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乐善好施,悲天悯人
人性的善良本质和后天的道德熏陶时刻提醒我们要乐善好施和悲天悯人,但是现实中的生存、竞争和利益对我们来说有时必不可少,有时充满诱惑。在美好的理想与无奈的现实面前,我们矛盾重重并挣扎徘徊。怎样才能平衡这种矛盾,既获得现实愿望的满足,又达到内心灵魂的和谐,成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问号。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一个五岁的孩子汉克和爸爸、妈妈及哥哥一起出去干活,突然下起雨来,可是他们只带了一块雨披。爸爸将雨披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汉克。汉克问道:“为什么爸爸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爸爸回答道:“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汉克左右看了看,跑过去将雨披撑开来挡在了一朵风雨飘摇的小花上面。
这个小故事说明做强者不一定多有力,或者多有钱,而在于是否愿意对别人有所帮助。天下最高的学问是同情弱者,帮助弱者。孔子讲仁,老子讲道,墨子讲“博爱”。归根结底,都不是为了让强者更强大,而是为了让贫弱的人得到更多的福利,让不幸的人得到快乐。
2009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全美400富豪排行榜,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以五百亿美元的净资产蝉联榜首。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世界首富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衣着也不讲究什么名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对打折商品感兴趣,不愿为泊车多花几美元。
可另一面的事实显示比尔.盖茨并不是那种悭吝的守财奴。微软员工的收入全美最高,每年都会在几千名员工中产生几十个百万富翁;为公益和慈善事业一次次捐出近300亿美元的善款,而且决定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95%的财产捐出去……显然,这位世界首富与那种“一掷万金,摆谱显阔”的商界强人迥然有异。
比尔.盖茨没有炫富,没有欺凌弱小,而是通过基金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沃伦.巴菲特曾评价比尔.盖茨说:“如果他卖的不是软件,而是汉堡,他也会成为世界汉堡大王。”言下之意,不是微软成就了盖茨,而是其乐善好施的品德成就了这个世上最富有的人。
比尔.盖茨是否信佛我们姑且不去讨论,其乐善好施的做法已足以让我们钦佩。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看被佛教徒称为“最具魅力的女施主”的故事:
有位女施主家境很富裕,无论是财富、地位和能力,还是其漂亮迷人的外表都没有人能比得上。可是这个如此富有的女施主远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快乐,而是整天郁郁寡欢,连个谈心的人都没有。于是她就去请教无德禅师,询问如何才能具有魅力并赢得别人的喜爱。
无德禅师告诉她:“你能随时随地和各种人合作,并具有和佛一样的慈悲胸怀。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并用些禅心,那你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
女施主听后,发问:“禅话怎么讲呢?”
无德禅师回答:“禅话就是说欢喜的话,说真实的话,说谦虚的话,说利人的话。”
女施主又问:“请问禅音怎么听呢?”
无德禅师回答:“禅音就是化一切声音为微妙的声音,把辱骂的声音转为慈悲的声音,把毁谤的声音转为帮助的声音。哭声、闹声、粗声和丑声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禅音了。”
女施主再问:“那请问禅事怎么做呢?”
无德禅师回答:“禅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务的事,合乎佛法的事。”
女施主更进一步问:“禅心是怎么用呢?”
无德禅师回答:“禅心就是包容一切的心。”
女施主听了之后,一改从前的娇气。在人前不再夸耀自己的财富,不再自恃自己的美丽。对人总是谦恭有礼,对眷属尤能体恤关怀,不久就被夸为“最具魅力的施主”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财富、地位、能力、权力和漂亮的外表只是一个人的外在条件。这些外在条件固然重要,但真正能使我们赢得别人喜爱的,却是我们的心灵。要想成为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就要拥有一颗慈悲的心,一颗包容一切的心。
点亮心灯
真正的强者都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哀民生之多艰难”。并愿意尽一己之力给弱者以帮助,历史上伟大人物莫不如此。而且真正的强者并不是等待自己变强之后才有行动,而是在不断的行动中不断变得更强。等待变强的人,永远没有变强的时候。
2.秉持一颗孝子心
中国有句古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善良的前提,是做人的根本。
有这样一个公益广告,一个小男孩在看到自己的妈妈给奶奶洗脚后,也悄悄地去打了一盆水端到了妈妈的面前,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说道:“妈妈,洗脚。”顿时,那位妈妈的脸上绽放出了欣慰的笑容。相信这个感人画面至今仍定格在许多人的脑海中,我们都知道应该孝敬老人,而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呢?
黄檗禅师出家后,认为“必须放弃恩情,达到无为时方才是真实的报恩”,因此过了三十年禅者的生活,却从来不曾回过俗家,探望亲人。但他内心深处非常记挂年迈的母亲,五十岁时,有一次在参访的旅途中不自觉地就往故乡的方向走去。
母亲也思念出家的儿子,可是毫无音讯,每天从早到晚哀伤地哭泣,眼睛都哭失明了。由于想念儿子,母亲就在路旁设个司茶亭。不但亲自招待过往的云水僧,并且亲自迎到家中为他们洗脚,以示礼敬;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黄檗禅师左脚上有颗大痣。她眼睛虽然瞎了,但希望凭万分之一的洗脚机遇可认出谁是她的爱子。
这一天,黄檗禅师也接受了母亲的招待,他一边让母亲洗脚,一边向母亲述说佛陀出家的故事,希望母亲能因此得到信仰并安心。黄檗禅师只将右脚给母亲洗,却不把左脚给母亲洗。
黄檗禅师接连两次返家,虽然觉得难舍难离,但还是忍痛起程云游行脚,继续参访。邻居们忍不住将这个事实告诉他的母亲,那个对你讲释迦出家故事的人,就是你经常盼望的儿子。母亲听后几近疯狂似地说:“难怪声音好像我儿。”说后就追上去,一直追到大河边。不巧这时黄檗禅师已经上船,而且船也开动了。母亲情急跳到河里,非常不幸地淹死了。
黄檗禅师站在对岸看到母亲失足落水溺死的情形,不禁悲从中来,恸哭着说道:“一子出家,九族升天;若不升天,诸佛妄言。”
黄檗禅师即刻乘船返回火葬母亲,说一偈曰:“我母多年迷自心,如今华开菩提林。当来三会若相值,归命大悲观世音。”
所谓孝顺有三,一是小孝,甘脂奉养;二为中孝,光宗耀祖;三为大孝,度其灵识超升,黄檗禅师度其母可谓是孝中的大孝。
经书上说:“心田事不同,功德分胜劣。”同样十块钱(事)的施舍,因为受者(田)的价值不同,甚至发意(心)大小,结果就千差万别了。佛法无价,不能以金钱多少来决定功德的大小,只有依发心的真妄和大小才能分出功德的胜劣!
对于父母的孝顺也同样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反观自身,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庭的琐事中,或许我们已经很少用心关注父母的所思所想。总以为只要尽己所能给他们充裕的物质享受,就会让他们感到快乐。或者为了怕父母担忧,而极少会把工作中的劳累和委屈如同年少时一样向他们倾诉,以为这样他们就不会知晓自己笑容背后的艰辛……其实能让父母最开心的不是物质方面的表示,而是精神上的陪伴和抚慰。哪怕你两手空空,只要让他们看到你的身影,他们就足以欣慰;哪怕你和他们谈谈生活上和工作中的开心和不开心,他们就会得到巨大的满足。
有一位老人因为心脏病住进某医院心内科,在医院里老人张口大骂。医生护士都不明就里,以为可能是老人因为身体不好而影响了情绪。但是渐渐地,护士从老人的陪护那里知道,老人这样闹是因为老人的子女很少来医院看望他,更谈不上照顾了。老人的老伴去世得早,自己辛辛苦苦把几个孩子养大,出国的出国。在国内的也总是说工作忙,平时就知道给老人钱。老人和一位护士诉苦:“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用啊,孩子们就是不知道我真正需要什么啊!”
孝是什么?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不用给老人许多的钱,不是让老人住在豪华的住宅里。而是多陪陪父母,为父母做一些细小的事。比如为他们洗一次脚,也许就这么简单。
点亮心灯
父母赋予儿女生命的权利,让温暖的阳光洒满儿女的人生旅程,让美妙的月光陪伴儿女四季的行程。从咿呀学语,到长大成人。一步一个脚印,走过了人生风雨路,流过几多辛酸泪。无论如何,都不要忘记养育自己的父母。
3.善待他人即是善待自己
人性原本有善有恶,事实上也可善可恶。绝大多数人偏向性善,在自己抱持善意的同时也期待对方给予善意的响应。在这种相互作用下,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很多矛盾也可顺利抹平。人与人是相互的,你对别人好,别人没有理由不对你好。同样的道理,假如你一开始就认定对方缺乏诚意,敏感的对方也不会诚恳地回应自己,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而只有表现自己的善意,使人们对我们产生比较良好而深刻的印象,才能进一步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
有一位国王仁慈爱民,凡是有人相求,他都尊崇民意,因此深得人民爱戴。
这一年,邻国大举侵犯,国王暗自思忖:“两国交兵由来已久,我若像父祖一样率兵出战,军民定会死上很多,并且冤冤相报何时了。我何不让位于他,让干戈永远平息,而保住我国老百姓的性命呢?”
国王思虑完毕,修书昭告邻国国王:“寡人可以让位,但不得骚扰我军民,对我军民应一视同仁。”
邻国国王读信后感到非常高兴,心想不费吹灰之力就打赢了这场仗,随后率军长驱直入。让位的这位国王先在城中听到消息便更换衣衫,打扮成平民自西门出,遁迹于山林之中。
一日,一个婆罗门经过此处在山林中小憩,碰巧遇到了国王。国王问婆罗门:“你从什么地方而来,又往什么地方去呢?”婆罗门说:“我自北方邻国来,听说这里国王慷慨好施。而我已贫穷不堪,所以特来乞讨些财物回去,以度余年。”
国王见他这般状况,动了恻隐之心。把心一横,对他说道:“你不用难过了,你既然千里迢迢求我而来,我虽然穷得一无所有,但我还是可以满足你的要求的。因为新王在悬赏捉拿我,你可将我捆绑了拿去献给新王,他一定会给你重赏的。”
婆罗门出于贪婪,果然将国王捆绑起来牵着他来到宫门。新王见此,不胜欢喜,询问婆罗门如何捕到的国王。婆罗门便将实情告知:“我不是捕到的,是这位国王心甘情愿地要我这么做的。”
新王对旧王愿意让出王位与国土,本来已经深感惊异。今听婆罗门所说,越发敬佩旧王的盛德。面对殿下的旧王,新王离开国王的宝座,亲自下殿给旧王解绑。他郑重地说道:“本王在你的面前是个不光彩的低矮之人,我是个掠夺者,不该出此可耻的不仁不义之师。你的行为教诲了我,使我深深地感到了羞耻!现在我把王座仍旧让位于你,请你继续治理这个君子之国。愿我们从今永息干戈,结束父祖仇恨,世世代代和好吧!”
儒家推崇“仁义礼智信”,仁字当先。“仁”的核心思想就是友善,这也是符合人的本质的,更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难以舍去且无法泯灭的道德规范之一。多一些友善,便多了一份爱心;多一些友善,便多了一份宽厚与谦和;多一些友善,便多了一份理解与体谅。放眼错综复杂的世界和茫茫人海,只有多一些友善,世界才会和谐;只有多一些友善,人们才会少一些纷争;只有多一些友善,人与人之间才会多一份友情。一个充满友善的世界必将是一个美好的世界,人们无不崇尚这份友善带来的美好。
友善就像是一缕清风,可以除却人世间的烦躁;友善就好像一泓碧水,能够润泽情感中的隙缝。友善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是连接情感的纽带,是增强团结的基石,是孕育和睦的襁褓。凭借友善的力量,干戈可以化为玉帛;倚仗友善的魅力,积怨能够化为情意。人们无不渴望友善,人际间无不需要友善。因而多些友善,给喧嚣的尘世添一份舒坦惬意,给复杂的人生带来一丝诚挚与温暖。
当赋予他人友善的时候,你会感到世间的和美。你能在友善中寻求到心灵的对话,找到情感的慰藉,你还会在友善中弥合性格的缺陷并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
当然讲友善并不是提倡一团和气,而是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些春风化雨般的循循善诱,多些朋友和同志式的批评。而少些不分青红皂白的妄加指责,少些尔虞我诈的互相攻击。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即便是一句关切之词、体谅之语都会令对方倍感快慰。这样有了友善就多了一份深情厚谊,多了一份信任,多了一份支持与理解。
很多年前,在一个小渔村发生了一场可怕的风暴。一艘渔船在海里被打翻了,船员们的性命危在旦夕。他们发出了求救的信号,希望能有人救救他们。当地的一个村民正好看到了求救的信号,于是立刻敲响了警报,然后紧急召集救援人员立即乘着救援船冲入海浪中。
当时忧心忡忡的村民们全部聚集在海边祷告,每个人都举着一盏提灯,以便照亮救援队返家的路。
在人们焦急等待了一个小时后终于见到冲破重重浓雾的救援船向岸边驶来,村民们喜出望外,欢呼雀跃。当他们冲上去拥抱船上的人员时,却听见队长说:“因为救援船的容量有限,无法搭救所有遇难的船员,所以还留下了其中的一个人没有救。”
快乐的人群立刻静了下来,不知道那个被留下的人是谁,他的命运会如何。
救援船上的队长开始组织另一队自愿救援者准备前去搭救那个最后留下来的人,但是海上的风暴那么厉害,人们感到害怕,不肯再下海了。这时一个年少的小伙子站了出来,他叫“汉斯”,十六岁。看到儿子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搭救别人,汉斯的母亲急忙抓住他的手阻止他上救生船。母亲对汉斯说:“孩子,你不能去,十年前,你的父亲在海难中丧生,而三个星期前,你的哥哥保罗出海,到现在也音讯全无。我现在只有你这一个依靠了,你要是出了什么意外,我可怎么活呀!”
看着年迈的母亲,汉斯的心头一酸。但是他强忍着难过的情感,坚强地对母亲说:“妈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让别人去吧’,那情况将会怎样呢?妈妈,您就让我去吧,这是我的责任。只要还有人需要帮助,我们就应当竭尽全力地去救助他。”
汉斯的话不仅打动了他的母亲,也让别人动容,这时已经又有好几个人上前报名了。最后汉斯紧紧地拥抱一下自己的母亲,义无反顾地登上了救援船,和其他救援人员一起冲入了无边无际的黑暗中。
时间一点点地过去,等在岸上的人们心情紧张极了。尤其是对忧心忡忡的汉斯的母亲来说,那简直是痛苦的煎熬。忽然救援船冲破了层层迷雾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大家看到汉斯正站在船头向岸边眺望,岸边的人群立刻欢呼起来。
汉斯向人们挥了挥手,高兴万分地说:“我们找到那个人了,他就是我的哥哥保罗啊!”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的一分子,每个成员都在人生舞台上扮演着各自的重要角色,每个角色都在与他人共舞展现着精彩的人生。然而风雨人生路,往往世事难料。只有同舟共济才能获得更多的快乐,才能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现实社会中,有的人却并不这样认为。遇到事情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自己的安危和利益,因此吝于付出。直到自己也需要帮助的时候才恍然发现,身边没有朋友伸出援助之手。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形容。你帮助了别人,别人自然也会帮助你。换句话说,你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帮助你自己。
古往今来,拥有这种帮别人就是帮自己态度的不乏其人。孙悟空帮唐僧取西经,而最终被封为斗战胜佛;鲁迅帮麻木的中国觉醒,而最终受万人敬仰;诸葛亮帮刘备打天下,而最终名垂千古……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需要别人替自己遮风挡雨的时候,需要别人为自己消除烦恼,给予温馨和慰藉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更多地关爱、关心和帮助他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
点亮心灯
雨天,你给别人一把伞。未来,别人也会送你一方晴空。当你奉献出你的友善,你就可能得到别人的拥戴;当你珍惜别人给予的友善,你就可以获取温暖。如果你假意友善,你就在虚伪中了却残生。因此只有内心拥有至真至纯的友善,才会使你的人生充满爱的温暖。
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帮自己。
4.每一种善行都有回声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如同脑袋和肩膀、手和胳膊,以及脚和脚踝的关系一样,每一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延伸。身体某个部位感染,整个身体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善待他人,相信每一个你身边的人都是来自上帝的恩赐,而你赋予他人的每一次善行都有回声。
有一位很想成为富翁的青年到处游走流浪,辛苦地寻找成为富翁的方法。几年过去了,他不但没有变成富翁,反而成为衣衫破烂的流浪汉。
最后,他想到了寺庙里的观世音菩萨无所不能并救苦救难。于是跑到庙里,向观世音菩萨祈愿,请求菩萨教他成为富翁的方法。
观世音菩萨被他的虔诚感动了,就教他说:“要成为富翁很简单,你从这寺庙出去以后,要珍惜你遇到的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并且为你遇到的人着想,布施给他,这样你很快就会成为富翁了。”
青年听了,心想方法真简单,高兴得不得了。就告辞菩萨,手舞足蹈地走出庙门,一不小心竟踢到石头绊倒在地上。当他爬起来的时候,发现手里粘了一根稻草。正想随手把稻草去掉,猛然想起观世音菩萨的话,便小心翼翼地拿着稻草向前走。
路上迎面飞来一只受伤而粘在他身上的蝴蝶,他想起菩萨的话就把蝴蝶轻轻绑在稻草上,继续往前走。
突然他听见了小孩子号啕大哭的声音,走上前去看见一位衣着华丽的妇人抱着正大哭大闹的小孩子,怎么哄骗也不能使其止哭。当小孩看见青年手上绑着蝴蝶的稻草,立即好奇地停止了哭泣。那人想起菩萨的话,就把稻草送给孩子,孩子高兴得笑起来。妇人非常感激,送给他三个橘子。
他拿着橘子继续上路,走了不久,看见一个布商蹲在地上喘气。他想起菩萨的话,走上前去问道:“你为什么蹲在这里?有什么我可以帮忙吗?”布商说:“我口渴呀!渴得连一步都走不动了。”“那么这些橘子送给你解渴吧!”他把三个橘子全部送给布商。布商吃了橘子,精神立刻振作起来。为了答谢他,布商送给他一匹上好的绸缎。
青年拿着绸缎往前走,看到一匹马病倒在地上,骑马的人正一筹莫展。他就征求马主人的同意,用那匹上好绸缎换那匹病马,马主人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他跑到小河边提了一桶水给那匹马喝,并细心地照顾它。没想到才一会儿,马就好起来了,原来马是因为口渴才倒在路上。
青年骑着马继续前进,在经过一家大宅院前面时突然跑出来一个老人拦住他,向他请求:“你这匹马可不可以借给我呢?”他想起观世音菩萨的话,就从马上跳下来,说:“好,就借给你吧!”
那老人说:“我是这大屋子的主人,现在我有紧急的事要出远门。这样好了,等我回来还马时再重重地答谢你;如果我没有回来,这宅院和土地就送给你好了。你暂时住在这里,等我回来吧!”说完,就匆匆忙忙骑马走了。
青年在这座大宅院住了下来,等老人回来。没想到老人一去不回,他就成为庄园的主人,过着富裕的生活。这时他悟到:“呀!我找了许多年成为富翁的方法,原来这样简单!”
由此可见,真正通向富足的道路不是财富的堆积,也不是名利的追求,而是珍惜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件东西和每一个人。处处为他人着想,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享受生活的馈赠。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一对老夫妇来到一家旅店。看上去他们已经很疲惫,急需一个地方往下来。
年老的男人对旅店伙计说:“对不起,我们跑遍了其他的旅店,里面全客满了。我们想在贵处借住一晚,行吗?”
年轻的伙计解释道:“非常不幸,我们旅馆也已经客满了。这两天由于一个重大的会议要在这个地方召开,所以附近的旅店家家客满。”
老夫妇脸上露出了说不出的失望。
年轻的伙计看着这对老夫妇,轻声说:“不过,天气这么糟糕,这么晚了你们是找不到住宿的地方的。要是你们不介意的话,就睡我的房间吧!”
老夫妇脸上顿时转悲为喜,有说不出的兴奋和感激。
“那你怎么办呢?”那对夫妇想了想又问。
“今天我值夜班,所以我的房间是空着的,你们尽管放心地睡吧。”
第二天早上,老人付房钱时,伙计坚持不要,说:“我自己的房间本来不是用来盈利的,我怎么能要你们的钱呢?”
老人说:“年轻人,你可以成为美国第一流旅馆的经理,过些日子兴许我要给你盖一个大旅馆。”伙计听了,只当是一个玩笑,礼貌地说了声谢谢。
两年过去了,一天年轻人收到了一封信。信里附着一张到纽约的往返机票,约请他回访两年前在那个雨夜借宿的两位客人。
年轻人来到了车水马龙的纽约,老人把他带到第五大街和第三十四街的交汇处,指着一幢高楼说:“年轻人,这就是我们为你盖的旅馆,你愿意做这个旅馆的经理吗?”
这位当年的年轻人就是如今大家都熟识的纽约首屈一指的奥斯多利亚大饭店的经理乔治.波尔特,那位老人则是威廉.奥斯多先生。
故事中的年轻人用一颗善良的心,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了不计得失的帮助。或许这些帮助很微小,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善待别人,总是会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内心的快乐!
不可否认,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几乎所有生活在繁忙都市中的人都是没日没夜地奋斗在所谓的“前途”中。我们试图把所有现实的事情做得完美,实现理想中的结果。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往往和我们的想象有或大或小的差距。很多时候付出与收获也不能成正比,二者的差距常常让我们感到生活的残酷与乏味。渐渐地我们疲倦了,也厌倦了。在这种被厌倦思想所控制的心态下,我们对周围的人或多或少地充满敌意,我们不能原谅来自旁人一点点的无心伤害。于是这个世界就有了报复,接着有了战争,然后更多的人卷入了伤害和被伤害中。一旦人们的心灵被蒙上污垢,就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美妙的事物,享受生活的乐趣。
泰戈尔说:“即使爱只给你带来哀愁,也信任它,不要把你的心关起来。”是的,就算我们善待别人并不一定能得到回报,至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快乐的,这就足够了。
点亮心灯
善待他人是一种爱,这种爱不是一片宁静的土壤,而是一种征服的力量。如果某人对你不公正或不公平,学会原谅他吧。因为宽恕也是一种善待。
5.凭自己的良心做事
在我国古代有一个叫“查道”的人,一天早上,他和仆人一起去看距离比较远的亲戚。到了中午,由于他们还没有赶到亲戚家,而两人都感觉到饿了,所以仆人建议从给亲戚带的礼物中拿一些来吃。
查道却不同意,他说:“那怎么行呢?我们带的这些礼物都是要送人的。既然要送给人家,那这就是别人的东西了。我们要讲信用,可不能偷吃。”结果两人只好饿着肚子继续赶路。
走着走着,他们发现在路边有棵枣树。这时候正是枣子饱满而又没有落杆的季节,看起来甚是诱人。查道饿得发慌,便叫仆人去树上摘些枣来吃。
两人吃完枣,查道拿出一串钱挂在采过的枣树上。
仆人奇怪地问:“这是什么意思?”
查道说:“吃了人家的枣子就应该给钱。”
仆人又说:“枣园的主人不在,别人也没看见,何必这样认真呢?”
查道严肃地说:“讲诚实是做人应有的道德,虽然枣园的主人不在,也没有别人看见,但我们既然吃了人家的枣就应该给钱。”
当我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何感想呢?
可见诚信做人不仅能使我们待人接物坦荡无私,而且可以使我们内心坦然;而说谎、虚假和欺瞒则会折磨我们的良心,使得我们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灰暗、忐忑不安且紧张不已的状态。
一个人只有学会了做人,讲诚信,念恩情,并付诸实际的行动,那么他的人生必然是坦荡的,他的道路必将是宽广的,他的未来也必将是光明的。
“做人得要有良心,要凭良心办事。”这是一句当人们开始懂事起就能经常听到的教诲的话。
“你这个人的良心真黑,简直是被狗吃了。”这是一句人们对那些唯利是图且不顾他人死活的不法之徒的咒骂。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功成名就,都想成为富可敌国的富翁,但是能做到这些的终究是少数。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上班下班,吃饭睡觉,赚钱养家,仅此而已。平凡并没有不好,只要我们都好好地做人做事,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只要我们是一个有良心的人,无愧于天地间,那么我们的人生就有意义。
一位高僧剃度前是个生性好杀之人,将杀人看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的恶人。老百姓都对他恨之入骨,恨不得他马上死去。
有一天,他忽然染上了严重的疾病,想尽所有办法却仍然医治不好。刚开始时他火冒三丈,以为是老百姓在诅咒他,于是他下令:“把说我坏话的老百姓都抓起来,处以极刑,让他们知道我的厉害!”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开始滴水不进,眼看着就要撒手人寰。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起了忏悔之心,忏悔自己的罪过。于是他来到了清凉山,非常诚恳地礼拜忏悔,想求见文殊菩萨。
可是过了好久,文殊菩萨也没有任何显灵的意思,他禁不住乱想起来:
——“怎么这么久都见不到文殊大士?”
——“莫非大士因我罪孽满身,不屑一见?”
——“难道是罪孽做多了,天不容我?”
渐渐地,他的心中生出种种的疑惑与忧虑。当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老人对他说:“你在从前不知令多少人冤枉地死在你的手里,现在你一意求圣,让你稍为辛劳等待一下,就感到怠倦不耐烦了吗?何况你应明白,我人之身不过四大之假合。你身实非你有,切莫执著,不可犹豫,你自己勉励吧!”
梦醒了以后,他想我这身体将来也是要偿他人之债的。于是他就在文殊圣像前,愿以此身自我燃烧作为供养。并虔诚地说:“我现在燃身供养三宝,但愿以此因缘,能够消释我往昔自己亲自杀人或教唆他人杀人等无量怨债。等我酬谢三宝之恩,永远不再杀害众生。”
做人要有良心,这是我们从小就接受孝敬父母和尊重师长的教育。善待别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知恩图报,走正道,这是做人的基本品德。
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讲的是一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的故事。
那天他和平时一样,驾驶着公交车上路了。然而在行车过程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
——把车缓缓地停在了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
——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车。
——将发动机熄火,确保车、乘客和路人的安全。
做完这三件事,他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看完这个故事,想必所有人都会从心底涌出一种敬佩。人总是要死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这位司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出了良心的选择,让美好的人性与人性的美好在他身上得到了表现与升华,并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无私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它会陪伴善良的人安然地度过一生。
做一个有良心的人,别人对我们一个好,我们回报人家一百个好;别人与我们素昧平生,没有对我们好过,但是他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去帮助他,我们就是一个善良的人。这样的人每天睡觉都会枕一个温柔的枕头,会睡得很踏实,会生活得很愉快。
其实良心不是用做事的大小来衡量的,不能说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好事,良心就会变得很巨大。也不能说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良心就变得渺小。良心是我们处理人和事的标尺,指引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
点亮心灯
无论大事小事,无论难事易事,只要是对别人有益的,我们尽力去做。哪怕做得不够好,我们也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是一个有良心的人!”即使有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我们能力微薄,但我们尽心了、尽力了,这就足够了。
6.只有美德才能撵走心灵的纷扰
有一个名为《除掉杂草》的典故,讲的是一位哲学家将学生带到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下来,他在为弟子上毕业前的最后一课。
哲学家问诸多弟子:“如何能除掉眼前旷野里的这些杂草?”
第一个弟子说:“只要用铲,把它们铲掉就好了。”哲学家点点头。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个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可以除掉所有的杂草。”
第四个弟子接着讲:“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起来说:“你们回去后,按照自己的方法除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此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哲学家环顾四周对弟子们说:“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办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没有纷扰,唯一的办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要想摆脱心灵纷扰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积极的生活态度,以最大的热情投身到生活中去,用好的思想播种希望!
如今,我们正处在喧嚣浮躁的环境中,要让我们每个人心存美好。因为心中有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你也会得到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让我们暂时放下世俗的奔波,把他人作为我们照心的镜子反观自己的灵魂,认真而深刻地省察自我内心。
在希望的原野上撒下心灵的种子,收获成熟后的教训。只要心中有爱,又有足够的信任和耐心,我们定能“从心”开始,“从心”出发!
要知道,美德是从人类灵魂中提炼出来的丰富资产。它最具智慧的魅力,它用无声的语言引领我们步入生命理想的殿堂。
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奉献助人,这是美德定下的基本标准。而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不能曲解美德的含义。高贵的人有高贵人的美德,普通人有普通人的美德。二者之间最能统一的是心灵的美德,心灵的美德是核心。如果失去了心灵的美,一切漂浮在外表的美德都是虚假的。
高贵从美德那里拿走了华丽的外衣,平凡从美德那里得到了朴素的心灵。美德是最不习惯听见赞美的词语,它喜欢聆听诚实的脚步,喜欢看谦卑的树叶默默做着托护着果实的事业。
苏东坡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美德是心灵的健康剂,它让人有一颗平常心,有一颗爱心。拥有了美德,我们便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凭空与人起纷争,也不会为一丝小利而烦恼。美德本身就是报酬,它能给人们带来最高尚而真实的快乐,在美德的磨刀石上我们爱心的刀刃会更加锋利。
我们要想让自己的灵魂没有纷扰,心田上没有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通过美化自己的心灵,我们将除去心田中的杂草。摒弃丑陋、歪邪和可恶的东西,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找回失去的信仰。并且瞄准人生的坐标,用美好、正直和善良的精髓去武装,去占领。
点亮心灯
根植于我们心灵中的美德就像幽幽的山泉,清澈透明,用它辉映出的碧蓝云天和我们灵魂的影子。美德是单纯的,它不会站在荣誉和资本面前比高矮;美德是纯净的,它是垂挂在善良枝头的果子,是拂绿三月杨柳的春风。美德如此之美,如此之纯,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用它填充我们的灵魂呢?
7.用感恩心做事,用报恩心做人
空中飘扬的落叶最终落于大地滋养树根,这是一种回报的姿态——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蔚蓝的天上漂浮的白云,展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美丽画面,这是一种感恩的姿态——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
钦山、雪峰和岩头三位禅师一起出去云游,有一天经过一条河流。正计划要到何处去化缘乞食,看到河中从上游飘来一片很新鲜的菜叶。
钦山禅师说:“你们看,河流中有菜叶漂流,可见上游有人居住。我们再向上游走走看,估计就会有人家了。”
岩头禅师说:“这么完好的一片叶子,竟白白让它流走,实在是可惜了。”
雪峰禅师说:“如此不惜福的村民不值得教化,我们还是到别的村庄去吧!”当他们三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在谈论时,看到一人急匆匆地从上游那边跑来,问道:“师父!你们看没看到水中有一片菜叶流过?我刚刚洗菜时,不小心一片菜叶被水冲走了。我现在正在追寻那片流失的菜叶,如果追不到,实在太可惜了。”
雪峰等三人听后,哈哈大笑,不约而同地说道:“我们就到他家去讲法吧!”
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也不失为一种处世哲学。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不应该为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耿耿于怀,不应该为一时的付出而抱怨不停,也不应该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欲膨胀;一个智慧的人应该学会感恩,把生命中所有的一切都看做是上苍的恩赐,感谢生命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才能有健康的心态,才会活出绚烂的人生。
张凝是一个贫困山区走出来的大学生,当时为了积攒学费曾经挨家挨户地推销一款洗浴用品。
一次,由于当天的推销很不顺利,直到傍晚她也没有卖出去几件。身体的疲惫加上精神的压抑,让其感到绝望,最后饥饿难耐的她决定再敲开最后一户人家的家门。即使卖不掉产品,她也要向主人要一杯水,因为她实在太渴太饿了。这时,张凝敲开一扇门。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在看到张凝的样子后,给她一杯浓浓的热牛奶,令张凝感激万分。
许多年后,张凝成了当地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有一天,一位患病的女士因为病情严重,需要赶紧找最好的专家治疗,而这位外科大夫恰恰就是张凝。张凝为这位患病女士做完手术后,惊喜地发现那位女士正是多年前在她饥寒交迫时热情地给过她帮助的年轻女子,当年正是那杯热奶使她又鼓足了信心。
女士的手术很成功,而由于高额的费用使她及家人发愁。她收到了医院的手术缴费单,缴费单背面写着一行小字:“手术费=一杯牛奶。”
“感恩”是一种本性,这种本性与生俱来;“感恩”是一种良知,这种良知不可磨灭。懂得感恩是现代社会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不知感恩为何物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中随时可能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这些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
古人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学会感恩,让生命可以轻装一点,未来的道路才会充满阳光。
学会感恩,哪怕是路遇一位老者的时候,一个礼貌的让位或者一个轻轻的搀扶;对身边走过的每一个路人,报以一个小小的微笑;在别人情绪失落彷徨的时候,说一句鼓励的话;在别人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一个认可的点头……这些虽然都是小而简单的动作,却会给别人带来莫大的力量,会给生活带来爱意与快乐。
我们人生的道路往往难以顺风顺水,而多曲折坎坷,有无数艰难险阻。那么在危困时刻,有人将温暖的双手伸到我们面前解除我们的困顿;有人为我们指点迷津,让我们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和身躯把我们擎起来,让我们攀上人生的高峰……帮助你最终战胜了苦难,扬帆远航,驶向光明幸福的彼岸。这样的人,就是值得我们去感恩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心怀感恩。因为只有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接纳生活的恩赐。试着用一颗感恩的心来体会,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
点亮心灯
生活中难免遇到不幸,当我们遭遇挫折和打击时同样要怀有感恩之心。我们既要感恩这些痛苦的遭遇,也要感恩在我们生命的过程中守候在我们身边的人。因为痛苦令我们成长,周围人借给我们成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