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 部

瓜蒂

海藏云:纳鼻中,出黄水,除偏头痛有神。头因有湿者,宜此瓜蒂。苦以治胸中寒,与白虎同例,俱见知母条下。与麝香同为使,治久不闻香臭。仲景钤方瓜蒂十四枚,丁香一枚,黍米四十九粒,上为末,含水搐一字取下。

丹溪云:瓜蒂俗呼为苦丁香,性急,损胃气。吐药不为不多,胃弱者勿用。设有当吐之证,以他药代之可也。病后产后,尤宜深戒之。仲景有云: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

冬瓜

丹溪云:冬瓜性急而走,久病与阴虚者忌之。《衍义》以其分散痈疽毒气,有从于走而性急也。

丹溪云:《本草》分六种,而马苋在其数。然马苋自是一种,余苋皆人所种者。下血而又入血分,且善走。红苋与马齿苋同服,下胎,妙。临产时煮食之,易产。

莱菔并子

丹溪云:莱菔根属土,而有金与水。《本草》言煮食之,大下气。往往见煮食之多者,停膈间,成溢饮病,以其甘多而辛少也。其子有推墙倒壁之功。

葱茎白

成聊摄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葱白之辛,以通阳气。

海藏云:味辛,温,以通上下之阳气也。《活人书》云:伤寒头痛如破,连须葱白汤主之。入手太阴经、足阳明经。

丹溪云:韭属金,而有水与土。其性急。研取真汁(35)冷饮,细细呷之,以下膈中瘀血,甚效。

海藏云:泻痢下重者,下焦气滞也。四逆汤加薤白,以泻气滞。入手阳明经。

香薷

丹溪云:大叶香薷,治伤暑,利小便。浓煎汁成膏为丸,服之以治水胀,效也。

荆芥

洁古云:气温,味辛。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辟邪毒,利血脉。宣通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劳。冷捣和醋,封肿毒。

东垣云:主清利头目。

薄荷

洁古云:薄荷能发汗,通关节,解劳乏。与薤相宜。新病瘥人不可多服,令人虚汗不止。《主治秘诀》云:性凉,味辛。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去高巅及皮肤风热。

海藏云:上行之药,能引诸药入荣卫,手太阴兼手厥阴药也。

东垣云:主清利头目。荆芥亦然。

大蒜

丹溪云:大蒜属火,性热,喜散。善化肉,故食肉者喜用之,多在暑月。其伤气之祸,积久自见,化肉之功不足言也。有志于养生者,宜自思之。

茄子

丹溪云:茄属土,故甘而喜降火。腑易动者忌之。实之裂者,烧灰以治乳裂。蒂、木烧灰,以治口疮。皆甘缓火之意。

【注释】

(1)锢:通“痼”,顽疾也。《医门法律·明问病之法·问病论附律一条》:“如未病先有锢疾,已病重添新患,若不问而概守成法治之,宁不伤人乎?”

(2)冒:原作“胃”,据《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改。

(3)汗:诸本皆缺,据《证类本草》“桂”条补。

(4)木:原作“本”,据《本草衍义补遗》“桂”条改。

(5)满:《医学启源》卷之下“吴茱萸”条作“寒”。

(6)探汤中:浸入热水或开水中。

(7)鼠矢:山茱萸之异名。

(8)痿:原作“瘘”,形近致误,据东溪堂本改。

(9)脚:原作“肺”,据《汤液本草》卷下“猪苓”条改。

(10)凌霄花:又名紫葳花、藤萝花。

(11)肺苦,急食苦以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12)臭椿:古称樗,因叶片有臭味而得名。

(13)棠球子:山楂之异名。

(14)从事卉服:《本草衍义补遗》“桑寄生”条无此四字。

(15)竹叶:原为“淡竹叶”,据其后所述可知作者误将“竹叶”混同“淡竹叶”,据正文改。

(16)因盗嫂受金,而弃陈平之国士:因小错而遭谗被疑的典实,出《史记·陈丞相世家》。此处指不能因《本草》言竹沥“大寒”而弃用之。

(17)颠:通“癫”,癫疾也。《素问·奇病论》:“人生而有病颠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颠疾也。”

(18)蓄:原作“可”,据《汤液本草》卷下“犀角”条改。

(19)虫鱼部:原缺,据目录补。

(20)猛:原缺,据《本草衍义补遗》“败龟板”条补。

(21)疝气:《本草衍义补遗》“蛤粉”条作“痰风”。

(22)气:《本草衍义补遗》“鳖肉”条作“阴”。

(23)脾胃:《医学启源》卷之下“橘皮”条作“肺”。

(24)脾:《医学启源》卷之下“橘皮”条作“肺”。

(25)肾:《医学启源》卷之下“青皮”条作“胁”,义胜。

(26)王朝奉:宋代名医王贶,字子亨,曾官朝奉郎,后人尊称为“王朝奉”。

(27)白肠大肠也难经三十五难小肠谓赤肠大肠谓白肠胆者谓青肠,胃者谓黄肠,膀胱谓黑肠。”

(28)立病:原作“病无”,据《本草衍义补遗》“樱桃”条改。

(29)具眼:有眼力的人。

(30)鸡头:芡实之俗称。因芡实结苞后形似鸡头而得名。《本草纲目》:“芡茎三月,生叶贴水……结苞,外有青刺如猬刺栗球之形。花在苞顶亦如鸡喙及猬喙。”

(31)舂:诸本皆作“春”,形近致误,据《丹溪逸书 · 丹溪心法类集》“面”条改。

(32)天五:土也。

(33)戊己:戊己属土,此处代指“胃”。《素问·脏气法时论》:“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曰戊己。”

(34)熟:原作“热”,形近致误,据《汤液本草》卷下“大麦糵”条改。

(35)真汁:原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