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报纸

作为此身的第一个女儿,朱训樘显得异常喜爱,赵姨娘也从芸妃变成了芸贵妃,赏赐了玉如意,玉蝶,诸多金瓜子,表示赏赐。

金瓜子是皇宫专用物件,民间不得擅自使用。

纯由金子制成。

不仅如此,还有各种物件,例如金丝香木嵌蝉玉珠,一色宫妆千叶攒金牡丹首饰,红翡翠滴珠耳环,赤金凤尾玛瑙流苏,金罗蹙鸾华服等等。

而所生的女儿也被封为崇宁公主,封地千里,在京北的安伦县。

可谓是皇恩浩荡。

朱训樘知道人言可畏,恰逢芸妃诞女,大明地震,在古代来说是大凶之兆。

汉书记载:“日蚀,地震,阳微阴盛也,臣者,君之阴也;子者,父之阴也,妻者,夫之阴也。”

史记太史公曰:“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之乱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有地震,是阳失其所而填其阴也。”

古代一有灾祸,人们会很自觉地认为是皇帝或者是朝廷,宫中有奸邪小人。

帝王也很相信这一套说法,汉成帝建始年间,“日有食之,其夜未央殿中地震。”

日食和地震同时发生,令汉成帝惶恐不已。

朱训樘当然知道这是地壳板块运动,此时大明的位置应该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有小的地震十分常见,然而,毕竟老百姓不理解这些。

为此,他派锦衣卫抓捕散步谣言之众,从严处理。

他也不能把这些事情拦在自己的身上,下个罪己诏,当然是要推了。

于是吩咐雀卫,锦衣卫联合行动,一起鼓吹此乃大明域下,有妖邪乱世,贪官污吏作祟,有的殷人不服王化造成。

而后,顺势展开了大清扫运动。

舆论阵地,你不占领,自有其他人占领,所以,朱训樘萌生了开办报纸的心思。

报纸在唐代就有了雏形,唐代大中进士孙樵曾在《经纬集》中著有一篇名为《读“开元杂报“》的文章,叙述了孙樵曾“于襄、汉间,得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且内容以记载和报道皇帝和官僚活动、朝廷政事为主。

孙樵后将这些内容与编年史《开元录》进行比较,发现“条条可复“,报道内容有根有据,因此他把这些内容称为“开元杂报“。

不过传播对象是官员,而且是以手抄形式流传而非印刷形式。

后宋,明则继续发展。

法国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曾说过:“报纸的故乡是中国。”

所以,朱训樘派人叫来一个工匠,是专门印刷书籍的师傅。

朱训樘简单说了自己的想法,随后看向工匠。

工匠皱着眉头,恭敬道:“禀告陛下,若是按您所说,恐怕一份报纸从刻制排版需要耗费大约六天时间,送到各地方也要花费不少时间,这费用可就大大提高了。”

“需要六天时间吗?”

朱训樘没想到要花费这么长的时间,他问了问工匠,竟然发现工匠采用的是雕版印刷,朱训樘也草略懂一些,他反问道:“可以把各个字先刻下来,然后再组装再一起印刷啊。”

朱训樘表达的意思是采用活字印刷术,他好像记得活字印刷很久之前就出来了。

谁知工匠摇头道:“禀告陛下,若是按您所说的方法,耗费的时间还要长一些。”

“这种方法我们曾经采纳过,不过有诸多不便。”

“它的工序繁琐且极易出错,总共分为摆书、垫版、校对、印刷、归类、逐日轮转等多个步骤,每个活字都是手工雕刻,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造成字迹大小不一,笔画粗细不一,排字行距也十分歪斜的问题,更重要的一点大明字有数万之多,根本无法刻制完成。”

“前人发明后,也曾试过,但后来都放弃了。”

这有些困难了,朱训樘有些犯难,不过转眼一想,十日内大概消息不会失去价值,再说,可以印刷一些天文地理,这总不会失效了。

“能再缩短时间吗?”

工匠望着皇帝的眼神,心中一咬牙,说道:“如果再派一些人,小民保证可以缩短两日,目前许多人不能识文断字,所以不能及时的雕刻,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阻碍,若多一些人手,连夜赶制,想必可以加快速度。”

朱训樘手指轻轻地在桌子上敲打,说道:“这个方面,朕会想办法,你先做一份式样,朕看看再说,还有一件事,一次大概能印多少份?”

“差不多有600份左右。”

竟然只有这么点?

朱训樘算了算,这600份估计都不够大臣们的使用,不行,报纸事关重要,必须加大投资。

“一千两。”

朱训樘伸出手指道:“朕给你一千两白银,作为你们的资金,朕要看到一些成果,给我加大人手,还有一些基础,我要你给我达到最少五千份。”

“若是你做的好,朕还有赏赐,还有,改进印刷技术流程的匠人,朕商他一百两白银,外加美女五名,若是做得好,哪怕废除匠人身份也可以。”

工匠立马连忙叩谢,脸颊上掩饰不住的兴奋激动之意,大声高呼:“谢陛下。”

“草民必竭尽全力,以报陛下皇恩浩荡。”

朱训樘摆摆手,警告道:“不过丑话说在前面,别藏着噎着手艺,把手艺都教给其他人,朕不会忘了你们的,这样吧。”

朱训樘斟酌了一下,说道:“带出八个熟手,朕特开此例,允许其后代入学,若是功劳甚大,可以直接入大明皇家学堂。”

听到这些,工匠的眼睛泛起泪花,工匠之身,意味着若无其巨大变化,这一生都为工匠,其子孙后代也为工匠,世世代代不能从事其他活动。

而朱训樘这话,意味着打开了口子,允许参加科举,有了其他的出路,可谓是皇恩,工匠再次叩拜跪谢,比刚才还要恭敬十足,心中暖暖的,他下定决心,回去一定要好好干,不能辜负皇帝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