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片形吸虫、后睾吸虫、歧腔吸虫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

掌握片形吸虫、后睾吸虫、歧腔吸虫的基本形态和结构,并且能够在显微镜下或肉眼观察识别这几种吸虫的种类,了解其寄生部位及中间宿主的种类,准确诊断这几种吸虫引起的吸虫病。

【实验内容】

1.观察片形吸虫成虫及虫卵的形态结构。

2.观察后睾吸虫成虫及虫卵的形态结构。

3.观察歧腔吸虫成虫及虫卵的形态结构。

【材料与设备】

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病理标本、挂图或投影仪、解剖针、虫体染色封片标本、固定虫卵标本等。

【操作与观察】

一、片形吸虫的形态观察

对于虫体比较小的染色封片标本应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而较大的虫体染色封片应用放大镜观察。观察虫卵时取洁净的载玻片,在其中央滴一小滴虫卵保存液(内含有虫卵),在虫卵保存液上盖以盖玻片,置显微镜下暗视野检查。必要时,用解剖针轻轻移动盖玻片,以便能清晰辨认虫卵结构。

(一)肝片形吸虫(Fasciolahepatica)

1.外部形态(图4.1):肝片形吸虫成虫背腹扁平,外观呈柳树叶状,新鲜时为棕红色,固定后为灰白色。虫体大小随发育程度不同差别很大,一般成熟虫体长21~41mm,宽9~14mm。体表被有许多小棘,棘尖而锐利。虫体前部较后部宽,前端伸展呈圆锥形突出,称为头锥。头锥的基部突然变宽,呈双肩样突出。肩部向后逐渐变窄。口吸盘位于虫体的前端,呈圆形,直径约为1.0mm。腹吸盘在双肩样突出水平线的下方,较口吸盘大,位于其稍后方。生殖孔位于口、腹吸盘之间。

图4.1 肝片形吸虫形态(引自杨光友,2005)

2.内部结构:①消化系统由口、咽、食道和肠管组成。口位于口吸盘的中央,口吸盘的底部是口孔。口孔经咽通向食道和肠管,肠管高度分枝,外侧枝多,内侧枝少而短。②生殖系统为雌雄同体。雄性生殖系统包括两个呈树枝状分支的睾丸,前后分布于虫体后1/2~3/4的中央。每个睾丸发出一条输出管,汇合成一条输精管,进入雄茎囊,膨大形成贮精囊,下接射精管,末端为雄茎,经生殖孔开口于腹面腹吸盘之前,并与雌性生殖孔形成生殖窦。雌性生殖器官有卵巢一个,鹿角状,位于睾丸的右上方。输卵管与卵模相通,卵模显著,位于睾丸前方体中线上,周围有梅氏腺。卵模与腹吸盘之间为盘曲的子宫,孕卵子宫呈褐色菊花状,内充满虫卵,一端通向生殖孔,外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的前缘附近。无受精囊。卵黄腺由许多点状小滤泡组成,布满于虫体两侧,前起于腹吸盘,后达于虫体末端,与肠管重叠。左右两侧的卵黄腺通过卵黄管左右横向汇合于卵模的下方,形成卵黄囊,然后通向卵模。位于虫体后1/4处的卵黄腺被透明的排泄囊所分隔。

虫卵:呈椭圆形,金黄色,前端较窄,有一个不明显的卵盖,后端较钝。卵壳薄而透明,由四层膜组成,卵内充满卵黄细胞和一个未分裂的胚细胞。虫卵长133~157μm,宽74~91μm。

(二)大片形吸虫(Fasciola gigantica)

大片形吸虫的形态(图4.2)与肝片形吸虫基本相似,其主要区别在于大片形吸虫虫体较大,长25~75mm,宽5~12mm,竹叶状。前端没有显著的头锥,在头部后面即逐渐扩大至腹吸盘水平处,虫体的两边几乎平行,后端不缩小。腹吸盘较口吸盘大1.5倍。咽较食道长,肠管的内侧分支很多,并有明显的小支,睾丸分支较少,所占空间及其长度也较小,其内部构造和肝片形吸虫相似。

图4.2 大片形吸虫形态(引自黄兵、沈杰,2005)

虫卵:大片形吸虫的虫卵比肝片形吸虫的虫卵大,长150~190μm,宽75~90μm。虫卵为黄褐色,长卵圆形。

(三)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新鲜虫体为肉红色,大而肥厚,形似斜切的姜片(图4.3),故称姜片吸虫。成虫大小相差甚大,长20~75mm,宽8~20mm,厚2~3mm。体表被有小棘,易脱落。口、腹吸盘均在虫体前端,相距较近。腹吸盘发达,呈漏斗状,大小是口吸盘的4~5倍。消化器官有口、咽、食道和肠管。咽小,食道短,两条肠管弯曲,波浪状伸达虫体后端,末端为盲肠。睾丸2个,高度分支,前后排列在虫体后半部中央。两条输出管合并为输精管,膨大为贮精囊。雄茎囊发达。生殖孔开口在腹吸盘的前方。卵巢一个,呈短的佛手状分支,位于虫体中部偏右侧。卵模位于虫体中部,其周围为梅氏腺。输卵管和卵黄总管均与卵模相通。卵黄腺位于虫体两侧呈颗粒状。无受精囊。充满虫卵的子宫弯曲在卵模和腹吸盘之间。

图4.3 姜片吸虫形态(引自陈心陶,1985)

虫卵:呈淡黄色,长椭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为(130~145)μm×(85~97)μm。卵壳很薄,有卵盖。卵内含一个卵细胞,呈灰色,卵黄细胞30~50个,致密且相互重叠。

二、后睾吸虫的形态观察

(一)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1.外部形态(图4.4):虫体背腹扁平,狭长,呈树叶状。前端稍尖,后端较钝,体表无棘,透明。大小为长10~25mm,宽3~5mm。口吸盘位于体前端,略大于腹吸盘,腹吸盘位于体前端1/5处。

图4.4 华支睾吸虫形态(引自杨光友,2005)

2.内部结构:①消化系统包括口、咽、食道及肠管。咽球形,食道短,两盲肠直达虫体后端。②生殖系统为雌雄同体。睾丸2个,呈树枝状分支,前后排列于虫体后1/3处。从两睾丸各发出一条输出管,向前汇合成输精管。其膨大部分形成贮精囊,末端为射精管,开口于雄性生殖腔。生殖孔位于腹吸盘前缘处。缺雄茎和雄茎囊。卵巢分叶,位于前睾丸之前。受精囊发达,呈椭圆形,位于睾丸与卵巢之间。劳氏管细长,位于受精囊旁边,开口于虫体背面。输卵管的远端为卵模,周围有梅氏腺,均位于睾丸之前。卵黄腺由细小的颗粒组成,排列在虫体两侧,起自腹吸盘,止于受精囊前缘。两条卵黄管汇合后,与输卵管相通。子宫从卵模开始,盘绕而上,直至腹吸盘,开口于腹吸盘前缘的生殖孔。排泄囊呈“S”状,弯曲于体后部,向前伸达受精囊处。

虫卵:虫卵小,黄褐色,平均大小为29μm×17μm,形似电灯泡。前端较窄,有卵盖,卵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后端钝圆,有一逗点状小突起。从宿主体内随粪便排出时卵内已含有一个成熟毛蚴。

(二)猫后睾吸虫(Opisthorchis felineus)

猫后睾吸虫的形态与华支睾吸虫相似,但略小,长7~12mm,宽2~3mm。体表光滑,颇似华支睾吸虫。睾丸呈裂状分叶,前后斜列于虫体后1/4处。睾丸之前是卵巢及较发达的受精囊。子宫位于肠支内,卵黄腺位于肠支外,均分布在虫体中1/3处。排泄管在睾丸之间,呈“S”状弯曲。

麝猫后睾吸虫的成虫形态也与华支睾吸虫相似。

虫卵:呈卵圆形,淡黄色,大小为(26~30)μm×(10~15)μm。一端有卵盖,另一端有小突起,内含毛蚴。麝猫后睾吸虫虫卵的形态与华支睾吸虫卵相似。

(三)东方次睾吸虫(Metorchis orientalis)

成虫呈叶片状(图4.5),长2.4~4.7mm,宽0.5~1.2mm。前端稍窄长,后端钝圆,体表被有小棘。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前1/4处中央。两条肠管伸达虫体末端。睾丸大而分叶,前后排列于虫体后端。生殖孔位于腹吸盘正前方。卵巢椭圆形,位于睾丸前方,受精囊位于前睾丸之前、卵巢的右侧。卵黄腺分布于虫体两侧,始于肠分叉的稍后方,终止于前睾丸的前缘。子宫弯曲,起自卵巢水平线上,向前伸达腹吸盘上方,内充满虫卵。

图4.5 东方次睾吸虫形态(引自杨光友,2005)

虫卵:浅黄色,椭圆形,大小为(29~32)μm×(15~17)μm,有卵盖,内含毛蚴。

(四)鸭对体吸虫(Amphimerus anatis)

虫体细长,前端稍钝,后端尖细,大小为(19.58~24.63)mm×(1.14~1.39)mm(图4.6)。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前1/7处。口、腹吸盘大小比例为2∶1。两条肠管伸达虫体后端。睾丸呈长椭圆形,边缘稍有缺刻,前后排列在虫体的后方。生殖孔位于腹吸盘的前缘。卵巢分叶,位于前睾丸之前。受精囊膨大呈梨形,紧接卵巢之后。子宫位于肠支间,从卵巢处曲折前行,直达腹吸盘。卵黄腺分布于肠管两侧,每侧明显地分成8~9簇,自虫体中部伸达睾丸之后。

图4.6 鸭对体吸虫成虫形态(引自杨光友,2005)

虫卵:呈卵圆形,顶端有小盖,另一端有小突起。虫卵大小为(25~28)μm×14μm。

(五)截形微口吸虫(Microtrema truncatum)

虫体背腹扁平,似舌状,前端稍尖,后端平截,虫体中部略向背面隆起,长4.5~14mm,宽2.5~6.5mm,厚1.5~3.0mm。体表被细棘。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中央略后方。食道短,两肠管与体缘平行,到达虫体后端略向内弯。睾丸略分叶,左右对称,排列在体后1/4处肠管的内侧。卵巢位于虫体中轴上,与睾丸在同一水平的略前方,呈三角形,由十余叶组成。梅氏腺在卵巢之前,受精囊为卵圆形,在其后有劳氏管。卵黄腺分布在体两侧的肠管之外,各有9~14簇。子宫弯曲于睾丸和卵巢之前,肠分叉处之后。排泄囊在体后端形成“Y”字形。

虫卵:虫卵小,深金黄色,前端狭,后端略宽,大小平均为3.35~18.1μm,有卵盖,其另一端有一小刺,壳厚,表面有龟裂纹,内含毛蚴。

三、歧腔吸虫的形态观察

(一)矛形歧腔吸虫(Dicrocoeliumlanceatum)

虫体窄长呈矛形,棕红色,表皮光滑(图4.7)。长5~15mm,宽1.5~2.5mm。前部狭小,中部最宽,后端钝圆。口吸盘比腹吸盘稍小,其后紧随有咽,下接食道和两肠管。腹吸盘位于体前端1/5处。睾丸2个,圆形或边缘具缺刻,前后排列或斜列于腹吸盘的后方。雄茎囊呈长形,位于肠分叉与腹吸盘之间,内含有扭曲的贮精囊、前列腺和雄茎。生殖孔开口于肠分支处。卵巢近圆形,位于后睾丸之后,其后有受精囊和劳氏管。卵黄腺位于体中部两侧。子宫弯曲,充满虫体后半部,内含大量虫卵。

图4.7 矛形歧腔吸虫形态(引自杨光友,2005)

虫卵:似卵圆形,褐色,具卵盖,大小为(34~44)μm×(29~33)μm,内含毛蚴。

(二)中华歧腔吸虫(Dicrocoeliumchinensis)

中华歧腔吸虫与矛形歧腔吸虫相似,但虫体较宽扁,体前1/3处两侧呈肩状扩大,其前方体部呈头锥状。2个睾丸左右并列于腹吸盘后。虫体长3.54~8.96mm,宽2.03~3.09mm。

虫卵:与矛形歧腔吸虫卵非常相似,大小为(45~51)μm×(30~33)μm。

(三)阔盘吸虫(Eurytrema)

我国发现的阔盘吸虫已有6种,其中以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图4.8)、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cum)和支睾阔盘吸虫(E.cladorchis)三种分布最广泛。胰阔盘吸虫为小型吸虫,虫体活时为棕红色,固定后为灰白色,虫体扁平较厚,表皮上有细刺,成虫时常已脱落。虫体大小为长8~16mm,宽5~5.8mm。吸盘发达,口吸盘大于腹吸盘。咽小,食道短,两肠支盲端不达体后端。睾丸2个,圆形或略分叶,左右排列在腹吸盘稍后。雄茎囊呈长管状,位于腹吸盘前方与肠支之间。生殖孔开口于肠分叉的后方。卵巢3~6叶,位于睾丸之后,体中线附近。受精囊呈圆形,在卵巢附近。子宫弯曲,充满于虫体后部,末端在腹吸盘一旁作多个绕曲后沿着雄茎囊旁边上行,开口于生殖孔。卵黄腺呈颗粒状,分布于体中部的两侧。排泄系统的纵管沿肠支走向虫体的两侧,排泄囊呈“T”状,排泄孔开口于体后端尾突的中央。

图4.8 胰阔盘吸虫形态(引自黄兵、沈杰,2005)

虫卵:呈黄棕色或深褐色,椭圆形,两侧稍不对称,具卵盖。大小为(42~50)μm×(30~34)μm。内含一个椭圆形的毛蚴。

【注意事项】

1.观察虫体时一定要识别其内部结构,根据虫体大小选用显微镜或放大镜。

2.观察虫卵时要注意调节显微镜光圈的大小或灯的亮度,使视野的亮度适中。

【思考题】

1.比较肝片形吸虫、大片形吸虫形态的异同。

2.布氏姜片吸虫、华支睾吸虫的形态特点是什么?

【实验报告要求】

1.绘出肝片形吸虫、华支睾吸虫成虫形态图并说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2.绘制肝片形吸虫、华支睾吸虫虫卵形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