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影响分析

1.1 2009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及2010年前景展望

2009年,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新世纪以来最为突出的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带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坚持实施并不断完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一揽子计划,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的明显下滑,率先实现了经济的总体回升向好,为世界经济好转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10年是经济发展十分复杂的一年,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总体上国内外环境不断改善,积极因素增多,整体经济可望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1.1.1 2009年国民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回落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回落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增长8.9%,回落1.5个百分点。

1.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畜牧业稳定增长

全年粮食产量10616亿斤,比上年增产42亿斤,增长0.4%,连续6年增产。其中,夏粮产量2467亿斤,增产52亿斤,增长2.2%;早稻产量665亿斤,增产33亿斤,增长5.3%;秋粮产量7484亿斤,比上年减产43亿斤,减少0.6%。全年油料产量3100万吨,增长5%;棉花产量640万吨左右,减少14.6%。

畜牧业稳定增长。猪牛羊禽肉产量达到7509万吨,比上年增长5.0%,其中,猪肉产量4889万吨,增长5.8%;生猪存栏4.7亿头,增长1.5%。

2.工业生产逐季回升,实现利润由大幅下降转为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2.4%,四季度增长1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9%,集体企业增长10.2%,股份制企业增长13.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2%。重工业增长11.5%,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轻工业增长9.7%,回落2.6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72882亿元,比上年下降10.1%,上年为增长10.8%。

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891亿元,同比增长7.8%,比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

3.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明显加快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4139亿元,增长30.5%,加快4.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基础设施(扣除电力)投资41913亿元,增长44.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6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增速比上年回落4.8个百分点。全年商品住宅开发投资25619亿元,增长14.2%,回落10.4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9.4亿平方米,增长42.1%,上年为下降14.7%。其中,商品住宅销售8.5亿平方米,增长43.9%,上年为下降15.5%。

4.市场销售增长平稳较快,部分重要产品销售快速增长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增速比上年回落6.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比上年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5.0%,二季度增长15.0%,三季度增长15.3%,四季度增长16.5%。分城乡看,城市增长15.5%,县及县以下增长15.7%。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5.6%,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6.8%。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中,除通讯器材类外,其他20类商品零售类值均实现正增长。汽车销售快速增长,全年汽车类消费增长32.3%,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加快21.2,14.2和7.8个百分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全年销售汽车1364万辆,比上年增长46.2%。

5.进出口总额较上年下降,自11月份由降转升

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上年为增长17.8%。其中,一季度下降24.9%,二季度下降22.1%,三季度下降16.5%,四季度增长9.2%。从月度看,前10个月均为下降,11月份同比增长9.8%,12月份增长32.7%。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0%,上年为增长17.2%。对大部分国家或地区出口增速下降。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上年为增长18.5%。进出口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同比减少1020亿美元。

6.市场价格较上年下降,年底出现上升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上年为上涨5.9%。其中,11月份同比涨幅由负转正,上涨0.6%,12月份上涨1.9%。动态看,一季度下降0.6%,二季度下降1.5%,三季度下降1.3%,四季度上涨0.7%。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5.4%,上年为上涨6.9%。但分月看,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降幅逐步收窄,从7月份年内最大降幅8.2%逐步收窄到11月份同比下降2.1%,12月份由负转正,当月上涨1.7%。环比连续9个月上涨,其中12月上涨1.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9%,上年为上涨10.5%。环比连续9个月上涨,其中12月上涨1.4%。

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涨幅呈逐月加快的态势,12月份同比上涨7.8%,环比上涨1.5%。

7.财政收入由大幅下降转为大幅增长,涉及民生领域的支出增长较快

全年财政收入684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7%。1—11月,全国财政收入63393亿元,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回落11.3个百分点。1—11月,全国财政支出56236亿元,同比增长22.7%,比上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涉及民生领域的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6.7%和38.5%。财政收支相抵,收大于支7157亿元,同比减少5086亿元。

8.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新增贷款大幅增加

12月末,广义货币(M2)60.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增速比上年末加快9.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22万亿元,增长32.4%,加快23.3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38246亿元,增长11.8%,回落0.9个百分点。

12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95940亿元,同比多增46890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131284亿元,同比多增54383亿元。

在经济整体回升向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价格出现不低的涨幅,居民消费价格11月同比上涨0.6%,12月上涨1.9%;其中食品价格11月上涨3.2%,12月上涨5.3%。单位GDP能耗降幅缩小,一季度下降2.97%,二季度下降3.74%,三季度下降1.19%,四季度下降0.54%。高载能行业快速反弹,四季度规模以上高载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2%,比一季度加快18.9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3.2个百分点。对这些苗头性的问题需要给予密切跟踪,保持高度警惕。

1.1.2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取得明显成效

1.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的明显下滑,率先实现经济的总体回升向好

(1)经济增速逐季加快。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仅为6.2%,是上年第四季度低速的继续下滑,也是1997年以来的最低增速,随之而来的是就业形势严峻,企业经营困难。随着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的贯彻落实,经济增速一季快于一季,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得到了较快扭转,并且实现了逐季加快。

(2)经济运行效益向好。全年财政收入增长11.7%,这一增速是在年初下降的情况下逐步实现的,一季度财政收入同比下降8.3%,二季度增长2.6%,三季度增长24.1%。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7.8%,而年初这一增速还是大幅度下降的,1—2月下降37.3%,1—5月下降22.9%,1—8月下降10.6%。

2.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需求、产业和区域结构出现积极变化

(1)国内需求拉动强劲。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33.3%,为1981年以来增长最快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6.9%,为198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初步测算,内需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44.8%,有效弥补了外需的负贡献。

(2)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2.6%,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主要是由金融业、房地产业和批发与零售业等比重上升所拉动。金融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房地产业上升0.3个百分点,批发与零售业上升0.2个百分点。

(3)中西部生产和投资快速增长。从工业看,全年中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快于全国1.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增长15.5%,快于全国4.5个百分点。从投资看,中部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0%,快于全国5.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增长35.0%,快于全国4.5个百分点。

3.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

(1)就业形势好于预期。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09年末全国就业人员达到77995万人,比上年净增51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1120万人,比上年净增910万人,全国及城镇就业人员增量均超过2008年水平。三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5198万人,比二季度末增加101万人,增长0.7%。

(2)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增长8.5%,比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转移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为7.7%,比上年增加0.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增长9.8%,比上年加快1.4个百分点。其中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3.9%,比上年增加0.9个百分点。

(3)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提高城乡低保对象、企业退休人员和优抚对象等群体的补助水平,2009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比上年的1100元增加134元。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年新农合参保人数达8.3亿,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3.9亿。部分地区调高了各类社会保障标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收入比上年增长19.5%。截至10月底,建成廉租房27.7万套,开工建设136万套;建设国有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住房56.5万套。

4.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财税、价格等改革顺利实施

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初步测算为纳税人减轻税收负担超过1200亿元。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实施,出台了电价调整方案,积极推进水价改革方案,实施了化肥价格市场化改革方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重点改革有序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金融、文化新闻出版等领域的改革都取得积极进展。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7个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以上取得的成绩,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一揽子计划是正确的、及时的、有效的;充分证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在全球化时代驾驭复杂局面的智慧和能力;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决策高效、组织有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1.1.3 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展望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关键一年,同时也是十分复杂的一年,因此,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十分重要。

1.有利因素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都开始出现回升,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会加大。主要国际组织纷纷调高了对经济增长的预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1%;联合国预测增速将达到3.2%;英国共识公司(Consensus Forecast)预测这一增速为2.9%。今年世界经济总体可能好于上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好转,我国出口形势将呈恢复性增长。

从国内看,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扩大国内需求政策措施的进一步实施将有利于消费和投资保持较快速的增长。国内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在逐步增强,投资和消费信心在不断提高。国内外环境总体上有利于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2.不利因素

在看到有利方面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增大。

从外部环境看,虽然世界经济步入了复苏进程,但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保护主义持续升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可能加剧波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世界经济完全走出低谷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从国内环境看,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1)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尽管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高,但民间投资还需要进一步提高。2009年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带动的,但目前看来消费的这种快速增长有减弱的趋势。9—12月,农村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连续4个月低于城市水平,差距有扩大之势。居民消费难有较大幅度增长,民间投资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刺激消费和投资的政策效应有可能减弱,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存在较大制约。受国际市场需求依然疲软,贸易摩擦增多等影响,外需短期内很难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2)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压力进一步加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物质资源的大量投入,土地和资源环境约束矛盾加剧,煤电油气运等运行条件偏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盲目重复建设问题突出。

(3)推进节能减排任务艰巨。随着经济企稳回升,高载能、高排放行业扩张明显,有的企业由于经营困难减少了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投入,有的地方节能减排工作有所放松。但从目前情况看,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节能减排压力加大。高载能行业快速反弹,四季度规模以上高载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2%,比一季度加快18.9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出3.2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降幅缩小,一季度下降2.97%,二季度下降3.74%,三季度下降1.19%,四季度下降0.54%。

(4)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灾能力不强、比较效益偏低,农民持续增收困难较多。

(5)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普通高校毕业生和新成长劳动力规模很大,一些困难群体实现就业越来越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仍很艰巨。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预计,2010年共有2400万名待就业人员,其中1500万名是新增劳动力,900万名是上年结转和2009年新增的失业人员。根据8%的GDP增速,全社会只能提供不到1200万个的新增岗位,所以还有1200万名就业人员不能就业,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此外,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涨幅过大,安全生产、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社会稳定以及城乡、区域不平衡等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突出。面对当前困难和机遇并存的复杂形势,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注重改善民生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好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工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