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说明

临床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教材是根据国务院《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的精神,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宏观指导下,以全面提高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质量、积极与医疗卫生实践接轨、为临床服务为目标,依据中医药行业人才培养规律和实际需求,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建设的,旨在正本清源,突出中医思维方式和体现中医药学科的人文特色。

本教材始终坚持以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为中心,牢牢把握人才培养与行业准入两个基本点。在传承历版《中药学》教材的基础上,注重科学设计、整体优化,在理念和思路上有突破、在体例和内容上有亮点。一是规范了中药名词术语,在每章概述中对常用名词术语进行了梳理和诠释,使概念更加明晰。二是增设了常用中药处方用名,为临床正确处方用药奠定了基础。三是增设了中药的功效专篇,凸显了中药功效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四是增选了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的方剂以例证中药,提高了中药临床应用的权威性。五是在每药下增设了性能特点,融汇了历代本草的经典论述,体现了中药学术的传承性,增强了药物效用的说理性。六是增设了用药甄别,突出了辨证用药的特点。

本教材分为总论、各论和附篇3部分。总论共分5章,依次为绪论、中药的性能、中药的功效、中药的品质和中药的应用。各论共收载临床常用中药465种(包括附药65种、参考药67种),按其主要功效分为23章。每药依次以处方用名、主要药性、基本功效、性能特点、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用药甄别、现代研究和备注等内容介绍。附篇为中药名称源流考辨、中药常用命名方法和中药索引。

本教材编委会由全国23所高等中医药院校的25位长期从事临床中药学教学工作的专家组成。编写过程采用集体讨论、副主编分工审定、主编逐章节通审的方法完成。第一章、第六章、第二十六章和附篇由周祯祥编写;第二章、第三章由聂晶编写;第四章由戴王强编写;第五章由李敏编写;第七章第一节、第二节由宋捷民编写;第七章第三节由陈海丰编写;第七章第四节、第五节由金华编写;第八章由秦旭华编写;第九章由邓毅编写;第十章、第二十章由于栋华编写;第十一章由覃骊兰编写;第十二章由陈芳编写;第十三章由袁颖编写;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由郝蕾编写;第十六章由李卫真编写;第十七章由梁幼雅编写;第十八章由唐德才编写;第十九章由王茂生编写;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三章由陈绍红编写;第二十二章由黄芳编写;第二十四章第一节由崔瑛编写;第二十四章第二节由王玉凤编写;第二十四章第三节、第四节由杭爱武编写;第二十五章由王加锋编写;第二十七章、第二十八章由姜开运编写。

本教材数字化工作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支持下,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资助展开的。该项目(编号:GJYJS16069)由周祯祥、唐德才负责,全体编委会成员共同参与完成的。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湖北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及其他参编院校的大力支持。湖北中医药大学李晶晶、汪琼老师在本教材的文稿整理及校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并致谢。本教材供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在职教育、成人教育及相应水平的学员使用,也可作为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参考书。编写过程中,全体编者团结协作,竭尽所能,希望编出高质量的《临床中药学》教材,但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恳请使用本教材的广大师生和中药学同道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订提高。

《临床中药学》编委会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