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天道酬勤的典范

再说平王迁都的事。

公元前七七〇年,车马喧阗,旌旗蔽日,从镐京向东的道路被堵得水泄不通。在秦、晋、郑、卫四国诸侯的护卫下,周朝政府的全体成员开始了迁都的旅程。

洛邑本身就是王国的都城之一,营建得很完备,道路规整,宫室雄峻,再加上周围沃野千里都是富庶的地区,比起废墟中的丰镐二京,这里就是一个全新的浮华世界,霎时使人忘记了不久前那一场惨烈的变乱。

丰镐二京的府库已经被洗劫一空,没有什么需要携带的物资,一路上反倒轻松。周朝政府来到洛邑之后对原来的宫室略加修缮就安顿下来了,整个过程没有遇到太大的波折。

平王这时可能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没什么政治经验。他看到四国诸侯对自己鞍前马后地悉心照料,心里很感激,再想到一路上四位“叔叔”风餐露宿吃了那么多苦,却什么抱怨都没有,心里一热,就对身旁的秦襄公说:“爱卿如此为国尽忠,实在让本王感激不已。本王知道你们家族世代守卫西部边疆,为国家出了很多力,却只有‘大夫’之位,实在亏待你们了。现在本王特封你为诸侯,与齐晋等列。”

秦襄公赶紧跪谢。至此,秦国立国一百多年之后,终于升为诸侯国。

平王又说:“岐丰之地,已经被西戎占据。只要你能赶走西戎,收复国土,本王就把这些土地赐给你,你们秦国以后就替本王守护这份祖宗基业怎么样?”

秦襄公大喜过望,连声称谢。

这是秦国得到的一份绝大家产。

当年周王室的祖先住在岐山附近,从那里发迹,向东扩张,逐渐掌握了天下,所以岐丰的土地是周王朝的祖宗基业所在。现在那里被戎狄侵占,平王不想着怎么去收回故土,却做个顺水人情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秦国——反正我也拿不回来,就送给你好了;你有本事把那边抢回来那就是你的,抢不回来也别怪我,反正人情已经给你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平王是个很平庸的国君,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他随便一个决定就使周王室永久丢失了祖先的土地,丢失了西周时期的王国中心地带。

他以为洛邑处在天下中心,物阜民丰,以这里作立国之本也不错;西部那些土地都被人踏烂了,丢就丢了吧。

他却没想到,洛邑位于诸侯中央,是优势,也是一种很大的劣势,这使得周王室被诸侯国包围起来,没有了发展空间:周围诸侯都在跑马圈地,日渐挤压周王室的空间;再加上常常需要赏赐土地给有功劳的诸侯,更让土地一直缩水。后来周王室的土地竟缩成了一个小小的城郭,拥有天下九州的周王朝竟这样逐渐走向消亡了。

再有,洛邑周围都是一马平川,没有山川阻隔,完全没有防卫能力,只能让诸侯来保护,这根本就不是可以立百年基业的地方。事实上,从这以后都是各路诸侯在纵横天下,根本就没有周王室什么事了。

而秦襄公得到这样一份大礼,丝毫没有浪费,回去以后就开始厉兵秣马,展开对戎狄的战争。

秦人发扬他们祖先做事刻苦认真的优点,稳扎稳打,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终于把戎狄彻底赶跑,把原来西周的土地尽数收入囊中。到后来,甚至把戎狄原本的土地都给占了,号称“辟地千里”。秦国就这样拥有了大片险峻的国土,更拥有了相对于山东[崤(xiáo)山以东]各国的体量优势和战略纵深,从此成长为一流大国。

回顾秦国的扩张史,可发现其属于典型的苦孩子熬出头。他们所处的位置本来是各诸侯国里面最差的,直接面对蛮族的威胁,数百年的秦国史,就是不断抗击蛮族侵略的历史。哪知道这样一种恶劣的生存环境,反而锻炼了秦人的意志,使他们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当后来他们跟山东各国竞争的时候,这种刚毅的品质就变成为一种咄咄逼人的国家性格,压得山东各国喘不过气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许说的正是秦人的这种情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