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教学工作研讨会在福建武夷山召开。会上,得以同相识多年的本教材主编——南京中医药大学王启才教授有了数天的相聚和交谈。

我国著名针灸学家、上海市针灸学会会长兼经络研究所所长陈汉平教授在为《王启才新针灸学》所作的序中说:“历史在前进,科技在发展,中医学理论乃至整个中医学也要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有否定,有借鉴,有嫁接,更有延续和继承。”那些天,我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针灸学术的继承和发展问题。王教授根据自己从医、从教近40年的感受,结合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的体会,凭借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对针灸学中的许多含糊不清、悬而未决、前后矛盾乃至错误的问题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虽然是针灸行业的圈外人,但却对他的一系列精辟见解和言之成理的分析很感兴趣。当时曾经建议他:能将这些问题集中起来,出一本有新意的、有价值的书,一定会对推进中医针灸的进步和发展起到前无古人的作用。

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年轻人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要服从老朽的东西,而是要创造新的、有理智的、光辉的东西。”启才教授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人,他从大学时代就能带着问题学习中医、针灸,对一些前后矛盾的、经不起推敲的以及自己认为错误的问题敢于提出质疑。集流成河,集腋成裘,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和自己在从教、从医40年中不断体会,许多问题在他脑海里日趋成熟,于是便有了这本《针灸解惑》的问世。

我与启才教授因为工作原因已经认识十多年了,他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勤于笔耕,著作颇丰,堪称我国针灸界的后起之秀和佼佼者。佳文易得,好书难求。书成后他求序于我,无论从个人感情,还是对中医针灸事业的责任,我都不能推辞为本书写这个序。故不揣浅陋,乐而为之。

我国文化名人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知识分子要有勇气在一切公共空间运用理性,善于在传媒上向大众传播理念。”也许王启才教授的这本《针灸解惑》中的某些认识还不很成熟,或者还有不完善之处,但作为中医针灸理论及实践的改革者,他却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探索者。我欣赏其学识,仰慕其才华,赞誉其精神,钦佩其勇气。我愿以陈汉平教授为纪念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成立50周年而作的“针灸的发展与学术的包容性”中的一段话结束本序:“在服从科学规律的基础上,尊重个性的、少见的学术宽容,为‘中国针灸哥白尼’的诞生,创造必要的文化氛围。”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社长

img

二○○九年九月十九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