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过改革开放以来数十年的发展,中国的金融体系日益完善,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金融学也成为现代经济学最热门的学科之一。而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迅猛发展,新的金融业态不断涌现,新的金融机构不断产生,新的金融工具不断创新,虽说现今金融学教材的版本已经很多,但是编写一本能够适应当前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的金融学教材仍然显得十分必要。

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颁发《教育部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本教材是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编写的金融学专业主干课教材,也可作为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和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金融学教材。在知识点的设计上,注重学术、技术和职业技能三者的结合,有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重学科基础、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三者的结合,使学生既具备必要的学科基础,又具有较强的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在教材结构设计上,注重有利于教师将学科性教育和应用性教育两种教学理念结合起来,构建应用性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由于编写者有意突出了教材的实用性和通俗性,所以,本教材也可作为广大金融工作者、企业管理者的培训教材或业务参考书。

与现有的金融学教材比较,本教材力求突出以下特点。

一是体系完整、内容全面。基于宽口径、广覆盖、打基础的编写指导思想,本教材内容涵盖了金融基础、微观金融、宏观金融和国际金融四大部分,并对当今方兴未艾的互联网金融也做了相应关照。从知识点来讲,可以说做到了系统、全面、基本无遗漏。

二是结构合理、严谨准确。作为教材,前提条件是准确,即主要内容必须是成熟的理论。因此,本教材重点对金融学界已有共识的权威性理论和方法加以编纂,努力做到概念准确,表述清楚。当然,本教材同时也对当前金融界发生的重大变化和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给予足够的关注。

三是体例新颖、简洁明快。一部教材是否具有生命力,关键在于编写者是否处处为读者考虑。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读者友好的诉求:每章开始设有本章要点,结尾有本章小结,便于学生准确把握所学章节的重点、难点;每章结束时,还开出了针对该章内容的课后练习题;案例均为近期国内外的典型案例,更具时代感、贴近感,着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四是内容前沿、与时俱进。本教材尽可能做到金融学理论与金融实务有机结合,努力把当代中国金融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最新改革动态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例如2013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新增加的短期流动性调节、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等。又如2017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加强金融监管的主要精神等。这些在本书中都有体现。这一特点还可以从每章编排的延伸阅读材料中得到体现。

五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写作风格上,本教材尽可能使用轻松、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基本上没有列举或推导复杂的数学模型,尽量用学生可以看到、感受到的事例来阐明枯燥晦涩的理论,使教材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同时又不失教材所应有的严肃性,让学生能够轻轻松松学到金融学知识。

本教材的编写,先由章迪诚、陈英提出全书框架,章、节、目的标题设计,基本格式、体例和写作要求,交编写者分别起草初稿,各章节的初稿提供者如下:

第一章:章迪诚

第二章:陈英

第三章:陈英、汤碧杰

第四章:董自光、郑素利

第五章:陈英、毛旸昊

第六章:章迪诚、严由亮

第七章:陆春宝

第八章:陈述云、项凯标

第九章:章迪诚、陈述云

第十章:章迪诚

第十一章:陈英、徐玲

第十二章:章迪诚

初稿完成以后,由章迪诚、陈英对全书进行统稿和最后定稿。在此过程中,出于基本概念、定义、内容表述前后照应的要求和其他方面的考虑,统稿时在较大范围对初稿内容进行了增删和顺序上的较大调整,绝大部分章节进行了重新编写。其间或有定稿不如初稿,甚至将初稿内容改错之处,恐怕在所难免。在此特作说明,有不妥之处,谨向初稿提供者表示歉意。

本教材的编写过程,参阅了大量金融学著作和教材,在此谨向相关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本教材难免存在很多不足甚至错漏,诚望读者不吝赐教,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

章迪诚 陈英

2018年4月于杭州浙江树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