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

一、国外护理教育的现状

20世纪初期,美国开始发展护理教育,以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为先驱先后设立护理学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同期,大洋洲、亚洲、非洲也开始了护理教育的探索,到20世纪中期,许多国家和地区有了多层次的护理教育体系(梅人朗,2000)。

二、国外护理教育史研究

20世纪以来,国外学者开始尝试护理教育发展史的研究,对护理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宏观史研究较为广泛。通过检索国外护理教育史研究发现,这一方面的研究以宏观史研究为主,符合普遍历史研究的规律。“宏大叙事”的研究范式也在早期的护理教育史研究中被广泛应用。1948年,布朗即以美国护理教育发展50年中护理界领导人的研究成果、报告和论述为研究资料,探讨分析如何提高护理教育水准的问题(梅人朗,1998)。而后,刘义兰将研究对象选择为20世纪30年代后期欧洲的护理教育史,鉴于医疗技术革新、住院病人增多的医疗背景,他认为下一阶段护理教育的方向应转变为培养专科护士,进而开始探讨护理的专科化教育(刘义兰等,2002)。美国学者Karen J.Egenes(2004)在他的著作《护理历史》中宏观地回顾了护理教育的发展历程,认为护理教育的下一步在于开发高级实践护士角色以及明确护士职业发展规划、定位等。2012年,Tiina Numela回顾了芬兰护理教育的过程,认为护士的角色不断变化,工作范围越来越宽,工作需求日趋增多,很多护士承担了原先医生的工作职责,护士的受尊重程度提高,对社会福利和健康发展发挥了更大作用(Tiina et al.,2012)。

微观史研究较为成熟。微观史学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种史学研究新思潮(李剑,2013),它改变了宏观史“长期结构式”的研究模式,转至以历史上的“见证者”(包括精英群体和普通人民)以及重大事件为研究对象开展史学研究。可以说,微观史研究是针对宏观史研究中存在的很多局限性而提出的,微观史研究中的研究思想常常是对宏观史研究的移植和沿袭。在国外护理教育史的研究中,近代较多学者开始侧重于以微观史研究为切入点,进而反映出局部历史现象,衬托宏观历史事实。如,2009年,美国爱达荷州疼痛管理专科护士Randall Hudspeth以半结构式访谈的形式访谈退休护士,记录爱达荷州护理业自1909年开始的发展变迁,然而研究的切入点并非历史的变迁,更多地侧重于不同历史阶段护士面临的挑战问题,最终他提出当下爱达荷州护理工作者面临的最大挑战主要来自高层次护士的培养、运用,以及与医生职责冲突的困境,提出下一阶段可在护理教育方面提升对护士能力的要求,在管理层面正确划分医护职责,促进团队合作。

教育史研究对护理教育起推动作用。无论是宏观史研究,还是微观史研究,本质上都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从不同侧面去推动护理教育的发展。如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护理教育,符合前文中有关于欧洲护理教育史的相关研究结果,如大专及本科均实行专科化培养,学生毕业后申请注册,成为相应专业的注册护士(徐燕等,2004)。英国国家健康服务部(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在宏观调查分析后提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尤其重要,于是从培养目标角度,强调4方面核心能力:循证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QAA,2013)。

美国护理学院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 AACN)先后有3个版次护理教育专业标准,在1998年的第二版中,AACN在吸取第一版标准精华的同时,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将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核心知识,如促进健康、降低危险性、伦理、多元人类、全球健康服务系统和政策等9项),技能领域(评估、沟通、技术操作、批判性思维能力4个亚类)(尹自芳,2005),情感领域(包括专业价值观和角色发展2大亚类),第一次将目标分类理论运用到培养目标的制订过程中。2008年,AACN进行了第二次修订,提出了9个领域共97个亚类的培养目标,拓展的内容包括循证实践能力、跨专业的人际沟通协作能力、专业思想和价值观、参与健康保健政策制定、监管环境和医学金融的能力等(Cynthia,2011)。由此可见,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随时间发展逐步显现并细化。

三、国内护理教育的现状

麦克奇尼是第一位受过专业训练后在华长期工作的护士。1887年,她率先在中国开办护士短训班,1888年约翰逊在福州成立我国第一所护士学校,开启了较为正规的学校护理教育。截止到2003年年底,全国共有255所学校开设大专层面的护理教育,学制二到三年;开设护理本科教育的院校有133所,修业年限四到五年;开设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院校有30所,修业年限三年;开设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院校有1所,修业年限三年。目前,国内外护理教育已走过学徒式的职业培训时期、以医院为基础的护士学校教育时期,进入到高等护理教育形成发展新阶段(姜安丽,2017;陈明,2011)。

四、国内护理教育史研究

教育史研究以宏观史研究为主。国内将历史研究法运用到护理教育发展的研究较少。通过在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可发现,关于护理教育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护理专家和各级医疗护理机构方面,大多为宏观史研究,此类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

如,北京市卫生局医教处(2000)发表了《北京地区护理教育的回顾与展望》,以某地区为切入点较为宏观地总结回顾了新中国成立50年来护理教育经历的5个发展阶段及影响护理教育发展的重大事件,如取消和恢复高等护理教育等,最后提出下一阶段教育层次需高移、高职教育持续蓬勃发展、继续教育进一步深化、在职学历教育再现高潮等五点展望。2004年,由时任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的黄人健(2004)在《中华护理教育》创刊之际书写的《教育之业,百年之计》一文(创刊词),强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护理教育取得的巨大成绩,并认为将来的护理事业应该走专业化发展道路,这是护理专家对护理教育发展的经验分享。王斌全等(2007)发表《护理教育史》一文,回顾了欧洲、美国以及中国的护理教育发展历程,着重于对历史事实的记录。

微观史研究探索也具有重要意义。涂明华等(2012)对护理教育微观史研究展开了尝试,以九江学院的办学历史和杰出人物为线索,详细记录了该院校护理教育的历史,这是对九江学院办学历史的完整追溯,对该院校护理教育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从局部到整体的这一逻辑关系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护理教育的发展历史。

目前,我国护理教育史研究仍较少,因此对护理教育的积极作用也较为有限,护理教育的发展多数受到社会需要、国际标准等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护理学科在新中国的学科教育体系中是一个新兴的一级学科,其教育史研究的开展必然可以从根源上追溯护理教育的发展变迁,在当下呈现出历史赋予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