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颈动脉解剖
一、颈总动脉
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是头颈部的主要动脉干,位于颈内静脉内侧。两侧的颈总动脉起始方式不同。右侧绝大多数起于头臂干,偶见起自主动脉弓;左侧多数直接发自主动脉弓,少数起于头臂干或与左锁骨下动脉共干起于主动脉弓。两侧颈总动脉均经胸锁关节后方,沿食管、气管和喉的外侧上行,至甲状软骨上缘或第4颈椎高度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位置变异较大,可见于第1颈椎至第2胸椎水平的范围内。颈总动脉分叉前和颈内动脉颅外段,一般无肉眼可见的分支(图1-0-1)。颈总动脉上段位置表浅,查体可扪及搏动。在颈动脉分叉处有颈动脉窦和颈动脉体两个重要结构。
图1-0-1 颈动脉行程及分支
1.颈动脉窦(carotid sinus)
位于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窦壁外膜较厚,其中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称为压力感受器,与血压调节功能有关。管壁的机械牵张是压力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当血压升高时,窦壁扩张,刺激压力感受器,可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末梢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2.颈动脉体(carotid body)
又称颈动脉小球(carotid glomus),是一个细小的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粉红色组织,位于颈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借结缔组织连于动脉壁上,大小不一,平均直径约3.5mm,平均体积为6mm×4mm×2mm左右,其血供主要来自颈外动脉,血液通过咽后静脉和舌静脉回流。颈动脉体为化学感受器,可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及氢离子浓度变化。当机体血液内出现缺氧、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氢离子浓度增加等变化时,颈动脉体接受刺激而使机体发生相应的变化,促使呼吸加深加快,心跳加快,心输出量增多,脑和心脏血流量加大,而腹腔内脏的血流量减少。当头面部大出血时,可在胸锁乳突肌前缘平环状软骨高度,向后将颈总动脉压向第6颈椎的颈动脉结节,进行急救止血。
二、颈外动脉
平甲状软骨上缘或第4颈椎高度起自颈总动脉,供应头面部、硬脑膜和上颈段的血液。主干近端居颈内动脉前内侧,然后经其前方转至外侧上行,穿腮腺,在下颌骨髁突颈部后方分为颞浅动脉与上颌动脉两个终支。其主要分支有:
(一)前支
1.甲状腺上动脉(superior thyroid artery)
一般在舌骨大角平面稍下方,发自颈外动脉起始部的前内侧壁,有时甲状腺上动脉也可直接起于颈总动脉,偶见甲状腺上动脉与舌动脉共干(甲舌动脉干)发出。动脉起始后与喉上神经外支伴行向前下方,沿甲状软骨外侧下行,至甲状腺上端附近分为前、后两支。前支沿甲状腺侧叶前缘下行,分布于侧叶前面;后支沿侧叶后缘下行。其分支除与对侧同名动脉分支相吻合外,也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分支交通。甲状腺上动脉发出喉上动脉,伴喉上神经内支穿甲状舌骨膜入喉。临床上颈外动脉结扎术在甲状腺上动脉与舌动脉之间进行。
2.舌动脉(lingual artery)
于舌骨大角处起自颈外动脉前内侧壁,位于甲状腺上动脉的起始部与面动脉之间,偶尔与面动脉合干构成舌面干。舌动脉为口底舌部肌肉和舌下腺的主要血液供应动脉。舌动脉向上内斜行,然后向下前成弧形弯成襻状,水平向前,最后向上在舌的浅面走行至舌尖。
3.面动脉(facial artery)
约平下颌角起自颈外动脉的前面,行向前内上方,经二腹肌后腹与茎突舌骨肌深面,进入下颌下三角,继经下颌下腺的深方,在咬肌止点前缘处绕过下颌体下缘转至面部,沿口角和鼻翼外侧,迂曲行向内眦,亦名内眦动脉。面动脉主要供应面部皮肤、咬肌、唾液腺及口腔黏膜的血液。面动脉在咬肌前缘绕下颌骨下缘处位置表浅,此处可扪及动脉搏动。当面部出血时,可在该处压迫止血。面动脉的分支主要有颏下动脉、下唇动脉、上唇动脉和鼻外侧动脉等。
(二)后支
1.颞浅动脉(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为颈外动脉的表浅终末支,在腮腺的深面,平下颌颈高度,发自颈外动脉,在外耳门前方上行,与颞浅静脉和耳颞神经伴行,越颧弓根至颞部皮下,多数在眶上缘平面以上分为额、顶2个终支。颞浅动脉分支分布于腮腺和额、颞、顶部软组织。在外耳门前上方颧弓根部可扪及颞浅动脉搏动,可在此处进行压迫止血。
2.上颌动脉(maxillary artery)
为颈外动脉的深终末支,平下颌颈高度发自颈外动脉,在下颌颈深面入颞下窝,行经翼外肌的浅面(少数在深面),经翼外肌两头间入翼腭窝。沿途分支至外耳道、鼓室、牙及牙龈、鼻腔、腭、咬肌和硬脑膜等处。上颌动脉依据毗邻关系以翼外肌为标志全程分为三段:
(1)下颌段:
自起始处至翼外肌下缘,位于下颌骨颈部的后面。该段的主要分支有:
1)脑膜中动脉(middle meningeal artery):为最大的脑膜动脉,在下颌颈深处发出,行经翼外肌深面,穿耳颞神经两根之间垂直向上,穿棘孔入颅中窝分前、后两支,分布于颞顶区内面的硬脑膜。
2)脑膜副动脉(meningeal vice artery):在脑膜中动脉入棘孔前发出,也发自上颌动脉,出现率约88%,向前上方走行,通过卵圆孔进入颅内。
3)下牙槽动脉(inferior alveolar artery):自上颌动脉的近侧端发出,然后下降经下颌孔入下颌管,分支至下颌骨、下颌牙及牙龈,自颏孔穿出,终支为颏动脉,分布于颏区。
(2)翼肌段:
为最长的一段,位于翼外肌的浅面(少数在深面)。分支分布于咬肌和颞下颌关节表面,主要有:
1)咬肌动脉(masseteric artery):供应咬肌,与同名神经水平行向外侧,于颞肌后方经下颌切迹进入咬肌。
2)翼肌动脉(wing muscular artery):供应翼肌,一般有两支,分布于翼内肌和翼外肌。
3)颞深动脉(deep temporal artery):分为前、中、后三支,供应颞肌。
4)颊动脉(buccal artery):与颊神经伴行,分布于颊肌及颊黏膜,与面动脉和眶下动脉吻合。
(3)翼腭窝段:
为上颌动脉的末段,经翼外肌两头间进入翼腭窝。主要分支有:
1)上牙槽后动脉(posterior superior alveolar artery):自上颌动脉即将进入翼腭窝处发出,向前下穿入上颌骨后面的牙槽孔,分布于上颌窦黏膜、上颌后分的牙槽突、牙及牙龈等。
2)眶下动脉(infraorbital artery):自上颌动脉的最前端发出,经眶下裂、眶下沟及眶下管,出眶下孔,沿途发出分支,分布于上颌前份的牙槽突、牙、牙龈,最后分布于下睑及眶下方的皮肤,与眼动脉的分支有吻合。
3.枕动脉(occipital artery)
与面动脉起自同一水平,起自颈外动脉的后方,少数情况下可发自椎动脉,向后上跨过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至寰椎横突和颞骨的乳突之间,然后在颞骨的枕动脉沟行走,位于乳突和胸锁乳突肌及其他肌肉的内侧。供应枕部肌肉、皮肤和硬脑膜的血液。枕动脉的主要分支有胸锁乳突肌支、乳突支、耳支、肌支和脑膜支。
4.耳后动脉(posterior auricular artery)
直接发自颈外动脉后方,起始处在腮腺深面,较枕动脉开口位置高,亦可与枕动脉共干起始。起始后在耳廓后面上行,分为枕支和耳支供应耳廓、腮腺及其后上方皮肤的血液,与颞浅动脉的耳前动脉有吻合。
5.咽升动脉(ascending pharyngeal artery)
自颈外动脉起始部内侧壁向上发出,垂直走在颈内动脉和咽部的侧壁之间至颅底,是咽部肌肉的主要供血动脉,同时还供应脑膜、鼓室等。
三、颈内动脉
在第4颈椎水平,约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处由颈总动脉发出,自颈外动脉的后外方行至其后内方,沿咽侧壁垂直上行至颅底,经颞骨岩部的颈动脉管进入颅内,紧贴海绵窦的内侧壁向前上,至前床突的内侧又向上弯转并穿出海绵窦而分支,故颈内动脉按其行程,以颅底的颈动脉管外口为界,可分为颅外段和颅内段。颅外段又称颈段,颅内段又可细分为五段即岩骨段、海绵窦段、膝段、床突上段和终段。颈内动脉直径为4~5mm。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共同组成颈内动脉系,或称前循环,供应大脑半球的前2/3和部分间脑的血液(图1-0-2)。
图1-0-2 正常颈内动脉颅外段造影相
1.颅外段
因全程位于颈部,故又称颈段,是颈内动脉各段中最长的一段,自颈总动脉分叉处开始至颞骨的颈动脉管外口为止。它先走行于颈外动脉的后外侧,以后逐渐转向颈外动脉的后内侧,沿咽侧壁到达颅底。颈内动脉颈段有以下特点:
(1)全长没有任何分支。
(2)起始部呈梭形膨大,为颈动脉窦。
(3)位置较深在,不易触摸到。颈段的前面有舌下神经、面总静脉和枕动脉通过,后面与颈上交感神经节、舌咽和迷走神经相毗邻,其前内侧为颈外动脉,前外侧为颈内静脉。
2.颅内段
(1)岩骨段(C5):
本段从颞骨岩部的颈动脉管外口起至穿过硬脑膜进入海绵窦之前止,位于颞骨岩部的颈动脉管内。该段在颅底进入颈动脉管外口后,先上行一段很短的距离,然后骤然转弯,随即以近乎水平位的方向由后外走向前内,约行至颞骨岩部尖端处,出颈动脉管内口至破裂孔上部,越过破裂孔软骨上方,从蝶骨小舌和岩骨突之间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内侧进入颅中窝,在硬脑膜外行走一段后穿过硬脑膜,续为海绵窦段。岩骨段的特点是:全程大部位于骨性管道内,且通常在穿过硬脑膜进入海绵窦时形成一正常环状狭窄。此段动脉发出颈鼓室支和翼管支。
(2)海绵窦段(C4):
为岩骨段的直接延续。颈内动脉在颞骨岩部穿出颈动脉管内口后,在蝶鞍的后下角,相当于后床突的外侧,急转向前,进入海绵窦,在窦内稍上升一段距离后,便近水平位沿蝶骨体两侧的颈动脉沟,略呈S形地由后走向前,直到前床突,然后沿前床突内侧的凹沟弯转向上,依次穿过海绵窦顶部的硬脑膜以及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内,移行为膝段。海绵窦段的特点是:其外侧与穿过海绵窦的脑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以及展神经相邻。若干细小的动脉发自海绵窦段,主要供应海绵窦和岩窦壁,还供应穿过海绵窦的脑神经、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垂体、下丘脑结节区以及颅前窝、颅中窝部分的硬脑膜。此外海绵窦段还发出幕缘动脉和幕底动脉,主要供应小脑幕。
(3)膝段(C3):
又称虹吸弯,位于前床突附近,为海绵窦段和床突上段的转折处,呈C形,故称膝段。眼动脉自此段或此段与海绵窦的相互移行处发出。
(4)床突上段(C2):
为海绵窦段的直接延续,因为它位于前、后床突假想连线的地方,故此段为床突上段。该段血管位于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内,走行方向与海绵窦正相反,海绵窦是由后向前,床突上段是由前向后,即床突上段大约在视神经根部或视神经移行为视交叉的下方弯行向后,朝后外方行去,约在前穿质下方续为终段。
海绵窦段、膝段、床突上段通常合称“虹吸部”。颈内动脉虹吸部可呈多种形式:最常见的为U形和V形弯曲。此外,还可见到C形、S形等。虹吸部的形态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一般年龄越大,血管曲度也越大,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
(5)终段(C1):
通常是指颈内动脉参加Willis环的一段。该段短,但颈内动脉的所有主要分支,包括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都发自此段,其中大脑中动脉实际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图1-0-3、图1-0-4)。
图1-0-3 正常颈内动脉颅内段正位造影相
图1-0-4 正常颈内动脉颅内段侧位造影相
3.颈内动脉主要分支
(1)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
颈内动脉穿出海绵窦后,在前床突内侧发出眼动脉,为颈内动脉第一个较大的分支。眼动脉在行程中发出分支供应眼球、眼球外肌、泪腺和眼睑,并与颈外动脉的分支如面动脉等有丰富的吻合。
(2)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位于脑底,下丘脑灰结节和乳头体两侧,起自颈内动脉终段,发出后沿视束下面水平位向后行走,与基底动脉的终支——大脑后动脉相连接,参与组成Willis环,是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的吻合支。
(3)脉络丛前动脉(anterior choroidea artery):
此动脉细小且行程长,多数在后交通动脉起始处外方1.5~4.5mm处,直接从颈内动脉发出,沿视束下面向后外行,经大脑脚与海马回钩之间进入侧脑室下角,终止于脉络丛。沿途发出分支供应外侧膝状体、内囊后支的后下部、大脑脚底的中1/3及苍白球等结构。
(4)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在视交叉外侧,正对嗅三角处,呈直角或近乎直角方向由颈内动脉发出,在视神经上方向前内行,进入大脑纵裂,与对侧的同名动脉借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相连,然后沿胼胝体沟向后行至压部,与大脑后动脉的末梢支吻合,从而形成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的另一吻合途径。大脑前动脉分支可分为皮质支和中央支两组。皮质支分布于顶枕沟以前的半球内侧面、额叶底面的一部分和额、顶两叶上外侧面的上部;中央支自大脑前动脉的近侧端发出,经前穿质入脑实质,供应尾状核、豆状核前部和内囊前肢。
大脑前动脉分段:大脑前动脉按其走行可进一步分为五段,即水平段、上行段、膝段、胼周段和终段。
1)水平段(A1):自大脑前动脉从颈内动脉分出处起,至前交通动脉处止。该段动脉近乎水平位从后外到前内,横越视神经上方至大脑纵裂,在此借助前交通动脉与对侧同名动脉相连接。
2)上行段(A2):自前交通动脉起,到胼胝体膝部的下方止。
3)膝段(A3):呈C形回绕胼胝体膝走行的一段动脉。
4)胼周段(A4):为膝段的延续。此段动脉位于大脑镰下方胼胝体上方,行于胼胝体沟内(即胼周动脉),其走行方向由前向后,从此段发出的分支称为胼缘动脉。
5)终段(A5):胼周段走至胼胝体压部,移行为楔前动脉,通常楔前动脉一段称为终段。
(5)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可视为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是颈内动脉分支中最粗大的一支,成人平均管径约4mm。大脑中动脉通常在视交叉外侧,嗅三角和前穿质的下方,由颈内动脉分出,分出后近水平位向外行进入外侧沟内,分为数支皮质支,营养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大部分和岛叶,其中包括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和语言中枢。若该动脉发生堵塞,将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大脑中动脉途经前穿质时,发出一些细小的中央支,又称豆纹动脉,垂直向上进入脑实质,营养尾状核、豆状核、内囊膝和后肢的前部。豆纹动脉行程呈S形弯曲,因血流动力学关系,在高血压动脉硬化时容易破裂(故又名出血动脉)而导致脑出血,出现严重功能障碍。
大脑中动脉分段:大脑中动脉按其走行特点也可分为五段,即水平段、回转段、侧沟段、分叉段和终段。
1)水平段(M1):自颈内动脉分出后,便延续为大脑中动脉的水平段。此段位于脑底面,水平位向外侧至侧裂窝,续为回转段。豆纹动脉由此段发出。
2)回转段(M2):此段在侧裂窝外方,回绕岛叶前端进入大脑外侧裂,续为侧裂段。
3)侧裂段(M3):隐藏于大脑外侧裂内,该段动脉紧贴岛叶外面,由前下走向后上,沿途发出数条皮质支分布于大脑半球背外侧面。
4)分叉段(M4):大脑中动脉主干从大脑外侧裂上端,到分叉为角回动脉及颞后动脉的一段。
5)终段(M5):为大脑中动脉的终末支——角回动脉。
(徐荣伟 朱先进)
参考文献
1.柏树令.系统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王怀经.局部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张致身.人脑血管解剖与临床.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4.尤弗莱克尔(美).血管解剖学图谱.陶晓峰,译.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