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孙达武教授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学术带头人,湖南省名中医。全国第二、三、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担任《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湖南中医杂志》、《中医药导报》编委等。
孙达武教授1933年2月出生于湖南省石门县,16岁随父学医,20岁即单独行医。195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湖南中医药大学前身)学习,这为其日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1959年毕业分配至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拜中医骨伤科泰斗张紫赓先生为师,研习传统伤科技术。由于其勤学好问,尽得其师衣钵,有“真传弟子”之称(见《湖南省名人志》),名声渐起。孙教授治疗骨折主张早期正确复位,局部有效固定,及时恰当地功能锻炼,分期辨证,内外用药;治疗慢性损伤性疾患,推崇王清任观点,多从瘀论治,以瘀为本,认为“损伤一证,多从血论”,疗效颇佳。在其6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对医术精益求精,孜孜不倦。
孙达武教授认为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必须走中西医结合之路。故其自身不仅潜心收集历代医家医案,更兼攻现代医学知识,其治病强调中医整体辨证与现代微观辨证相结合,故其诊病往往高屋建瓴,一语中的;其正骨手法,往往结合人体生物力学特点,用力巧妙,手法准确,力度恰到好处,患者往往不知痛而病已除。孙氏正骨、理筋手法别具一格,自成一派。
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孙达武教授对弟子学生严格要求,谆谆教诲;著书立说,笔耕不辍。其发表论文40余篇,编写《中医伤科学》《现代老年骨科全书》《中医临床实习手册》《骨伤科学》《临床痛症诊疗学》等医学专著10余部,其门下弟子遍布全国,都成为当地名医骨干。孙达武教授常常对弟子们说,医海无涯,唯德是馨,唯效是尚。其行医60余载,活人无数,无论贫富皆一视同仁。其本人却生活简朴,甘于清贫。其事迹多次被《大众卫生报》、《长沙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1999年12月,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2年2月,适逢孙老80寿诞,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隆重举行孙达武教授80寿诞的庆祝仪式。湖南省卫生厅对孙达武教授60多年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白求恩式”的医师。
为这样一位名老中医编写医案,我们深感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深恐我们水平所限,不能涵盖老教授医技、医德之万一。为此,我们成立了包括我院10余位中青年骨干医师参加的编写小组,他们或为孙老学生;或为其学术继承人,大都具有博、硕士学历,均随孙老诊病,记录其典型医案,然后汇编,择其精华,按照次序予以录用。本书分为名医传记、医案精选两部分。名医传记主要介绍孙达武教授小传和主要学术思想,医案精选,包括骨折、脱位、特殊类型骨折、骨病、内伤五个章节,希望本书能够全面反映孙达武教授的主要学术思想,给后学者以启迪,同时本书也可以作为广大中青年中医师和其他中医学习者的参考书。
如今已年逾八旬的孙达武教授依然坚持在临床一线,每日门诊,至今已连续行医62载。就在本书付梓之际,我们请孙老对本书初稿进行审定,其一字一句,逐字修改,不实之处,严加斥责,作为他的学生,我们感到汗颜,同时对于老教授这种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精神感到敬佩,也许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学习的。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编写组全体成员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同时得到了湖南中医药大学易发银教授及蔡铁如老师、阳春林老师的指导,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但由于我们水平有限,错误之处难免,请广大读者朋友们多多指正,不胜感激。
孙绍裘 董克芳
2013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