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寿山卷

金寿山先生
(1912—1983)

先生小传

金寿山(1912—1983)教授,浙江省绍兴市人。他幼年入塾读书,稍长,随父习医。17岁父殁,因家贫,曾在私塾执教,并益加发奋攻读有关医著,间或应诊。1936年来沪,在慈善团体坐堂行医。抗日战争期间,曾去桂林、贵阳等地开业。1946年返沪,应聘在上海中国医学院讲授《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课程。1956年秋,入上海中医学院,历任伤寒温病教研室主任、中医学基础教研室主任。1964年起,任教务处副主任。1979年起,担任学院副院长,分管中医教学工作。1981年附属中医文献研究所成立后,兼任所长,并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组成员、全国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及上海市第五届政协委员。

金氏一生除临诊外,主要从事教学与文献研究工作。在临诊中,能博采诸家之长,不拘一格。他熟谙中医文献,深入研究中医基础理论。在讲授古典医籍时,力求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倡研读前人医案,可以加深对中医理法方药的理解,能启发和提高辨证施治的思路与水平,并便于发掘前人防治某些疾病的经验与有效方药。

他著有《温热论新编》、《金匮诠释》、《续广笔记》、《金寿山医论选集》等书,并曾主编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二版教材《温病学讲义》,深获当时卫生部有关领导和同道的赞许。晚年,犹抱病坚持参与全国中医院校四版教材的编审工作,字斟句酌,一丝不苟。

这里记录的是金老师运用《金匮要略》论治方药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