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临泛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
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
字词解释
汉江:即汉水,长江最大支流。
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
三湘: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总称三湘;一说是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
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
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这里指江西九江。
浦:水边。
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一说是作者以山简自喻。
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时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维因公务去南方,途经襄阳。此诗是诗人在襄阳城欣赏汉江景色时所作。
译文
楚国边塞连接着三湘之水,荆门山下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交汇合。
江水滚滚好像奔流到天地之外,青山延绵在水雾中时隐时现。
周边大大小小的城郭仿佛漂浮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大浪翻滚,天空好像都在摇晃。襄阳的风光真是无限美好,愿与山翁留在此地长醉不归。
赏析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时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维接到朝廷的通知,让他南下办事。因为路途遥远,王维不敢耽搁,回家简单收拾了行囊后,便出发了。一路上舟车劳顿,走完陆路又转水路,到达襄阳之时,王维只觉得身心俱疲,便在那里盘桓一日,稍作休整。
襄阳城一面靠山,三面环水,揽山水之奇,得文人之胜,地灵人杰,是楚文化、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曾有数不清的能人奇士荟萃于此。楚辞大家宋玉在这里谈论“下里巴人”和 “阳春白雪”;群雄争霸、风云际会的三国时期,刘备来此三顾茅庐,诸葛亮献出隆中对策;“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在这里高声吟唱《登楼赋》;与王维齐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隐居于此。
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深深吸引了王维。他不顾数日奔波辗转的疲惫,泛舟于汉江之上,饱览两岸风光。
汉江,又叫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境内。汉江一路穿越秦岭巴山,流经汉中、安康、湖北十堰,然后浩浩荡荡地穿过襄阳城,最后在汉口流入长江。汉江襄阳段所在地域,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的腹地,处于长江中游,南接湖南,东贯江西,接三湘,通九派,与众多支流汇合,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王维站在船头,只见眼前波澜壮阔,滔滔江水有如万马奔腾,极速奔向远方,好像要赶去天地以外的地方,最后消失在视野的尽头。王维极尽目力,却也无法追寻到它们的踪影。远处青山此起彼伏、连绵不断,那青翠的山色,在烟波浩渺里,在云雾缭绕中,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像一个虚无迷离的梦境。
王维正沉醉在这无边的美景中,突然传来船夫急促的叫喊声:“大人,快坐好,有风浪来袭!”话音刚落,一阵狂风有如神兵从天而降,江水变色,大浪涌起,船只在波涛里上下颠簸。王维握紧扶手,身体不由自主地跟着风浪晃动。大风持续,一浪高过一浪,天空似乎也随着波浪的翻滚而摇荡起来,襄阳城和远处大大小小的城镇、郡邑好像悬浮在水中,随着风浪来回剧烈晃动、沉沉浮浮。
王维没有想到,汉江的景色可以这样瞬息变化,前一分钟还是缥缈如梦,后一分钟便波涛汹涌,大开大合之间,让人目不暇接。风浪并没有持续多久,江面又恢复了平静,好像刚才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襄阳城里的人文底蕴,汉江的浩瀚无边,的确令人着迷。难怪当年,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山简,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之时,总是喜欢徜徉在山水园林之间,大醉而归。“这样的好风景,近在眼前,确实应该跟朋友举杯畅饮,扶醉而归。”王维感叹道。