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名方验方丛书:脑病治疗名方验方
- 秦东风
- 1799字
- 2020-08-28 16:24:43
四、古医籍方
1.桂枝加葛根汤
处方:
葛根四两(12克),芍药二两(6克),麻黄(去节)四两(12克),生姜(切)三两(9克),甘草(炙)二两(6克),大枣(擘)十二枚(4枚),桂枝(去皮)二两(6克)。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现代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
解肌发表,生津舒筋。
主治:
面神经麻痹,证属营卫不和,经脉不利。症见口眼歪斜,伴发热汗出,恶风,头痛项强;舌苔薄白,脉浮缓。
本方原载:
汉·张仲景《伤寒论》。
2.牵正散
处方:
白附子1份,白僵蚕1份,全蝎(生用,去毒)1份。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3克)。热酒调下,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服3克,每日2~3次,温酒送服;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
疏风散邪,解表通络。
主治:
面神经麻痹,证属风邪袭络。症见突然口眼歪斜,面部感觉异常,或有虫蚁行走感,或面肌松弛麻木,兼有头痛,鼻塞,颈项发紧不适,或耳周胀痛,面部烘热;苔薄白或兼黄,脉浮。
本方原载:
宋·杨倓《杨氏家藏方》。
3.天麻黄芪汤
处方:
天麻三分(0.9克),芍药三分(0.9克),神曲(炒)三分(0.9克),羌活三分(0.9克),茯苓三分(0.9克),人参四分(1.2克),黄连四分(1.2克),当归五分(1.5克),黄芪六分(1.8克),甘草六分(1.8克),升麻六分(1.8克),葛根六分(1.8克),黄柏六分(1.8克),苍术六分(1.8克),泽泻七分(2.1克),柴胡九分(2.7克)。
用法:
上为粗末,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温服。
功能:
气血双补,潜阳熄风。
主治:
素有风证,因连日酣饮,其证复来,右口角并眼颇有侧视,及左手、左脚腿麻木疼痛。
本方原载:
金·李杲《兰室秘藏》。
4.大秦艽汤
处方:
秦艽三两(90克),甘草二两(60克),川芎二两(60克),当归二两(60克),白芍二两(60克),细辛半两(15克),防风一两(30克),黄芩一两(30克),川羌活一两(30克),石膏二两(60克),白术一两(30克),吴白芷一两(30克),生地黄一两(30克),熟地黄一两(30克),白茯苓一两(30克),川独活二两(60克)。
用法:
上十六味,锉。每服一两(30克),水煎,去滓,温服。(现代用法:上药用量按比例酌减,水煎,温服,不拘时候,每日1剂。)
功能:
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
面神经麻痹。症见口眼歪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微恶风发热;苔薄微黄,脉浮数。
本方原载:
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5.顺风匀气散
处方:
白术四钱(12克),天麻一钱(3克),沉香半钱(1.5克),白芷半钱(1.5克),青皮半钱(1.5克),甘草(炙)半钱(1.5克),人参一钱(3克),乌药二钱(6克),紫苏半钱(1.5克),木瓜半钱(1.5克)。
用法:
上述分作二贴,每贴水二盏,生姜两片,煎八分,温服。
主治:
口眼歪斜。
本方原载:
明·方贤《奇效良方》。
6.玉真散
处方:
防风1份,白芷1份,天麻1份,天南星1份,羌活1份,白附子1份。
用法:
上为末,每服二钱,热酒一盅调服,更敷患处。(现代用法:为细末,过筛,混匀,每服3克,用热酒或童便调服;外用适量,敷患处。)
功能:
祛风化痰。
主治:
面神经麻痹。
本方原载: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
7.全蝎散
处方:
川芎三钱(9克),黄芩三钱(9克),僵蚕(炒,去丝嘴)三钱(9克),赤芍药三钱(9克),甘草三钱(9克),全蝎(炒)三钱(9克),朱砂三钱(9克),南星(汤洗,去皮脐,焙)三钱(9克),天麻三钱(9克)。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用生姜汤调服,不拘时候。
功能:
化痰熄风,活血通络。
主治:
小儿口眼歪斜,语言不清。
本方原载:
明·方贤《奇效良方》。
8.三蚣散
处方:
白芷半两(15克),蜈蚣三条(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煨熟,各去屎),南星(每个切做四段,逐个如蜈蚣法炮制)三个。
用法:
上为细末,入真麝香少许,热酒调一钱,食后服。
功能:
祛风化痰。
主治:
诸口眼歪斜。
本方原载:
明·朱梓《普济方》。
9.银翘马勃散
处方:
连翘一两(30克),银花五钱(15克),牛蒡子六钱(18克),射干三钱(9克),马勃二钱(6克)。
用法:
上杵为散,每服六钱(18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现代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
清热解毒。
主治:
面神经麻痹,证属上焦热毒,壅滞经络。症见颜面红赤,头痛咽痛,口渴,小便黄赤;舌红尖,苔薄黄,脉浮数。
本方原载:
清·吴瑭《温病条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