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Foreword
高校的会计教学通常从“会计学原理”或者“会计基础”课程起步,后续通过“财务会计”或“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走得更深与更广。在内容的选择和结构安排上,《会计学原理》和《会计基础》教材与国外同类教材一样,通常都采用了与经典的“会计理论”著作相似的框架体系。这种状况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变。
教材的框架体系能够确立,并且长期维持不变,必然有其合理性。大部分《会计学原理》和《会计基础》教材多年来一直采用上述的框架体系,其至少有以下两个优点:
第一,“会计学原理”或者“会计基础”课程是提供给会计初学者的,因此将会计的原理进行透彻的阐述,有利于学生理解会计运动规律,打好基础。
第二,《会计学原理》和《会计基础》教材虽然在内容和结构上与经典的“会计理论”著作相似,但内容比较简单和浅显,以工具直观反映会计原理和运动规律,如T账户等。
然而,随着社会变迁、新技术的运用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教材和教法正面临挑战。《会计学原理》和《会计基础》教材现有框架体系的不足也逐渐显现,具体如下:
第一,会计的准则、要素、记账方法等,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而教材整体的逻辑结构偏重于会计理论的直接阐述,这与当前学生“快速学习、逐层深化”的知识获取方式不相适应。
第二,教材内容“原理化”、描述“符号化”,与会计实际工作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在完成了课程学习后,有可能仍然无法看懂实际的会计资料。当这些因素相互叠加时,教与学就会受到影响。
由此可见,在学情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教材和教法如果不做出适当调整,就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就有可能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本教材在内容和结构上,做出了一些调整,主要体现“理实一体化”的特点。
“理”,本教材保留了现有教材关于会计理论和会计原理的全部必要内容,在提高可阅读性的同时,不影响必要理论的学习。
“实”,是实物、实务和实训的结合,即将会计资料的实物安排在最前面加以介绍,同时,每一章节都附有会计资料的实物图片,符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规律;内容也是强调实务性的。本教材虽然不是一部实训教材,但内容与形式都能够与实训进行同步配套,可以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学习方式。
同时,本教材每一章都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快速链接到有关学习网站,享受会计初级资格考试网络资源,为读者学习提供方便。因此,本教材也可以作为会计入门的教材来使用。
本教材主编浙江树人大学吴福喜老师,具有实际会计工作经历,并且从事会计教学和培训工作多年,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获得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也是中国最大的会计网校——中华会计网校签约名师。
本教材在编写之际,就受到不少单位的关注,最终得到了浙江红石梁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2014年浙江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的资助。相信本教材能为普通本科尤其是应用型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会计学原理”或者“会计基础”教育教学带来帮助。我们有理由对本教材的使用效果有所期待。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
浙江省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
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余克艰 教授
201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