医生。
杨朱歌颂生命之主
现在季梁告诉杨朱说,我的儿子太不像我,“不肖如此之甚”,拿现在话讲就是那么差劲。他说你呀是我的朋友,为什么不替我教训教训他?如何教训呢?他说你作一首歌吧!唱一唱。所谓歌,古代就是写一篇诗,把哲学的道理放在文学里头。
杨朱于是写了一首歌。古代的歌,四个字一句,唱起来要用另外的方式唱,最好用广东话唱,比较接近古代的音;实际上战国时候的音,还不是广东音能够代表。我们假使把秦汉以前的人从坟墓中拉起来跟我们讲话,一定听不懂,因为口音两样。
他这一首歌的本意说,“天其弗识”,天都不知道的一个东西,什么东西呢?就是生命的本来,这个生命谁做主呢?有没有一个主宰呢?生命怎么来的?如果有主宰的话,主宰在哪里?而且生命活着是什么意义?怎么会生来,会死去?所以他说,连老天都不知道。宗教家对这个问题没有办法,只有归之于信仰,因为答不出来嘛,只好找一个代表,你信就得救,不信就救不了。其实不信也会得救啦,自己救自己。“人胡能觉”,如果问上帝,上帝哪里来,他也可能搞不清楚。所以说人哪里能够了解生命真正的道理!
“匪祐自天”,你一切求之于菩萨、上帝,没有用,先要求自己,自己改过做好事、做好人,自助以后,天才能够助你;自己不向好的路上走,光想求上帝、菩萨、天来祐你,不可能。我们晓得传统文化的《易经》中说,“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所以儒家经常提倡“自助而后人助,自助而后天助”。列子的思想呢?“匪祐自天”,更进一步,以宗教哲学来讲,尤其是列子的这个道家哲学,是更深一层的生命道理,上天都不会保祐你,上帝也做不了主,阎王也做不了主,一切在自己的人为。“匪祐自天”,古代这个“匪”字,同“非”字相通,人的生命完全靠自己,没有靠天保祐。
完全靠自己吗?自己能够做得了生命的主宰吗?也做不了,“弗孽由人”,道家还是用这个孽,佛学里头不用这个孽,这个孽代表了罪孽,佛学用“业”。这个业包括了善、恶、无记三种,我们以前都讲过的。《列子》现在讲生命的根本,并不是上帝给你,也不是天给你,天做不了主,我们自己也做不了主,谁做主呢?这个答案就在这里面,但他没有告诉我们。
下面转到了感情话,“我乎汝乎”,是我吗?是你吗?“其弗知乎”,恐怕谁也不能知道。所以真到了生命要结束,“医乎巫乎”,要找医生吗?找神父吗?找牧师吗?找法师吗?乃至找一些画符念咒的巫师吗?“其知之乎”,他们会知道吗?他们可能连自己都救不了,还能够救得了我们吗?杨朱就作了这么一首歌,这首歌非常的妙。
前天有一位香港回来的同学,陪另一个同学去看病,回来贴了一身药。我说你也贴了,他就笑笑,广东人讲话,“找医生就有药,找巫师就有鬼”。你要是找医生,拿一点药吃吃就好了;你去看那些巫师啊,走阴哦,一定有鬼!所以他说“医乎巫乎”,医生吗?巫师吗?“其知之乎”,到了要死的时候,他们自己也没有办法,他能够懂得什么呢?就这么一首歌。
杨朱作了这一首歌,是接受了他的朋友季梁的委托,想用歌教训季梁的儿子。可是“其子弗晓”,季梁的儿子不懂这个意思。父亲病了,快要死了,当然要请医生来救治,“终谒三医”,结果请了三个医生来给父亲看病。
普通医生诊病
“矫氏谓季梁曰”,第一位医生姓矫的,告诉季梁,“汝寒温不节,虚实失度,病由饥饱色欲,精虑烦散,非天非鬼,虽渐,可攻也”,这是医学的道理哦,一点也没有错。这位姓矫的医生说“汝寒温不节”,是指气候的变化,暑湿寒热,有冷有热的天气,这是属于外界,所以有寒温不调和的现象。人有七情六欲,思想、知觉与感觉,随时随地可以使人生病。而且每种病,不管大病小病,它的力量都可以使人死亡。纵然病好了,不死,生命已经消耗了不少。
照中国古代的医学观点来看,人起码可活十二万年,因为七情六欲的变化,高兴笑一下,减几年;哭一下,减几年;生闷气又减几年……那个账我记不得了,十二万年减下来,我们大概只能活个四五十年了。听起来很玄,但绝对有道理的,因为人的生命非常脆弱。如果医生真能够医好病的话,人就不会死啦!可见真有病要死的话,西医中医都没有办法;所以医尽管医,死还是照样的死,人要不死是做不到的。
说到寒温不节,譬如说现在这个气候,大家喜欢用冷气,现在很多的病,都因为冷气吹风来的,进到身体内都不知道,等到将来一旦爆发,不可收拾。最近开了冷气以后,这两天很多人病了,我说是不是开冷气睡觉啊?他们说对。我说活该,看医生去吧。尤其有些人,夏天冷气都开到冬天一样冷,坐在办公室,穿着毛衣。所以最后病起来啊,西医也叫做冷气病,没办法。这就是寒温不节,自己不晓得调节,不晓得应用。
所以我们讲中医“望闻问切”,四个字很难了。进来一眼就看出神气、病情,叫做望。听你讲话的声音,西医则听心脏,这是闻。问你哪里不舒服等等,这是问。切就是把脉,西医的诊断靠仪器来化验,比把脉靠得住多了;把脉三个指头在那里试,除了神仙,多半判断错误。所以有许多人有病,我说你先去西医检查,把资料拿来再看吃不吃药。三个指头把脉,要多高深的功夫啊!把脉的时候完全忘我,自己已经进入定境了,而且把自己的精神进入病人的身体内部去了,那才有一点点像样。
小的时候我生病,那个老医生,看到我把药吃下去了,然后难过得打滚,他说对了,对了,等一下就出汗了,又用被子捂一下。我闷得要死,要把被子拿掉,不行不行,要出汗出到脚,再摸摸看脚底心真流汗,好了,抹一抹,然后他才回去。不像现在,几天还不好,哎呀!你大概吃了什么东西吧?我的药本来对的,是你搞错了。
怎么叫“虚实失度”?譬如说你饿过头了,就是虚,胃的消化力量减弱了;吃的太多就是实,这是容易了解的。譬如有些人生病了,因为里头虚了,虚了就吃补药,完了!补药不能乱吃啊,什么人可以吃补药?身体特别好的人可以吃补药,因为他有吸收的能力。你身体里头衰弱,是个穷家,忽然送了一千万美金给你,都没处放,又怕小偷,又怕土匪,虚不受补啊。假设你感冒了,高丽参啊什么补药,一吃进去,本来三天好的,三个月都好不了,把病封死在里头了,就像把土匪小偷封死在家里一样。所以“虚”“实”二字,那是很难懂的。
昨天一个人问我,他要去考医生执照。我说我读了一辈子的医书,只给人家治治小病,至于大病,对不起,我不敢下手。我从小因为老师是医生,他逼我读医书的,每一种药性酸的凉的都要背。我哪里肯背药名呢?他在桌子上贴一张今天要背的药名,厕所里一张,蚊帐上都贴了。现在想想,我今天能够懂一点道理,还靠他当年逼我的。你们许多同学喜欢学中医,规规矩矩,要么去读中医学院。像我的中医老师,又会武功,又有学问,都是第一流,都还没有把我教好,谈何容易啊!凭你们这样子学三年,关起门来看看书,然后考取了。我说你们去做刽子手多好呢!要学这个东西可难了。据我所晓得,《伤寒论》那是南方用的,你到了黄河以北,很多的病用《伤寒论》,绝对不通,我这是受过名师传授,黄河以北要用《温病条辨》。有许多病,到了中原、四川、贵州、云南,用药就和台湾用的完全不同,这也就是虚实的道理。
所以“寒温不节,虚实失度”,寒温虚实失了调节,自己不晓得调整。一般人讲卫生是西方的文化观念,中国人讲养生,养生就是修道。要想懂得养生,第一先懂得这两句话,寒温要晓得节制。譬如冷气,像昨天这个同学跟着我做事,我说打开冷气吧!他说不要啦,老师你不是讲流一点汗舒服一点吗?我说对啊,可是现在你一流汗,昏了头就不能做事了。我说打开最弱的,两个钟头以后关了就够了。他照我的办法,蛮好,凉快一下就好了嘛,何必一定要冷得非穿毛衣不可,那就是不节,不晓得节制;那就叫做失度,不晓得调整,就会致病。
还有饥饱,是肠胃问题,譬如感冒分两种,一种是细菌性传染,一种是受气候风寒暑湿影响来的,不能用一样的药。“饥饱”两个字代表了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绝对健康的,细菌进来就杀死了,也把它消化了,所以他说“病由饥饱”。还有一个很重要,性行为的关系,由“色欲”来的,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很多人生病都是这个问题来的,自己还不知道,医生也不好意思问,问也不会老实讲。据我所知,人十分之九死在这个色欲上面,十分之零点五死在消化系统上面。所以“病由饥饱色欲”。还有“精虑烦散”,人因为有痛苦有烦恼,才生病。
你看这个医生看病第一等的高明,那真的是医生,“非天非鬼”,并不是什么被鬼迷了,或是上帝菩萨使你病,没有,都是自己的寒温虚实问题,或由饥饱、色欲、精虑烦散来的。
所以这个医生判断季梁,“非天非鬼,虽渐,可攻也”,他说你虽然到了最后的关头,但是还有希望,可以用药攻,就是把里面的病打出去,这个在中医的名称就叫攻。不管中医西医,只有三条路,汗、吐、泻。不是发汗就是呕吐,把它吐出来,再不然从大小便把病气排泄掉,这是攻的道理。
季梁这个生病的本人,有道之士,一听,“季梁曰:‘众医也’”,就说他这个医生,是一般的好医生。反过来说,坏医生就是庸医了,庸医杀人不用刀,开方子一定都照医学的道理来开,但是他把人医死了自己也不知道。所以中国医药的哲学,学医的人要有第一等智慧,中医的道理,“医者意也”,就是要思想。所以季梁批评这第一个医生是“众医也”,就只是个医生,“亟屏之”,吩咐家里的人赶快送路费,请他走,我不需要吃药。第一个医生去了,第二个医生俞氏来了。
良医诊病
“俞氏曰:‘汝始则胎气不足’”,第二个医生理论不同,进一步了,告诉季梁,你啊,身体天生衰弱,你从生下来就胎气不足,也就是不足月而生。有人七个月生,八个月生,九个月生的也有,有些人会到十个月生,还有十二个月生的。胎气的问题,多半是不足月生。有些人月数也够,生下来却非常衰弱,因为母亲怀孕时补药吃多了,饮食补得太多时,胎儿也会变衰弱。很多穷人家的小孩生下来,母亲并没有营养,反而身体特别好,那奇怪得很;很多富贵人家的孩子被父母糟蹋了,拼命补啊,补啊,那会补死的,所以造成胎气不足,这也是一种原因。
譬如几十年前有个医生,一看病常说是胎毒,吓死人。他说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有胎毒,这个印象我很深刻,非常有理。婴儿脐带一剪,马上要靠口鼻呼吸,嘴里一堆黑的胎毒,没有挖干净,开口一哭就咽下去了。到了中年以上,胎毒走到哪一部分,哪一部分就有病。现在我问妇产科的护士,有些很注意挖了,有些马马虎虎,特别是年轻的护士,不注意的时候,抠了一点点,大部分吞下去,这就是胎毒的形成。俞氏医生说,你先天胎气已经不足了,“乳湩有余”,靠后天营养维持生命,但是营养太过了,把身体搞坏了。他说你的病啊,“病非一朝一夕之故”,生病的原因,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其所由来渐矣”,他说你的病来源已经很久。“弗可已也”,据我的判断无药可救。第一个医生说可以下药,这个医生说没有药可救,快要死了。季梁一听,“良医也”,好医生,比“众医”更高明了,“且食之”,招待他吃饭,吃了饭不要他下药,就请他走吧!
神医诊病
第三个医生再来看,“卢氏曰:‘汝疾不由天,亦不由人,亦不由鬼,禀生受形,既有制之者矣,亦有知之者矣,药石其如汝何?’”这第三个医生来看了,他说你的病啊,不是上帝给你的,不是菩萨给你的,也不是因为人,也不是因为鬼。一个人既然生下来,有了这个形体,寿命自然有一定的时间,自然有个确定的力量。有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不与自然抗衡,不抗拒。他说你这个病,你自己也懂,到了某一种情况,吃药啊、针灸啊,这些都没有
换句话说,有人一辈子生病,但是带病延年,这就是中国的哲学道理,可怜兮兮的,反而活得很长。有些人身体壮壮的,好像生命很壮实,突然就死去了。有时候身体越壮死得越快。所以我常常告诉同学们,你去研究研究道家的《神仙传》《高僧传》,每一个修成神仙的,小的时候都是多病。我小的时候,从六岁到十二岁,没有吃过饭,药当成饭吃的。所以说我过去所有的病都生完了,伤寒、麻疹、天花啦,我都生过,其实我一辈子都多病。现在你们看我身体比你们都好,但是我一天到晚都在药中,因为多病嘛,就小心了。你们以为自己身体好得很啊,肚子一大坨,胖胖的,都是油,算不定哪一天就崩溃,真的哦!很严重,这是生命的道理。“药石其如汝何”,他说到那个时候,药物对你也没有办法了。
这个人讲的跟前面两个都不同,等于宣告死亡了。季梁一听,说“神医也”,这个是神医,“重贶遣之”,好好送一笔礼金给他。第一个医生讲得都对,赶走了;第二个医生讲得比较严重了,就请他吃饭,才送走;第三个医生等于说,你快要死了,他反而送红包,送他走。很怪吧!“俄而季梁之疾自瘳”,这一下他的病自己好了。这是人生哲学道理,因此你们学社会心理学的、学教育学的,都要注意这一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